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 高棉——魚眼印象之高棉散記
                                    2018年10月26日魚眼魚太“偷得浮生半月閑”入境 柬埔寨 ,臨行前在圖書館找了一本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當作旅行攻略。  
周達觀(約1266年-1346年),元代地理學家, 浙江 溫州 人。
元貞元年(1295年)由 溫州 港出發,奉命出使真臘(今 柬埔寨 ),次年(1296年)至真臘國都城 暹粒 ,居住一年許,大德元年(1297年)返國。據所見聞,撰成《真臘風土記》一捲。 真臘就是吳哥王朝所在地Siam Reap的譯名,現名“ 暹粒 ”。周達觀寫《真臘風土記》,主要是當時元朝想進攻吳哥王朝,先派他以使節的身份做考察,詳細記錄了城牆厚度,護城河寬度,食物儲備,寺廟位置,甚至服飾、婚嫁、宗教、氣候、舟車等等,著實一部 柬埔寨 歷史百科全書。因橫掃亞歐的 蒙古 大軍,在攻打安南時折戟熱帶瘟疫,真臘國才幸免於難。一百多年後的1413年,吳哥王朝被新崛起的暹羅族所滅,漸漸湮沒在高棉莽莽叢林中。1860年 法國 探險家亨利.穆奧憑藉《真臘風土記》在熱帶雨林中重新發現沉埋了400多年的吳哥王朝。
 這就是元代周達觀下南洋出使真臘的線路,占城當年是“占婆國”也是高棉人的宿敵,現在是 越南 的疆土。《真臘風土記》中描述當年真臘國“其地廣七千里,北抵占城半月路, 西北 距暹羅半月程,南距 番禺 十日程,其東則大海也。”真臘國疆土包括部分 老撾 , 越南 和 泰國 ,而今天 柬埔寨 東望大海的視線卻遺憾地被 越南 阻擋。
這就是元代周達觀下南洋出使真臘的線路,占城當年是“占婆國”也是高棉人的宿敵,現在是 越南 的疆土。《真臘風土記》中描述當年真臘國“其地廣七千里,北抵占城半月路, 西北 距暹羅半月程,南距 番禺 十日程,其東則大海也。”真臘國疆土包括部分 老撾 , 越南 和 泰國 ,而今天 柬埔寨 東望大海的視線卻遺憾地被 越南 阻擋。  10月26晚從 杭州 蕭山 國際機場搭乘高棉航空K6957航班飛往 暹粒 ,途中約四個半小時,比起七百年前 溫州 同鄉周達觀“二月二十日自 溫州 港口開洋,三月十五日抵占城。中途逆風不利,秋七月始至。”真的要感恩科技進步,國力日盛。
10月26晚從 杭州 蕭山 國際機場搭乘高棉航空K6957航班飛往 暹粒 ,途中約四個半小時,比起七百年前 溫州 同鄉周達觀“二月二十日自 溫州 港口開洋,三月十五日抵占城。中途逆風不利,秋七月始至。”真的要感恩科技進步,國力日盛。  柬埔寨 人民篤信小乘佛教,性情溫和,臉上總是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入境卡上寫的國名是“ Kingdom of Cambodia”在 中國 古籍中譯成“甘孛智”。 柬埔寨 人卻自稱高棉人,把自己的家園叫做“Kok Thlok”高棉語的意思是“樹的土地”。圖上的小哥和小小哥就是典型的高棉人,面色黝黑,大眼睛,雙眼皮,厚嘴唇,傳說歷史上 印度 有個婆羅門王子來到 暹粒 ,征服了古高棉並娶了柳葉公主,他們的後裔就是高棉人。這就解釋了吳哥文明中為什麼 印度 和 柬埔寨 隔了好幾個國家卻有著太多的婆羅門文化遺存。直至今天 暹粒 仍有一家酒店叫“柳葉大酒店”。
柬埔寨 人民篤信小乘佛教,性情溫和,臉上總是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入境卡上寫的國名是“ Kingdom of Cambodia”在 中國 古籍中譯成“甘孛智”。 柬埔寨 人卻自稱高棉人,把自己的家園叫做“Kok Thlok”高棉語的意思是“樹的土地”。圖上的小哥和小小哥就是典型的高棉人,面色黝黑,大眼睛,雙眼皮,厚嘴唇,傳說歷史上 印度 有個婆羅門王子來到 暹粒 ,征服了古高棉並娶了柳葉公主,他們的後裔就是高棉人。這就解釋了吳哥文明中為什麼 印度 和 柬埔寨 隔了好幾個國家卻有著太多的婆羅門文化遺存。直至今天 暹粒 仍有一家酒店叫“柳葉大酒店”。  
