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王國肯尼亞,一場流動的視覺盛宴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Gyps rueppellii;英文名:Rueppell's Vulture
鳥綱/隼形目/鷹科/兀鷲屬;
雄鳥與雌鳥相似,長85-107釐米,翼展2.6米,重6.4-9公斤。脖頸以上至頭部皮膚裸露,只有稀疏的白色絨毛,這是禿鷲特有的屬性,以方便探入動物體內啄食;軀體的羽毛及翅膀的覆羽為深褐色,羽毛的末端為白色花邊,深褐色與白色密集交錯,看上去像是全身佈滿黑白斑點,故稱“黑白兀鷲”。
會集群生活,喜食動物屍體。能以高達每小時35公里的速度飛行,到離開鳥巢150公里以外的地方覓食。亦能在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有記錄曾飛到海拔11000米的高度。它們的鳥巢會築在岩礁上,或是在金合歡樹上。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馬賽 馬拉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易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Ephippiorhynchus senegalensis;英文名:Saddle-billed Stork; 又名凹嘴鸛
鳥綱/鸛形目/鸛科/黑頸鸛屬;
身高1.6米左右,身軀如鸛似鶴,長嘴,長腿。喙最為惹眼,成鳥的喙寬長壯且色彩鮮艷,顏色分三段:中段黑,前後段大紅。因喙上覆有明黃色的肉垂酷似馬鞍而得名;眼睛虹膜黃色;頭、頸、翅膀飛羽、尾部覆羽深黑色;頸部下端、後背、胸腹部、翅膀覆羽純白色。
棲居在平原、半乾旱地區的河流、湖泊和沼澤,成對或結小群活動,日行性。用嘴在濁水中擺動,靠觸覺捕食魚、蛙、爬行動物、軟體動物和昆蟲。
成對分散在樹上築巢、棲息,求偶時,會展翅奔跑,露出帶有斑紋的羽毛。繁殖期在每年的雨季,營巢於 大樹 上,每窩產卵1~5枚。孵化期30~35天,為晚成鳥。壽命可達25年。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 鞍嘴鸛亞成鳥。成鳥的喙呈黃黑紅色。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Scopus umbretta;英文名:Hamerkop
鳥綱/鸛形目/鎚頭鸛科/鎚頭鸛屬;
中小型鸛鳥,體長約50-60釐米。奇異的外型特征是頭部向後的長冠羽與嘴呈一直線使頭部呈錘型,因而得名;虹膜褐色;喙粗大而側扁,尖端呈鉤狀,黑色,與短腳的顏色類似;頸較短,前三趾間有微蹼;羽衣為幾乎均勻的焦茶色或土褐色,雌雄同色。是一種保持有原始特征的鳥。
黃昏時特別活躍,低著頭停息溪畔,或慢慢涉行,兩腳交替著攪動泥漿。覓食軟體動物、蛙、小魚和水生昆蟲。
以用小枝、泥、糞造成球狀大巢著名,巢建在突出的水面的樹杈上(也有的營巢在岩棚上),堅固得人上去都踩不壞。雌雄共同造巢,約需1~1.5個月完成,一個巢通常用幾年。不大的入口建在在側面,裡面有直徑13-18釐米、長40-60釐米深的 通道 進入墊以稀泥的中心室。每窩產卵3~6枚。每窩產3~7枚卵。雌雄鳥共同孵卵、育雛,孵化期約50天,親鳥的嘴像勺子樣的一口一口地喂雛。
非洲 原住民有些怕鎚頭鸛,認為看到它會給自己帶來災難,主要因它那奇異的外觀及令人刺耳的叫聲,它們很喜歡在下雨前鳴叫。鎚頭鸛發出的叫聲似尖銳刺耳的金屬聲,有時的叫聲不但刺耳而且象人在得意的大笑,聽來有點令人毛骨悚然。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巴林 戈湖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難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奈瓦沙湖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Mycteria ibis;英文名:Yellow-billed Stork (Mycteria ibis)
鳥綱/鸛形目鸛科/鹮鸛屬;
體型較大的鸛類,身長可達90-100釐米,翼展可達150釐米。身體以白色為主;兩翼飛羽及尾羽黑色;虹膜褐色;眼部周圍上至頭頂下至顎部,裸露非常鮮艷的紅色皮膚;嘴橘黃色,很長,尖部下彎;長腳,粉紅色。雌雄相似。
