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連續4次入境印度,純旅行238天)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連續4次入境印度,純旅行238天)

印度自助遊攻略
(自信的小女孩)
對此類事件,人們習慣性地偏袒於施暴者,而對受害女性的道德意識、穿衣打扮等吹毛求疵。在這裡進行性犯罪,強姦犯被定罪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是被判入獄,出獄後也不會承受太大的社會和經濟壓力,很容易再找到一份工作。比起受害者承受的損失,罪犯們得到的懲罰明顯輕得多。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被害者只能選擇忍氣吞聲,作案者更加肆無忌憚。
近年來隨著 印度 的城市化加快,眾多外來務工人員進入 大城 市打工。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是拋家舍業、獨自在外的單身漢,而且他們大多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收入較低,往往成為性暴力犯罪的潛在威脅。
上面的種種跡象最終都指向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婦女在 印度 的地位低下,存在感低。
在 印度 教盛典中這樣記載著:
“母親不過是皮囊,父親所生的兒子乃是他自己。妻子生下一個兒子你自己的身體分成兩個,因此,一個人活著如果拋棄自己的兒子,是要遭遇天災大難的”。
“婆羅門仙人的威力來自苦行和祭祀。修煉苦行需要禁欲。但婆羅門仙人也有繁衍後代的責任,也需要娶妻生子。如果子嗣斷絕,祖先就會無人供奉而受苦受難”。
“一個男人只有懂得聖典,他才能生出來兒子,因為他有子子孫孫,才能救渡以前去世的眾位祖先。有妻之人才能舉行祭祀,有妻之人才能主持家庭禮儀,有妻之人才有樂趣無窮,有妻之人才會事事吉祥”。
“丈夫處於輪迴之中命喪身亡,同時又承受著種種苦難,立誓忠於丈夫的妻子,也永遠緊緊追隨著丈夫。妻子首先死了,她會堅定等待著丈夫,丈夫死亡之前,貞節的妻子則會追趕在後”。
印度自助遊攻略
( 印度 老奶奶)
印度自助遊攻略
(田裡的 印度 大媽)
印度自助遊攻略
(優雅的 印度 婦女)
從這些在盛典上面摘錄下來的句子來看,古 印度 人有的把妻子比喻成皮囊,有的當成男人繁殖後代的生育工具,丈夫死了妻子也要像一個配件一樣跟著殉葬。可見古代的 印度 婦女的地位真的猶如嘍啰。雖然今天 印度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包括種姓制度在內的眾多傳統習俗已經給淡化,唯獨本應該作為半邊天的婦女的地位沒有真正改變過,實在是讓人迷惑不解。 印度 的女人們是多麼的美麗啊,為什麼她們就不能活出她們的本色呢!
實際上為什麼 印度 媒體會不惜一切來曝光這些強姦案件?因為 印度 婦女的地位低下,存在感低,沒有足夠的力量來保護自己,所以媒體想借助這些曝光來吸引社會的關註,把社會的關註更多的放到女性身上,這本來是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新聞報道,結果來到其他國家倒成了一律的負面報道,最後還落得一個“強姦大國”的名聲,實在是不可思議!
