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洛陽,原來是一場權力的游戲

洛陽自助遊攻略
↑關林廟 大殿前方兩側各有一個焚香爐,往回走的時候意外發現了非常精美的磚雕,除了爐門一側其他三面都有,而且兩個焚香爐所雕的還不重覆
洛陽自助遊攻略
↑關林廟 正對著關林大門的舞樓,也是很有特點的一座建築
洛陽自助遊攻略
↑關林廟 允文允武,乃聖乃神
麗景門和洛陽老街,明清洛陽城從關林出來後,坐公交先回青旅住處洗了把臉,端午那幾天的 洛陽 酷暑高溫,中午下午適合安排室內的景點參觀。公交是一個城市的縮影之一,可以觀察當地人的生活,還可以聽到一個又一個有意思的地名,特別是 西安 、 洛陽 這種地方,偶然聽到的一個地名可能就是在書上出現過的。

上車後把錢包翻了幾遍只找到一塊紙幣,還少五毛,尷尬的跟司機師傅說一塊行不行,司機師傅頭都沒轉微微點了點頭。同 中國 很多二三線城市一樣, 洛陽 也在修建地鐵,所以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在封路施工。

之後叫車出發去麗景門,傍晚時候涼快了一點,跟一個旅友約好去 洛陽 老街吃水席。那天剛好是端午節,麗景門前已經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門前一側更有歌手在溫情獻唱,河邊花叢城隱現,下有歌者吟流年,簡直讓文藝青年們邁不動腿。門前護城河上已經不是吊橋,重建的時候水泥地磚直接貫通了,讓人對於進城的感覺大打折扣。
洛陽自助遊攻略
↑麗景門 麗景門城高垣厚,氣勢磅礴,是現今 洛陽 的地標之一。本來是明 清河 南府城的西門,戰亂中多次被毀,如今的麗景門是2002年在原址上重建起來的,所以月城城牆看上去還齊整如新。
洛陽自助遊攻略
↑麗景門 麗景門進來之後就是瓮城,瓮城樓也是氣勢非凡,不過上面的這對楹聯太出戲了…不過片刻之後我覺得這個只是細節,不值一提。
洛陽自助遊攻略
↑麗景門 轉身回望箭樓後,我的膝蓋中了一箭。
作為一個瞭解「天后」信仰的胡建人來說,萬萬沒想到會在這裡看到一個「天后宮」,一個踉蹌差點跌倒。天后宮在沿海以及 東南亞 比較常見,祭祀的是媽祖林默,後被加封為「天妃」、「天后」,後世媽祖廟多稱天后宮,在沿海和 東南亞 甚至海外都有很大的影響力。看似本應存在於兩個平行空間的東西突然結合在一起,讓人有關公戰秦瓊的錯愕,讓這個世界顯得更加魔幻。

城頭飄揚的彩旗加上瓮城地面一圈的五顏六色的商鋪構成了一幅非常世俗的畫面,這大概也是 洛陽 被詬病頗多的一個地方。轉念一想,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活著已經非常艱難了,什麼商彞周鼎不如一碗稀粥,拆城為居的事朝朝都有,這起地百尺的城牆還是新的,更無歷史底蘊需要敬畏,開個商鋪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瓮城再往裡走就是 洛陽 老街了,端午這天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看的我只想拔腿就跑退避三舍。每個古城都有這樣的一條街,集小吃擺攤小商品市場紀念品批發當地特色新奇玩意於一體,加上從四方而來相聚於此的游客,營造出一種特別的度假氛圍。我施展靈活的步法停如撞牆動若癲癇從他們中間穿行而過,在一個路口右拐進入一條巷道到達吃水席的地方管記水席。

旅友已經在排隊,我跟著沾光就不用從頭開始排,過了一會終於挪到門口,別高興太早,門內走道上還坐著一排。百無聊賴的時候發現門口一對長相奇特的「怪獸」,這個叫做「金蟾抱鼓石」,抱鼓石是古代宅第大門常見的擺飾,兼有門枕和裝飾的作用。

我們常說的「門當戶對」的「門當」指的就是這個,在古代是豪門大戶才有的門面,代表著一戶人家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水平。抱鼓石搭配不同的瑞獸有不同的寓意,像這個金蟾抱鼓石就有招財進寶之意,如今只做裝飾之用,應該是從老房子繼承下來的物件。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老街 金蟾抱鼓石

這裡的水席感覺一般,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與網紅程度名不符實,也可能是不合我口味,不過依網紅店的排隊情況,更建議去當地人多的地方覓食。

