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洛哥13天 》 一本沒有讀完的書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走進一道藍色的大門,馬 約爾 花園絢麗多彩的童話世界就真實地出現在了眼前。藍色與黃色奇妙的搭配、阿拉伯陶罐里青翠蔥蘢的植物、枝繁葉茂的椰子樹、形態萬千的仙人掌、牆上盛開的三角梅、靜卧在池塘里的睡蓮。還有棕櫚、竹子、龍舌蘭、曼陀羅。都讓這裡成了馬 約爾 心中夢寐以求的"造型與色彩的聖殿"。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花園的一個不為人註目的角落,有一個用竹籬編織成的涼亭,坐在長椅上,那感覺就是這裡好象不是陌生的異域鳳情,而是熟悉的東方園林。暖陽下,呼吸一口綠葉淡淡的一縷清香,靜靜的享受屬於一個人的片刻時光。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作為整個花園的標誌,就是這座改建成博物館的小樓,是第一位主人馬 約爾 曾經居住的別墅,它簡直就是色彩、建築、自然的完美結合。藍色的牆面、黃色的立柱、一池清水將小樓倒影永恆定格在小樓前的池塘里,在這棟小樓前無論何時都擠滿了排隊照像的人們,大多數游客都是歐美人,主要是 法國 人、 西班牙 人。我們不想排隊,就在周圍不停地轉悠,渴求等待一個沒有游客的空隙,功夫不負有心人,千載難逢的機會終於讓我們等到了。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藍綠相嵌相融的 馬賽 克小方塊裝飾的博物館地面,紅色與黃色交錯擺放的阿拉伯陶罐,才剛剛走近這座建築,就已經被它的沁人心脾的氣質弄得心神不定了。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走近它,才能真正感受到這種藍色巨大的魅惑力,它不同於 聖托里尼 那種清澈的 愛琴海 水的藍, 而是一種大膽艷麗、深邃明快的藍,讓人神清氣爽,沉醉直至迷戀。這種藍色被命名為"馬 約爾 藍"。它是從撒哈拉的植物里提煉出來的,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難以購買到的,數量稀少,價格不菲。為了造就一個與眾不的藍色王國,它使馬 約爾 付出了畢生精力的同時也變成了窮光蛋。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黃色的阿拉伯風格的窗子,藍色的夢幻情趣的牆壁,白色純凈的裙子,三種完全不同的跳躍色彩在一個小小的空間相撞,鏡頭定格下短暫而永遠的瞬間。
這座花園是伊夫.聖.羅蘭創作的源泉,他每年都要來這兒住,把這裡當做自己的工作室,花園裡各種顏色里深藏的內涵,無時不在啟迪他靈魂深處的智慧,著名的伊夫.聖.羅蘭18號指甲油(YSL Bleu Majorelle)的靈感就源自於此。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馬 約爾 藍的學名叫做"鈷藍"(Cobalt Blue)。一直是貴族名媛們的最愛。 好萊塢 真人版《灰姑娘》中,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就是穿著一身鈷藍色的裙子征服了理查德·麥登(Richard Madden)。
這個顏色在影片中隱喻著“保持勇氣,善待他人”。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幾乎所有的游記里都會出現這個網紅打卡地,我也不能超凡脫俗,只是當我站在它面前時,突然有些手足無措了。此時此刻只有把自己交給這藍色的世界,讓自己一片空靈。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繁茂的棕櫚樹圍繞著一個寧靜而清澈的池塘,背後則是建於1869年的藍色亭閣。池塘里沒有一絲泛起的波紋,讓洋溢熱情的花園多了一點雅緻靜謐。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馬 約爾 花園與其說是一座園林,毋寧說是一個濃縮版的植物大觀園。植物之多,品種之繁,都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還有那些形態各異的陶罐,憂郁的藍、孤獨的黃、單純的粉紅、明快的色彩讓人驚詫不已。更兼那噴泉池旁的蔓藤長廊、小徑幽幽里疏影橫斜的竹林,池塘睡蓮中點綴的小花,綠草叢中瀰漫的溫馨清香。間或,還能聽到一、二聲清脆的鳥鳴。使人忘記了自己還身處炎熱乾旱的 非洲 大陸,仿佛置身於 中國 江南 水鄉的人間天堂。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當然,花園中最多的還是仙人掌,它們是在 埃及 東 撒哈拉沙漠 生活過四年的馬 約爾 ,和出生在 阿爾及利亞 西 撒哈拉沙漠 的伊夫.聖.羅蘭共同的最愛。同樣 北非 大陸生活的經歷,同樣對沙漠藝術的興趣相投,使他們不遺餘力地從世界各地收羅了各種品種的仙人掌。
這些生活在花園中的仙人掌,無論烈日當空、季風肆虐,還是它們的主人先後辭世,它們依照故我,永遠把大漠的狂野和溫柔展現在世人面前。也永遠把兩位藝術家活力四射的生命延續下來,使之成為今天 北非 大地上一塊艷麗的瑰寶。
其實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這些仙人掌多姿多彩的畫面了,下麵就用圖片來享用一個視覺豐美的饕餮盛宴吧。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馬若雷勒花園 阿特拉斯山離開 馬拉喀什 很快就進入了阿特拉斯山(Atlas)。
