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馬耳他騎士國的前世今生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馬耳他騎士國的前世今生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3)香迪漁村
Bus 307 Ġgantija 11:34-Victoria Bay3 11:44
參觀完神廟,我們返回 維多利亞城 。在 馬耳他 旅行,尤其是乘坐鄉鎮間的公交車,一定要在下車時候查好返回或到下一個目的地的公交車線路及時刻表,錯過了時間,往往要等上一個小時。
在 馬耳他 行走,你會不時地在一些景點發現由歐盟和 馬耳他 政府共同出資建設的一項項目,或者是對文物古跡的維護,或者是對促進當地鄉村經濟、保持生態環境項目的投資。
BUS 306 Victoria bay 11:58-Xlendi 12:11
去往戈佐島西南漁村香迪Xlendi的BUS 正好發車,只有短短10多分鐘的車程。香迪村所在的海灣就叫做香迪海灣,這裡風平浪靜,地勢平坦,吸引了許多游客,沙灘並不多,但礁岩非常壯闊,下岸就是深藍色的海水,可以游泳和划船,所以許多有孩子的家庭特別青睞此地,沿著坐落著許多賓館和飯店,如果天氣晴好,親水之餘,可以坐在岸邊的露天飯店休息,一邊欣賞美景,一邊享受美食。已經是午餐時分,我們在距離碼頭只有50米的Talija Restaurant 享用了一頓大餐,我點的主菜是海鱸魚(Sea bass),太太選的是當地的特色美味兔子肉。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4)藍窗(Azure Window)
BUS 306 Xlendi 14:11-Victoria bay 14:24。
回到公交樞紐,我們即轉乘前往到戈佐島最有名的景點-藍窗(Azure Window)。Bus 311 Victorial Bay1 14:20-Dwejra14:36。在 馬耳他 自然岩礁藝術中,藍窗以其代表性聞名於世,不知何時發生的一次岩石崩裂,導致一塊條形巨石橫擱在另一塊豎立的巨石上,形成一扇如同窗戶的自然奇觀,藍窗高達22.54米,成為許多影片的取景地,如《冰海沉船》(Clash of the Titans,1981),《基督山伯爵》(Monte Cristo,2002 ),電視劇《奧德賽》(The Odyssey,1997),《權力的游戲》( Game of Thrones)等。可惜的是,由於岩石一直在風化的剝落,近30年來 石柱 底部在逐漸變小,人們擔心再過幾年,藍窗的 石柱 會突破倒塌,安全的保護起見, 現在也已經禁止人們到藍窗的窗框上行走。即便如此,政府也沒有通過圈地築籬,收取門票的方式,來調節到藍窗欣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游客人數,因為這是自然的傑作,是屬於全人類的景緻。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在藍窗逗留了一個多小時,透過藍窗的那片天空始終未放晴,最後索性下起了小雨,缺少充足的 日光 ,讓以天藍、海藍取勝的藍窗打了些折扣,但這並沒有讓大家意興闌珊,品嘗小賣部里價廉質優量足的冰淇淋,也是快事。
(5) 維多利亞城 和Citadel城堡
Bus 311 Dwejra15:36- Victorial Bay1 15:55。
我們把對 維多利亞城 的行走放在小島一日游的最後。作為戈佐島首府所在地,1887年由Rabat改名為Victoria,時值英女王 維多利亞 加冕。城內風格古樸,仿佛歷經幾世紀滄桑的老人,除了地理位置上是戈佐島的中心,該城還是整個島的交通樞紐、政府機構駐地及文化活動中心。這裡同樣教堂林立,較為有名的包括比努聖母教堂(Madonna ta'Pinu)、勝利大用教堂(Cathedral of Victoria)。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不過,城中最有名的是山頂的Citadel城堡。在城北部的一片岩石山坡上,位於 維多利亞城 的至高點,在這裡可以對戈佐島一覽無餘,反之,它的輪廓你可以在城中的任何一處看到。現在坐落著一座桑塔.瑪麗婭主座教堂和主教行宮,2007年經過考證而進行了全面的修複。
據信,早在公元1500年的青銅器時代,這裡就開始有了房屋建造,腓尼基時代人們開始使用這片土地,古 羅馬 時代成為一座獨立的 羅馬 移民的城邦,中世紀,這裡建起了古堡,首次見諸文字記載是1241年,北部圓形城牆就始建於該時期,也是古堡的最高點。古堡牆內有許多住房,人們在外牆上開了窗戶。1530年 聖約翰 騎士團進駐後,感覺古堡太小,而且年久失修,所以又作了擴建,但仍然有許多不足。1551年,奧斯曼帝國占領戈佐島,沖入古堡,居民們紛紛跳窗逃跑,但還是有6000多居民被捕而淪為奴隸被販買,導致戈佐島人口急劇下降,古堡也遭到嚴重破壞。1565年騎士團 成功 抵禦了奧斯曼帝國後開始著復修複古堡,由當地建築師卡薩爾(Vittorio Cassar)負責的古堡於1610年建成。儘快大規模的修建,但其西部和北部的城牆仍然不符合17世紀軍事防禦的要求,而且隨著戈佐島人口的增加,城堡只能容納全島四分之一居民避難的局限性也益發突出。如果要 新建 城堡,就要加重農民的賦稅,受到居民的反對,古堡始終處於擴建和拆除的兩難抉擇中,最終被幸運地保留下來。1995年, 馬耳他 政府將其列為文物保護的第三位,2007年開始全面修複,投資的3600成萬歐元中,85%來源於歐盟的資助。
