應許之地,流淌著奶和蜜 --- 以色列紀行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遠處是猶太人墓地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猶太兒童,男孩子從3歲起就戴上小帽了

曾經聽說過一句話:“ 中國 人的孩子出生在 美國 ,那他就是 美國 人; 日本 人的孩子出生在 美國 ,那他就是 美國 人; 韓國 人的孩子出生在 美國
,那他就是 美國 人;猶太人的孩子出生在 美國 ,他還是猶太人。”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在 以色列 炎熱的夏季,我們幾乎每天都是穿著短袖在街頭閑逛,而猶太人則是永遠的白襯衫、黑西裝,帶著帽子。
↑耶路撒冷心靜自然涼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七枝燭臺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岩石圓頂清真寺和醜陋的天橋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也有怕曬的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順著指示牌,我們來到西牆邊,這裡是猶太人心靈的寄托,每一個來到 耶路撒冷 的猶太人都會來到西牆,向主哭訴流離之苦。
西牆Wsetern
Wall,又名哭牆,在大約2000年前建造時,這裡只是支撐聖殿山外圍部分的一個擋土牆,那裡是第二聖殿的所在。儘管現在聖殿已被毀,但這唯一留存下來的擋土結構和希伯來語文本都告訴大家,神靈之光(Shechina)從未遺棄這裡。隨著公元70年聖殿遭到破壞,猶太人被流放,聖殿的精確位置也已遺失;當猶太人返回
耶路撒冷 時,因為擔心踐踏聖所,他們有意避開聖殿山,而在保存有原始結構痕跡的西牆進行祈禱。
現在的西牆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大石塊築成;西牆分為兩部分,面對西牆,男左女右,中間有矮牆相隔,互相不能串門,但可以站在椅子或墊腳石上隔牆張望。進入西牆前,先要洗凈雙手;男子要頭戴小帽,在男子的入口處還提供一次性的基帕Kippah,自行取用和歸還。在旅行出發前,我特地去家門口的一元店尋覓發卡,當時小兒表示了強烈鄙視;但今天來到西牆前,看見人首一頂小帽,於是也乖乖領了一頂(事實是不戴不讓進),同時為了防止風吹,杜絕滿地追帽,發卡一邊一個。還是很像模像樣的唻!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對於正統猶太教徒,進入西牆前,必須用水洗手三次,用廣場洗手池裡的小杯子接上水,往手上倒三次,用以表示已將自己清洗潔凈,才有資格來到西牆下禱告。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免費領取簡易基帕Kippah

一直以來,猶太人堅信上帝是 以色列 的上帝,自己是上帝的選民,這個地方是上帝特意留給他們的。只是因為他們不斷地犯錯,上帝也在不斷地教訓著他們。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猶太小帽基帕Kippah,所有猶太人在猶太教堂和聖地遺址時都會戴上,但實際上,大多數猶太男人在任何時間都會戴著小帽。1700多年前的猶太經典《塔木德》就教導猶太人要頭有遮蓋,敬畏神明,Cover
your head in order that the fear of heaven may be upon
you。基帕也提醒人們,上帝時刻與戴帽子的人相隨。現代正統派或宗教猶太復國主義男性會戴針織或鉤針編織的猶太小帽,極端正統派猶太男人會戴黑色天鵝絨或布做的猶太小帽。一般來說,猶太小帽越大,代表戴帽子的人越像救世主。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現在的西牆,底層由希律王時期的巨大石頭堆砌而成,石沿雕刻非常整齊,而上層則是小塊的石頭,年代可以追溯到阿克薩清真寺建造時期。在可以用手觸及到的石頭縫隙之間,塞滿了密密麻麻的小紙條,因為猶太人相信,把祈禱和請願書塞進石縫比任何其他做法都更有機會獲得主的回應。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穿戴著祈禱披巾(左手邊是威爾遜拱門)

