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巴黎過了個周末

這次行程是2019年3月7號-10號在 巴黎 的旅行記錄。後來陸陸續續寫了一些片段自己發在公眾號,現在把所有的片段整合在一起發在這裡作為一個記錄。同時也供給大家作為參考,所有文字和圖片如無特別標註,都是原創內容。 第一天提起 巴黎 ,你會想到什麼?
是畫里的 巴黎 ?是書里的 巴黎 ?還是電影里的 巴黎 ?
提起 巴黎 ,你會想到什麼?
是藝術的 巴黎 ?是浪漫的 巴黎 ?還是混亂的 巴黎 ?
提起 巴黎 ,你會想到什麼?
是聳立的鐵塔?是飄香的麵包?還是河畔的情侶們?
我對此好奇,所以決定自己到 巴黎 去看一看。

提前兩周,到 倫敦 遞簽。運氣還不錯,短短5天就拿到了 法國 簽證。
出行前,連續熬了兩個通宵,把下周要交的作業寫完。開開心心,無憂出發。
因為 諾丁漢 的東米德蘭機場沒有到 巴黎 的航班,所以就近買了從 伯明翰 出發的飛機。
可如此一來,就需要一大早從 諾丁漢 坐大巴到 伯明翰 機場。
於是,獨自一人,凌晨四點。頂著大風,激動出門。

一路無話,飛機準時降落戴高樂機場。
還沒出機場,就看到了帶著中文的歡迎燈箱,心情瞬間明媚起來。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 在戴高樂機場到市區的火車上,我戴上耳機,想要打個盹兒。
忽然,腦後想起了風琴聲。
回過頭,一個穿著棕色毛衫,戴著淺棕色帽子的老人在拉手風琴。
手風琴的背帶和老人的衣帽看起來都有些年頭了,一如它們的主人。
我背坐著,索性關了耳機,側耳傾聽起來。
他拉了兩首曲子,歡快的。
結束演奏,他拿著一個裝著不多硬幣的塑料杯,
眼睛微笑著,但帶著渴望,從每個人身邊走過。
而回應他的,只是一個又一個微笑的搖頭。
抱歉,我初來乍到,並沒有硬幣。
抱歉,我也只是學生,並不能心安理得的用家人的錢去扮仁慈。
他走到車廂盡頭,開啟了車廂連接處的門。
走到下一節車廂,繼續重覆他的表演。

因為打算第一站去蒙馬特,所以在 Gare du Nord這站下車了,如果轉乘地鐵再坐一輛站的話,應該會更近一些。
但是我更傾向於用走走看看,所以打算步行前往。
轉到車站的正面,看到牆的外面,很喜歡它的這種柱飾還有雕像,就拍了一張。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 沿著道路前行,街道上有些臟,和 倫敦 有得一拼。
兩邊的店鋪,透著一種廉價的感覺,不是價錢上的,而是質量上的。
而街道兩旁的建築則是 大名 鼎鼎的奧斯曼式建築,如圖所示: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 這些建築採用天然白色大塊方石建造而成。奧斯曼風格取名於拿破侖三世時代著名城市建築師 喬治 -歐仁•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

19世紀,奧斯曼男爵受命於拿破侖三世,為 巴黎 設計了全新的街道規劃圖。在隨後的17年間,按照奧斯曼的藍圖, 巴黎 從中世紀城市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都市。寬闊的林蔭大道、宏偉的建築和鐵藝陽臺。
這些方石建築,最初為四個不同社會等級的人士提供了住所,他們分別占居了樓房的六個層級。
一般而言,經營店鋪的老闆、經理生活在二層,樓下臨街的一層便是他們的店鋪。因此,二層樓房內的房主往往是有錢的資本家,他們的住所寬敞、明亮,在尚沒有電梯的年代,不用費力太多便可回到家中。
二層樓房配有很大的陽臺,進一步增加了樓宇的魅力,這些陽臺不僅擴大了房主的居住面積,還大大減弱了街道噪音對住房的影響。
三層和四層風格類似,有些配有獨立陽臺,住戶則多為中產階級。
五層的住戶必須使用雙腿爬樓,所以是經濟條件更差一些的家庭的住所。
六層,也就是最後一層,是小職員的住所,這層樓的房屋往往被稱為“保姆房”。
——註:這段材料節選修改自法廣網,作者 流芳 發表於2017-2-28日

