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美六國行之二十五 ------ 游覽世界文化遺產利馬老城區【武器廣場】【總統府】【大教堂】
                                    利馬 坐落在里馬克河畔、西瀕太平洋,與港口城市卡亞俄相連,東接安第斯山脈的聖克裡斯托瓦爾山,是 秘魯 最大的城市與港口,也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  今天是5月29日,是這次行程的第14天,也是在 秘魯 的最後一天,早餐後,我們直接來到被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 利馬 老城區游覽,這是 利馬 武器廣場,也是稱為軍事廣場。
今天是5月29日,是這次行程的第14天,也是在 秘魯 的最後一天,早餐後,我們直接來到被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 利馬 老城區游覽,這是 利馬 武器廣場,也是稱為軍事廣場。  秘魯 原是古印加帝國,古印第安人在此終年耕作,平安生活。以 庫斯科 為中心的安第斯山中段的古印第安人又稱印加人,“印加”(Inca)意思是“太陽之子”,他們信奉以天神為主的多種神靈(太陽、風暴、雷雨等)。
秘魯 原是古印加帝國,古印第安人在此終年耕作,平安生活。以 庫斯科 為中心的安第斯山中段的古印第安人又稱印加人,“印加”(Inca)意思是“太陽之子”,他們信奉以天神為主的多種神靈(太陽、風暴、雷雨等)。  1532年, 西班牙 冒險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軍侵入 秘魯 ,當地印第安人奮起抵抗。當武力不能征服時,皮薩羅竟以會晤為名誘俘印加王阿 塔瓦 爾帕,並向印加人勒索巨額贖金,聲稱須用黃金填滿長22英尺、寬17英尺、一人多高的房間,再用 白銀 填滿另兩個較小房間後,方能釋放印加王。
1532年, 西班牙 冒險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軍侵入 秘魯 ,當地印第安人奮起抵抗。當武力不能征服時,皮薩羅竟以會晤為名誘俘印加王阿 塔瓦 爾帕,並向印加人勒索巨額贖金,聲稱須用黃金填滿長22英尺、寬17英尺、一人多高的房間,再用 白銀 填滿另兩個較小房間後,方能釋放印加王。  印加人信以為真,但將籌措的1·3萬鎊金子和2·6萬鎊 白銀 送到時,皮薩羅卻背信棄義,編造罪名絞死了印加王,隨即掃蕩 秘魯 全境,摧毀了許多印加古跡,釀成人類史上一次巨大浩劫。1535年1月皮薩羅在里馬克河畔建立 利馬 城,並以 西班牙 文命名為“王者之城”。
印加人信以為真,但將籌措的1·3萬鎊金子和2·6萬鎊 白銀 送到時,皮薩羅卻背信棄義,編造罪名絞死了印加王,隨即掃蕩 秘魯 全境,摧毀了許多印加古跡,釀成人類史上一次巨大浩劫。1535年1月皮薩羅在里馬克河畔建立 利馬 城,並以 西班牙 文命名為“王者之城”。 
 從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 利馬 曾長期是 西班牙 在 南美洲 殖民地的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中心。1542年, 西班牙 建立 秘魯 總督區,在 利馬 設總督府,統治整個南美地區。
從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 利馬 曾長期是 西班牙 在 南美洲 殖民地的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中心。1542年, 西班牙 建立 秘魯 總督區,在 利馬 設總督府,統治整個南美地區。  皮薩羅原是 西班牙 的一個流氓,一字不識,但他貪婪成性,富有冒險精神,1532年,他率軍侵入 秘魯 ,遭到當地的印第安人——印加人的頑強抵抗。