城堡見證了戈佐島人民從外來海盜的奴隸向自立律法的居民的艱難奮鬥史。如今,這座城堡不僅是戈佐島的地標,也收藏了許多古代珍品,撫摸著厚實而質朴的牆皮,可以讓人感覺到這一 地中海 島國幾千年的變遷。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馬耳他自助遊攻略
↑馬耳他 不過,城中最有名的是山頂的Citadel城堡。在城北部的一片岩石山坡上,位於 維多利亞城 的至高點,在這裡可以對戈佐島一覽無餘,反之,它的輪廓你可以在城中的任何一處看到。現在坐落著一座桑塔.瑪麗婭主座教堂和主教行宮,2007年經過考證而進行了全面的修複。
據信,早在公元1500年的青銅器時代,這裡就開始有了房屋建造,腓尼基時代人們開始使用這片土地,古 羅馬 時代成為一座獨立的 羅馬 移民的城邦,中世紀,這裡建起了古堡,首次見諸文字記載是1241年,北部圓形城牆就始建於該時期,也是古堡的最高點。古堡牆內有許多住房,人們在外牆上開了窗戶。1530年 聖約翰 騎士團進駐後,感覺古堡太小,而且年久失修,所以又作了擴建,但仍然有許多不足。1551年,奧斯曼帝國占領戈佐島,沖入古堡,居民們紛紛跳窗逃跑,但還是有6000多居民被捕而淪為奴隸被販買,導致戈佐島人口急劇下降,古堡也遭到嚴重破壞。1565年騎士團 成功 抵禦了奧斯曼帝國後開始著復修複古堡,由當地建築師卡薩爾(Vittorio Cassar)負責的古堡於1610年建成。儘快大規模的修建,但其西部和北部的城牆仍然不符合17世紀軍事防禦的要求,而且隨著戈佐島人口的增加,城堡只能容納全島四分之一居民避難的局限性也益發突出。如果要 新建 城堡,就要加重農民的賦稅,受到居民的反對,古堡始終處於擴建和拆除的兩難抉擇中,最終被幸運地保留下來。1995年, 馬耳他 政府將其列為文物保護的第三位,2007年開始全面修複,投資的3600成萬歐元中,85%來源於歐盟的資助。
城堡見證了戈佐島人民從外來海盜的奴隸向自立律法的居民的艱難奮鬥史。如今,這座城堡不僅是戈佐島的地標,也收藏了許多古代珍品,撫摸著厚實而質朴的牆皮,可以讓人感覺到這一 地中海 島國幾千年的變遷。
DAY5 聖茱莉安、斯利馬一日游(1)聖茱莉安海灣(St. Julian's bay)
BUS225 Ghajn Tuffieha Bus Terminus7:55-Ross 8.46
聖朱莉安灣位於 馬耳他 島的 東北 部,首都 瓦萊塔 北面,相鄰的還有聖 喬治 海灣(St. Georges Bay)、斯波 諾拉 灣(Spinola Bay)和巴魯塔灣(Balluta Bay)。這四個海灣構成的海濱是 馬耳他 游客最集中的區域。這裡本是一個安靜的漁村,最著名的古建築是1565年的斯波 諾拉 宮殿,最古老的教堂是1580年建的老牧師教堂。在近幾十年中,受到國際知名酒店的青睞,發展成海濱小鎮,成為一個休假旅游區,尤其是得到大量 英國 游客的光顧,這裡甚至被稱為“ 英國 區”,賓館林立, 科林 西亞酒店(Corinthia San Gorg Hotel)、希爾頓(Hilton)、威斯汀(Westin Dragonara Resort)、麗笙假日(Radison Blu Resort)......各占一方海岸線或半島,五星級酒店的密集程度堪稱世界之最。除了飯店、酒館和咖啡店外,還有建在礁岩上的賭場、 馬耳他 最著名的青年游樂區Paceville、夜總會等。每個 臨海 的酒店或飯店,都租下其前面的海域,住客或用餐者可以隨意地下海游泳。還有許多公共的海上浴場,游客可以隨時下海游泳,岸上有免費的淋浴和更衣室。
我們在Ross車站下車,即是一個街心公園,向海灣走,便是 新興 的水邊發展區波托馬索(Portomaso),這裡最高的建築就是賭場,北側就是希爾頓大酒店,酒店共有294間豪華卧房,73個行政房間,13個套房和一個總統套房。這裡有合適各種不同口味的餐廳,從奧賽那餐廳(Oceana)的美食珍饈到博特加.德爾.維諾(Bottega d. Vino)餐廳具有 意大利 地域特色的各式菜餚應有盡有。還有 泰國 特色餐廳——藍象。整個Portomaso Marina海灣都被建築包圍著,港灣里停泊著各色的豪華游艇,可以想像,來自世界各地的富豪們正在賭場里一擲千金。
沿著Triq Spinola走到Oki-Ko-ki Banis Watersports,這裡就是Spinola Bay和貓村Cat Village。漁村看上去很是破敗,轉角處空空的框架感覺可以拍攝黑社會題材的電影。這裡有一組塑像,展示了打漁歸來的漁民哺食貓的場景,那麼,我們也親眼看到一個踽踽獨行的老者,沿著Spinola Bay漫行,撒下一路貓食,碼頭上肥大的喵星人悠閑地踱著步子,懶洋洋地打著盹,真是一群幸福的貓。 水裡 岸上都停 馬耳他 特有的“魯佐船”。在這樣的海岸邊任一處,你都可以停下來,憑海臨風,讓思緒如同天上的雲朵,不夾一絲雜質,自由地飄浮。
感覺有些口渴,經過Park Tower Supermarket,逛上一圈,買了幾個桔子,好甜。
(2)IL-Fortizza