透過上圖,那遠方漏出白色穹頂就是蒙馬特高地的地標——聖心堂(Sacré-Cœur)。
而那裡就是我的第一站目標。

穿街越巷,順著地勢,漸漸接近蒙馬特高地。
不覺間便已至了山丘之下。
排列的階梯,像是暗含著某種韻律在,於是駐足,拍攝。
恰巧,有一個漂亮的小姐姐路過,於是成了圖片中風景。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登頂在望,在此處已經能覷得聖心堂的外觀。
白色的外觀,似是有著某種聖潔的情緒在外放。
而它自落成一來近一百年的時間,還能這麼白的原因是因為它的建築材料。
“聖心堂是由Château-Landon所開采的石灰華岩所建成的,這種岩石會不斷的滲出方解石,可以確保聖心堂既使在風化與污染的影響下,依然可以保持著白色的外觀。(維基百科)”

聖心堂(Sacré-Cœur)是位於 法國 巴黎 的天主教宗座聖殿,以耶穌聖心為主保而得名。坐落於 巴黎 北部的蒙馬特高地上,由Paul Abadie設計,為兼具 羅馬 及拜占庭風格折衷主義建築。1875年動工、1919年祝聖啟用、1923年正式完工。
最早出現建造一座供奉聖心教堂的想法是在 法國 大革命不久後,從偏激的天主教徒與保皇主義者之間出現的,在普法戰爭之後與接踵而來的激進的 巴黎 公社(1870年-1871年)間廣泛的傳播開來,大約有58,000名 巴黎 公社社員在戰爭中失去他們的生命。
國民議會在1873年7月24日對 巴黎 總主教若瑟·伊波利特·吉伯的請求作出了反應,他們投票決定建造聖心堂,而且定義修建它是為了銘記他們“對 巴黎 公社社員們所犯下的罪行的補償”。
因為取得財產所有權而延遲了建築計劃,地基最後直到1875年6月16日才完成。建築師阿巴迪在地基完成不久後的1884年就去世了,他的工作由其他建築師繼續。
聖心堂的建築部分直到1914年才完工,但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直到戰爭結束後的1919年,才在當時 巴黎 總主教雷昂-阿道夫·阿梅特樞機的祝聖下正式啟用。聖心堂的整體工程,直到1923年內部裝飾完成後才正式竣工。
——註:簡介來自維基百科。

“聖心堂的圓頂有巨大的鑲嵌畫,被稱為基督聖像(Christ in Majesty),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鑲嵌畫之一(維基百科)。”

講真,我是一個懶得做攻略的人,所以每次去一個地方,會簡單看一下然後粗略的計劃一下行程。
之後就信馬由韁了。這樣旅行當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但卻是我最喜歡的,因為不設預期,所以看到的任何風景都是驚喜。
而感興趣的東西,在旅行結束之後,可以慢慢去看資料;
不感興趣的,就讓它消散在風裡吧。

因此,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壁畫的時候,不由得贊嘆一聲,太漂亮了。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從教堂出來,向南望去, 巴黎 ,盡收眼底。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從聖心堂出來,沿著道路向北。
這時,兩個騎馬的女警從身邊路過。
轉過身,一列載著游客的觀光小火車從身邊駛過。
我一個人獃獃地站在那裡,看著馬匹,火車。
思維仿佛看到了過去,
也許,服裝不會如此;
也許,小火車般的造型不會如此;
但是,游人入織的情景,怕是長久一來就是這般。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在街角看到漂亮的小房子,
便想把它留在我的記憶里,
而人的記憶力有限,
退而求其次,
將記憶寄托在照片上,
如此一來,
照片便成為承載我記憶的基點,
每當看到一張照片,
便能會想起與之相關的時光。
我想,這就是攝影術的魅力吧。
拍攝的時候,游人絡繹不絕;
而我,並不介意旁人入相,
於是,將路過的小姐姐留在照片上,
也變得有趣起來。

