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千年:中國貨幣史中的白銀(一)

熠熠千年:中國貨幣史中的白銀2019年4月25日~7月28日,“熠熠千年: 中國 貨幣史中的 白銀 ”在 上海 博物館舉辦。展覽以 中國 白銀 及 白銀 貨幣的發展為線索,通過“傳統銀兩”、“ 白銀 東漸”、“銀與紙鈔”三個部分,集中展示131件相關展品,以期讓觀眾直觀瞭解我國貨幣史中 白銀 的發展歷程, 白銀 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 白銀 聯結下的 中國 和世界。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這是展廳入口的紀念章,非常不錯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序言
在 中國 的歷史長河中, 白銀 的冶煉和使用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唐代中期出現了最早具備貨幣功能的 白銀 ﹣鋌。兩宋時期 白銀 的使用範圍擴大,逐漸成為政府在政治、經濟活動中十分重要的支付手段。明清時期完成了 中國 貨幣制度步入銀本位制的歷史進程, 白銀 貨幣在 中國 貨幣金融和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影響深遠。

歐洲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打開了全球貿易的大門,源源不斷的 白銀 通過貿易途徑進入 中國 ,極大滿足了 中國 市場上的 白銀 需求。 白銀 的富足促進了明清手工業、出口貿易的發展。 中國 白銀 時代的來臨,是大航海時代和國際貿易的必然結果, 白銀 是連接海上 絲綢之路 的重要紐帶。
清代中期以後 白銀 漸向外輸出,尤其鴉片戰爭以後 白銀 大量流失,外商紙幣流通於市,迫使清政府創立國家銀行發行 中國 自己的紙幣。但是,這並沒有促使 中國 的貨幣制度由銀本位向更先進的信用貨幣制度轉變, 中國 的貨幣市場呈現出傳統銀兩、新式銀元、銅錢、紙幣並存的複雜局面,這一局面終結於民國時期法幣的實行。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儘管 白銀 貨幣在 中國 的發展被動地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但客觀上促進了 中國 國內生產力和社會的發展與前進,提升了 中國 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我們希望通過對 白銀 貨幣和相關器物的展示,能夠讓公眾比較直觀地瞭解到貨幣史中 白銀 的發展歷史, 白銀 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 白銀 聯結下的 中國 和世界。

展覽以 上海 博物館藏品為主,非常感謝 中國 財稅博物館、 四川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 廣東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珍貴展品,相信本次展出一定會為公眾帶來獨特的體驗。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上海自助遊攻略
第一部分:傳統銀兩古代 中國 長期使用青銅鑄幣, 白銀 則更多地用於器具和裝飾。隨著貨幣經濟的發展,從從唐代中期以後 白銀 オ開始具有了部分貨幣職能。宋代以後, 白銀 的貨幣職能得到了加強。現存宋代銀鋌的種類顯示了 白銀 在宋代的適用範圍大大擴展,重大交易通常以銀作交換中介。明代是 白銀 大放異彩的時代,張居正於萬曆九年將一條鞭法推廣至全國後,從中央政府層面以法令的形式確立了 白銀 本位貨幣的地位, 白銀 的貨幣化進程基本完成,並逐步滲透到社會各層面。在清代 白銀 是十分重要的貨幣,它涉入到社會經濟各個領域,聯繫著國家的經濟命脈。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唐·五十兩銀鋌唐(618-907)
中國 財稅博物館藏
光素無文,體積較大,為攜帶存放方便,將其兩端敲扁。船型銀鋌出現於晚唐,至五代、北宋仍有使用。唐代 白銀 貨幣使用範圍有限,主要是一種支付手段和儲存手段,用作大額支付或納稅折變物。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南宋·霸東街南重二十五兩銀錠南宋(1127-1279)
上海 博物館藏
銘文:霸東街南 重二十五兩 姚七郎

◆ 南宋京銷(鋌)銀:由南宋京城 臨安 的金銀交引鋪銷鑄的鋌狀 白銀
◆ 大多鏨有戳記,表明重量、地名、鋪名、工匠名、街區方位等
◆ 金銀交引鋪:宋代財政制度下產生的官方認可的民間金融機構
◆ 業務:金銀買賣、兌換;鑄造金銀器、金銀鋌;兌換政府專賣品鈔
◆ 銘文中:
霸 -- 霸頭(壩頭), 臨安 繁華的商業街區
街 -- 臨安 的御街
◆ 南宋銀鋌常見規格:
大鋌,重五十兩;中鋌,重二十五兩;小鋌,重十二兩半
◆ 經制銀:一種在若干稅種上征收的附加稅,主要對商賈征收
◆ 北宋宣和末,發運兼經制使陳亨伯創始“酒務及頭子錢”,是經制錢、經制銀的來源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南宋·霸北街東重十二兩半銀錠南宋(1127-1279)
上海 博物館藏
銘文:霸北街東 京兆滲銀 重十二兩半 廣州 經制銀(刻文)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南宋·聶秦家肥花銀銀錠南宋(1127-1279)
上海 博物館藏
銘文:聶秦家肥花銀

