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旬日間盡閱河西蒼茫、遍覽額旗秋色,記一場遲來的西北遠行(敦煌篇)

旬日間盡閱河西蒼茫、遍覽額旗秋色,記一場遲來的西北遠行(敦煌篇)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院落四周分佈著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常書鴻先生的辦公室、會議室、總務組辦公室、美術辦公室等房間,不過我到的那天只有院長辦公室的門是開著的,遂入內一觀。整個辦公室的佈局和陳設非常簡單,內部空間也略顯逼仄,如果沒有那塊指示牌的提醒,任誰都不會將這爿從外到內都其貌不揚的平房與一院之長的辦公地聯繫到一起。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來到常院長故居所在的後院,屋前這兩棵掛滿果實的 梨樹 是院長當年親手種下的,左邊的那棵叫作酥木梨,右邊的那棵叫作長把梨。在常院長的精心打理下,每年到了收穫季節,樹上總是碩果纍纍,這時院長就會摘下成熟的梨子和大家一起分享。多年以後,這段經歷也成了許多當年為了保護莫高窟和常院長一起奮鬥過的同事們的美好回憶。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走進眼前這間常院長生活了將近40年的由客廳、卧室和竈間構成的土坯房,雖然室內的佈置一如先前的院長辦公室那樣簡單,但冒昧闖入的我還是可以透過擺放在客廳桌子上女兒常沙娜寫給父親的信件和那被熏黑的炕床等細節感受到瀰漫在這間小屋裡的家的溫馨。
來莫高窟之前我曾在《 敦煌 史話》和《 敦煌 :眾人受到召喚》兩本書籍中讀過關於常院長的文章,因此對這位“ 敦煌 守護神”的生平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一個人僅僅因為在書攤上偶然看到的一本畫冊就義無反顧地放棄在 法國 的錦繡前程,攜妻帶女回到國內,隨後一頭扎進當時幾乎是不毛之地的莫高窟,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下帶領一群熱血青年對其展開保護工作絕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常院長卻異常決絕地做到了,並且將自己的信念貫徹始終,在 敦煌 這片他無比熱愛的土地上奮鬥了一輩子。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位於常院長故居對面的房間里展示著一些他的油畫複製品,門口安放了一座院長的半身像,雕像後面的那排他在88歲高齡時寫下的文字可以作為其一生的真實寫照:“人生是戰鬥的連接,每當一個困難被剋服 ,另一個困難便會出現 。人生就是困難的反覆, 但我更不後退。我的青春不會再來 ,但不論有多大的困難 ,我一定要戰鬥到最後 !”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油畫專業出身的常院長有著很深的藝術造詣,在留學 法國 期間,作為油畫大師勞朗斯高足的他曾連續四年奪取了 法國 學院派最權威的畫廊 巴黎 “春季沙龍”的金銀獎,他本人也被選為 巴黎 美術家協會會員。在藝術界取得令人矚目成就的同時,常院長還與同在 巴黎 高等美術學校學習的陳芝秀結為伉儷,隨著女兒常沙娜的降生,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地過著羡煞旁人的安逸生活。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從出自常院長手筆的全家福來看,這是多麼幸福的一家啊,可惜來到 敦煌 後由於反差懸殊的生活條件、宗教信仰不同(陳芝秀是基督徒,而莫高窟卻是佛國世界)加上忙於工作的常院長又很少顧家,他們終究沒能一起走到最後(出走後的陳芝秀晚景凄涼,不得不靠替人幫傭獲得微薄的收入)。讓人感佩的是,悲傷躊躇過後的常院長依然選擇留在 敦煌 ,在他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了這裡,走過千年的莫高窟也終於迎來了屬於它的春天。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陳列館的後半部分是原先的上寺,按原貌複原的磨坊就位於連接兩地的過道上。據老先生們回憶,在國立 敦煌 藝術研究所建立之初(1944~1950年初),全體職工每天吃的80斤麵粉都是從這裡磨出來的,如果當天磨不出這麼多的話第二天20多號人就都得餓肚子。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過道盡 頭屋 檐下的這兩個木頭家伙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為瞭解決周邊地區的照明問題而建造的水利發電設施——渦輪,雖然試發電 成功 後由於種種原因沒能正式投入使用,但當年的人們為了改善生活而做出的努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與渦輪機組相鄰的這間北廂房就是張大千在 敦煌 停留期間的住處,1941~1943年的兩年間,與齊白石並稱為“南 張北 齊”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曾經不避艱險從 四川 出發遠赴莫高窟臨摹了大量壁畫,雖然因其略顯原始的手法對文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而遭到後世的詬病,但當時沒啥知名度的莫高窟正是通過他返回 四川 後辦的畫展引起了政界和文化界的關註,從而加快了建立國立 敦煌 藝術研究所的進程。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來到陳列館最後的一間展室,這裡展出的是 敦煌 研究院的第二任院長——段文傑先生的生平資料與為莫高窟所做的貢獻。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雖然有各路專家的悉心保護,但脆弱的莫高窟壁畫還是在不可避免地慢慢老化,為了讓這些稀世珍寶長久保存下來,段院長在50多年的時間里持之以恆地對大量壁畫進行了高質量的臨摹,總數達到340多幅,其中大部分已經作為文物被各大博物館收藏,可以說代表了 敦煌 壁畫臨摹的最高水平。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敦煌自助遊攻略
↑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 從充滿故事的院史陳列館出來後我來到了歷史悠久的慈氏塔前,這座外觀似塔又似亭的八角單檐木構建築是院方在1981年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從距莫高窟約15公里的三危山山巔的廢寺間完整遷移過來的。雖然體量較小,但據專家考證,其建造年代約為公元1000年左右,比著名的 山西 應縣 木塔(建於公元1056年)還早了半個世紀,堪稱國內木塔界的老前輩。
敦煌自助遊攻略
↑慈氏之塔
敦煌自助遊攻略
↑慈氏之塔 慈氏塔前的廣場上豎立著一塊鐵牌,這是於2016年在莫高窟老美術館舉辦至今的“1650文明的迴響”紀念展的標誌(從公元366年樂僔法師在三危山的崖壁上開鑿出第一個石窟算起,到2016年為止,莫高窟已經走過了1650個年頭)。
敦煌自助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