小時候常常幻想,
在窗子外面種上藤蔓。
這樣,花與葉便和我的窗子同在了。
記憶中的家,大門上攀附著叢叢的凌霄花;
綻放的時候,橘紅色的細長花朵;
花朵下,漆成墨綠色的鐵門;
便是多年之後也不曾忘記的家的樣子。

藤蔓上畫上了一束紅心,
不知道你們看到了嗎?
如此的別出心裁,
仿佛正是我想象中的那個略帶矯情的 巴黎 。
除此之外,和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里的奇想不約而同。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在蒙馬特的街道上徘徊,
良久之後,終於抵達蒙馬特公墓。
西方人的墓地從來不是制式的,
每個人的個性和喜好,
仿佛通過各自的墓碑傳遞下來。
這樣一來,逛墓園也不會覺得乏味。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看到這些墓碑,我坐下來歇腳時候。
回想前塵,
上次看這麼多的墓碑是在 聖安德魯斯 ,
當時和朋友還在討論,
因為我們都很喜歡那種氛圍,
想了好久,
我覺得,那就是靜謐的感覺吧。

話說回來,在我逛蒙馬特公墓的時候。
鬼天氣陰晴不定,
方艷 陽高 照,
忽而便飄起雨來;
恍惚間,還以為是在 倫敦 。
依稀記得,多年前,也是這樣一個午後,
也是飄雨的時刻,
也是不記得帶傘的我,
一個人,
在 倫敦 的街頭向另一個公墓踏水而行,
海格特公墓的風光,
我現在還記得,
而提起海格特,
能想到的最出名的人,
是馬克思。
而在蒙馬特公墓,
於我而言,
最出名的是——小仲馬。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以上,便是小仲馬的墓。
話說回來,
雖然對於小仲馬瞭解不多,
但是,細細想來,
作為一個出身中部三線城市的我,
第一本讀的 法國 小說,
就是小仲馬的《茶花女》。
而巧合的是,
《茶花女》也是最早的一批被林紓翻譯到 中國 的西方小說之一。

在墓地中,有一片小小的土丘要比其他地方高出一點。
登上土丘,看到了一座顯眼的墓葬。
看看名字有點熟悉,
原來是左拉的墓葬。
到底是 巴黎 ,
顧盼回眸之間,
看到得都是文化人兒。
哈哈,那種驚喜,像小茶壺咕嘟咕嘟地冒泡。
巴黎自助遊攻略
↑蒙馬特高地 從蒙馬特公墓出來,在此處便沒什麼我要去的的地方了。
查看地圖發現預訂的旅館,在不是很遠的地方,於是繼續選擇步行。
中途便路過了,這個紅彤彤的地標——紅磨坊。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 而紅磨坊沿街,都是一些,嗯,很有吸引力的店鋪。
足以讓人浮想聯翩,
某一刻,我想到了張愛玲筆下的佟振保,
有心效仿一番,
只可惜有賊心沒賊膽,
只得作罷,哈哈。

到達旅館,入住,放行李。
躺在床上稍事休息,
卻架不住疲憊侵襲,
悠忽之間,便入了夢。
雖訂了鬧鐘,可不怎麼管用。

醒來便近晚上六點了,
洗了把臉,出門。
因為時間緊迫,
便沒有立時進餐,
而是先去了——蓬皮杜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
一個被老師們和朋友們一致推薦的地方。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收藏現代藝術的博物館。
巴黎自助遊攻略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買票的時候,習慣性地問了一句有沒有學生折扣,
然後,驚喜的事情就發生了:
賣票的小哥問了一下我的年紀,便給了我一張免費的票。

