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4.三晉發源地,九訪晉王祠

前言從1984年定居省城 太原 ,轉眼已經34年了。以前總覺得身邊的景點熟視無睹,並無太多內容可寫。一方面近來記憶力有所減退,頗有一種”歲月忽已晚“的感覺,確有必要記下過去的片斷;另一方面孩子上大學後,閑暇增多,也有時間來整理了。本地的名勝就先從晉祠博物館談起吧,一邊回憶過去到時的情形,一邊尋找未來再去的理由,當然也可供準備到 太原 旅游的朋友作為攻略參考。 晉源區與晉祠晉源區是 山西 省 太原市 1998年1月行政區劃調整後設立的六城區之一,也是唯一新增設的區(其它五個區分別繼承了原三城二郊的衣缽,只是重新劃分了“勢力範圍”而已)。晉源區地處 太原市 西南晉陽古城遺址所在地,北起義井(東)街,與萬 柏林 區相依;西、南與 古交 市、 清徐 縣接壤;東以 汾河 為界,與小店區隔河相望, 汾河 自北而南縱貫全區,全長30.8公里。區域面積289平方公里,山川各半,西高東低。總人口23萬(以上面積人口數據來源於區政府官網,行政區劃簡冊2018版上總面積為290平方公里,總人口為20萬),轄金勝、晉祠、姚村3個鎮,義井、 羅城 、晉源3個街道辦事處。
晉源,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三晉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唐堯故地”、“三晉之源”的美譽,區內各類文物古跡233處,擁有晉祠、天龍山石窟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源,生態優美、環境宜居,西部蒙山巍巍,太山壯觀,龍山古樸,天龍山秀美,水域面積4.8平方公里的晉陽湖為華北最大的人工湖,全區森林覆蓋率達25.2%,建成區綠化率達41.15%,是集山水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歷史文化、特色文化和現代文明相融合的優美城區。
今天的晉源朝氣蓬勃,處處呈現著生機和活力。新型城鎮化風貌展示區、全域旅游示範區、 新興 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 山西 大劇院、 山西 體育中心、省科技館、省圖書館、 太原 美術館、市博物館等重點建築鱗次櫛比( 太原市 新十大建築獨占其六),區內濱河西路、新晉祠路、蒙山大街等“三縱九橫”路網基本形成,成成中學、市二外、省兒童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人民醫院與區人民醫院合作共建項目等公共醫療資源即將建成投用,城市發展層次、發展內涵和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晉祠,位於 山西 省 太原市 晉源區晉祠鎮,在長風橋西南方向25公里處。廣義上的晉祠,除晉祠博物館外,還包括旁邊的晉祠公園(上現這張圖就是公園東門)。多年前晉祠公園收門票的時候,誤導過不少人,覺得晉祠名聲在外,不過啥也沒有,5元門票真不值,其實他們壓根就沒到晉祠博物館。現在晉祠公園是免費的, 新建 了很多仿古建築,風景也很美,個別區域在改造中,為晉祠爭創5A景區配套(汗顏,省城還沒有一個5A景區呢)。
本文中的晉祠是狹義的,專指晉祠博物館。晉祠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一處蜚聲中外的風景名勝區,是 中國 古代建築藝術的集約載體,國內宋元明清至民國本體建築類型序列完整的孤例。晉祠始建於北魏前,是為了紀念周朝開國皇帝武王的次子-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薑後而建,起源於周成王桐葉封弟的傳說。晉祠是 中國 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其中有聖母殿、魚沼飛梁、獻殿“三寶”(舊稱古建三絕),和宋塑侍女像、周柏(原來還包括唐槐)、難老泉“三絕” 之說。1961年3月,晉祠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公佈為第一批國家AAAA級別旅游景區,所謂“不到晉祠,枉到 太原 ”。具體各建築,後面結合照片在中軸線、北線、南線三段中逐一講解。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與晉祠的九次相遇印象中,晉祠應該到過不少於9次,經歷了景區的歷次改擴建修繕,和門票單價的多次變(zhǎng)動(jià)。