之後沿著老街一直走到鼓樓,十字街那裡既有摩托車穿行,也有汽車夾在人群中蝸牛漫步,堵成一團。十字街沒有作太多停留,地上幾排攤子,上方幾排燈籠,熱鬧是熱鬧,只是興趣不大。過了十字街人就少了許多,終於可以看清腳下的青石路,大概是這條老街里最像「老街」的東西了,除了鼓樓。鼓樓看上去比較古樸,城牆斑駁,透著一股歲月的記憶。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老街 鼓樓
洛陽自助遊攻略
↑麗景門 麗景門夜景
回到麗景門後夜登城樓,門票35,相對來說小貴,不過想想這是花了3000萬重修的,emmm,支持 洛陽 旅游。燈光映照成暖黃色還是挺好看的,可以俯瞰下方的瓮城,本是防禦工事的瓮城如今以開放的姿態收留不願回家的少年們。

兩個角樓上方一個為觀音殿一個為城隍廟,加上中間的天后宮,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城外的歌聲還在唱著盛世,城內的游客依然熙熙攘攘,沒人在意這是 新城 還是老城。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老街 晚上十點的老街

洛邑、洛邑古城、 洛陽 老城、明清 洛陽 城這三者有什麼關係呢?

洛邑是 洛陽 舊稱,是 洛陽 的起源,周為商諸侯時,勢力範圍在關(函谷關)中,周武王滅商後為了加強對東方中原的控制和方便監視控制殷商舊部,在洛水北岸築 新城 洛邑,又稱成周。秦滅東周後改稱 洛陽 ,東漢光武帝定劉秀都 洛陽 時因為認為漢朝為火德(五德又是一個大坑)把帶水的 洛陽 改為雒陽,曹丕稱帝建魏後改回 洛陽 一直沿用至今。

洛陽 老城,不是指今天的老城區,而是明清 洛陽 城的別稱,明清 洛陽 城的城牆雖然都拆沒了,不過護城河還在,可以大概確定老城的範圍。明清 洛陽 城只是隋唐 洛陽 城 東北 角的一小塊。

洛邑古城是一個概念,沒有具體指哪個古城,當然了,廣義上這個名稱可以用來稱呼 洛陽 。洛邑古城是一個開發中的旅游項目,目前還只包括了老城右下角的一小部分,包括文峰塔在內,建成後包括麗景門和老街在內的 洛陽 老城的下半部分。

以上是我查閱各種資料整理出來的,歡迎指正。
龍門石窟,漢傳佛教的最初模樣作為 洛陽 最著名的景點,想記錄點什麼卻發現沒有可以寫的,人來人往,大家看到的都一樣,無非一條大河一堆石頭,只用一句就記錄(唱)完了:大河向東流,地上的洞洞全石頭~

我總不能把佛教如何傳入 中國 ,北魏佛教如何興盛,漢傳佛教的演化,四大石窟的歷史之類的寫一遍,況且我也沒瞭解那麼深入,舉目可見的千窟萬佛,每一個背後都是一個模糊不清業已消亡的故事,虛虛實實之間是一道巨大的鴻溝,大概就是須彌芥子,這裡的每一塊石頭裡面都是一個婆娑三千世界,又無跡可尋。如果說我看到了什麼,那麼只有眾生相和滿目瘡痍。

龍門石窟 始於北魏孝文帝遷都 洛陽 後,在這之前他們已經在原都城平城( 大同 )鑿出了雲岡石窟。南北朝之後,隋唐盛世這裡又迎來了一波也是最後一波鑿山造佛的高潮,歷經數百年的開山裂石精雕細琢才有「西山一山,不 如東 山一灣」的盛況,又歷經千年的風霜雨雪戰火洗禮人為破壞特別是上個世紀清末民國期間的盜鑿破壞,變成瞭如今這副殘破模樣。

龍門 古稱伊闕,伊為伊河,闕為門戶,是 洛陽 城的南關,東 山西 山在伊河兩岸相對而立,從水路上看像是經過了一道大門,鯉魚躍 龍門 ,稱為 龍門 再合適不過。我來的時候已經不早,游客已經非常多了,人一多游覽體驗就很不好,頂著烈日在人群中擠進擠出只能走馬觀花看一遍。越到後面人越少,路上還能聽到「看起來都差不多」的對話,把歷史人文遺跡當自然景觀來看,自然是看起來都差不多的。

拍照不多,就放幾張比較有意思的。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賓陽 北洞,據說是網紅剪刀手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賓陽 北洞右側文殊 菩薩 ,頭部有裝飾,面孔像胡人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不約不約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賓陽 中洞,北魏造像
賓陽 中洞是開鑿較早的佛龕之一,為孝文帝死後他兒子宣武皇帝為其所鑿的功德窟,歷時二十四年才完工,也是比較精美的佛龕之一。本來計劃鑿三洞,但是宣武帝死後不久北魏就陷入內亂,南北兩洞也隨之廢棄,直到隋唐南北兩洞才繼續開鑿,所以 賓陽 三洞是可以直接對比佛像形態變化差異的洞窟。最直觀的感受是一個瘦削一個豐盈,北魏繼承的是魏晉遺風,這個時期的畫作和雕像都是「秀骨清像」,從這個佛像造型上也能嗅到一絲魏晉風流。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賓陽 南洞,唐初完工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路邊的小佛龕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蓮花洞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伊闕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崖壁石窟,下方應該為修路時炸毀的殘壁

