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巔--阿爾卑斯山和多洛米蒂山環行記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Monte Piano 在Forcella del Col de Mezzo山鞍向西望,我們所處的高地平臺出現了一片碧綠的草場。草場的另一邊就是深谷、鋼琴山(Monte Piano)和Haunold 峰群。這時,山區每天一次的大雨已經下起來,而且還夾雜著小冰雹。幸好,這裡離Auronzo停車場已經不遠,不到半小時我們就回到了車上,趕緊換上乾凈衣服往下一站進發。

我們的下一站本來計劃是途經以曲折聞名於世的大格 洛克 納山(Grossglockner)高山公路,到 奧地利 的湖區,也就是莫扎特的故鄉薩爾斯堡(Salzburg)地區。但是由於我們在 多洛米蒂 山多待了一天,就取消了 奧地利 湖區的行程,直接奔往 奧地利 因斯布魯克 (Innsbruck)。非常湊巧的是,我們的朋友也是要去 因斯布魯克 ,而且後一天的目的地和我們一樣也是 德國 的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 16\. Innsbruck -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從 多洛米蒂 山向北馬上就到了 奧地利 邊境。過了邊境,翻過繁忙的布倫納山口(Brenner Pass,1370米),就是一路下坡,很快到達是 奧地利 蒂羅爾 州(Tyrol)首府 因斯布魯克 (Innsbruck,574米)。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因斯布魯克 因斯布魯克 坐落在茵河(Inn)河谷中,名字意為“茵河”上的橋。城市裡佈滿彩色的老房子,很多可以追溯到15世紀甚至以前。上圖是茵河橋北著名的彩色聯排住宅(Town House)。

從 因斯布魯克 向北半小時車程是 德國 南部的 巴伐利亞 。從這向南半小時是 意大利 的 多洛米蒂 山,途經布倫納山口(Brenner Pass),海拔只有1370米,是 阿爾卑斯山 最容易翻越的主要山口,很久以來都是所有 阿爾卑斯山 口中交通最繁忙的一條。從 德國 到 意大利 也可以走西路,即經過 瑞士 的 蘇黎世 和Gotthard山口,但是Gothhard山口海拔2106米,比布倫納山口還是難走多了。東西方向,茵河西起 瑞士 聖莫里茨 附近的Piz Bernina峰,向東經 列支敦士登 、 奧地利 ,然後在德奧邊境的 帕紹 (Passau)匯入多瑙河,和 東歐 大平原連接起來。 因斯布魯克 處於 阿爾卑斯山 東 西和 南北兩條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被譽為“ 阿爾卑斯山 的首都”。

因斯布魯克 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羅馬 人4世紀就在此建城,控制東西、南北的咽喉要道。中世紀時期,神聖 羅馬 帝國的統治不斷衰弱,幾個大家族輪流坐莊成為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帝。中世紀末期 蒂羅爾 地區的哈夫斯堡家族(Habsburg)不斷崛起,成為德語區最大的封建主。哈夫斯堡家族於13世紀末至15世紀末控制了現在的 奧地利 地區,16-17世紀控制了現在的 匈牙利 、 捷克 (波西米亞)等大塊地區,被稱為哈夫斯堡王朝。1452年,哈夫斯堡家族的Frederick III被神聖 羅馬 帝國的諸主要封建領主推舉為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帝。從此直至1806年神聖 羅馬 帝國被拿破侖滅掉,哈夫斯堡家族帶領的奧匈帝國長時間占據著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位。

