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王國肯尼亞,一場流動的視覺盛宴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Bradornis infuscatus;英文名:Chat Flycatcher
鳥綱/雀形目/鶲科/灰鶲屬;
小型鳴禽,翅呈尖形或圓形;嘴扁平,基部寬闊;體羽棕青色,有點像小麻雀或小白靈。
善鳴叫,飛行靈便,多在空中捕食昆蟲。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馬賽 馬拉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Muscicapa caerulescens;英文名:Ashy Flycatcher
鳥綱/雀形目/鶲科/鶲屬;
尖嘴,下嘴基黃色;眼圈白;上體青灰,胸側灰褐,下體偏白;
喜食昆蟲;
分佈於 非洲 中南 部地區;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馬賽 馬拉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Serinus xanthopygius;英文名:Yellow-rumped Serin
鳥綱/雀形目/燕雀科/絲雀屬;
小型雀鳥;外觀有點像麻雀,在背部披羽及後腰、下腹都有明黃色羽毛。眼部上方有一道貫通白色眼眉,下側有白色臉頰;
喜食植物種子與小昆蟲;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馬賽 馬拉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Uraeginthus ianthinogaster;英文名:Purple Grenadier
鳥綱/雀形目/梅花雀科/藍飾雀屬;
頭部棕黃色;背部、翅膀、尾部深慄色;眼瞼紫藍色;胸腹部棕黃色間紫藍色。尾長。喙部是粉紅色。雌雄外觀有差異,雌鳥深慄色區域界線模糊 ,臉部、下胸部及腹部的斑點為淡紫藍色。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馬賽 馬拉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 這隻是雌鳥,雄鳥胸部更藍更漂亮。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Passer rufocinctus;英文名:Kenya Sparrow
鳥綱/雀形目/雀科/麻雀屬;
頭部灰色,背部同麻雀;
以果實,種子和昆蟲為食;
分佈於 肯尼亞 和 坦桑尼亞 ;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Pseudonigrita arnaudi;英文名:Grey-capped Social Weaver
鳥綱/雀形目/文鳥科/灰頭群織雀屬;
大小體形似麻雀;頭頂後背灰色,白色眼圈;頸部、胸腹、飛羽外側、尾部灰褐色;飛羽內側黑色;喙黑色,粗短的圓錐狀;
以種子為食,繁殖期食昆蟲;
多結群用草稈織巢棲息,可結成連片的群巢;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馬賽 馬拉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易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Francolinus leucoscepus;英文名:Yellow-necked Francolin
鳥綱/雞形目/雉科/雞鷓鴣屬;
雄鳥的頭頂至後頸部黑褐色,向後至軀體、翅膀轉為黃褐色,覆縱向白斑;眼部虹膜暗褐色,周圍眼瞼及上喉部具紅色裸露皮膚;眼先與臉頰白色;下喉部有一大塊明黃色裸露皮膚,故稱“黃頸鷓鴣”。喙與腳都具典型的雉類特征;
喜群居,可飛行,善疾走,在草叢中尋找草籽之類的食物;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馬賽 馬拉、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易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Agapornis fischeri;英文名:Fischer's Lovebird
鳥綱/鸚形目/鸚鵡科/情侶鸚鵡屬;
體長一般在14釐米左右,體重50克。頭棕色,喙紅色,白眼圈,背部、雙翅深綠色,前胸黃色,腹部淺綠色,尾部上方為藍色;
在 希腊 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故又稱為“愛情鳥”。喜歡群居,生活在 非洲 熱帶叢林中,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槳果為食。在野外,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驅趕。由於這種鳥羽色艷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Campethera abingoni;英文名:Golden-tailed Woodpecker
鳥綱/鴷形目/啄木鳥科/啄木鳥屬;
典型的小型啄木鳥。紅頂,黑頸,黑色眼周及向後方延伸的黑色條紋,眼眉、下臉頰為白色條帶延伸至側頸部,背部與翅膀綠色,灰腹,金色尾羽(因此得名),堅硬富有彈性,在啄木時支撐身體。喙強硬而尖直,呈鑿形,能強有力的鑿開樹皮。舌頭很長能靈活伸縮,錶面佈滿一層粘液,且有許多倒刺,可以準確無誤地把蟲子從鑿開的洞穴中鉤出來。
