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 | 冬日的北歐,飛翔的丹麥人

前言作為斯堪的那維亞半島最大的城市, 哥本哈根 自然成了展示 北歐 古典特質的櫥窗:冷靜與剋制的優雅,和對虛偽造作的反對。因為缺少南方的溫度, 哥本哈根 在性格上沒有 地中海 地區的自然親和力與熱情,但它在自律和高效的城市運轉中,對抗著冰冷的氣候,醞釀著高速的創 新和 對溫暖親密關係的渴望。

我們永遠無法只用一種情緒去描述一座城市,但是當深秋過後,一種莫名的恐懼便會匍匐北上占據大多數 哥本哈根 人的狀態。“太冷了!”在皮特霍格最著名的小說《雪中第六感》里他如此開場,主人公也在書中多次說到“對於 丹麥 的冬天,我有深深的敬意。”尤其是對冬季來到 哥本哈根 的初訪者,有著足夠的必要準備好面對斯堪的納維亞的憂郁。 丹麥 人對冬天銘刻在心,他們也有足夠的智慧面對自然的黑暗,即使是在正午的餐桌,人們也會點燃一根蠟燭,創造朦朧的Hygge。雖然沒有夏天的明媚和活力,但是冬季的 哥本哈根 並不沉悶,朋友相聚可以持續到清晨,跨年夜人人都會在院落里放煙花,點燃漆黑的夜空,居住於此的 丹麥 人永遠在找尋幸福的空間。在一座沒有帝國大廈或是埃菲爾鐵塔般地標性建築的 北歐 城市, 哥本哈根 也一直在通過創意和視覺探尋如何更好地讓人生活在一起。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北歐 冬雨,街頭尋找生活的光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清晨的 哥本哈根 街頭,單車上的女孩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瓦 埃勒 市場,獨自享用午餐的紳士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新嘉士伯美術館,雕塑前的男子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街頭咖啡館中的男子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聖誕市集, 北歐 冬夜的溫暖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暮色中騎著單車回家的 丹麥 人 關於我Chalffy
攝影師 / 作家,出版書《如嘗橄欖:從 卡薩布蘭卡 到 耶路撒冷 》

小紅書:Chalffy
微信公眾號/Instagram: chalffychan
新浪微博:Chalffy_
所有圖文,未經允許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飛翔的丹麥人
厚重的歷史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驕傲,也容易變成一個地區的負擔。如果世界上的每個地區能互相對話, 歐洲 城市聽上去或許會像是一個耄耋老人。但北方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上的城市,給人的印象則是年輕的,是具有活力的,這或許來自於在 阿姆斯特丹 和 哥本哈根 的街道上隨處奔跑的自行車,快速移動的單車讓居民成了會飛翔的人。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在工業革命之時,機械的大批量生產使得窮人也能騎上自行車,它們不再像是中世紀騎士專屬的白馬,人人皆可騎車這樣的民主萌芽象徵的背後,更明顯的是人們追求冒險,渴望速度極限的體現。性感,也許是騎車人內心的一大隱形需求,或者動力。但是在 阿姆斯特丹 ,在 哥本哈根 ,自行車的造型設計並稱不上性感。它們體積龐大,造型普通,色彩基本是單一的黑色,在 中國 曾經的日常生活中,它們代表的更多的是生活的瑣碎。但是性感並不總是和造型相關,這是一種日常生活的興奮度。 哥本哈根 的單車生活,和隨性時尚的裝扮、愜意的 北歐 日常、自如的面孔搭配在一起,這是 丹麥 生活中尊重個體表達和獨立自主的一面,眾多的視覺符號便組成了性感的印象。