因斯布魯克 是 奧地利 15世紀的首都。隨著哈夫斯堡家族的權力和領地不斷擴大, 因斯布魯克 一度成為整個 歐洲 的政治中心。16世紀, 奧地利 首 都東 遷到腹地更加寬廣的 維也納 以後, 因斯布魯克 的地位就不如以往了。不過,至今 因斯布魯克 還保留著15世紀時哈夫斯堡家族的皇宮和其它歷史遺跡。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北鏈山 因斯布魯克 氣候宜人,海拔只有574米,每年的游客數居 奧地利 之冠。無論是在 因斯布魯克 的哪一個角落,都能見到 阿爾卑斯山 。 因斯布魯克 坐落在深深的茵河峽谷中,北面橫著的一道長長的山嶺是北鏈(North Chain),最高峰哈弗萊卡(Hafelekar,2334米)。這裡是欣賞 阿爾卑斯山 全景的最好地方, 因斯布魯克 一覽無餘,向南可以看到 意大利 群山。向北就是 德國 ,再無高山阻擋。在 因斯布魯克 城北過橋,Hungerburg纜車站可以上到北鏈公園(Nordpark)的Hafelekar峰。上圖背景即為Hafelekar峰。

因斯布魯克 所在的Tyrol州是20世紀初 歐洲 現代滑雪運動的發源地,遍佈著名的滑雪場。1964年和1976年兩屆冬奧會在 因斯布魯克 舉辦。離 因斯布魯克 最近的滑雪場是城北的北鏈公園(Nordpark)和城南的史度拜山谷(Stubaital)的Fulpmes。史度拜山谷的盡頭有史度拜冰川(Stubaier Gletscher),最高峰蒼鷹峰(Jochdohle)海拔3150米,峰頂有 奧地利 最高的餐廳。

稍微遠一點, 因斯布魯克 向東開車1小時的Kitzbuhel雪場的高山速降滑道(Hahnenkammabfahrt Streif)有世界第一的美譽,世界頂級運動員能夠滑出每小時140公里以上的速度。東南的Zell am Ziller河谷和Kaprun規模巨大,適合家庭滑雪。 因斯布魯克 向西雪場更多,開車1小時左右,Arlberg山谷(五個小村,包括St. Anton等)以豪華著稱。奧茨(Oetz)山谷的八大冰川滑雪場(其中Solden被譽為 奧地利 最漂亮的雪場)。另外還有東 阿爾卑斯山 最大的滑雪場 伊施格爾 (Ischgl)。

海明威曾經非常喜歡Montafon山谷的Schruns小村(靠近 瑞士 邊境)。他在這裡與第一任妻子Hadley 和新出生大兒子Bumby度過了兩個冬天(1924-1926)。當時滑雪還剛剛開始流行,當地連纜車都沒有。海明威在他的回憶文章“There Is Never Any End to Paris”詳細地描寫了他和妻子在Schruns滑雪並且和一戰的曾經敵手 奧地利 人之間的點滴故事。海明威在Schruns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又名“Fiesta”)。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黃金屋頂 因斯布魯克 老城(Alstadt)中心廣場(Herzof-Friedrich-Strasse)游人如織,這裡的金屋頂(Goldenes Dachl)是 因斯布魯克 的最著名景點。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於1500年為慶祝自己的婚禮所建。中世紀以來, 中歐 的住宅牆上常有突出的陽臺飄窗(oriel)。但是這個金屋頂覆蓋的飄窗實在是最奢華的一個。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Altstadt von Innsbruck 黃昏的老城中心廣場。這部分老城有5、6百年曆史了。厚重的石屋,起起伏伏的石子路,很有中世紀特色。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黃金屋頂 整個金屋頂由2657個鎏金的銅瓦組成。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家人在金屋頂覆蓋的陽臺上俯視老城廣場上的各種活動。陽臺最下層是8個族徽浮雕,代表皇帝的8塊領地。陽 臺中 層壁畫是神聖 羅馬 帝國和Tirol地區的旗子。上層陽臺周邊刻有皇帝的殺伐故事,最上層陽臺的內部牆上畫有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他的女眷在陽臺上的生活場景。 奧地利 皇室早期特別喜歡用黃金堆砌,後來的風格好像收斂了一些。