食物主要是隱藏在樹幹內部蛀食的害蟲。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難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Terathopius ecaudatus;英文名:Bateleur
鳥綱/隼形目/鷹科短/尾雕屬;
中等體型。體長約55-70釐米,短尾長8-10釐米,翼展168-190釐米,短尾長8-10釐米,體重1.9-2.9公斤。頭、頸和腹部黑色具有金屬 光澤 。背赤褐色。肩與翅膀覆羽灰白色,飛羽黑色;翅膀里側白色。展翼及尾巴慄色;面部皮膚、鳥喙及腳紅色。
產於 非洲 和阿拉伯地區。善在空中翻飛,大聲拍動翅膀,發出鴉啼或犬吠般的鳴聲,尖叫著俯衝。在開闊的田野間獵食小型哺乳類和爬蟲類,也吃卵、蚱蜢和腐肉。嗜食蛇。營巢於低矮、枝條伸展的樹上,巢由樹枝構成,內墊以樹葉。每窩產一卵。由雌鳥孵卵,孵化期40天或更長。幼鳥孵出3或4個月後羽毛方豐滿。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馬賽 馬拉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Elanus caeruleus;英文名:Black-winged Kite
鳥綱/隼形目/鷹科/黑翅鳶屬;
小型猛禽,體長約33釐米。上體藍灰色,下體白色。眼先和眼周具黑斑,肩部亦有黑斑,飛翔時初級飛羽下麵黑色,和白色的下體形成鮮明對照。尾較短,平尾,中間稍凹,呈淺叉狀。腳黃色,嘴黑色。常在空中翱翔,間或進行滑翔。
白天常見停息在 大樹 樹梢或電線桿上,當有小鳥和昆蟲飛過時,才突然猛衝過去撲食。飛翔的高度較低,採用盤旋、翱翔等方式。一般單獨活動,活動在白天,多在早晨和黃昏進行。主要以田間的鼠類、昆蟲、小鳥、野兔、昆蟲和爬行動物等為食。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馬賽 馬拉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Buteo augur;英文名:Augur Buzzard
鳥綱/隼形目/鷹科/鵟屬;
大型猛禽。頭、頸、上半身深棕色;下半身白色;喙與眼先黃色;喙尖黑色。
食肉性,以各種鼠類為主食,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鳥和大型昆蟲等動物性食物。
繁殖期為5-7月份。通常營巢於林緣或森林中高大的樹上,喜置巢於樹冠的上部接近主幹的枝杈上。也有的個體營巢於懸岩上,或侵占烏鴉的巢。每窩產卵2-3枚,由親鳥共同孵化,但以雌鳥為主。孵化期大約28天。孵出後由親鳥共同喂養大約40-45天后,習飛翔和離巢。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納庫魯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中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納庫魯湖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Polemaetus bellicosus;英文名:Martial Eagle
鳥綱/隼形目/鷹科/猛雕屬;
非洲 最大的鷹,猛雕屬中唯一的成員。體長78~86釐米,翼展約1.9~2.6米。成年體重5公斤左右。頭、胸部與上半身深棕色,下半身白色,略帶黑色的斑紋。雌性比雄性體大,擁有更多的斑紋。
棲息於沙漠、草原和林地等環境中,捕食蹄兔、野兔、羚羊、蛇類、貓鼬、獴、巨蜥和其它鳥類等,甚至還捕殺胡狼、大耳狐、藪貓等小型食肉動物和各種大型貓科的幼崽,成年雕的捕獵範圍的大約50平方英里。
通常築巢於 大樹 或懸崖上,每窩產卵1~2枚,由雌雕負責孵化,孵化期47~51天,育雛期8~12個月。雛雕的羽毛完全長成與成年雕相同需要約7年。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安博塞利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難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Haliaeetus vocifer;英文名:African Fish Eagle
鳥綱/隼形目/鷹科/海雕屬;
中大型猛禽。身長約74-84釐米,翼展1.70-2米,雄鳥體重1.9-2.5公斤,雌鳥大於雄鳥,翼展約2.4米,體重約3-3.6公斤,頭、頸、胸、後背、尾白色,軀體其他部分及翅膀覆羽棕色,飛羽上黑下灰;眼先及喙黃色,喙的前端深灰色。壽命12年。
主要的食物是魚。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奈瓦莎、 馬賽 馬拉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易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
肯尼亞自助遊攻略
學名:Torgos tracheliotus;英文名:Lappet-faced Vulture
鳥綱/隼形目/鷹科/肉垂禿鷲屬;
生活在 非洲 荒漠草原上的一種數量非常多的大型鷲,體長約1米,展翼可達2.7米,因裸露的頭部兩側懸垂著粉色肉垂而得名。背部羽毛黑色和褐色間雜,尾楔型,腹部長有大量白色絨羽。進食時,它們原來粉紅色的臉和頸因興奮會漸漸變成紅色,極度興奮時甚至可以變成紫紅色。
是唯一能撕開獵物毛皮的禿鷲。
本次觀看到的地點: 馬賽 馬拉
可觀看到的難易程度: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