沿著Tower Road一路走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走到了 斯利馬 的地界,在一處尖岬,看到一個類似古堡的建築,地圖上標記為IL-Fortizza。肚子也提出了抗議,感覺開在這裡的餐館IL-Fortizza Bar &Resautrant真是占盡了海天之地利,不在這裡吃飯簡直是犯罪,於是毫不猶豫地在海景第一排落座,拿過菜單,搞明白幾個關鍵的食材,點菜,上酒(CISK)。接下來,就是看一眼海景,吃一口美食,再望一眼藍天,飲一口美酒,真正的“海天盛筵”。
把這個飯店隆重地推薦給大家 http://fortizzamalta.com/ ,當然,下個“貓途鷹”APP,對於指導我們吃飯還是大有幫助的。
(3)蒂涅要塞 Tigné Fort
戀戀不捨地離開飯店,繼續前行,穿過The Point Shopping Mall的商業區,放輕腳步,走過一片居民區,第涅要塞就在眼前,這個位於 斯利馬 鎮(Sliema)的海角上的要塞,與 瓦萊塔 隔海灣相望,具有很高的戰略作用。不過要塞正處於維修期間,不對外開放。我們走下石梯,到岩石海灘上可以看到對面 瓦萊塔 的景色,還可以看到通向要塞的石洞。
(4)Tower Supermarket
到 馬耳他 已經是第4天,卻一直沒有好好地購物。打探到 斯利馬 有一家大型超市,絕不能放過。途徑 斯利馬 的郵局,打算買了郵片,落實我的旅游保留節目——寄明信片,未曾想這裡的郵局果然如書中所說中午有3個半小時的休息時間,只能作罷。超市位於市中心的High Street,從地面到地下一共三層,商品齊全,價格尚可,我們花了一個小時,上上下下,牛奶、飲料、冰淇淋、水果、蔬菜、肉製品、米面,調料,麵包,只花了40歐元不到,轉過街角,行不到100米就是可以走近度假村的車站。
Bus 225 Sliema 14:53 - Ghajn Tuffieha 15:48。
(5) 馬耳他 金沙灘麗笙度假及spa酒店Radisson Blu Resort & Spa, Malta Golden Sands
早早回到賓館,稍事休息,去到賓館的室外游泳池,在躺椅上享受下午的陽光。又在黃昏時分,走酒店的專屬 通道 ,下到GOLDEN SANDS 海灘,欣賞太陽落入 地中海 的景色。
DAY6聖保羅灣+美麗哈灣一日游公交223 Radisson Blu Resort & Spa 8:00-Geraldu 8:13
(1) 聖保羅 灣St.Paul’s Bay
從BUS223下來,未曾想郵局就在下車的地方,而且一大早就開著門,喜出望外,趕緊到裡面買了郵票,把明信片投到門口的紅色郵箱內(在 馬耳他 紅色的郵箱還是比較醒目的),寄往 中國 的郵資是0.63歐元。
聖保羅 灣位於 馬耳他 主島北面,與 意大利 西西里 島的帕基諾遙遙相望。以前,這裡是漁民出海打魚的港口 ( 馬耳他 名ll-Menqa)。
(2)Wignacourt Tower
從郵局向東前行,從Triq San Pawl走到Triq il-Paċi ,在Sirens Bar & Restaurant向左轉,進入Triq il-Paċi,在BELS Language School向右轉,進入Triq San Franġisk, Wignacourt 燈塔 就在眼前。一路行來,路上行人稀少,偶爾遇到幾個家長送年幼的孩子去上學。
Wignacourt Tower是 聖約翰 騎士團時代最古老的 燈塔 ,也是由歐盟與 馬耳他 政府共同出資進行維修保護,還沒有開放。海灣的右側是使徒聖•保羅沉船的紀念地,海邊還有關於1943年9月英美軍隊在此抗擊軸心國空襲以及 意大利 海軍投降的圖片展示,在 馬耳他 隨處可見有關二戰的紀念物。
(3)布琪芭廣場Bugibba Square
徒步 聖保羅 灣最外側的布琪芭海灣(Bugibba),這裡是 馬耳他 游客最多的區域之一。布琪廣場不大,正對著一個小海灣,步行16分鐘可達,不遠處有一家 上海 餐館。教堂、旅館、飯店、咖啡館眾多,小鎮文化氣息相當濃厚。儘管沒有寬闊的沙灘,但 臨海 一線都是低淺的岩石。坐在岩石上,北 臨城 鎮,面向一望無際的大海,晴朗的日子里,很多情侶雙雙或站或坐在海灘上,眺望 地中海 的黃昏景色,附近海域適合潛水。
(4) 馬耳他 國家水族館Malta National Aquarium
從布琪芭廣場過來,沿著海濱大道步行20分鐘,沿途是浩瀚的海景和路邊的健身設施,停下腳步,踩單車、扭扭腰,海天一色,這是最美的健身房。在半島的尖岬上就是 馬耳他 水族館,有興趣、有時間的話就進去參觀吧。
(5)Aerial Training Aid for WWII
從水族館向向 東北 方向行300米,是一大片礁石,似乎是二戰期間盟軍開展空中支援行動的訓練場。有興趣的話可以踩著石頭走向大海很遠,深深淺淺的水潭如同彈坑般佈滿海灘,令上遐想當年的戰火與硝煙。
(6)LA NAVE BISTRO午餐
原計劃在Cafe Del Mar Malta用午餐,沒料到當日停業,就改在這家設在 馬耳他 水族館內的餐廳里,儘管我們對點餐越來越有心得了,不過偌大的一個匹薩,還是需要打包的。
(7)美麗哈灣mellienha bay
BUS 221 BEN 13:01-Riserva 13:29
下車即是一片寬闊的海灘,正午時分,沙灘上大量曬乾的水草,還有光著膀子曬太陽的老人。原本想就近去大力水手村的,結果未搞清楚公交車方向,等下一趟車得1個小時,我們決定去美麗哈鎮逛逛。
(8)mellieha fort+Parish Church of Mellieha
Bus Riserva 14:16-Etna 14:26