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459-1519)在 奧地利 甚至整個 歐洲 歷史上地位非常重要。向西,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 勃艮第 公主的婚姻使哈夫斯堡王朝獲得了 勃艮第 和 荷蘭 的土地。向東,他通過戰爭打敗了 匈牙利 ,使哈夫斯堡王朝獲得了現在的東 奧地利 (包括 維也納 )、 匈牙利 的大量領土。他安排兒子菲利普通過婚姻,成為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最重要國家 西班牙 的國王,開創了 西班牙 哈布斯堡王朝。他安排孫子,日後的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斐 迪南 一世(Ferdinand I)通過婚姻取得波西米亞(現在的 捷克 )王位。他與 米蘭 、 法國 、 威尼斯 共和 國之間戰爭讓哈布斯堡王朝占領大量 意大利 東北 部的領土。不過在1499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輸掉了和老 瑞士 邦聯的戰爭,讓 瑞士 從神聖 羅馬 帝國獨立。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第一個沒有在 羅馬 被教皇加冕的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從此之後,神聖 羅馬 帝國和 羅馬 漸行漸遠,名字裡面的“ 羅馬 ”這兩個字形同虛設。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處於 中歐 從中世紀向文藝復興過渡時期,即是代表中世紀騎士鎧甲最高標準的馬克西米利安鎧甲的發明人,也大力提高了炮兵在軍隊中的地位。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後來被稱為“馬克西米利安大帝”。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因斯布魯克皇宮 因斯布魯克 皇宮 霍夫 城堡(Hofburg,hof即皇家)被認為是 奧地利 三大皇宮之一,另外兩座是 維也納 的 霍夫 城堡 和美 泉宮(Schönbrunn Palace)。1460年,西格蒙德大公(Sigismund)於在位期間建成了 霍夫 堡皇宮。以後300年間多次擴建,混合了哥特、文藝復興、巴 洛克 、洛可可等各個時期的典型建築風格。

現在的宮廷里最引人註目的是用拋光的 大理 石砌成、用白金裝飾的豪華大廳,裡面有皇帝家族成員的半身像和三幅絢麗多彩的天花板壁畫。18世紀哈夫斯堡王朝最有權力的人,著名的神聖 羅馬 帝國皇后瑪麗亞特雷薩(Maria Theresa)和她的16個孩子們的像都在這裡。 中國 人民所熟悉的奧匈帝國皇帝皇弗蘭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和皇后伊麗莎白(茜茜公主)也曾經在這裡住過。茜茜公主以美貌著稱於世,她的畫像是 霍夫 城堡里最受歡迎的畫像之一。

可惜的是,我們去的時候,城堡正在整修,很多部分不開放。即使開放的部分也嚴格限制拍照。解說員給我們說了一個小知識。瑪麗亞特雷薩皇后特別喜歡黃色,因此黃色就成了 奧地利 的國色。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因斯布魯克皇宮 皇宮裡面到處有和天主教相關事物。哈夫斯堡王朝都是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也是 歐洲 持續數百年新教和天主教之間戰爭的最積极參与者之一。這裡是皇宮裡的一個小禮拜室,天主教典型的“聖殤”像。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因斯布魯克皇宮 當天正好是 因斯布魯克 皇宮夏季音樂節。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因斯布魯克皇宮 我們在皇宮的庭院里欣賞了一會施特 勞斯 。由於語言不通,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門票,真不好意思。 霍夫 城堡雖然古老,但是相比後來 歐洲 各國的興建的大型皇宮還是小了很多。圍繞著這個庭院一周大概就是皇宮的全部。而且皇宮和老城的其它歷史建築都是緊挨著的,即沒有城牆,也沒有圍欄相隔。