然而性感無法足以讓所有的市民推著自行車走出家門,作為自行車王國的 荷蘭 和 丹麥 ,對騎手友好的交通環境才讓自行車變得就如海中的沙丁魚一樣熱鬧。即使是最初對於自行車比較冷漠的 哥本哈根 人,在面對連通公共空間的設計合理的自行車道時,依然會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加入到騎行一族。1960年, 哥本哈根 要興建公共廣場、人行道、自行車道,當地人很不爽,說自己是 丹麥 人,不是 意大利 人,如此規劃會影響 丹麥 人的城市和傳統生活。但政府沒有太多理會,從道路空間中硬生生地規划出了自行車道,打造了一片密集的單車道網絡。而 哥本哈根 人在面對“綠波”在內的自行車設施後,也紛紛走出家門,享受戶外的環境。 美國 廣播電視臺的一檔紀錄片也把 丹麥 人騎自行車等同於追求快樂幸福,片中提到:“ 丹麥 人也許都買得起騎車,但他們選擇了自行車這種簡單、經濟、零污染的載具。自行車並不會顯示他們的社會地位,但卻能保持身材。“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夏日的 哥本哈根 有蓬勃的朝氣,冬季的 哥本哈根 多了份舒適的分寸感。冬日小雨,整個城市籠罩在水汽之中,隨意漫步街頭,騎車擦身而過的 哥本哈根 人就像從迷霧中飛出的精靈,他們通常形單影隻出現在運河邊,街巷的十字路口,咖啡館門口…如果 阿姆斯特丹 的騎行隊伍是一部交響樂,那麼 哥本哈根 的騎行者就如深夜爵士酒吧獨自吹著小號的樂手,城市給了他們足夠美麗的舞臺,樂手只需瀟灑盡興地表演,觀者也能在冬季的 北歐 領略到 北海 不期而遇的溫暖。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聖誕快樂
酒店緊挨著市政廳,下午三點的 哥本哈根 已經沒有白日的亮光,入住後,我沿著運河往北走,遠遠地就看見 霍伊 布羅廣場上閃著光芒的阿布薩隆騎馬雕像。雕像並沒有發光,是廣場上齊高的一棵聖誕樹,在藍紫色的冬日午後,正閃著橙紅色的光芒。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歐洲 的聖誕市集對於游客而言,是超越了聖誕節本身的存在。作為外人,你可以不用遵循社會和家庭在節日的繁瑣禮節,只需享受其最精華的一部分即可。雖然每個聖誕市集似乎都 大同 小異,無論是小吃還是售賣的小禮品。但是市集作為人類最古老和最純粹的社交形式之一,只需身在其中感受人際的交流便可滿足。尤其是在被封閉的三年,我們更可以理解能隨心所欲地置身人群的幸福感。

哥本哈根 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聖誕市集,他們分佈在不同的街區小廣場,在 哥本哈根 的城市體量下,這些聖誕市集的相互連接倒像是把整個城市變成了一個集市。相比 南歐 ,我也更偏愛 北歐 寒冷天氣中的市集,清冽的空氣中,更能體會到聖誕市集應該有的溫馨。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丹麥 舒緩的城市色調,更容易凸顯聖誕市場的溫暖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和朋友相聚小吃攤的人們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聖誕市集上,總少不了烤香腸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售賣毛衣的攤位,店主的身影出現在鏡子中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正走向市集的女孩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向我飛馳而來的聖誕老人

阿布薩隆是 哥本哈根 的奠基人,這位紅衣主教在建造一座城堡時發現了此地,小小的漁村開始 大興 貿易和商業,變成瞭如今斯堪的那維亞半島最大的城市。 丹麥 人對於自己故鄉的創始者有著極深的敬意,在城市的重要廣場上都豎立著阿布薩隆的雕像,他就像是 丹麥 的另一個安徒生,一個用石磚和混凝土書寫故事的作家。
瓦埃勒集市 - 祝你好胃口在 丹麥 ,自嘲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即使是在最需要贊美之詞的廣告和食物上。嘉士伯啤酒曾經對自己的表述就是:這不是 丹麥 最差的啤酒。 丹麥 人允許自己去美化的,往往是生活中最常見和最基礎的事物:麵包、黃油、土豆。

在如今的國際餐飲界, 丹麥 出品,就是質量和潮流的代表,這裡有過Noma,這裡還會有不計其數的Noma 2, Noma 3…這裡也有在白日也需要秉燭而食的家庭餐廳。而無論是何種餐廳, 丹麥 美食所代表的 北歐 潮流,都是當下年輕廚師們的新聖經,如果你來自國內的北上廣,看一眼新晉高級餐廳的廚師簡介,他們都會自豪地寫上:我曾在Noma實習。激烈的競爭讓國際胃口在 哥本哈根 收益,但是對於 丹麥 人而言,他們依舊面對著自己的一顆土豆而垂涎三尺。這種對於民間飲食的極度推崇,便是瓦 埃勒 市集最顯著的特點。
哥本哈根自助遊攻略
瓦 埃勒 市集

其實早在1889年,瓦 埃勒 市集就已經在 哥本哈根 初具雛形,但真正讓它在國際上顯聲望的是在2011年市政府斥巨資的改造。兩座外觀類似於 北歐 種植園的玻璃房子,將農場到餐桌的理念融合到了建築當中。整個市場中有著一百多個私營小店,從海鮮到香料,從奶酪到巧克力, 北歐 日常廚房中能吃到用到的,這裡幾乎都有。一個市集可以是游客觀察當地人生活的放大鏡,也可以是一個地區展示文化融合與自信的窗口。在餐飲區, 丹麥 窗口、法餐窗口、 西班牙 美食、 丹麥 咖啡等,不同的檔位滿足著 丹麥 人飲食的各方面。如果 哥本哈根 是個餐廳,那麼瓦 埃勒 市場就是這個餐廳的一道私房菜。 北歐 飲食的健康和簡潔, 南歐 飲食的熱烈與濃厚,這不是為了滿足游客而誕生的地方,這裡就是 哥本哈根 人自己的餐桌。餐桌永遠靠氣氛和味道來說話,而 哥本哈根 在這兩者上都是絕對的強者。

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