皮薩羅原是 西班牙 的一個流氓,一字不識,但他貪婪成性,富有冒險精神,1532年,他率軍侵入 秘魯 ,遭到當地的印第安人——印加人的頑強抵抗。  狡猾的皮薩羅看到光用武力一時不能取勝,於是採用欺騙手段,以會晤為名,把沒有武裝、毫無警惕的印加王阿 塔瓦 爾帕及其部下誘入一個重兵包圍的廣場,企圖迫使印加王投降並效忠於 西班牙 ,阿 塔瓦 爾帕大義凜然,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侵略者的無理要求,這時,伏兵四起,全副武裝的 西班牙 殖民軍氣勢洶洶地沖殺向毫無準備的印加人。
狡猾的皮薩羅看到光用武力一時不能取勝,於是採用欺騙手段,以會晤為名,把沒有武裝、毫無警惕的印加王阿 塔瓦 爾帕及其部下誘入一個重兵包圍的廣場,企圖迫使印加王投降並效忠於 西班牙 ,阿 塔瓦 爾帕大義凜然,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侵略者的無理要求,這時,伏兵四起,全副武裝的 西班牙 殖民軍氣勢洶洶地沖殺向毫無準備的印加人。  印加人拼死抵抗,奮勇向前,最後上萬名印加戰士慘遭屠殺,印加王也被逮捕。皮薩羅把他關進牢房,向印加人勒索巨額贖金,印加王就可重獲自由。當印加人以空前巨大的數目——金子13265鎊,銀子26000鎊滿足了他的條件後,金銀到手的皮薩羅卻背信棄義,以莫須有的罪名,絞死了阿 塔瓦 爾帕。
印加人拼死抵抗,奮勇向前,最後上萬名印加戰士慘遭屠殺,印加王也被逮捕。皮薩羅把他關進牢房,向印加人勒索巨額贖金,印加王就可重獲自由。當印加人以空前巨大的數目——金子13265鎊,銀子26000鎊滿足了他的條件後,金銀到手的皮薩羅卻背信棄義,以莫須有的罪名,絞死了阿 塔瓦 爾帕。  1535年,幾乎征服了 秘魯 全境的皮薩羅,在 利馬 河畔的一個綠洲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一切按 西班牙 的傳統形式建築,結構雍容恢宏,造型精雕細刻,街道據說以“金銀鋪砌”,取名 利馬 ,稱為“諸王之城”。
1535年,幾乎征服了 秘魯 全境的皮薩羅,在 利馬 河畔的一個綠洲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一切按 西班牙 的傳統形式建築,結構雍容恢宏,造型精雕細刻,街道據說以“金銀鋪砌”,取名 利馬 ,稱為“諸王之城”。  
 從此,這個 西班牙 流氓搖身一變,成為印加帝國土地的實際統治者。這個無恥的殖民者,在征服、統治 秘魯 期間,不僅掠奪了印第安人所有的財富,而且肆意毀壞一切有價值的文件、檔案,摧毀印加人雄偉壯麗的廟宇、陵墓、古跡、造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之一。使印加這個古老 富裕 的帝國,變得一片荒涼。
從此,這個 西班牙 流氓搖身一變,成為印加帝國土地的實際統治者。這個無恥的殖民者,在征服、統治 秘魯 期間,不僅掠奪了印第安人所有的財富,而且肆意毀壞一切有價值的文件、檔案,摧毀印加人雄偉壯麗的廟宇、陵墓、古跡、造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之一。使印加這個古老 富裕 的帝國,變得一片荒涼。  黃色的牆壁,是皇室使用的色彩,一個門框,一個陽臺,都顯示設計巧妙,型態高貴。
黃色的牆壁,是皇室使用的色彩,一個門框,一個陽臺,都顯示設計巧妙,型態高貴。 
 導游帶領我們圍繞廣場一邊參觀,一邊介紹 利馬 老城一個個飽含心酸的故事。
導游帶領我們圍繞廣場一邊參觀,一邊介紹 利馬 老城一個個飽含心酸的故事。  廣場中心雕塑像。
廣場中心雕塑像。  側面鑲鍥的鑄鐵板畫
側面鑲鍥的鑄鐵板畫 

 1808年, 秘魯 人民掀起獨立運動,但未獲 成功 ;1820年, 阿根廷 人何塞·德·聖馬丁將軍率軍登陸 秘魯 ,迫使 西班牙 總督退出 利馬 。1821年7月28日 秘魯 宣佈獨立,同年 利馬 成為 秘魯 首都。這是廣場中心何塞·德·聖馬丁將軍雕像。