第1次:是小學時(大約為1985年),是學校組織去的,門票1元,當時好象還沒有建成晉祠公園,直接去的晉祠博物院(最初叫博物院,不知哪年改稱博物館,即真正的晉祠)。那時對晉祠的人文景觀也沒有太多的印象,因為 太原 缺水嘛,晉祠有山有水的風景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難老泉、智伯渠的水、懸瓮山都很美。我們從聖母殿後爬上懸瓮山(可能有個小門或者根本就沒有圍牆,後來不知什麼時候就沒有路啦,只是一堵高高的圍牆),玩的很高興,那時大家大多沒有相機,只記得唯一的一個同學的相機也漏光了,故沒有照片留下來。
第2次:是初中時(1987年),留下一張全班的合影,門票好象是2元,只記得聖母殿在維修,難老泉水不多了,其它就沒有什麼印象了。
第3次:是大學期間(1995年5月),同窗三人從 北京 先去的 大同 ,5月1日在我家休整一天后,5月2日去的晉祠。當時門票是12元,無學生票之說。記得我們是從晉祠公園已被游人拆開一個洞的圍牆處鑽進去,穿過公園,對面就是晉祠博物院。對窮學生來說,門票太貴了。原準備從塔旁邊的牆上翻進去,後來從安全考慮,忍痛買了門票,12元啊。園中的景緻其實也沒有什麼,聖母殿依舊在維修,難老泉已沒有水了。感覺晉祠面積很小,對研究歷史不多的我們來說也就沒有什麼了。僅僅是了卻外地同學“到此一游”的心愿吧。
第4次:好象是2001年,陪同來訪的 韓國 公司客人去參觀,門票是20元還是30元記不清了。本來準備去王家大院,因其行程安排時間不足,只能去距離較近的晉祠了。這次請了個導游,講了些典故。雖然有個 韓國 人中文還算流利,畢竟對 中國 博大精神的文化瞭解有限,一再提醒導游少講些典故,多走幾個地方。這次是開車繞到晉祠博物院的。還算運氣不錯,沒遇到攔路收買路錢發村委會收據的村民,只是照一次性快相的收費較高(20元/張)又不願找零。
第5次:2003年晉祠門票已漲到40元,“非典”後的7-8月份,曾實行半價優惠,不過當時晉祠鎮正在為 太原 建城2500年大面積拆遷,給的門票都是寫有“董壽平( 山西 藝術館)”的代用票。董壽平是 山西 的大畫家之一,晉祠內有其藝術陳列館。2003年9月初,晉祠大規模修葺,面貌一新,難老泉也引水 成功 ,周圍違章建築也全部清理,應該比以往漂亮了,不過門票也恢復到40元了。
第6次:2006年國慶假期,帶剛入學的小朋友留下幾張神氣的打卡照。
第7次:2016年3月下旬,與上次相隔10年,先從中軸線開始參觀,這次終於認認真真地走了一遍,從下午3點半開始,至下午6點,用時2個半小時。昂貴的門票不再是問題,我們已提前辦好了 太原 旅游一卡通,50元的工本費,只要一年來次晉祠,剩餘的景點就當是贈送的了。
第8次:2017年8月下旬,這次是帶老人一起去的,開始充當業餘導游,這次先去北部景區參觀 ,從上午近10點開始,至下午3點半,用時5個半小時。
第9次:2018年12月中旬,在整理近幾次的照片過程中,發現有些景點的前後順序記得有些模糊,還有些小的地方似乎還沒走到,於是,再來一次,彌補下缺憾。從中午12點至下午4點,用時4小時。
參觀路線根據多次參觀的經驗,參考網友的攻略,本著少走回頭路的原則,建議游覽路線為:持票從正門(西門)入園後,先參觀中軸線,再游覽北線,最後游玩南線,從偏南出口至晉祠公園返程。
雖然今年開始,晉祠開始建設5A景區,將來外圍周邊環境可能會有較大變化,不過核心景區依然可以按此路線圖“索驥”。

正門,大致方向為座西朝東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正門背面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入門後關於晉祠的介紹(玻璃反光,影響閱讀,建議更換)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晉祠古建“三寶”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晉祠“三絕”奇觀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看完介紹,自東向西,先來到中軸線。 中線核心古建群中軸線是晉祠古建築比較集中的地方,除難老泉偏南外,其它的“三寶”、“三絕”均在這條線上。由 東至 西,依次為水鏡臺、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兩側分別為鼓樓,鐘樓)、魚沼飛梁、聖母殿。 “三晉名泉”牌匾