皇宮的北面有一個皇家園林(Hofgarten),雖然遠沒有 凡爾賽 宮花園之類的後世 歐洲 花園那麼大,但是和皇宮一樣有600多年曆史。另外,被皇宮半包圍著的天主教大教堂(Dom St. Jacob,或St. James)是 因斯布魯克 的主座教堂,建於18世紀,非常奢華的巴 洛克 風格。有空的話值得一看。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宮廷教堂 宮廷教堂(Hofkirche,英文Court Church)是 因斯布魯克 的一座哥特式教堂,建於16世紀日耳曼文藝復興時期,雖然不是 因斯布魯克 的主座教堂,確是最有名的教堂。宮廷教堂有三個大殿,因內有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的陵墓而聞名。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於1519年摔死在 因斯布魯克 城外。他的孫子,也是日後的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斐 迪南 一世(Ferdinand I)於1553年下令修建了這座教堂。教堂的中央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石棺,石棺上是馬克西米利安皇帝的銅像,石棺周圍有24塊 大理 石浮雕,記錄其生平事跡。圍繞著石棺還有28尊銅像,都是哈夫斯堡王朝的大公、國王和皇帝。這些銅像和浮雕都是 奧地利 的國寶。同樣,教堂裡面不允許拍照。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宮廷教堂 皇宮教堂對面的這個餐館可能是 因斯布魯克 最大、最有名的餐館Stiftskeller。它所在的樓房是皇宮的一部分,始建於1463年,擺放著哈夫斯堡家族的族徽(Coat of Arms)。前面提到的西格蒙德大公(Sigismund),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和斐 迪南 一世皇帝,都經常到這裡。1929年,這個建築的一樓被轉賣成為餐館。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Stiftskeller Innsbruck 餐館Stiftskeller的自身來歷也不小。它的本店Stiftskeller在 薩爾茨堡 (Salzburg)的 聖彼得 修道院里,從公元803年就有記錄了,被認為是現在仍然在營業的全世界最古老的餐館。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Stiftskeller Innsbruck Stiftskeller餐館非常熱門,規模不小,幾乎到 因斯布魯克 的人都會來光顧。這裡有傳統 德國 ( 奧地利 )菜,如果喜歡烤豬肘子、各類香腸、大杯啤酒的話,這裡菜量很大,價格公道,包您滿意。餐廳里洋溢著 德國 ( 奧地利 )啤酒館常有的熱鬧場景。隔壁幾桌是從 山南 面 意大利 來的摩托黨,喝得實在是嗨,熱鬧到吵。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Altstadt von Innsbruck Stiftskeller餐館旁邊就是老城廣場,右手邊的金屋頂就是皇宮的一部分。廣場的一側是極具巴 洛克特 色的Helbling之家 (Helblinghaus)。牆上的白色和金色的洛可可裝飾(窗框、陽臺、飄窗、檐拱、浮雕、等等)極盡繁複之能事。整個房子好像一個白色的玩具房子,一直是 因斯布魯克 的一張明信片。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Altes Rathaus 老城廣場的另一側是 因斯布魯克 的老市政廳(Altes Rathaus)和市政塔(Stadtturm)。老市政廳建於1358年,是整個Tyrol地區第一個市政廳。現在的市政廳在瑪麗亞特雷薩大街(Maria-Theresien-Straße),也不算大。 因斯布魯克 的政府應該是小政府的典範,和皇宮、民宅都混在一起,顯示出哈布斯堡王朝對私有產權的尊重。市政塔(Stadtturm)建於1450年,有51米高。洋蔥頭的塔頂是100年後裝的。在當時這已經是非常高的建築了。以前這裡是老城的瞭望台,起到防禦的作用。如果有空的話,非常值得攀登到市政塔頂,俯視北嶺山腳下的整個 因斯布魯克 。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城市塔樓 老城中心遍佈露天餐館。露天吃飯是 歐洲 人民的一大愛好。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Altstadt von Innsbruck 筆街(Stiftgasse)和皇宮街(Hofgasse)的拐角處有一個100多年曆史的葡萄酒店,門前的這個水池很有意思。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城市塔樓 老城廣場周圍的小巷子四通八達,到處都是露天餐館。室外的食客們細聲細氣,輕聲交談,比啤酒館里文雅很多。