在Etna下車後,穿過馬路向上登坡,約350米。此處正在施工,無法進入,類似一個氣象觀測站。然後沿Triq Il-Fortizza向西前行,從Triq Il-Fortizza走到Triq San Mikiel右轉,到Triq Salvu Camilleri向左轉,進入Triq San Ġorġ右轉向前,在Currencies Direct Malta向左急轉,進入Triq Santa Marija,到Triq Franġisk Żahra向右轉,ROCS Group。
向西前行,從Triq Il-Kbira走到Triq il-Mitħna l-Qadima,在HSBC Bank稍微向右轉,進入Triq Gorg Borg Olivier, 經過giuseppis wine bar,在Mellieha處繼續前行,上Triq Il-Marfa,行至教堂時向左轉,走入Triq l-Erwieħ,沿樓梯可就進登至Parish church of Mellieha。這座美麗哈的主座教堂位於一片高地上,教堂正面前地勢開闊,氣勢不小。
(9)黃金海灣Golden Bay
Bus101 Adenau15:17-Għajn Tuffieħa 15:32
在教堂下麵,就有回度假村的公交車。黃金灣在主島 西北 面,也就是我們下榻的度假村的所在地,這裡有全島堪稱最廣闊的沙灘,設施完備,附近有很多餐館。如果是夏季,這裡會佈滿沙灘椅和太陽傘,而相鄰的艾因圖菲哈海灣(Ghajn Tuffieha),風景與之差不多,但游人會少一些,不過這個海灘邊沒有WC。
DAY7 馬爾薩什洛克+三姐妹城一日游Bus44 Ghajn Tuffieha Bus Terminus 8:00-Bombi1 9:04
Bus81 Bombi3A 9:12-Marsaxlokk 9:42
(一) 馬爾薩什洛克 魚市Marsaxlokk Fishmarket
馬爾薩什洛克 自由港是 馬耳他 的貿易港口。國家雖小,但該港口在 歐洲 最繁忙的集裝箱碼頭中位列11。除了經濟用途,該港口最有名的就是周日的魚市。在一長串綿延的海岸邊,除了新鮮打撈的八爪魚、大蝦及各種魚類之外,魚市更像內地的集市,日常生活的穿和用以及旅行紀念品都可以在這裡買到。海岸上停靠的魯佐船隻色彩斑斕,海岸邊的特色餐館味美價廉。這裡是個體驗 馬耳他 民風不可錯過的好地方。
看一眼隨意停泊在港灣的彩色漁船,就已經為之傾倒了。這種五顏六色的漁船擁有自己傳統的名稱 “魯祖” (Luzzu),亮麗的條紋色彩和船頭 “荷魯斯之眼” (Eye of Horus)裝飾,是它獨有的特征。魚市旁邊有很多小飯店,可以品嘗當地的海鮮,價格不貴。
小貼士:魯佐和它的荷魯斯之眼:
在 馬耳他 的海灣,特別是 馬爾薩什洛克 的海岸邊,你可以看到許多類似貢多拉的彩色木頭小船,它們在 馬耳他 的名字叫魯佐(Luzzu)。與貢多拉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在於魯佐船的船首都繪有一雙荷魯斯(Eye of Horus)或稱毆幾裡斯之眼(Eye of Osiris)。荷魯斯是 埃及 神話中的鷹頭神,代表著神明的庇佑與至高的軍權,古 埃及 人認為荷魯斯之眼有重生複活的作用;而毆幾裡斯則是 埃及 神話中的冥王,可以反覆重生。自腓尼基時代, 馬耳他 的漁夫就以此為傳統來祈求神的庇佑,遠離海難,保證出海順利。如今,繪有 馬耳他 之眼的魯佐船成為 馬耳他 的一道風景線和攝影愛好者的素材。而在三姐妹城中的Il-Isla花園的中間塔柱上,也刻有這個保護神之眼,為進出 馬耳他 的船隻保駕護航。
(2)Filippo Bar & Restaurant
(3)Senglea
Bus 81 Xerriex12:45-Lourdes Bus stop 13:10
Bus 1 Lourdes Bus stop 13:23-Isla Bus Terminus13:33
舊稱L-Isla,位於一個狹窄的岬角,正對上 瓦萊塔 的大碼頭。其原名L-Isla在 馬耳他 語中為半島的意思。二戰期間,這裡的75%的建築被毀。如今,這座城市最有名的地方是與 瓦萊塔 隔水相望的Gardjola花園。花園中設有一個碉堡形狀的崗哨點,寓意這裡正守衛著港口的安全。在這個突出來的哨點上,你可以找到著名的荷魯斯之眼。
森格萊阿要塞在1565大圍攻時,是最後的一道防線,不過在騎士團大團長 瓦萊塔 的指揮下,雖然第一道防線聖埃爾默要塞失守,但第二道防線的聖安傑羅要塞最終守住了。雙方傷亡慘重,奧斯曼的損失要數倍於騎士團。森格萊阿原名米凱萊要塞,得名於第48任團長森格萊阿。現在所看到的森格萊阿也都後來修建的了。
(4)Vittoriosa
維 托里 奧薩,舊稱 比爾古 Birgu,她是三姐妹城中最有名的一個,是“ 馬耳他 大圍攻”的主戰場,也是 聖約翰 騎士團在 馬耳他 最早的棲息地。 馬耳他 騎士團剛到 馬耳他 時,就將首都從姆迪納改到 比爾古 。
城市在海邊的盡頭是與 瓦萊塔 隔海相望的碉堡St. Angelo,她大概是 馬耳他 島上最老的一個碉堡了。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既位於海濱又接觸內陸),這裡被稱為“ 馬耳他 歷史的搖籃”,不管是很久以前的腓尼基人、外逃過來的 聖約翰 騎士團,還是近現代的 英國 人都以此作防禦工事。1565大圍攻後, 比爾古 基本被毀,騎士團慘勝,所以改名Vittoriosa,有勝利的意思,首都也從這裡改到 瓦萊塔 。 比爾古 現在主要看聖勞倫斯教堂、戰爭博物館和街景等。在這裡,許多教堂的和建築的年紀比 瓦萊塔 還要大。如今,Vittoriosa城裡的山路崎嶇蜿蜒,路邊有大得誇張的仙人掌花朵鮮艷盛開!