1953年 西哈努克 親王帶領 柬埔寨 獨立,此前 法國 人以迷戀的情緒統治了這片溫順的土地近百年,靜止和從容則是製造迷戀的重要元素。 凌晨二點多, 暹粒 機場的警察和海關關員仍在等候我們這班最後入境的航班,依照 法國 人留下的小費文化,護照中夾上一美元,在海關關員的笑臉和生硬的中文問候中順利過關。出境時親見一 中國 小妹裝做聽不懂,過安檢時行李被翻了個底朝天。
凌晨二點多, 暹粒 機場的警察和海關關員仍在等候我們這班最後入境的航班,依照 法國 人留下的小費文化,護照中夾上一美元,在海關關員的笑臉和生硬的中文問候中順利過關。出境時親見一 中國 小妹裝做聽不懂,過安檢時行李被翻了個底朝天。  當晚下榻在 暹粒 吳哥時代大酒店, 柬埔寨 朋友驕傲地告訴我們:歷史上 泰國 , 越南 都是高棉帝國的領土。
當晚下榻在 暹粒 吳哥時代大酒店, 柬埔寨 朋友驕傲地告訴我們:歷史上 泰國 , 越南 都是高棉帝國的領土。  
暹粒 的意思就是“征服暹羅”。暹羅就是在全世界都刷存在感的 泰國 ,依然與 柬埔寨 毗鄰而居,分享著高棉帝國的文化遺產,偶而也為了爭奪兩國交界處的 柏威夏 寺——一座混合了 印度 教和佛教的文化遺產而兵戎相見。 時代集團卻是 柬埔寨 華人的產業,連鎖酒店遍佈 柬埔寨 各 大城 市。
時代集團卻是 柬埔寨 華人的產業,連鎖酒店遍佈 柬埔寨 各 大城 市。  熱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讓意識流失在濃濃的法式風情里
熱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讓意識流失在濃濃的法式風情里  酒店大堂上懸掛著國人熟悉的 西哈努克 親王,莫尼克王太后和六十六歲仍單身的西哈莫尼國王的相片
酒店大堂上懸掛著國人熟悉的 西哈努克 親王,莫尼克王太后和六十六歲仍單身的西哈莫尼國王的相片  酒店中停放的美式吉普提醒游客, 柬埔寨 飽經戰亂。苦難的高棉民族曾經暹羅( 泰國 )入侵,都城吳哥被毀, 法國 殖民百年, 越南 占領等等,特別是紅色高棉統治期間殘殺了近四分之一的國民,現在 柬埔寨 民眾的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歲。
酒店中停放的美式吉普提醒游客, 柬埔寨 飽經戰亂。苦難的高棉民族曾經暹羅( 泰國 )入侵,都城吳哥被毀, 法國 殖民百年, 越南 占領等等,特別是紅色高棉統治期間殘殺了近四分之一的國民,現在 柬埔寨 民眾的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歲。  
仔細觀察過 柬埔寨 人一般不穿黑色的衣服,穿黑色衣服都是外國人,就是因為紅色高棉的軍服是黑色的,黑色是 柬埔寨 人對紅色高棉的恐懼記憶。 大堂厚重的黃花梨茶几上,坐著無腿的高棉少女演奏民族音樂, 柬埔寨 各寺廟,景點都有“地雷受害者”樂隊為游客演奏,以此謀生。
大堂厚重的黃花梨茶几上,坐著無腿的高棉少女演奏民族音樂, 柬埔寨 各寺廟,景點都有“地雷受害者”樂隊為游客演奏,以此謀生。  連 金邊 的王宮也不例外
連 金邊 的王宮也不例外  柬埔寨 早餐多是咖啡配麵包,推車小販將麵包剖開,夾上各種肉類和水果做成柬式熱狗。
柬埔寨 早餐多是咖啡配麵包,推車小販將麵包剖開,夾上各種肉類和水果做成柬式熱狗。  咖啡在 柬埔寨 並不是小資的專屬,在 暹粒 鄉下、 金邊 城裡的路邊攤和手推餐車上,咖啡常常被盛在塑料袋里插根吸管賣給路人,像國人趕早喝的豆漿一樣。
咖啡在 柬埔寨 並不是小資的專屬,在 暹粒 鄉下、 金邊 城裡的路邊攤和手推餐車上,咖啡常常被盛在塑料袋里插根吸管賣給路人,像國人趕早喝的豆漿一樣。  
柬埔寨 早餐的另一種搭配是:一碗粿條,一杯咖啡。粿條就是米線,髮端於 中國 浙閩和 潮汕 的小食攤,咖啡由法 蘭西 帶來。這種奇怪的組合恰恰說明現代高棉深受中華文化圈和 法國 殖民文化圈的影響。
高棉人一向喝著自產的咖啡——其實是 法國 人帶來的咖啡,吃著 潮汕 的粿條。殘暴的紅色高棉沒能剜除 法國 殖民文化的咖啡;七百年的熱帶風雨把雄偉的崩密列變成一堆亂石也沒有將這碗米線從 柬埔寨 飲食中划出去,飲食是最好的融合劑。神用信仰分開了世人,又用食物把他們融合在一起。 穿著人字拖上早班的警察用英文比划著指路。