“如果要來 印度 旅行,最好是結伴而行”——這是旅游指南上面的建議,也是我的親身體會。上面寫了那麼多,實際上只是想告訴大家,尤其是針對那些形單影隻想到這裡“尋找心靈”的游客,來到 印度 後千萬不要完全放飛自我,多點註意還是必須的,對旅行中遇到的陌生人不能完全沒有戒備,度量可以參照自己所能接受的最壞結果來進行把握。不過其實 印度 也沒有網上說的那麼恐怖,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報道的內容都有點妖魔化了,那些都是偶發事件,在其他國家也一樣會發生,只是沒有給媒體大肆渲染,大家不知道而已。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對待一些關於 印度 的強姦案件的報道,不要一直給一些具有導向性的媒體牽著鼻子走。實際上只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太晚不要出去,不要去一些特別偏僻的地方,在穿衣打扮方面稍加註意,就絕對不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如果你連 印度 都不敢去的話,世界上有一部分國家你都是去不了的,這樣的人生該少了多少樂趣啊。
印度自助遊攻略
(做飯的婦女)
印度自助遊攻略
(一家三口)
印度自助遊攻略
(校車上的學生) 六:達蘭薩拉1.有關 達蘭薩拉
達蘭薩拉 (Dharmsala,休息室的意思),是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一座小城鎮,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得出,這裡是一個給人們休息的地方,這指的是給去喜馬拉雅山朝聖的 印度 教徒在中途提供一個落腳點的地方。
在 英國 殖民時期,因為 印度 夏天的氣溫過於炎熱,是常年生活在 西歐 舒適氣候的 英國 人所承受不了的,於是他們想尋找一個夏季用來辦公的地方。 達蘭薩拉 海拔1200米以上,夏季氣溫涼爽舒適風景又好,成為了 英國 軍官夏季用來避暑的地方,他們原本還想把這裡作為夏季首都,但是1905年的地震幾乎毀掉了整個 達蘭薩拉 城,於是英屬 印度 夏都計劃不得不改變。後來因為在 印度 的藏人不習慣炎熱的氣候, 印度 政府把一部分藏人安置到了這裡,他們在這裡安家、蓋寺廟,這就是今天的上 達蘭薩拉 ,名為麥克羅乾吉,海拔1800米左右。不遠處的山下則主要是當地 印度 人居住的地方,為下 達蘭薩拉 ,名為科特瓦爾巴扎,海拔1300米左右。
達蘭薩拉 因為屬於山區,所以沒有通往此地的火車,而因為地處偏僻,也沒有建立飛機場,於是到達這裡的途徑只能有大巴車和出租車兩種選擇。一般游客的旅行路線都是先到 阿姆利則 ,然後在那裡乘坐大巴車來到 達蘭薩拉 。在 阿姆利則 金廟大門不遠處的街邊小店就可以買得到車票,第二天下午拿著車票就可以去到火車站附近的一個臨時巴士站上車,經過大概4個小時的車程,就可以到達 達蘭薩拉 。
印度自助遊攻略
( 達蘭薩拉 的警察)
印度自助遊攻略
( 印度 老人)
印度自助遊攻略
(小男孩)
從 阿姆利則 開往 達蘭薩拉 的大巴 和平 時路上跑的破爛公交車截然不同,這是一輛嶄新的沃爾沃牌豪華大巴,裡面的環境也很舒服,但在市區坑坑窪窪的馬路上走動的時候,依然會搖搖晃晃,像暴風雨中大海上飄蕩的一艘帆船。車頂、車側和車地板,到處都會發出各種沉悶的類似於打鼓的聲響。但巴士離開城區之後,司機竟然把車子飆到了時速八、九十公里。由於這裡的基礎設施不完善,道路低的一側通常是一畦畦延伸到天邊的農田,而高的一側往往又是成排的摩托車和畜生沿路而行,到天慢慢黑下來的時候,司機都沒有減速的意思,在這麼狹窄的小路上飛馳,讓我們的心跳達到了極速,一路緊繃得一刻都不敢放鬆下來。巴士穿過了肥沃的大片農田,最後慢慢爬上了山巔,然而這些山間小路卻更加考驗司機的開車技巧和乘客的心臟承受能力,這裡不時的會出現一些誇張的U型彎道和六七十度的上下坡,有時候看到前面是個懸崖,但是在司機從容的打轉一下方向盤後,我們這部體積龐大的車子竟然又轉到了山坡的另一邊,就是這樣開了大半個小時後,夜幕降臨時終於在一個荒涼的三層爛尾樓所建成的車站處停下。下車緩了十幾分鐘後才回過神來,感覺自己從鬼門關走了一趟,心裡懷著對生命脆弱的新認識。尾隨大部隊走了不到300米後,看見了幾個穿著藏紅色衣服的喇嘛,這就證明已經到了上 達蘭薩拉 的麥克羅乾吉。這裡和 印度 的其他地方都不同,街道乾凈整潔,兩邊都是三四層高的小洋樓,房子雖然已有些陳舊,但顯示不出破爛的痕跡。街上到處都是黃色面孔的 西藏 人,瞬間還以為自己已經離開了 印度 。