(5)聖安傑洛堡壘Fort St Angelo
聖安傑洛堡壘屹立在格蘭德港東側的維 托里 奧薩鎮,氣勢宏偉。
聖安傑羅要塞是1565 馬耳他 大圍攻時的主戰場,當時埃爾默已經淪陷,如果這裡也失守的話,騎士團只能退到最後的森格萊阿要塞了。戰爭相當慘烈,砍頭、剝人皮各種手段都用上了。傷病,瘟疫也存在,就看誰能熬到最後,4個月的激戰後,奧斯曼人先退了。騎士團的大團長成為英雄,首都也從這裡遷到對面的 瓦萊塔 ,直到今天。
因舉辦重大活動而從當天中午起臨時關閉2天,很不巧。
(6)Cospicua城
三座城市中最大的一座。早期名為Bormla,因在1565年的大圍攻中當地人民的“英雄”行為而被 聖約翰 騎士團賜予現在這個名字,意指“勇敢”。如今城裡的海岸線邊上都是舊船廠,城中的地標是在二戰中幸存的M a r g h e r i t a 海防 線和藏有豐富珍寶的教堂(Immaculate Conception Parish Church)。
Bus 1 Gulija 16:27-Bombi2A 16:47
Bus 44 Bombi4 16:48-Ghajn Tuffieha 17:45
DAY7 姆迪娜+大力水手村一日游Bus 44 Ghajn Tuffieha 7:30-Nicolo 7:53
(1)莫斯塔圓頂教堂Mosta Dome
教堂一天兩段開發時間,上午9:00-11:45,下午15:00-17:00。
到的太早,結果沒能進去,直接去往聖安通花園。
(2)聖安通花園San Anton Palace & Garden
Bus 48 Rotunda 4 8:25-Piu 8:36
向西前行,從Naxxar Road走到Triq Il-Mithna, 經過Piu,在Big Ben Interiors稍微向左轉,進入Triq Il-Mithna,在Tabib向右轉,進入Triq il-Wied Hal-Balzan,在CoseCasa向左轉,進入Triq It- Tliet Knejjes,在Balzan Police Station,從Triq It- Tliet Knejjes稍微向左轉進入Triq Idmedja/Triq Idmejda
繼續沿Triq Idmejda前行 經過HSBC,繼續前行,上Triq Birbal.
這座宮殿建於17世紀初,在 法國 占領 馬耳他 的時期這裡曾被作為軍事監獄,如今這是 馬耳他 總統的寓所。宮殿花園對外開放,裡面有很多百年古木。對應《權力的游戲》片段:這裡是有一些紅堡的取景。
早晨的公園十分清靜,花園裡古樹高大,綠蔭滿地,天鵝在美麗的游弋,孔雀在悠閑地行走。一群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在這裡進行實踐學習。
Bus 52 Anton 9:48-Mdina(L-Imdina)10:05
(3) 姆迪娜 Mdina
馬耳他 舊都,其建城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700年腓尼基人定都於此。城中建築原以中世紀風格居多,由於1693年的大地震破壞了許多建築,因此從那年起,其修建的建築,如 聖保羅 主教堂都富有顯著的巴 洛克 風格。狹窄而牆影婆娑的小巷子映襯著該城的名字(Mdina在中世紀時意為寧靜的城市)。雖然城中主要的景點就是主教堂及城盡頭的觀景台,但徜徉在這樣的舊都中,漫步比暴走更適合。若是沒有時間去附近的玻璃工廠參觀, 姆迪娜 城門口的玻璃商店里的琉璃值得一賞。
馬耳他 舊都。古城被高大的城牆所包圍,像個堅固的城堡,相比熱鬧的 新都 瓦萊塔 ,姆迪那遠離塵囂安祥寧靜,置身 姆迪娜 ,你見不到蔚藍的大海也看不到壯觀的懸崖,但那土黃色的古老城牆和少見的帶有弧度的窄巷子讓人有種說不出的痴迷。
Pjazza Mesquita
對應《權力的游戲》片段:著名的小指頭牌青樓就是這裡拍的哦!不過地方有點遠,最好是駕車前往。
姆迪娜 聖保羅 主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Mdina
姆迪娜 聖保羅 大教堂位於 馬耳他 島的古都姆迪納(Mdina)鎮內的主廣場上,是 羅馬 天主教的主教堂,據說是建在使徒 聖保羅 在船難後和當時的行政官Publius見面的地方。該教堂自建立以後幾經翻修,更經歷過17世紀的大地震。目前的教堂內裝飾修建於1697年至1702年間,取代了諾曼式風格而採用巴 洛克 式,並有壁畫描繪 聖保羅 船難的場景。持門票可以參觀對面的大教堂博物館(Cathedral Museum)。
http://www.mdinacathedral.com/
聖保羅 大教堂,天主教 馬耳他 教區主教座堂。最初的教堂始建於12世紀,據說教堂的位置是公元60年 聖保羅 沉船後,在 馬耳他 島上與普布利烏斯見面的地方。所以叫 聖保羅 大教堂。不過那個教堂毀於1693年 西西里 地震。現在所見的巴 洛克 式教堂是1696年重建的。教堂的設計者是一位出生於 比爾古 的 馬耳他 建築師Lorenzo Gafà (1639–1703,權且譯作洛倫佐.加法)。 比爾古 的聖勞倫斯大教堂和 瓦萊塔 的 聖保羅 沉船教堂也都是他設計的。因為要看的教堂比較多,這個我沒進去,如果時間夠的話,還是值得一看的。