1808年, 秘魯 人民掀起獨立運動,但未獲 成功 ;1820年, 阿根廷 人何塞·德·聖馬丁將軍率軍登陸 秘魯 ,迫使 西班牙 總督退出 利馬 。1821年7月28日 秘魯 宣佈獨立,同年 利馬 成為 秘魯 首都。這是廣場中心何塞·德·聖馬丁將軍雕像。  街道是看到幾批統一服裝的幸福的學生們。
街道是看到幾批統一服裝的幸福的學生們。  從中心廣場旁邊的 曼塔 斯大街朝西南方走,不遠便可到達拉摩賽教堂和修道院,(下一篇有圖片介紹)教堂中除了精美的宗教藝術品外,還收藏有魯本斯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從中心廣場旁邊的 曼塔 斯大街朝西南方走,不遠便可到達拉摩賽教堂和修道院,(下一篇有圖片介紹)教堂中除了精美的宗教藝術品外,還收藏有魯本斯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漫步 利馬 老城,依然感受到這裡是殖民時期政治、軍事與宗教“三位一體”的權力中心,武器廣場及周圍的建築群訴說著被殖民的歷史,保存完好的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和作為前 西班牙 總督府的總統府,都是見證殖民歷史的重要建築。
漫步 利馬 老城,依然感受到這裡是殖民時期政治、軍事與宗教“三位一體”的權力中心,武器廣場及周圍的建築群訴說著被殖民的歷史,保存完好的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和作為前 西班牙 總督府的總統府,都是見證殖民歷史的重要建築。 
 中心廣場 東北 側是一組以大教堂為中心的教堂群,左右分別為耶穌瑪麗亞教堂和 艾爾 •特諾夫教堂,廣場東側則是耶穌會教堂。大教堂始建於1550年,是 西班牙 人在 inca Viracocha 宮殿基址之一,融合了 西班牙 的文藝復興建築風格與印地安人石雕藝術,花了近一世紀的時間才建造完成。
中心廣場 東北 側是一組以大教堂為中心的教堂群,左右分別為耶穌瑪麗亞教堂和 艾爾 •特諾夫教堂,廣場東側則是耶穌會教堂。大教堂始建於1550年,是 西班牙 人在 inca Viracocha 宮殿基址之一,融合了 西班牙 的文藝復興建築風格與印地安人石雕藝術,花了近一世紀的時間才建造完成。  如今的廣場,一片祥和,一群 利馬 學生在廣場參觀,他們的教科書也應該有這樣一段辛酸的歷史。
如今的廣場,一片祥和,一群 利馬 學生在廣場參觀,他們的教科書也應該有這樣一段辛酸的歷史。  利馬 大教堂是一座 羅馬 天主教堂,從1535年開始修建,1625年初次建成,之後經過多次的修複和重建,但依然保持的是殖民地的建築結構和外觀,是 利馬 的標誌之一。 利馬 大教堂是由弗朗西斯科•皮薩羅設計的,他的墳墓也在大教堂中。
利馬 大教堂是一座 羅馬 天主教堂,從1535年開始修建,1625年初次建成,之後經過多次的修複和重建,但依然保持的是殖民地的建築結構和外觀,是 利馬 的標誌之一。 利馬 大教堂是由弗朗西斯科•皮薩羅設計的,他的墳墓也在大教堂中。  
 左側鐘樓的瑪麗亞• 安哥拉 大鐘,是 南美洲 最大的教堂大鐘,其洪亮的鐘聲連40千米以外都能聽見。我們進入大教堂內部參觀。
左側鐘樓的瑪麗亞• 安哥拉 大鐘,是 南美洲 最大的教堂大鐘,其洪亮的鐘聲連40千米以外都能聽見。我們進入大教堂內部參觀。  現存建築是1904年大地震後的建築,是巴 洛克 、哥特、 羅馬 式建築的混和體,引起頗大爭議。據說,皮薩羅的遺體1891年遷移到大教堂,是真是假,眾說紛紜。
現存建築是1904年大地震後的建築,是巴 洛克 、哥特、 羅馬 式建築的混和體,引起頗大爭議。據說,皮薩羅的遺體1891年遷移到大教堂,是真是假,眾說紛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