穿著人字拖上早班的警察用英文比划著指路。  咖啡需要飲者的從容,警察一邊執勤,一邊叫碗粿條,再飲杯咖啡,慵懶而從容地上著班。
咖啡需要飲者的從容,警察一邊執勤,一邊叫碗粿條,再飲杯咖啡,慵懶而從容地上著班。  暹粒 和 金邊 的主要出行工具“TukeTuke”,也就是柬版“三蹦子”。可坐五位客人,包車一天約18-25美元,但司機會贈送每位客人一瓶冰凍礦泉水。
暹粒 和 金邊 的主要出行工具“TukeTuke”,也就是柬版“三蹦子”。可坐五位客人,包車一天約18-25美元,但司機會贈送每位客人一瓶冰凍礦泉水。  用來運貨的加長版TukeTuke,載重量驚人,在 金邊 見過 柬埔寨 人用這東東拉著十幾根水泥電桿跑得挺快。
用來運貨的加長版TukeTuke,載重量驚人,在 金邊 見過 柬埔寨 人用這東東拉著十幾根水泥電桿跑得挺快。  
 可樂瓶里賣的不是飲料,而是TukeTuke司機的加油站。雜貨鋪里汽油和香煙打火機居然放在一起賣
可樂瓶里賣的不是飲料,而是TukeTuke司機的加油站。雜貨鋪里汽油和香煙打火機居然放在一起賣  簡陋的機械當街售賣,像極了三十年前的珠三角。
簡陋的機械當街售賣,像極了三十年前的珠三角。  中國 產熱賣的正宗三蹦子“時風農用車”
中國 產熱賣的正宗三蹦子“時風農用車”  像不像當年遍 布城 鄉的“ 溫州 髮廊”?只不過主角由 永嘉 小妹換成了清秀的高棉小哥。
像不像當年遍 布城 鄉的“ 溫州 髮廊”?只不過主角由 永嘉 小妹換成了清秀的高棉小哥。  佛寺是民眾生活中離不開的場所,高棉人生命源於此終於此,出家,嫁娶,全部節日甚至政府選舉都會在寺廟舉行,大多數男人都有出家當和尚的經歷。清晨附近寺廟的僧人都要外出化緣,在每家店鋪門口高聲誦經,店主得馬上脫鞋下蹲。
佛寺是民眾生活中離不開的場所,高棉人生命源於此終於此,出家,嫁娶,全部節日甚至政府選舉都會在寺廟舉行,大多數男人都有出家當和尚的經歷。清晨附近寺廟的僧人都要外出化緣,在每家店鋪門口高聲誦經,店主得馬上脫鞋下蹲。  雙手合十,閉目默誦
雙手合十,閉目默誦  躬身將佈施放入僧袋里,而且不能有肢体接觸。
躬身將佈施放入僧袋里,而且不能有肢体接觸。  
《真臘風土記》記述“為僧者呼為苎姑...苎姑削髮穿黃,偏袒右肩,其下系黃布裙,跣足”,時光流逝七百餘年,不變只是靜止的高棉,從容的僧眾。 柬埔寨 遍地都是寺廟和佛龕,佛在每個高棉人的心裡。
柬埔寨 遍地都是寺廟和佛龕,佛在每個高棉人的心裡。  
通過旅行看懂了佛教和僧人在 柬埔寨 的含義:佛教就是人們生活中的組成部分,僧人都是自己的家人,在俗的善男曾經是和尚,或者將要做和尚,信女都是僧人的母親,姐妹甚至於愛妻。 柬埔寨 的法定貨幣叫“瑞爾”(Camboddian Riel),同時流通美元、人民幣、瑞爾。一元人民幣兌換580瑞爾,二百人民幣換了一草帽兜的大鈔,人人都有土豪的感覺。
柬埔寨 的法定貨幣叫“瑞爾”(Camboddian Riel),同時流通美元、人民幣、瑞爾。一元人民幣兌換580瑞爾,二百人民幣換了一草帽兜的大鈔,人人都有土豪的感覺。  中國 援建的6號公路, 暹粒 到 金邊 311km,大巴卻要開上六、七個小時。
中國 援建的6號公路, 暹粒 到 金邊 311km,大巴卻要開上六、七個小時。  《真臘風土記》記述“至半港而始見有曠田,絕無寸木,彌望芃芃禾黍而已”,一望無際的洞里薩沖積平原盛產“茉莉香米”。 柬埔寨 朋友告訴我,以前的 柬埔寨 稻米被 泰國 人叫“ 泰國 香米”在全世界傾銷,現在由 中國 政府用“茉莉香米”的品牌在 中國 包銷。
《真臘風土記》記述“至半港而始見有曠田,絕無寸木,彌望芃芃禾黍而已”,一望無際的洞里薩沖積平原盛產“茉莉香米”。 柬埔寨 朋友告訴我,以前的 柬埔寨 稻米被 泰國 人叫“ 泰國 香米”在全世界傾銷,現在由 中國 政府用“茉莉香米”的品牌在 中國 包銷。  漂亮的6號公路休息站,類似於 中國 的高速服務區
漂亮的6號公路休息站,類似於 中國 的高速服務區 
                                