周一至周五9::30至16:30(16點後禁止入內) , 周六9:30-12:30(12點後禁止入內),周日及公眾假期關閉。 教堂:周一至周五 9.00 - 14.00,周六 9.00 - 13.00 博物館:周一至周五09.00 - 16.30,周六 09.00 - 15.30,閉館前30分鐘停止入場
交通規劃:
(1)186-44
(2)X3-238-44
(3)X3-42-101
(4)186-225
(4)大力水手村Popeye Village Fun Park
1980年大力水手的真人版動畫片啟動之際,攝製組的成員們絞盡腦汁全世界搜尋一片與世無爭的桃花源。它背靠高大的山巒、身處寧靜的海灣,它綠樹殷殷、鳥語花香,終日可以聽到綿綿的海浪之聲。這個地方就是今日的大力水手村,這是個令人心醉的島嶼,海岬內的海水碧綠碧綠,讓人流連忘返。
馬耳他 的大力水手村,是為流行連環漫畫大力水手電影而建的拍攝基地,被保留下來併成為了旅游景點。大力水手村建立在一個非常美麗的海岬上,以漫畫為原型一系列關於大力水手故事的情景再現,這裡的海水呈翡翠綠色,景色怡人,來到這裡會感覺自己年輕活潑。
老實說覺得普普通通,整個村不是太大,內容也不是那麼的豐富。 下麵有一個灣如果帶著游泳裝備的話可以下海,海面上好像也漂著幾個充氣的堡壘,看著還行。 村子裡面好像有請人幫你拍大力水手小電影的演員,價格沒問。 可以一看但是個人的感覺是期望也不用太高
大力水手村是我和女兒馬爾他之行的意外驚喜。開始也以為這個以動漫人物而誕生的大力水手村是為孩子而建的,只有到過這裡才能感受到它的無限魅力,這是一個美麗的海岬,有碧綠碧綠的海水,有建在懸崖上彩色的童話屋,有通往海邊的棧道,還有馬爾他的冬日暖陽,一切美好盡在不言中。
http://www.popeyemalta.com
抵達
Bus 202 L-Imdina12:00-Bezzina 12:20
Bus 42 Bezzina 12:36-Adenan 13:08
Bus 101 Adenan 1:13 -Popeye village 13:18
離開
Bus 101 Popeye village 15:11-Saqwi 15:39
Bus 44 Saqwi 16:10-Nicolo16:22
(5)莫斯塔圓頂教堂Mosta Dome
莫斯塔圓頂教堂位於 馬耳他 島中央的莫斯塔鎮(Mosta),擁有 歐洲 第3大的圓頂(一說第4),建於1833-1871年。1942年4月9日的二戰空襲中,一枚200公斤重的炸彈砸在圓頂上,但奇跡般地沒有爆炸。禮品店中有炸彈的複製品。
教堂始建於1833年,它的設計者是位並非建築師的 馬耳他 人。教堂圓頂的內部直徑達37.2米,據說是 歐洲 第三大無支撐圓頂(Dome)教堂。教堂牆壁的厚度達9米多,用以承載巨大的圓頂。至於第一可能是 佛羅倫薩 的聖母百花(45.5米),第二就是 羅馬 的萬神殿(43.3米)。看點在大圓頂和那顆沒有爆炸的炸彈(同型號替代品)。
城內著名的古跡摩斯塔大教堂,建於1833-1863年。整個教堂全部用石塊修築,非常雄偉壯觀。教堂內的壁畫,有不少名家精品,十分珍貴。教堂的陳列室里還擺放著一顆定時炸彈。那是1942年 德國 法西斯扔在教堂上,穿過屋頂落入地面,但沒有爆炸。如今則成了“文物”。
Bus 101 Nicolo 16:47--Ghajn Tuffieha 17:20
DAY8 馬耳他-慕尼黑終於要回國了,酒店是24小時可以做CHECK的,我們當天起個大早,辦完後續,由於是度假交換,只另付了7歐元的城市旅游稅,就一切Ok。
Bus 44 Ghajn Tuffieha 5:30-Bombi 1 6:17
Bus X4 Bombi 1 6:27-Airport3 6:52
到機場距離航班起飛還有2個多小時,就在機場店里逛逛,出發大廳有一個超市,如果沒來得及買紀念品的話,在這裡也可以選購。
KM306航班正點起飛,準點降落在 慕尼黑 機場。下了飛機,我們就直奔位於T1、T2航站樓之間地下的輕軌車站,在自助售票機上買了2個以上(5人為限)的團體一日票,共23.9歐元,雖然沒最 大化 地利用該車票,但還是比單人分開買要經濟。
S8 Airport 12:24-Marienplatz 13:04
(1) 慕尼黑 瑪利恩廣場Marienplatz
S8在瑪利恩廣場站下車,從地下到地面好像是至少經過二層空間,地下一層是一個很大的商場。出了站口,就是 慕尼黑 的中心,因此也是旅行者必到的地方,明顯地感覺到這兒比 馬耳他 人氣要旺盛許多。廣場四周的建築大部分建於19至20世紀,正中有一座聖母柱,廣場 東北 角有魚泉,過去曾是屠夫學徒舉行出師儀式的地方。瑪麗恩廣場 西北 是瑪麗恩教堂,新市政廳在瑪麗恩廣場北側,老市政廳在廣場東側, 維克 圖 阿裡 安市場在廣場東南側。
(2) 瑪利亞 紀念柱Mariensäule