通常成對或小群在水邊淺水處覓食,在雨季食物豐富的時候也形成大群。主要以魚類為食,但也吃蛙、爬行類、甲殼類和昆蟲等其他動物性食物,偶爾也吃少許植物性食物。覓食時常在水邊淺水處緩慢地行走,半張著嘴,腳一邊在水中或泥中移動,一邊探索,同時煽動兩翅干擾它的潛在被捕獲物,有時也通過嘴在水中來回運動來探覓食物。飽食後常單腿站立在岸上休息,身體呈駝背狀。
營巢於水域附近的樹上,每窩產3~4枚卵,孵化期27~29天,壽命可達20年。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Threskiornis aethiopicus;英文名:African sacred ibis;又稱: 埃及 聖鹮、 埃及 聖鷺
鳥綱/鸛形目/鹮科/鹮屬;
長約68釐米,頭、頸黑色,身體白色,頭部、頸部黑色,初級和次級飛羽尖端黑色,下背部有大量黑色紗狀裝飾羽;眼周圍裸露黑色皮膚;翼下裸露紅色皮膚;體側羽毛有的帶黃褐色;喙黑色,長、厚且逐步下彎;腳黑色;雄鳥及雌鳥外觀相似。
成群在開闊的沼澤、河邊、潮間帶或濕草地上覓食,食物主要是大型直翅目的昆蟲、小型脊椎動物、水生的甲蟲、甲殼類、貝類、魚蝦、鳥蛋、雛鳥、根莖、種子等。常成群一起覓食,一邊緩慢移動,一邊取食。會啄取地面的食物,也會以喙挖掘泥地深層的食物。
在樹上築巢,每次產2-3枚卵。
在古 埃及 , 埃及 聖鹮被受尊崇,且會被製成木乃伊,成為托特的象徵。希羅多德及老普林尼都指 埃及 聖鹮可以對抗蛇。另亦有指只要將 埃及 聖鹮作為祭牲,就可以殺死帶來瘟疫的蒼蠅。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奈瓦莎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易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Bostrychia hagedash;英文名:Hadada Ibis
鳥綱/鸛形目/鹮科/鹮屬;
頭部深灰色;眼先有黑色皮膚裸露;腮部有少量白羽;頸部深灰色,羽毛邊緣有淺色花紋;背部、腹部、飛羽、尾部深灰色與深棕色間雜;喙長、厚且彎,上側有朱紅斑紋;腳黑色,局部有硃紅色斑紋。
習性與白鹮相似,喜在水邊或沼澤處活動覓食;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奈瓦莎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易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奈瓦沙湖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Platalea alba;英文名:African Spoonbill
鳥綱/鸛形目/鹮科/琵鷺屬;
候鳥。體長約60~90釐米。頭的前部裸露紅色皮膚;身體羽毛白色;腿紅色。最有特點的部位是嘴:扁平長,頂端擴大呈匙形,有些像琵琶,因而得名。匙面上淺灰綠色。
常成群活動。多在早晨和黃昏的淺水處覓食,食物主要是小魚、軟體動物及兩棲類。覓食時一邊在淺水處行走,一邊將嘴張開一個小縫伸入水中左右掃動,碰到獵獲物時馬上銜住。性情比較機警,飛翔時兩腳伸向後方,頭頸向前伸直,兩翅快速鼓動,能利用熱氣流進行滑翔。
喜集群繁殖。通常於沼澤草叢中或水上營巢,每年繁殖1次,每窩產卵2~5枚。孵化期21天。雌雄親鳥共孵、共育。小鳥28日離巢,35~40日能飛。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Ardea cinerea firasa;英文名:Grey Heron
鳥綱/鸛形目/鷺科/倉鷺屬;
歐亞大陸與 非洲 大陸的濕地中極為常見的大型水鳥。體長約0.7-1米,體重0.9-1.8公斤,雄鳥頭頂中央、頸部白色;頭頂兩側與枕部黑色;羽冠為4根細長的黑色羽毛,位於頭頂和枕部兩側,形若辮子;前頸中部有2-3列縱行黑斑;上體自背至尾及雙翅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頦、喉白色,頸的基部有呈披針形的灰白色長羽披散在胸前。胸、腹白色;前胸兩側各有一塊大的紫黑色斑;腿桿部羽毛白色,下端角質皮膚黃色,爪黑色;虹膜黃色,眼先裸露部分黃綠色;嘴黃色。