進入晉祠大門,迎面映入眼帘的掛有“三晉名泉”牌匾的一座有些眼熟的古建築,其實它是水鏡臺的背面。《西游記》中孫悟空與二郎神大戰時變成的土地廟就是在此取景。該匾額“三晉名泉”,是 清康 熙武舉楊廷翰所書,書體清秀,筆力遒勁,是晉祠三 大名 匾之一。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水鏡臺
是明清戲臺,戲臺分前後兩部,臺上東部為重檐歇山頂,後臺台身四角立柱,有兩面圍廊與前臺連成一體,從建築形制來看,為明代建造,演戲時用為後幕;臺上西部為捲棚歇山頂,立十二根明柱支撐捲棚式屋頂,是清代補建面向聖母殿方向,三面開敞。前後臺之間設上下場門,中以木板隔開,上懸“水鏡臺”橫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
“水鏡”二字,取於《前漢書·韓 安國 傳》中“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為忠姦是非,在清水明鏡中昭然若揭,顯現原形,故曰“水鏡”。下麵兩張圖分別為南側面和正面。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上懸的正額“水鏡臺”,是清乾隆翰林、名書法家楊二酉所題。楊二酉是楊廷翰之侄,侄兒與伯父,一文一武,各題名匾,一前一後,同懸於水鏡臺上,成就一段佳話。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會仙橋
沿中軸線繼續西行,來到會仙橋,它是明代石質建築,相傳四月初四仙人會在橋上相會,故名。橋下水清見底之綠藻,與樹木倒影成景。橋長6米寬3米,南北兩側石護欄有浮雕和題字。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金人台
走過會仙橋,到達金人台。獻殿前的金人臺上鑄有鐵人四個,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台”。鐵人各高2米有餘,其中除 東北 隅一座為1913年補鑄外,其它三座最初為宋代鑄造(明永樂21年即1423年補鑄 西北 隅鐵人頭,民國15年即1926年補鑄東南隅鐵人頭),歷經八百年,明亮不銹。尤以西南隅的鐵人藝術水平最高,其胸前有「北宋紹聖四年( 1097 年)鑄」的銘文,保存也最完整。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背對的這尊就是民國補鑄的。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對越”坊
再往前走,是三 大名 匾之“對越”坊,(和 越南 沒有任何關係,呵呵)。
對越坊,建於明萬曆四年(1576年),造型優美,結構壯麗。此匾由明代書法家高應元所題,二字為榜書金字,筆力遒勁,宛如游龍,為晉祠三 大名 匾之一。“對越”語出《詩經·周頌·清廟》“秉文之德,對越在天”一句,對”是報答,“越”是宣揚,合起來就是宣揚報答聖母的功德。此處應是一語雙關,既指聖母邑薑功德無量,亦指明代書法家高應元建對越坊報答宣揚母德高尚。
相傳,高應元的母親患偏頭痛頑症,百醫無效,後在呂祖面前求得一簽,簽上寫著“添磚加瓦”,高應元在祠內仔細觀察,發現殿、堂、樓、閣、亭、台、橋樣樣都有,惟獨缺少牌坊,所以便選擇在金人台西造了這座牌坊,並親手書寫匾額,懸於中央。下邊兩圖分別為正面和反面。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背面牌匾還空著,大家說應該寫倆啥字?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穿過對越坊之後,即為獻殿
獻殿,晉祠古建三寶之三,是祭祀時陳列供品的場所,建於金大定八年(1168年)。面寬三間,深兩間,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層平梁,既簡單省料,又輕巧堅固。殿的四周除中間前後闢門外,均築堅厚的檻牆,形如一座涼亭,靈巧而豪放。1995年按原式樣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築特點,是我國古代建築中的瑰寶,“簡約而不簡單”。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北側的鐘樓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南側的鼓樓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過獻殿,通往聖母殿的主 通道 即為“魚沼飛梁”。