							
						
						
                        
						
						
					
					
					
					
					周達觀(約1266年-1346年),元代地理學家, 浙江 溫州 人。
元貞元年(1295年)由 溫州 港出發,奉命出使真臘(今 柬埔寨 ),次年(1296年)至真臘國都城 暹粒 ,居住一年許,大德元年(1297年)返國。據所見聞,撰成《真臘風土記》一捲。 真臘就是吳哥王朝所在地Siam Reap的譯名,現名“ 暹粒 ”。周達觀寫《真臘風土記》,主要是當時元朝想進攻吳哥王朝,先派他以使節的身份做考察,詳細記錄了城牆厚度,護城河寬度,食物儲備,寺廟位置,甚至服飾、婚嫁、宗教、氣候、舟車等等,著實一部 柬埔寨 歷史百科全書。因橫掃亞歐的 蒙古 大軍,在攻打安南時折戟熱帶瘟疫,真臘國才幸免於難。一百多年後的1413年,吳哥王朝被新崛起的暹羅族所滅,漸漸湮沒在高棉莽莽叢林中。1860年 法國 探險家亨利.穆奧憑藉《真臘風土記》在熱帶雨林中重新發現沉埋了400多年的吳哥王朝。



1953年 西哈努克 親王帶領 柬埔寨 獨立,此前 法國 人以迷戀的情緒統治了這片溫順的土地近百年,靜止和從容則是製造迷戀的重要元素。


暹粒 的意思就是“征服暹羅”。暹羅就是在全世界都刷存在感的 泰國 ,依然與 柬埔寨 毗鄰而居,分享著高棉帝國的文化遺產,偶而也為了爭奪兩國交界處的 柏威夏 寺——一座混合了 印度 教和佛教的文化遺產而兵戎相見。




仔細觀察過 柬埔寨 人一般不穿黑色的衣服,穿黑色衣服都是外國人,就是因為紅色高棉的軍服是黑色的,黑色是 柬埔寨 人對紅色高棉的恐懼記憶。




柬埔寨 早餐的另一種搭配是:一碗粿條,一杯咖啡。粿條就是米線,髮端於 中國 浙閩和 潮汕 的小食攤,咖啡由法 蘭西 帶來。這種奇怪的組合恰恰說明現代高棉深受中華文化圈和 法國 殖民文化圈的影響。
高棉人一向喝著自產的咖啡——其實是 法國 人帶來的咖啡,吃著 潮汕 的粿條。殘暴的紅色高棉沒能剜除 法國 殖民文化的咖啡;七百年的熱帶風雨把雄偉的崩密列變成一堆亂石也沒有將這碗米線從 柬埔寨 飲食中划出去,飲食是最好的融合劑。神用信仰分開了世人,又用食物把他們融合在一起。











《真臘風土記》記述“為僧者呼為苎姑...苎姑削髮穿黃,偏袒右肩,其下系黃布裙,跣足”,時光流逝七百餘年,不變只是靜止的高棉,從容的僧眾。

通過旅行看懂了佛教和僧人在 柬埔寨 的含義:佛教就是人們生活中的組成部分,僧人都是自己的家人,在俗的善男曾經是和尚,或者將要做和尚,信女都是僧人的母親,姐妹甚至於愛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