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爾·葡西法游記(4)

葡萄牙自助遊攻略
↑托馬爾 ▲ 在托馬爾的小商店里,“聖殿騎士”的玩偶擺在櫥窗最顯眼的地方。
後來聖殿騎士團被法王腓力四世和教皇克萊芒嚴酷打壓,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黑色星期五的由來),在 法國 的騎士團成員被一網打盡,教皇也頒佈敕令,強迫解散各地的聖殿騎士團,只有 葡萄牙 的分會得以幸免, 葡萄牙 聖殿騎士團搖身一變更名為 葡萄牙 基督會。
葡萄牙 基督會歷任會長里有不少王室成員,最重要的兩位成員分別是“航海家”恩里克王子(就是 裡斯本 航海紀念碑上站在最前面的那位)和曼努埃爾一世國王。但是後來在1755年 裡斯本 大地震時,基督會散佈“天譴”之說,干擾皇室的抗震救災工作,因此遭到首相龐巴爾侯爵的嚴厲打擊(詳見本人前面寫的《 裡斯本 游記》)。
騎士團出現於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期間。在十字軍數度東征最終失敗以後,騎士團仍然存在了數百年之久。十字軍東征(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 羅馬 天主教教宗的號召和鼓動下,以收復阿拉伯人占領的土地為名發動的宗教戰爭。
對於 歐洲 的基督徒來說,前往聖地朝拜是一項最為普遍的活動。雖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 歐洲 ,但許多聖地卻在 耶路撒冷 。塞爾柱 土耳其 人的興起令前往 耶路撒冷 和其它 中東 地區的聖地朝拜危險性驟增。1095年,為了響應來自拜占庭皇帝請求協助的要求, 羅馬 教皇烏朋號召由基督戰士組成十字軍,從伊斯蘭教徒手中重新奪回 耶路撒冷 。
徵募十字軍一事激起 歐洲 騎士的熱烈響應,一方面是出於狂熱的信仰,一方面教皇保證只要為聖戰而死均可得到上天國的回報。此外另一個誘因則是收復被阿拉伯人奪取的土地與財富。十字軍的骨幹主要由 歐洲 的封建領主和騎士組成,十字軍東征前後共有八次(如果算上1212年的兒童十字軍則有九次),但是除了第一次攻占了 耶路撒冷 以外,其他均以失敗告終。
我從十字軍東征中似乎看見了一絲歷史的提示。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伊斯蘭教均具有為了信仰不惜武力征伐的基因,唯獨佛教講究同化征服,而以儒家學說(也是一種宗教信仰)為主流意識的 中國 ,卻沒有發生過因宗教信仰而發動的戰爭。十字軍東征時期,正處於 中國 的兩宋至元代,當時的 中國 也被外族入侵,但是結果呢?中華文明與異族文化相互吸收與同化。但是歷史上的 歐洲 有為宗教信仰發動戰爭的傳統,除了十一至十三世紀的十字軍東征以外,還有十六世紀的“ 法國 宗教戰爭”、十七世紀的“三十年戰爭”等。
今天的 美國 及其盟友因為容不下意識形態的“異端”,習慣於用武力絞殺別國的信仰,看來是有歷史淵源的。反觀強盛的漢、唐時代, 中國 並沒有以宗教信仰為由逼迫四鄰皈依佛、道,而且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 中國 就已經放棄了輸出革命,但今天的 美國 以信仰為名對 中國 的圍堵與遏制卻變本加厲。他們堅持以自己的意識形態為規則,以並不民主的手段推行他們所認定的民主制度。如此看來,美式的“終極民主”不僅經不起推敲,而且暴露出明顯的欺騙性。
中國 五千年文明史的積澱不可能出現 日本 的福澤諭吉式的人物,那種擯棄民族自信與自尊的所謂“脫亞入歐”思想意識在 中國 根本行不通。反觀歷史上的八次十字軍東征,他們並沒有能力征服異教徒,何談今天的大千世界?東西方文明在不同的地緣按照不同的方式生存著,他們既有衝突,也有融合,企圖以一統天下的制度模式駕馭世界,只是雲中的夢想。因此,那些“漢姦還鄉團”處處拿美歐的尺子丈量 中國 社會顯得多麼幼稚可笑。
歐洲 的中世紀實際就是一部基督教的演進史,因此離不開信仰和意識形態的話題,而且 歐洲 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多與宗教有關,因此本人也免不了為此多發議論了。
下一站我們將從托馬爾折向東南行駛160公里,赴葡西邊境小城 埃爾瓦 什,那裡有 葡萄牙 的最新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在等著我們去游覽。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