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沼澤、稻田、山地、森林 和平 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或小群活動。常單獨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故有“長脖老等”之稱。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
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多成小群集中營巢於水域附近的樹上或水草叢中。巢材用乾樹枝和枯草等。巢呈圓柱狀,每窩產卵3-6枚,剛產出的卵顏色鮮艷,呈藍綠色,以後逐漸變為天藍色或蒼白色。雌雄親鳥共同孵化,孵化期25天左右。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易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Casmerodius albus melanorhynchos;英文名:African Great Egret
鳥綱/鸛形目/鷺科/白鷺屬;
體長約90釐米,白鷺屬中體型較大者,全身白色,嘴黃色,肩及肩間著生成叢的長蓑羽,一直向後伸展,通常超過尾羽尖端10多釐米;頭無羽冠;虹膜淡黃;嘴角有一條黑線(嘴裂)直達眼後;腳黑色。
棲息於湖泊、沼澤等濕地。步行時頸收縮成 S形,飛時頸亦如此,腳向後伸直,超過尾部。
以小魚及水中軟體動物、小兩棲動物為食。
喜在樹叢高處用樹枝草棍建巢,每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3~6枚,多為4枚。卵為橢圓形或卵圓形,天藍色,產出第一枚卵後即開始孵卵,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孵化期25~26天,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巴林 戈、奈瓦莎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易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巴林戈湖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Ardea goliath;英文名:Goliath Heron
鳥綱/鸛形目/鷺科/巨鷺屬;
世界上最大的鷺科鳥類,涉禽。體高1.20-1.52米,翼展闊1.85-2.30米,體重4-5公斤。雄雌鳥長相相近,整體看脖子以 上慄 色,軀體部分灰色;下巴、喉嚨、前頸及上胸白色,前頸及上胸間有黑色斑紋。下胸及腹部淺黃色,有黑色斑紋。上頜黑色,眼睛黃綠色。雙腳黑色。嘴長而尖直,翅大而長。體形呈紡錘形,體羽疏鬆,具有絲狀蓑羽,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腿部被羽。
棲息於湖泊、沼澤及紅樹林。飛行很慢,仿佛很笨重,頭縮至兩肩之間,兩翅鼓動緩慢、腳向後直伸,遠遠突出於尾外。嗚聲響亮而有些嘶啞。
喜長時間在水邊的站立不動,常見收起一腿,僅用一腳站立於水邊,靜靜的觀察和等候魚群和其他動物到來,機會出現時,會快速以其喙刺起獵。主要吃魚類、兩棲類及細小的嚙齒目。
繁殖期多為群居,在樹上、灌叢上或地面上用枝條築造淺巢,巢穴直徑至少有1米,每巢產卵2-5枚,卵呈淡藍色、白色或皮黃色,無斑點。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4-30天。5周後幼鳥離巢。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Ardea melanocephala;英文名:Black-headed Heron
鳥綱/鸛形目/鷺科/黑頭鷺屬;
大型涉禽,身長85~92釐米,翼展150釐米,體重1.2公斤。體形與灰鷺相似,顏色更暗些,總體呈暗灰色,各部位羽毛的灰色亮度有差別。喉嚨、臉頰白色,與冠頸部和背部形成對比。頭部背後的冠羽很長。
生活在開闊地區,依水而居,在淺水和泥土中尋找獵物,用長而鋒利的喙飛快地攫食,主要食物包括魚、蝦、蛙、昆蟲、螃蟹、蛇類、軟體動物及小型嚙齒類。
繁殖期群居,在樹上用枝條築造平臺式淺巢,每次產卵2~6枚,卵奶油色無斑點。雌雄共同孵卵,孵育期25天左右,40~55天后幼鳥離巢。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奈瓦莎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奈瓦沙湖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Bubulcus ibis;英文名:Cattle Egret