修建於1638年的紀念柱豎立在廣場中央,當時為慶祝結束了 瑞典 人的軍事占領。頂端有金色的聖母 瑪利亞 雕像,直指天空,圓柱基座上有四組青銅雕像,四個小天使斬殺人類憎恨的四個妖怪, 獅子 代表戰爭、蜥蜴代表瘟疫、龍代表饑餓、蛇代表無信。
(3) 慕尼黑 新市政廳New Town Hall
據查, 慕尼黑 新市政廳分三階段建成,建造時間從1867年持續至1904 年。新市政廳西邊的鐘樓亦是 慕尼黑 最有代表性的標誌建築之一。同時,新市政廳的鐘樓是老城環路內的除瑪麗恩教堂外的制高點,其他建築的標高都不能超越鐘樓。鐘樓上的“鐘鳴舞”是 歐洲 第四大木偶舞蹈,久負盛名。每天中午11點和12點,每年5月至10月晚 17點和21點,鐘樓上的木偶隨音樂轉動,十分漂亮,能趕上欣賞時間的一定不要錯過。雖然說是新市政廳,但從外牆的顏色上看,似乎比老市政廳更古老,極易誤導游客的判斷。游客信息中心也設在這裡。
(4) 慕尼黑 老市政廳Altes Rathaus
老市政廳是1874年以前的 慕尼黑 市政廳,位於 慕尼黑 市中心 瑪利亞 廣場東側,現在供市議會代表使用。這座建築首次見於文獻記載是在1310年,著名的大廳(Großer Saal)興建於1392-1394年。1470-1480年,舊市政廳重新設計為後哥特式。在文藝復興時期立面有所改動,1861-1864年又重建為新哥特式。1874年,市政機構遷往同一廣場上的新市政廳。1938年11月9日,約瑟夫•戈培爾在大廳發表演說,揭開水晶之夜的序幕。在二戰期間這座建築受損嚴重,其尖頂直到1971-1974年才得以重建。
(5) 維克 圖阿立安市場Viktualienmarkt
在 慕尼黑 瑪麗恩廣場的東南方向,是市內最大的,也是最受歡迎的,由最初的農民集市,發展成為一個受歡迎的美食市場。市場占地22.000m², 140個店鋪出售鮮花、進口水果、獵物、家禽、調味品、奶酪、魚、果汁等。在 慕尼黑 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如此多種類的新鮮、精美的食物。所有店鋪都在規定開放時間(周一到周六到晚8時)開放。花店、麵包房和餐館則有自己特別的開放時間。每周六早上,是市場最繁華的時段,夏日的午後,大量當地人會聚在啤酒屋外面的桌前,大杯喝著啤酒,談天說地。到這裡走走,買些農副產品,看看小店鋪里應有盡有的當地特產,可以很好地融入當地生活,瞭解市民真實的生活狀態。
(6) 慕尼黑 老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
聖伯多祿教堂(St. Peter)位於瑪麗恩廣場的南側,靠近農貿市場,這是 德國 慕尼黑 內城最古老的教堂,早在1158年 慕尼黑 建城之前此處已經建成,12世紀末 新建 了一座 巴伐利亞 羅馬 式教堂,在1327年被大火摧毀前不久曾擴建為哥特式。此後在1368年又 新建 了教堂。17世紀初增建了92米高的文藝復興式尖塔和巴 洛克 式唱詩班席位。
(7)瑪麗恩教堂Frauenkirche
離開瑪麗恩廣場,我們走向 西北 不遠處,一座紅磚建造、外牆十分古樸的教堂就是瑪麗恩教堂。建成於1488年,但教堂的尖頂卻一直沒有竣工。直到50年後的16世紀,人們才決定完成此塔頂的建築。當時,哥特式的建築時代已被文藝復興風格時代代替。哥特式教堂免不了也被安上了當時時髦的“洋蔥”圓頂,人們將其稱為“羅曼式”帽子,它的意思也就是“異國風味的”或者也可以說是“ 意大利 風味的”。正是這種圓頂風格成為了以後 巴伐利亞 眾多教堂建築的典範。
1821年設立 慕尼黑 \- 弗賴辛 教區後,瑪麗恩教堂就一直作為主教教堂,也是 慕尼黑 最重要的一座教堂。1525年,因文藝復興之風傳至 巴伐利亞 ,教堂尖頂被改為青銅色的意式鐘形圓頂,教堂內部也曾按照文藝復興風格改建,但是1858年再次改回哥特風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毀於轟炸,1953年得以重建。 教堂是後哥特式磚砌建築,兩座鐘塔高約98米,其中北側比南側略高。南塔樓是開放給游客參觀的,登上塔頂,晴天時可以在這裡眺望南面的 阿爾卑斯山 脈群峰和 慕尼黑 市區。走進教堂會感受到濃郁的中世紀風情,各種莊嚴聖像、雕塑及彩繪玻璃窗都十分精美。
(8)馬克斯-約瑟夫廣場Max-Joseph-Platz
馬克斯-約瑟夫廣場(Max-Joseph-Platz)得名於 巴伐利亞 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約瑟夫。廣場是皇家大道馬克西米利安街的西部起點。廣場與其東側 科林斯 柱式的 慕尼黑 國家劇院一同開闢於1818年,廣場西側則是中產階級住宅。廣場北側為 慕尼黑 王宮的國王殿,模仿了 佛羅倫薩 的彼提宮。王宮劇院(Residenz Theatre)的立面位於國王殿與國家劇院之間。廣場南側是帶有新文藝復興拱廊的特林-耶滕巴赫宮。
(9)馬克西米里安街Maximilian Straße