祈禱披巾是猶太教的禮儀用品,呈長方形,長150釐米,寬115釐米,兩邊留有流蘇,四角各有一個小孔,帶結的繩穗穿孔而過。披巾由白色亞麻布織成,兩端有若干條藍色或黑色的條紋貫穿。祈禱披巾的設計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流蘇、繩穗和繩上的結代表著猶太教的613條誡律(其中:流蘇代表600,四條繩穗代表8,繩上的結代表5),藍色或黑色的條紋象徵猶太人對聖殿被毀的哀悼。猶太教規定男性猶太人必須披戴祈禱披巾,以時時提醒猶太人與上帝訂立的約和承擔的義務。曾經一度,祈禱披巾做成長袍,作為衣服穿在身上;在猶太人流散期間,為避免遭受異教迫害,猶太拉比決定只需要在會堂和家裡舉行宗教儀式時使用披巾,不必整日披戴。而現在,猶太人一般在祈禱時將披巾批在肩上,而正統猶太教徒則將它頂在頭上,用它同時覆蓋頭部、頸部和雙肩。
祈禱披巾對於猶太人是如此重要,不僅是父親在兒子舉行成年禮時必送給兒子的禮物,也是新娘在結婚時送給新郎的結婚禮物,更是猶太人死後入殮的隨葬品。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鑒於我無法進入左邊的男人區,我只能一再拜托小兒,去角落裡看看啊,瞅瞅那些男人都在乾什麼……其實,男人區差不多占了整個西牆的三分之二,地方大,顯得寬鬆了很多,而女人區還有好多坐著休息的,擠成了一堆。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威爾遜拱門Wilson’s Arch里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舉辦成人禮的小鮮肉

猶太人喜歡在西牆的廣場上為13周歲的小鮮肉舉行成人禮,對於猶太人來說,13歲是成人的年齡。爸爸和家族裡的男性成員,陪著兒子,將妥拉經卷從威爾遜拱門裡的經文櫃中抱出,一路雙手抱著、捧著、抬著,來到廣場上,由小鮮肉公開頌講,以顯示他在宗教上已成年,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道路。朋友們圍在旁邊,又唱又跳,而家裡的女眷們則趴在圍牆上,興高采烈,不時還會抓起一把糖果,扔向小鮮肉,祝福孩子正式成人。自此,小鮮肉將受教於會堂的拉比,享有成人宗教權利的同時,也負起宗教上的神聖責任。
Torah妥拉(希伯來語:ה תּוֹרָ),又譯托拉。廣義上是指上帝啟示給 以色列
人的真義,上帝啟示人類教導和指引;狹義上是指《舊約》的前五捲,又名摩西律法the Law of Moses、摩西五經,即《創世紀》、《出 埃及
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內容包括希伯來習慣、宗教誡律和國王敕令,是公元前六世紀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來法律彙編,地位至高無上。妥拉也成為後來出現的《密什那》和《塔木德》的中心基礎。
拉比Rabbi,猶太人中的一個特別階層,是老師、也是智者的象徵,一般指接受過正規猶太教育,系統學習過《塔納赫》、《塔木德》等猶太教經典,擔任猶太人社團、猶太教教會精神領袖或在猶太經學院中傳授猶太教教義者,主要是有學問的學者。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猶太男人常常會將一個小小的黑盒子用黑色皮帶Tefillin纏繞在額頭、手臂上,盒子里裝著用顯微鏡才能看清的手寫經文,向上帝祈禱。因為按照《申命記》11章18節的經訓:“你們要將我這話存在心內,會在意中,擊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所以帶上Tefillin,虔誠地感悟自己和上帝對話吧!”。經文盒子雖然很小,但做工精細,價格昂貴,是父親在成年禮上送給剛成年兒子的禮物。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成人禮糖果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進入西牆廣場,是需要進行安檢的,但總體來說,就像 上海 的地鐵安檢,包包進監測儀,檢測棒對著人上下掃一下,就算通過了。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西牆,對於游客來說,還是非常開放的,只是在“安息日和猶太教節日不能拍照”。
西牆,對於猶太人來說,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1948年,因為 約旦
占領了老城,猶太人無法來到西牆邊,老城中的猶太居民也遭到驅除;直到19年後的6日戰爭,猶太人重新奪回老城,進入老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鏟平西牆附近的房子,建起了西牆廣場the
Western Wall Pla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