盧舍那大佛,是 龍門石窟 的標誌,比其他洞窟規模要大的多,幾乎占了半座山,從對面東山看過來也是蔚為壯觀。大佛所在露天佛龕為唐高宗初年開鑿,根據碑記是高宗李治發願為父親李世民所造,鑿盧舍那大佛時武則天捐脂粉錢兩萬貫幫助建造,後在大佛前方建大奉先寺。

到了西山中間段,順著頗為陡峭的石階往上,就是奉先寺了。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力士,形象太有張力了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天王腳踩夜叉,這個夜叉的面容還很有古 印度 的feel,讓我想起《羅摩衍那》裡面的角色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大佛三連之一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大佛三連之二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盧舍那大佛三連

看到時挺震撼的,大佛目光平靜直視前方,仿佛從永恆中來又將永恆望著永恆之所,我不過是在亘古長流的時間長河裡偶然得以一瞥的一顆河底砂礫,人也跟著變得平靜。前面一路走來看過了各式模樣的佛,到了這裡有種得見真佛的豁然開朗,這工藝差別大概就是高手跟宗師的差別,高手一劍西來光芒璀璨讓人驚艷,宗師劍心通 明光 芒內斂圓滿如一,從術至道的變化,體現出一種「平靜的和諧」之美。

主佛像加上兩弟子尊者像、兩 菩薩 像、兩天王和兩力士像一共九尊巨大雕像,立於河畔山腰之上,神態各異,或平靜,或憐憫,或威儀,或怒視,氣勢恢宏,豐神秀雅,無可名狀。

三身佛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論,佛有三種身:法身、報身、應身;法為宇宙法則的集合,是修行的最終目的得真理、見真我,佛法無邊不變不滅所聚即為法身,是本質;報為果,智慧圓滿大徹 大悟 證得果位顯化為報身,是光明;應為現世,佛顯化世間度化眾生的肉身,也稱化身,是現象。

用行話來說,法身就是類(Class),應身是類的一個實例,報身是實例極致完美的一種狀態。法身作為一個神祇一般比較少見;報身作為一種理想就比較常見了,例如阿彌陀佛,居西方極樂世界,是漢傳佛教徒往生之後都想去的一個地方,就像一個 燈塔 ,光明普照指引眾生,還有就是上面的盧舍那佛,都是大智慧大光明的化身;應身就是度化眾生化身行走在塵世的佛, 比如 我們最熟悉最常見的釋迦摩尼佛,傳道世間人間始有佛。

民間傳說盧舍那大佛是照著武則天的儀容雕刻的,大佛面容看起來確實有點像女性面孔,又跟武則天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大佛落成後還帶著百官來參觀,另外還經常駕臨對面東山的香山寺,當地百姓更有稱大佛為武則天像的。

不過我覺得這個不足為信,首先要是武則 天長 的像這樣,就不會被唐太宗賜號「武媚」,不會把高宗迷得神魂顛倒,雖然此時武則天已經將近50,不過養尊處優也不至於如此;其次盧舍那佛是天人圓滿之身,「仍保有色身(物質身),而已無欲樂,故色界天人色身,無有男女相」,已經沒有男女之分趨於中性,正是我們看到的盧舍那大佛。

上面3張照片的背景色調各不相同,非常神奇,我發現就算定焦靜止的拍,背景色調也會一直變化,戳下方視頻,沒發現的話多看幾篇。 盧舍那大佛光學效應,可能是鏡頭以外的有色光線反射到鏡頭疊加產生的效果。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阿難尊者
不知道怎麼形容,沒文化只能重覆大喊:卧槽,牛逼,真好看
阿難是釋迦摩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釋迦摩尼的堂弟,常侍佛祖左右,所以現在的佛經大多都是阿難口述的,以「如是我聞」開頭,跟「子曰」一個意思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文殊 菩薩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普賢 菩薩
洛陽自助遊攻略
↑龍門石窟 香山寺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棧道
洛陽自助遊攻略
↑西山石窟 古陽洞

古陽洞是 龍門石窟 開鑿較早的石窟,孝文帝遷都 洛陽 後為其祖母馮太后所建的功德窟,北魏貴族也在洞內兩側壁鑿佛龕禮佛,整個洞窟古色古香,是 龍門石窟 中最精細最古典最內涵的一個洞窟。馮太后是漢人,是 中國 歷史上有名的女性攝政,在北魏推行漢化,孝文帝是她撫養長大,深受她影響。

古陽洞的中間佛像更加清瘦,更像是一個「人」而不是「佛」,此時的佛教更具西域佛教的特征還沒有完成漢化。很可惜的是,為了保護石窟, 龍門石窟 現在都已經用圍欄隔起來了,不能進入參觀,各種碑記和雕刻壁畫都不能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