阿特拉斯山位於 摩洛哥 西南部,從大西洋的白色海灘一直綿延到 撒哈拉沙漠 。它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把撒嗒拉沙漠,同大西洋沿岸平原截然分開。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阿特拉斯山 阿特拉斯山的山路九曲十八彎,在別人眼裡是十分的危險,但對於我們從山城出來,早就習慣了周圍雲貴川藏高山峻嶺險惡山路的 重慶 人來說,不算什麼。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阿特拉斯山 阿特拉斯山沿途有當地的帕帕爾人,向路過的游客安利這種葡萄狀的晶體礦石,有紅色、粉色、黃色、黑色、紫色等幾種顏色。我選了半塊紫色的,但不知是什麼東東,望有識之士多多指教。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阿特拉斯山 柏柏爾人的村莊散佈在群山的溝壑之間,他們保留著自己的歷史傳統、語言和信仰,但也不拒絕現代社會商品意識理念,於是,向游客兜售當地土特產就成了他們賺錢養家的重要經濟來源。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阿特拉斯山 山上有一個餐館,很現代感,與周圍荒涼的環境形成極大的反差。
也就是在這個餐館,我們第一次品賞到了 摩洛哥 特色美食“塔吉鍋”。從這一天起,這種異國的"美食"就一直伴隨著我們走完了 摩洛哥 全程,此後的行程中,對這種美食的感覺也從新鮮慢慢變成了膩味。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阿特拉斯山 關於“塔吉鍋”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叫 阿裡 巴巴的年輕人,騎著駱駝在 撒哈拉沙漠 中行走,發現戴著的高帽子時不時會有水滴落到頭頂, 阿裡 巴巴納悶,大太陽底下哪來的水啊,後來想起,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水,是自己的汗水, 阿裡 巴巴靈機一動,把帽子脫下來蓋在烹飪的鍋上,沒用多少水食物就熟了,而且更好吃了,因為食物的水分沒有揮發掉,而是聚在帽子頂,然後再回落到食物裡面,塔吉鍋也因此被髮明出來了。 蠻荒之地~本-艾本哈杜村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凡是蠻荒孤獨到不像是地球的地方纔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本-艾本哈杜村(Ben Ibn Hadu Village)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因為它的蠻荒孤獨,所以它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阿伊特·本·哈杜村 本-艾本哈杜村,建於公元11世紀,是原住民柏柏爾人的居所,是由6座 卡斯 巴斯 的建築群組成的"克薩爾"(Ksar)【阿拉伯語;設防的城堡】。整個村莊依山而建,層層相疊,錯落有致。紅土搭建的城牆和民居與周圍的黃土、乾涸河溝的黃色河床融為一體。在這個烈日下的黃色世界中,有許多成片成片的綠色沙漠棕櫚,讓這個死氣沉沉的地方顯露出一點點生命的活力。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阿伊特·本·哈杜村 本-艾本哈杜村位於 摩洛哥 南部的沙漠綠洲之上,一條常常都會幹涸斷流的"瓦迪"小河從村邊流過。一座現代的水泥橋一直通向村內。
以前沒有這座橋,遇到小河漲水,游客需要趟水經過小河才可以到達村內,這時候,也是當地柏柏爾人最高興的時候,他們可以以攙扶游客過河,收取不薄的小費。現在這項收入沒有了,他們就在小橋頭開了幾間咖啡館,賣點薄荷茶,生活也能過得去。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阿伊特·本·哈杜村 本-艾本哈杜村是 摩洛哥 保留至今最經典最完整的"克薩爾"了。村子四周建有護牆,護牆上還設有箭塔,可說是一處典型的柏柏爾人聚居區,同時也是 摩洛哥 南部建築的經典範例。這些被上千年風霜侵蝕的殘垣斷壁沒有進行一點點修複,給人的第一感就是它的質朴滄桑,當年,南來北往的駱駝商隊在翻越阿特拉斯山時,都會選擇艾-本哈杜村為中途休息站,那時候,村子也曾經人歡馬嘶、炊煙裊裊、買賣 興隆 、熱鬧非凡。如今的本-艾本哈杜村,早已物似人非,剩下的只是無盡的傷感。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阿伊特·本·哈杜村 走進村落,拾階而上,曲折窄小的街道彎曲縈繞,似這樣的洞門有好幾個,上面開著兩個孔窗,不知是否當年有防禦的作用。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阿伊特·本·哈杜村 村落建築很簡陋,能夠長時間使用居住,得益於這裡乾燥少雨的氣候條件。不過很多家門前都有幾級小階梯,入戶的門建高一點,即使遇到下雨時,水就灌不進屋裡來了,不得不佩服千年之前的帕帕爾人還是蠻聰明的。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阿伊特·本·哈杜村 這裡的房子都是用紅色的黏土加上麥秸壘起來的,冬暖夏涼。房子雖然整個是夯土做成的,卻歷經千年風雨,依舊兀立不倒。每間房子的牆都很厚,外表看起來很粗獷,飽經滄桑。充滿了不可抗拒的原始魅力。每間房子平時住人,戰時就是一個小小的堡壘,彼此之間由從下往上的巷道連貫起來,整個村莊形成了一個 大城 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