在蓬皮杜的觀景臺上,能遙望到遠方的鐵塔。
雖然,中午的時候在蒙馬特的觀景臺上也曾遙望到鐵塔,
但晚上的鐵塔和白天,完全像是兩個樣子。
區別就像裸女和披著黑色絲綢的裸女一樣的區別,
相較之下,還是披著絲綢更加誘惑。
巴黎自助遊攻略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插一個題外話,在觀景台看鐵塔的時候,遇到一對 法國 情侶。
那男生和我搭話來著,問我對 巴黎 的感覺。
我如實說這是我第一天來 法國 ,感覺還是挺驚喜的。
他們聽到我這樣說,貌似也挺高興。
於是揮手自去。

講真,任何一個大博物館,逛起來都是以天計算時間的。
而我只有一個半小時,於是我選擇只逛一層。
雖然大家都說,成年人的世界全都要,小孩子才做選擇。

實話講,我看了一個多小時雖然只看一層。可是能看懂的還是寥寥。
於是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除了胸和屁股,我好像啥也看不懂了,
不禁吐槽,這些藝術家大概都是外星來的。
巴黎自助遊攻略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從蓬皮杜出來,已是飢腸轆轆。
不想吃中餐又不想晚上吃西餐的我,
找了一家泰餐館就餐。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 飯飽之後,在街上慢慢逛回旅館。
用腳步去丈量 巴黎 ,
用眼睛去狩獵色彩。
回去之後,稍事洗漱便又進入夢鄉。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 第二天次日,起床時已經九點多了。洗漱之後,十點出門。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 走在 巴黎 的街巷裡,
最喜歡看一個個風格各異的小店,
麵包店,咖啡店,花店……
麵包讓人果腹,
咖啡使人清醒,
而花,花只是美,可,美就夠了。
我尤其喜歡花店。
一朵朵,一簇簇,靚麗,熱情,煞是喜人。
巴黎自助遊攻略
↑藝術橋 乘地鐵來到塞納河邊,向西行不多遠。
便看到這座聲名遠播的橋——藝術橋(Pont des Arts)。
藝術橋之所以被稱為情人橋,是因為原先的橋兩邊並不是玻璃覆蓋的欄桿。
而是網格的狀的,於是便成了掛鎖的天然縫隙。
戀人們蜂擁而至,將鎖鎖在橋的護欄上。然後將鑰匙扔到塞納河裡。
仿佛,這麼一來,兩人的感情便如同那鎖一般,再也沒人能打開。
可惜,我去的時候,橋的兩邊沒有一個鎖。我甚至一度懷疑去錯了地方。
後來在網上查了一下,這是因為戀人們的愛太沉重,甚至壓垮了一部分欄桿。
所以 巴黎 市政府最終決定,把那些鎖卸下來,並把兩邊的欄桿改成玻璃的。
從而一勞永逸地解決了愛鎖的問題。
巴黎自助遊攻略
↑藝術橋 我坐在橋上,看著通透的欄桿。
想著鎖,想著愛情。
不知道那些被卸下來的鎖,會被送到哪裡?又有著怎樣的結局?
是被就近拋在河裡?被丟進垃圾場?還是被拆卸分揀,循環利用?
總之,這些鎖並沒有堅持幾年。
那些戀人們如何了呢?
他們還在一起嗎?還是金風玉露一場就天涯兩隔?
更甚者,是否對面不識?
如果他們已經分開,那是不是應了鎖的隱喻?
如果他們還在一起,那些鎖又有何用呢?

站起身來,
看橋下流水,
看水上行船,
看船中游人,
看人們仰望天穹,
看晴空卷雲,
看雲籠住遠方眾多橋梁……

畢竟東流去……
巴黎自助遊攻略
↑盧浮宮 從藝術橋離開,就去逛了盧浮宮,關於盧浮宮,我並不想說什麼,因為它太大了。
大到我甚至無法完全走一遍。
於是,照著標準的游客身份,打卡三大女神和一些我特別喜歡的畫和雕塑。
巴黎自助遊攻略
↑盧浮宮
巴黎自助遊攻略
↑盧浮宮
巴黎自助遊攻略
↑盧浮宮
巴黎自助遊攻略
↑盧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