無論在哪裡都能看到老城的制高點市政塔。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Altstadt von Innsbruck 情不自已。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Altstadt von Innsbruck 老城裡很多建築有600年以上的歷史,文藝復興式的連拱廊展現出古城的風貌。在狹窄的石板路上,兩側各種風格的樓房鱗次櫛比,很多外牆是 奧地利 特有的明黃色和桔黃色。 奧地利 人喜歡黃色,應該是因為神聖 羅馬 帝國的國旗和盾徽的顏色。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Altstadt von Innsbruck 夜已深,老城舊巷。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中世紀瑪利亞特蕾西亞大街 和老城隔著一條Marktgraben-Burggraben大街的是 因斯布魯克 的 新城 (Neustadt)。Marktgraben-Burggraben大街就是原來的老城城牆。現在城牆早已不復存在。對面就是 因斯布魯克 市中心最重要的購物休閑街,瑪麗亞特雷薩大街(Maria-Theresien-Straße)。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Spitalskirche 說是“ 新城 ”,其實一點也不新,也是700年前就開始建的城。這裡是老城城牆之外,建築年代普遍比老城的中世紀建築晚一些,就被稱作了“ 新城 ”。瑪麗亞特雷薩大街入口處的醫院教堂Spitalskirche(Hospital Church of the Holy Spirit),以色彩明快的粉紅色外牆著稱。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Spitalskirche 醫院教堂始建於12世紀,18世紀早期重建。教堂位於老城城門外,以前後面還連著一個醫院。在近代醫學發達以前,醫院曾經普遍是教堂的附屬機構。因為中世紀時傳染病太多,基本無法治愈,為了避免傳染太多人,所以哈夫斯堡王室把醫院建在 因斯布魯克 城外。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中世紀瑪利亞特蕾西亞大街 大街以著名的神聖 羅馬 帝國皇后瑪麗亞特雷薩(Maria Theresa,1717-1780)命名。瑪麗亞特雷薩還是 匈牙利 、 克羅地亞 、波西米亞( 捷克 斯洛伐克 )的女王, 奧地利 的女大公,可以說是18世紀 歐洲 權勢最大的人。1452年開始,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帝一直為哈夫斯堡家族掌握。1740年,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查爾斯六世(Charles VI)去世,哈夫斯堡家族再無男丁。作為女性,查爾斯六世的長女瑪麗亞特雷薩繼承了所有的權力,但是唯獨不能繼承神聖 羅馬 帝國皇位。神聖 羅馬 帝國的皇位繼承問題成為 歐洲 的頭等大事。經過數次戰爭和極高的外交斡旋,瑪麗亞特雷薩雖然沒有登上皇位,但是保住了幾乎所有領土,並且把自己的丈夫 洛林 (Lorraine)公爵Francis I扶植成聖 羅馬 帝國虛位皇帝,自己則作為皇后獨掌大權。與此同時,瑪麗亞特雷薩吸取了前幾代的教訓,生了16個孩子,其中兩個Joseph II 和Leopold II在她丈夫死後也登基成為皇帝,直至神聖 羅馬 帝國被拿破侖擊敗並解散。瑪麗亞特雷薩垂簾聽政,統治了40年之久。瑪麗亞特雷薩在任期間,積極進行教育改革,男女均施行強制義務教育。她 和政 府分享權力,改善人權、普及預防接種,為 奧地利 的強盛做出了巨大貢獻。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中世紀瑪利亞特蕾西亞大街 瑪麗亞特雷薩大街南北走向,兩邊佈滿裝飾精美的巴 洛克 風格歷史建築,中間都是露天餐館。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因斯布魯克 瑪麗亞特雷薩大街的視線中心,安娜柱(St. Anne's Column,Annasäule)。安娜柱立於1706年,為紀念 巴伐利亞 軍隊被趕出Tyrol地區而立。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安娜柱 安娜柱四周的白色 大理 石像分別是St. Kassian, St. Vigilius, St. George 和St. Anne。 聖安娜 (St. Anne)是聖母 瑪利亞 的母親,也就是耶穌的外祖母。 聖安娜 是柱名的來歷。
阿爾卑斯山自助遊攻略
↑安娜柱 整個 石柱 材質是罕見的紅色 大理 石。典型的古 希腊 科林斯 柱(Corinthian column)。柱頂端是聖母 瑪利亞 的像,又是鑲著哈夫斯堡家族特別喜愛的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