◆ 肥花銀:成色很高的 白銀
◆ 聶秦家:工匠鋪名
◆ 其他表示成色的稱謂:真花銀、花銀、滲銀、細滲、正滲
◆ 《居家必用事類備要全集》:金漆花銀一百分足,濃調花銀九十九分九釐,茶花銀九十九分八釐,大胡花銀九十九分七釐,薄花銀九十九分六釐,薄花細滲九十九分五釐,紙灰花銀九十九分四釐,細滲銀九十九分三釐,粗滲銀九十九分一釐,斷滲銀九十八分五釐,無滲銀九十七分五釐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元至元十三年·揚州五十兩銀錠元至元十三年(1276)
上海 博物館藏
至元十三年元相伯顏銷銀鑄錠進獻世祖,在銀錠背面鑄“元寶”,枚重五十兩。此為最早鏨刻有“元寶”字樣的銀錠,發現於 上海 。
銘文: 揚州 行中書省 五十兩 監鑄官萁 至元十三年 庫官孟珪口口官王口銀庫子其成 銀匠侯倉明

◆ 本件發現於 上海
◆ 史載:至元十三年(1276)元軍平宋回 揚州 ,丞相伯顏號令搜檢將士行李,所得撒花銀子銷鑄作錠,每重五十兩。朝廷亦自鑄
◆ 至元十四年者,重四十九兩;至元十五年者,重四十八兩
◆ 至元十四年銀錠發現於 上海 金山、 江蘇 句容 、 遼寧 朝陽 及 內蒙古 等地
◆ 至元十五年銀錠尚未發現實物
◆ 目前已發現的此類 揚州 銀錠僅十餘件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元丁巳年·真定路銀錠元丁巳年(1317)
上海 博物館藏
銘文:丁巳年 真定路 監納於丁 庫使李ロ副庫劉ロ 銀匠王進 銀匠劉ロ 銀匠郭安 銀匠李ロ 稱子李秀 稱子ロ丁 稱子孫義 稱子田ロ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南海Ⅰ號” 出土南宋銀◆ 錶面多為鏽蝕產物及海洋生物分泌物包裹
◆ 典型的宋代銀鋌:鋌面微向內凹,中央多有豎向凹槽,背面及側邊呈蜂窩孔狀
◆ 已發現的銘文:“杭四二郎”、“張二郎”、“京銷鋌銀”、“霸南街東”、“重二十五兩”等
◆ 部分銀鋌在海底環境中因鏽蝕而連結在一起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 南海 Ⅰ號” 沉船位於 廣東 省 台山 、 陽江 交界海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發現,後經2007年整體打撈移入海上 絲綢之路 博物館內,從2014年開始全面考古發掘,是迄今為止我國水下考古的重要發現,亦是海上 絲綢之路 上的重要遺跡。
“ 南海 Ⅰ號” 船體結構基本保存於海泥之下,是一條滿載貨物的南宋時期的外貿商船,屬適於遠洋航行的福船船型。沉沒地處 廣東 中部通往西部海上交通的主航道上。“ 南海 Ⅰ號”作為一個相對獨立而又結構完整的水下遺存,到目前為止已經發掘了十餘萬件船貨與生活物品(含水下調查),其中以瓷器、鐵器、錢幣等為大宗。沉船中迄今已發掘出土銀鋌290公斤以及金葉、銅錢等,一般認為其被用於商品貿易中。所出實物顯示出宋代發達的商品經濟以及海上貿易的興盛。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銀鋌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銀鋌凝結塊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銀鋌凝結塊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銀鋌凝結塊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銀鋌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南海Ⅰ號” 出土南宋瓷器“ 南海 Ⅰ號” 沉船艙內貨物主要是瓷器和鐵器,這些瓷器和鐵器均成組、成摞的堆放滿船艙的主要空間,其他類的物品多放置於其間、其上,銀鋌、銅錢等均堆放於瓷器、鐵器之間。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南宋龍泉窯青釉刻劃荷花紋碗
上海自助遊攻略
↑上海博物館 南宋 德化 窯青白釉印花豎條紋執壺

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