魚沼飛梁,晉祠古建三寶之二, “魚沼飛梁”最早記載於《水經註》,現所見建築為北宋所建。魚沼是晉水第二泉源,古人以方形為沼,因水中多魚,故名魚沼。“飛梁”為沼上十字形橋,古人本有“架橋為虛,若飛也”,“飛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說法,故曰“飛梁”。東西橋面寬闊,而南北橋面下斜如鳥之雙翼翩翩欲飛。沼中還立有34根小八角 石柱 ,橋邊綴勾欄。這種形制奇特、造型優美的十字形橋梁,實為罕見。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評價到:“此式 石柱 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它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橋梁建築有極高的價值。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魚沼”里的魚。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聖母殿,晉祠古建三寶之首。
聖母殿位於晉祠中軸線末端,為晉祠主殿,是晉祠三大國寶建築之首。聖母殿內供奉的是西周時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親,姜子牙的女兒邑薑。原名“女郎祠”,大殿創建於北宋太平 興國 九年(公元984年),北宋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修葺。殿高19米,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前廊進深兩間,殿內無柱,殿身當心間裝板門,兩梢間安直欞窗,顯得極為寬敞。殿四周圍廊,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副階周匝”的最早實例。聖母殿是我國宋代建築的代表作,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對研究 中國 建築發展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聖母殿遠景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聖母殿近景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中跨兩側楹聯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上懸華帶牌“顯靈昭濟聖母”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木雕蟠龍
廊柱上面的八條木雕蟠龍,是 中國 現存最早的盤龍雕柱,雕於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一派生氣,雖已近千年,鱗甲須髯都清晰可見。殿頂筒板瓦覆蓋,黃綠琉璃剪邊,色澤均衡精緻,整個殿宇莊重而華麗。木雕蟠龍是聖母殿成為晉祠古建“三寶”的主要依據。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宋塑侍女像,是晉祠三絕之首。
聖母殿的中央是“邑薑”像,邑薑面部靜謐慈祥,雙腿盤坐在木製的方座上,一隻手放在胸前,一隻手放在腿上,手指隱在袖內,身上穿著的蟒袍沿著膝蓋垂向座位下邊,整個塑像形態顯得穩定而端莊。其餘42尊分別為9尊宦官、女官像和33尊侍女,其中除兩尊為明代補塑外,其它均為宋代塑造。
尤其是左右兩廡的33尊侍女,造型精美,姿態自然,形象逼真,被稱為晉祠三絕之首。宋代塑像藝術上的突破點就在於絕不雷同。1)人物的身材不同:塑像身材比例適度,或高或矮、或豐滿或苗條。2)面部形象不同:臉龐或圓潤或清秀、或蒼老或青春。3)手執的器物不同,從而可以看出職司各不相同,有供奉文印翰墨屬秘書類職務,有的是灑掃保潔,有的是侍奉飲食、起居,還有專職奏樂歌舞的藝妓等。4)人物神情也不同:有老成有天真,有得意有哀怨,有張揚有謹慎。5)衣著服飾不同:不同職務不同衣著,精緻到小的配飾。這些侍女塑造得如此生動傳神、精妙絕倫,反映出宋代宮闈生活的真實景象,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北側第一尊是女官,其它16尊是侍女,緊鄰女官的侍女被稱為“雙面俏佳人”,目前正在維護中,這是以前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