印度自助遊攻略
(藏民)
印度自助遊攻略
(藏民)
印度自助遊攻略
(藏民)
2\. 印度 的佛教
達蘭薩拉 和 拉薩 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小 拉薩 ”之稱。在這裡,有嫁給藏民的 日本 人開的小餐館,有會說漢語的藏民開的商品齊全的現代化小商店,有修煉瑜伽的學校,還有各種藝術展。對於來到 印度 旅行的吃貨來說,這裡簡直是一個天堂般的存在,在這裡可以吃到 印度 罕見的羊肉餃子、牛肉麵,還有其他的各種 西藏 美食,甚至有正宗的 四川 菜、 日本 菜等。我在 印度 旅行了兩個多月後,在 達蘭薩拉 吃到一籠羊肉餃子和一碗羊肉粉的時候,幾乎要哭出來。
早上起床的時候,發現有點冷,於是把放在背包底部的那件皺巴巴的薄外套穿上,接著在清 新乾 凈空氣的伴隨下走出了門,發現街上到處都是出來做朝拜的 西藏 人,他們穿著傳統的 西藏 服飾,手拿著小轉經筒,經過佛教寺廟的轉經筒的時候都會認真虔誠的逐個轉動它們,穿著藏青色校服的 西藏 小孩此時也由父母領到 西藏 人開的學校去上課。到太陽出來氣溫逐漸上升的時候,便可以把早上穿著的長袖脫下,但絲毫不會感覺到空氣中的熱氣。這時候陸續的會有 西藏 人開始在街邊擺上地攤,出售各種 西藏 特色的禮品,想要購買也是價格實惠。傍晚時分可以吃完一頓真宗的 中國 菜後,到山頭找個地方坐下,就可以欣賞一幕夕陽掛在房頂上的美麗景觀。可以說, 達蘭薩拉 是我感覺在 印度 最適合來旅行的地方之一,每天在路上走著都看得到很多來到此地游玩的外國游客,有的甚至會在這裡住上好幾個月,但是除了這部分純粹來游玩的旅客,還有一部分是來到這裡學習的佛教徒,他們有些會在這裡常駐,每天去附近的寺廟取經。
印度自助遊攻略
( 達蘭薩拉 街巷)
印度自助遊攻略
(大昭寺)
印度自助遊攻略
(大昭寺)
提起 印度 和佛教, 印度 是佛教的發源地,但今日 印度 信仰佛教的人數占比不到1%,實在是讓人唏噓。
在佛教創始人佛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被稱之為“沙門”的哲學思潮與傳統的婆羅門思想尖銳對立的時期,可以說佛教自建立起就是為了反對婆羅門教的。有著久遠發展歷史的婆羅門思想,宣揚宇宙萬物均是“梵”所創造,“梵”是作為創造者的大我,個人只是作為創造者的小我,從而強調人要經過修煉而最終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最後復歸於“梵”。當時的沙門宗派,影響較大的主要有佛教、正命派、順世派、耆那教和不可知派。
正命派對轉回的解說極富特色。他們認為,個人靈魂在歷經一切可能的生活之後,自動進入最終的安寧狀態,這一系列的靈魂投胎轉世,必須要經過三千億億乘以 恆河 中沙子數量的時間。在這種理論前提下,自然人們的一切善惡行為不會有什麼業力遺留,對自己的下一輩子也不會起任何作用。因此,可以說,這一派是否認業報輪迴理論的。
順世派被認為是一個唯物主義的教派。他們認為物質本身儘管沒有生命,可是某些物質複合以後就有了原來具備的生命和功能,就像某兩種顏色調和以後會產生一種新顏色,蜜糖雖不能醉人,釀成酒後卻能醉人一樣。他們否認業報輪迴說,認為死亡了就是原來組合成生命的物質消散了,所以人死後沒有靈魂,也不可能有來生存在。人一旦死了,一切也就到此終結。因為順世派不相信有來世,所以他們也不相信所謂的行善作惡的報應,他們主張珍惜生命,追求現世的享樂。
印度自助遊攻略
(小女孩)
印度自助遊攻略
(小男孩)
印度自助遊攻略
(很有趣的小女孩)
耆那教認為世界是永恆的,世間萬事萬物都只是外型在改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身體和靈魂兩個部分,靈魂和什麼樣的身體結合,那是由我們自己的行為決定。行善者可以轉生為天神、善人,作惡者可以轉生為動植物甚至是無生物。不過,耆那教並不把行善以求善報當作最高理想。在他們看來,即使因行善轉生為天神,也沒有最終擺脫輪迴的痛苦。他們的最高理想是:通過修行使靈魂脫離軀體,超越輪迴,最終處於一種極樂的狀態。
不可知論者認為世界是一個終極的問題,以人們的能力是無法得知的。哲學家們所辯論的那些問題,不可能得到最正確的解答。雖然他們發展了一系列的詭辯技術,但他們並不贊成爭論,主張心的 平和 ,提倡 友誼 。
