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落基山行跡(下集)

加拿大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自助遊攻略
這個峽谷從一橋到六橋,從賈 斯帕 鎮到這裡徒步是從六橋走到一橋。我們從馬琳湖開車過來,停在一橋的停車場,從一橋走到了六橋。去程我們走上了湖岸上的山脊,一路時而遠眺落日中的群山,時而站在峽谷激流之上的懸崖岸邊,時而穿行在茂密的森林之中,路上又一次見到了熊,但迅速消失在叢林之中,並沒有多看游人一眼。
這一路我們遇到了一位從New Brunswick省遠道而來的加國游客,結伴而行。他手持一“矛”,尖尖的頭部是用南美出產的木材製成,非常堅硬。他以此作為護身符,行走在落基山脈之中。據他自己介紹,他原來的工作是做工程的,他為了四處遊蕩,找藉口提前退休,拿著退休金,憑著一隻矛、一輛SUV、一艘獨木舟,在廣袤的加國大地行走著。他給我們講了夏天在出海看鯨魚的經歷,說那樣玩有點玩命的意境。
我們的感慨是他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勇氣,這也許就是“高度發達”現象,是對 “一個擁有世界最高生活標準的國家”的具體詮釋吧。
加拿大自助遊攻略
峽谷深達50米
加拿大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自助遊攻略
0705第十四天:班夫 懷特博物館
我們今天啟程從賈 斯帕 趕回 卡爾加里 ,準備搭乘第二天一早的飛機回國。按計劃,我們午飯時間在班夫停留,看看班夫的博物館Whyte Museum。班夫的懷特博物館是最大的一個,主要陳列班夫的歷史,也包括班夫圖書館。相對於賈 斯帕 ,班夫更像一個“地級市”,感覺上一切都正式了不少。博物館的規模和展區面積要大的多,布展也更為講究,但展覽內容以落基山的歷史和文化為主,還有一個畫廊和一個專題展區,而賈 斯帕 博物館雖然小,但直奔歷史的主題。
我們的目的是消遣和打發時間,沒有對博物館的展覽有太多的期待。但我們在這裡發現了“熟人”,就是那位命名馬琳湖的 費城 女士,Mary Schaffer,她在這裡的名字比她在馬琳湖的紀念牌上多了一個姓氏Warren。處於好奇,我們認真看了Mary女士的事跡展覽。 奇女子Mary Schaffer/Warren加拿大 國家公園確認,Mary Schaffer是馬琳湖的第一個游客。班夫的懷特博物館展示了她的身世,她在落基山曾經是個有頭臉、有名堂的女人,代表著早期來此探險和旅行的 歐洲 人。人們懷念或紀念他們,也因為處於對他們當年堅忍不拔拓荒精神敬佩。
加拿大自助遊攻略
Mary Schaffer是一個賓夕法尼亞的貴格會Quaker成員( 英國 17世紀的一個基督教派別,主張廢除禮儀、反暴力、反戰)。1889年第一次到落基山後,每年都會回來一次。1903年,在半年的時間里,他失去了父母和丈夫(Schaffer先生),因此陷入極度的悲傷。但她最終在落基山找到了自己的平靜。她決心完成她和她丈夫共同的項目,編製落基山區植物群落的植物學指南,以此紀念自己的丈夫、恢復自己的生活。
她在落基山聘請了一位嚮導,William Billy Warren先生,在Warren的幫助下,Marry學會了所有野外生存和做項目所需的技能,成為第一個穿越班夫賈 斯帕 地區的非土著女人。1911年, 加拿大 政府聘請她帶著藝術家、攝影家和作家對馬琳湖進行詳細勘察,而這些工作以前只有男人才做。Mary的工作結果最終讓馬琳湖併入賈 斯帕 國家公園,而她也在1915年嫁給了她的嚮導,儘管Warren先生比她年輕了20歲。出於對第二任丈夫過人能力和堅強性格的崇拜,Mary稱她年輕的Warren先生為“酋長”。
在落基山區,有不少像Mary Schaffer Warren這樣的 歐洲 人,一些早年的探險家、旅行家、藝術家、科學家或傳教士來這裡,他們為落基山帶來了 歐洲 的文明,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和人文理念,他們致力於整個落基山脈的測繪,編製地圖,觀察和研究這片美麗的山地,興建了城鎮社區及公益設施,開拓性地修建交通 通道 ,特別是讓太平洋鐵路穿過了崇山峻嶺。後人用他們中的名人姓氏命名了不少山峰和湖泊,例如Wilcox山,Hector湖,算是對他們的紀念也算是尊重。
無論說西部開發,還是說“殖民”,一個突出的感受是:土著印第安人雖然在這裡生活了上萬年,但他們“結繩記事”般的文 明水 平不可能抵擋 歐洲 的現代技術與文化優勢, 歐洲 人歷史性地必然主導北美大陸。從19世紀的皮毛貿易開始, 英國 人率先建立了從太平洋到 哈德遜 灣再到 英國 的漫 長海 陸貿易 通道 ,再到後來的探險和開發,幾乎形成了一個殖民的套路,看來通商是一個重要的疆土拓展和殖民手段。 0706第十五天:登機回國
加拿大自助遊攻略
卡爾加里 機場壁畫

帶著對 加拿大 落基山的驚奇和不舍,我們登上了回家的航班。在飛機上,我們不斷翻看著此行的照片,回味著那幾次自己讓自己感動的徒步經歷。還是那句話:“能夠持續向美好說再見是美好的。”我們會再來的。 一個謹慎的國家加拿大 是對易洛魁語“鄉村”一詞的誤讀,最早在17世紀早期被 法國 殖民者用來命名其在聖勞倫斯河岸的殖民地。1791年 英國 議會擴大細分為上 加拿大 (安大略)和下 加拿大 ( 魁北克 )。19世紀下半葉, 加拿大 “從這海到那海”不斷發展成形。
加拿大 是 歐洲 和北美對抗的產物,亦是從1689到1815年貫穿於整個漫長的18世紀的世界戰爭的產物。基於此,它繼承了啟蒙運動、光榮革命、 美國 獨立戰爭和 法國 大革命的衣缽。經過上下 加拿大 叛亂(1837-1838)和各地不公的政治操縱後,英屬北美人民實現了有限的議會民主,成立了責任政府,同 法國 、 美國 的完全獨立與 共和 制區分開來。在20世紀,社會福音和社會平等的夢想激勵著農民、女權主義者、知識分子和勞動者努力打造了社會民主的良性循環。
加拿大 是一個超級大國的孩子,也是另一個超級大國的手足,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負責協助處境艱難的母國,直到回心轉意的手足加入盟軍。今天 加拿大 以一個擁有世界最高生活標準的強大工業國屹立於世界舞臺,它一貫推行多元文化計劃,它的外交家支持用 和平 協商而非軍事途徑解決糾紛,並 成功 地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危險競爭中扮演協調者的角色。
~瑪格麗特·康拉德《 劍橋 加拿大 史·導言·一個謹慎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