鳥綱/鸛形目/鷺科/牛背鷺屬;
中型涉禽,體長50釐米左右,體重0.4公斤左右;飛行時頭縮到背上,頸向下突出,像一個大的喉囊,身體呈駝背狀;站立時亦像駝背,嘴和頸亦較短粗;嘴和頸明顯較其他鷺短粗,顯得身體很大。頭頂與頸下、前胸、背部、翅膀覆羽有小片具羽枝分散成髮狀的橙黃色飾羽;其餘部分白色。虹膜金黃色。嘴、眼先、眼周裸露皮膚黃色,腿桿與趾黑色。
唯一以昆蟲為主食的鷺類,常與水牛形成了依附關係,跟隨其後捕食被從水草中驚飛的昆蟲,也常在牛背上歇息,故名。
營巢於樹上或竹林上。常成群營群巢。每窩產卵4-9枚,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21-24天。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易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Ardeola ralloides;英文名:Squacoo Heron
鳥綱/鸛形目/鷺科/黃池鷺屬
中型涉禽,體形大小似牛背鷺。 體長44~47釐米, 翼展80~92釐米,體重0.5~30公斤,壽命11 年。雌雄同色。體表整體看以棕色或杏黃色為主,翅膀及腹部白色為主。頭部有飄逸飾羽,頸及上胸的羽毛有絲狀蓑羽。鳥喙灰藍色,腳部黃色。
一種很安靜的鷺鳥。生活在河口三角洲和森林、沼澤地、沿岸茂密的植被、水生植被區、池塘,溝渠,稻田和湖泊。青蛙是它們最喜歡的食物,也吃昆蟲和魚類。
在樹木,灌木叢或蘆葦叢築巢,每次產4~6枚淺藍綠色的卵,無斑點。持續孵化天22~24,雌雄共同孵卵。小鳥留巢45天。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奈瓦莎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易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奈瓦沙湖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Gallinula chloropus;英文名: Common Moorhen;又名 黑水 雞
鳥綱/鶴形目/秧雞科/ 黑水 雞屬;
中型涉禽,兩性相似,雌鳥稍小。體長24-35釐米,體重0.2-0.4公斤。通體黑褐色,虹膜紅色,嘴先端黃色,嘴基與額甲紅色,兩脅具寬闊的白色縱紋,尾下覆羽兩側亦為白色,中間黑色,黑白分明,甚為醒目。腳黃綠色,腳上部有一鮮紅色環帶,亦甚醒目。
棲息於水邊灌木叢、蒲草、葦叢,善潛水,多成對活動。 一般不起飛,特別是不做遠距離飛行,飛行速度緩慢,也飛得不高,常常緊貼水面飛行,飛不多遠又落入水面或水草叢中;叫聲清脆;屬雜食性鳥類,以水草、小魚蝦、水生昆蟲與部分植物嫩芽等為食。
繁殖期一年可產兩窩,每窩三至五枚佈滿紅斑之蛋,親鳥輪流孵蛋。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奈瓦莎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奈瓦沙湖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Fulica cristata;英文名:Red-knobbed Coot
鳥綱/鶴形目/秧雞科/骨頂雞屬;
中型游禽。兩性相似。嘴高而側扁。頭具額甲,白色,端部鈍圓,有一醒目的紅色額瘤。體羽暗灰黑色,尾下覆羽有白色,上體有條紋,下體有橫紋。翅很寬短圓。通常腿、趾均細長,有後趾,用來在漂浮的植物上行走,趾兩側延伸成瓣蹼用來游泳。
主要棲息地是沼澤。雜食性,在軟土中或枯葉中探食,主要尋找無脊椎動物;粗喙的種類能扯下植物,吃種子、核果、嫩枝、葉等;能頻繁潛水尋食。也吃各種昆蟲及其幼蟲、蜘蛛、馬陸、蠕蟲、軟體動物、甲殼類、小魚以及小鳥及其卵和雛鳥。
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叢中築巢。每年產1~2窩,每窩產卵5~10枚,雌雄親鳥都參加孵卵,孵卵期14~24天。通常由雙親喂食和照顧幼鳥。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