面對這樣的學術現狀,作為當時的沙門思潮之一,佛陀獨樹一幟,提出了自己的緣起說,徹底否定了婆羅門的創世論。緣起說認為,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為是緣起而有,所以也會隨著因緣分散而滅。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所感知的這個世界是虛而不實的,這個世界的本性是“空”。緣起說是佛教的基本世界觀,也是佛教哲學理論的第一公理。
佛教認為萬物皆空,就是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沒有獨立的、實在的自體,即沒有一個主宰“自我”(靈魂)的存在。這個和婆羅門教認為的宇宙本體是梵,世界一切都是梵的衍生品這個理論相對立。佛教認為只要有一個“自我”的存在,不論小我、大我,不論上天、下地,他的自由範圍總是有限制的,如果想得到解脫,目的就是在解脫這一個“自我”的觀念,才能得到絕對的自由,進入極樂世界。這套理論又和婆羅門教的梵我合一相對立。
印度自助遊攻略
(藏民)
印度自助遊攻略
(藏民)
印度自助遊攻略
(正在朝拜的藏民)
根據婆羅門的種姓制度,他們認為人的出生是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一輩子需要兢兢業業的履行種姓制度。而佛教認為有情眾生無一例外的要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間無窮流轉。所以世間萬物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於是提出了眾生平等理論。其實可以說佛教是在和婆羅門教尖銳鬥爭中所結出來的果實。原始佛教的思想和理論,普遍都是總結於婆羅門教和沙門思潮中誕生的眾多教派。原始佛教自身並沒有多少原創和獨創的思想,都是針對婆羅門和沙門諸教的思想進行的一些改編。
佛教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幾乎就是把婆羅門教的三大綱領: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加上一個種姓制度顛倒過來。但是佛教也和婆羅門教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業報輪迴和因果報應,都是認為這一輩子只是處於輪迴的一個階段,這一輩子是生為動物還是人主要取決於上輩子,這輩子的行為又會影響下輩子,人就是不斷的處於這種輪迴之中,痛苦不堪,如果想要跳出這個輪迴,到達極樂世界,就必須要修行解脫。
很多國人都知道佛教起源於 印度 ,在《西游記》裡面,唐僧師徒們就是歷盡九九八十一難而到達西天( 印度 )取經。其中唐朝的高僧唐三藏,在途中吸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人組成的隊伍在途中打怪的情節,也一直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於是《西游記》裡面的眾生平等、因果輪迴等理論也讓人耳濡目染,還有我們身邊眾多的佛教寺廟和身邊不少信仰佛教的朋友,也對我們多多少少都有點影響,可能是受到了國內的這種佛教氛圍的感染,大家都認為 印度 作為佛教的發源地,佛教信眾也一定是非常的廣大。其實對 印度 和佛教有些少瞭解的人都知道, 印度 的佛教在11世紀末的時候基本就已經滅絕了,現在 印度 的佛教一部分是外來佛教徒的加入,例如 達蘭薩拉 的藏傳佛教。還有一部分是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 斯裡蘭卡 一位叫達摩波羅的僧人所復興的,當時他到 印度 瞻禮佛教聖地,看到那些地方的荒涼景象,便努力從事復興 印度 佛教的事業,於是 印度 又開始有了佛教的團體和活動。 印度 人民逐漸有皈依佛教的意向,也有到 斯裡蘭卡 出家受戒的人,但是為數不多。直到1956年10月14日,借世界佛教紀念釋伽牟尼誕生2500年之際, 印度 的賤民領袖安培德卡爾帶領50萬賤民,在那格浦爾舉行盛大的皈依佛教的儀式。後來信佛教的運動,幾乎成了 馬哈拉施特拉邦 (安培德卡爾的家鄉)賤民的代稱。和 印度 的其他教派一樣,後來新佛教運動中也按照“潔凈”的程度排列出尊卑貴賤座次。說起來,佛教在其他地方的傳播還是非常順利的,但是為什麼在 印度 這麼一個佛教的發源地,又是一個全民信教的地方會滅亡呢,這主要有幾個原因:
印度自助遊攻略
(好看的光影)
印度自助遊攻略
(朝拜的喇嘛)
印度自助遊攻略
( 達蘭薩拉 街巷)
首先是佛教自身的衰敗。在 印度 ,佛教的興盛與阿育王等人的大力推行有關,阿育王在位的時候在全國各地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廟,並且每年都向佛教僧侶進行大量的佈施,這導致了佛教有依賴於統治階級的傾向。還有佛教徒有一種逃避現實生活而只心追求未知世界的傾向,可以說佛教對生產力的破壞是空前的,所以佛教的僧侶除了接受別人的施捨之外,就沒有任何的經濟收入了,佛教失去了統治階級的支持後地位瞬間下降,之後 印度 人選擇了更加接近生活的 印度 教而捨棄佛教。
公元七世紀左右,大乘佛教在吸收婆羅門教的儀規、形式和瑜伽術等身體訓練方法的基礎上,創造了密教這一套極富神秘主義色彩的宗教實踐方式,密教使佛教逐步的演化成一種單純致力於宗教實踐、偶像崇拜的流派。這其實本來並不算是什麼過錯,也算是佛教的一種自我的發展。但是密教在這個融和的過程中卻嚴重的偏離了方向。過多的流於繁瑣的祭祀儀式和一些密行修持的方法,最終變成為某些人放縱自我的藉口。佛教背離了初衷,也就失去了群眾信仰的基礎。一方面變成與 印度 教平行發展的多神偶像崇拜,另一方面又過於深奧而超越了普通民眾的認知範圍。當初佛教吸收 印度 教特征的目的是為了鼓勵 印度 教徒信仰佛教,後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它與 印度 教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已經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人們也就對佛教失去了興趣,再加上佛教的釋迦牟尼最後也變成了 印度 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的第九個化身——佛陀,也就是說,佛教徒改信 印度 教後依然可以拜“佛”,最後佛教從整體上被 印度 教吸納了。
印度自助遊攻略
(高山上的居民)
印度自助遊攻略
(準備做飯的婦女)
印度自助遊攻略
(點蠟燭的小男孩)
除了佛教自身的原因外,還有婆羅門教的改革也在促使 印度 佛教的滅亡。婆羅門教是 印度 的本土宗教,佛教興起之前,它已在 印度 流行了數百年,早已根植於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甚至婆羅門教的宗教哲學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準則。在婆羅門教的不斷改革逐漸演變成 印度 教後,缺點一改,面目全新,它吸收了佛教的不殺生、非暴力的觀點,放棄了繁瑣的祭祀儀式。再加上種姓制度也在發生變化,四 瓦爾納 制逐漸演變成根據職業和血緣劃分的賈提制,原本固定的四種姓逐漸分裂成數量龐大的亞種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種姓之間的衝突。而且在動亂和紛爭的年代,種姓制度可以給 印度 人民一個身份的認同和歸屬感,何況改革後的婆羅門教和原婆羅門教相比,它製造出了種姓差別的維護方法,也設計了各種手段來使這種差別免遭破壞,這些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使種姓制度歷經千年而不衰。佛教最終淹沒在了 印度 教的洪流之中。
佛教的最後消亡時間大致是公元1000年前後。本來已經岌岌可危的佛教,到11世紀穆斯林入侵的時候給了它最致命的一擊,伊斯蘭教的軍隊入侵後,對佛教寺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毀壞和掠奪,他們還迫使佛教徒改信伊斯蘭教或者直接殺掉。佛教徒賴以存在的物質和基礎設施大量被破壞,他們失去了信仰佛教的一個身份,於是不久後便自動改信了其他宗教。可以說,伊斯蘭教的打壓是導致佛教在 印度 本土滅亡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
印度自助遊攻略
( 達蘭薩拉 街巷)
印度自助遊攻略
(織毛衣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