新文藝復興式的馬克西米里安街是 慕尼黑 的四條王家大道之一,開始於“馬克思-約瑟夫廣場”, 巴伐利亞 國王馬克西米里安二世建造,街名也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馬克西米里安街兩側佈滿了 英國 新哥特式的宮殿,西段以時裝店、奢侈品商店、珠寶店、畫廊、設計師店鋪著稱,是 慕尼黑 的主要購物街之一。
(10) 慕尼黑 王宮München Residenz
慕尼黑 王宮為昔日 巴伐利亞 君主的王宮,位於 德國 慕尼黑 市中心。這 座宮殿是 德國 最大的市內宮殿,目前向游客開放,展示其建築、室內裝飾和皇家收藏。 慕尼黑 王宮由十個庭院和博物館組成,有130個展室。三個主要部分分別是靠近馬克斯-約瑟夫廣場的國王殿 (Königsbau),朝向王宮大街的老宮殿(Alte Residenz),以及面臨王宮花園的宴會廳(Festsaalbau) 、老王宮劇院( Altes Residenztheater)、珍寶館(Schatzkammer)等。
慕尼黑 王宮連同其坐擁的皇宮花園,是 德國 現存最大的市內宮殿,這個始建於1385年的建築群落,最初只是一個小型的噴泉城堡,1918年前,這裡曾一度是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統治者們辦公和居住的皇宮,如今的 慕尼黑 皇宮是一座收藏諸多藝術珍品的聖殿,是 歐洲 皇家文化的傑出見證。1565年由阿爾布萊特五世公爵設立的珍寶館珍藏著1250多件藝術品。
(11)皇宮博物館Schatzkammer der Residenz
皇宮博物館陳列著大量精巧的物品和珍寶,包括移動聖壇、 匈牙利 皇后的金十字架、雞血石雕刻的杯子,以及來自 土耳其 、 伊朗 、 墨西哥 、 印度 的手工藝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被毀壞的宮殿基礎上重建並被設立為博物館,博物館里還保存了大量維特爾斯巴赫王朝在16世紀--19世紀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品,包括繪畫,雕塑,傢具等藝術品,共分有120個展覽室展出。
(12)統帥堂Feldherrnhalle
統帥堂(Feldherrnhalle)是 德國 慕尼黑 的一個涼廊,興建於1841年到1844年,位於路德 維希 大街南端的音樂廳廣場,模仿了 佛羅倫薩 的傭兵涼廊。
走到Feldherrnhalle(統帥堂),這是一個紀念涼亭,模仿 佛羅倫薩 的傭兵涼廊的風格,興建於1841~1844年,為紀念 巴伐利亞 的統帥們而建立的,是 巴伐利亞 軍隊的榮譽標誌。 統帥堂因內部高高矗立的雕塑而知名,每個雕塑大約高20米。統帥堂正中為1870~1871年普法戰爭 巴伐利亞 軍隊紀念雕像。門前臺階兩側的 獅子 雕像是König Löwe Henrry(獅王亨利)的象徵,他於1158年下令建造 慕尼黑 城。統帥堂內左側是 巴伐利亞 統帥Graf von Tilly(馮•提利伯爵)銅像,為 巴伐利亞 軍事家,他於“三十年戰爭”期間的1620年在Weissen Berg( 白山 )取得了首次大捷。統帥堂的右側為Fürst Karl Philipp(卡爾•菲利普王子)的銅像,他因參加了對法戰爭而聞名。現在56尊雕塑的多數已經不存在了,只能看見僅餘的數尊。 1923年11月9日上午,在統帥堂發生了 巴伐利亞 警察與希特勒的追隨者之間的對抗。警察責令停止非法組織的游行,但是游行者繼續向前,警察感到威脅,並且開火。四名警察和十六名游行者死亡,多人受傷,其中包括赫爾曼•戈林。結果,希特勒被逮捕並判處徒刑。這是納粹試圖接管 巴伐利亞 的努力的一部分,整個行動,包括11月8號夜晚發生在啤酒館的鬧劇,通常稱為啤酒館暴動。當希特勒在1932年取得政權之後,統帥堂變成納粹的聖地之一,不僅派駐衛兵,每年也舉行紀念儀式悼念捐軀的國社黨烈士,統帥堂的形象也出現在納粹黨的Blutorden(血章)上。
(13)鐵阿提納教堂Theatinerkirche St Kajetan
鐵阿提納教堂(Theatiner Church St. Kajetan)是 德國 慕尼黑 的一座教堂,由 巴伐利亞 選帝侯費 迪南 德• 瑪利亞 (Ferdinand Maria)建於1663年到1690年,以慶祝1662年期待已久的王室繼承人,王子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出生。這座教堂為 意大利 巴 洛克 式,模仿了 羅馬 聖安德肋大教堂(Sant'Andrea della Valle),並擁有一對71米高的穹頂雙塔。洛可可式樣的正立面直到70多年後,由弗蘭索瓦•德•屈維利埃完成,其 地中海 外觀和黃色色彩成為該市著名的標誌,並對 德國 南部巴 洛克 建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4)音樂廳廣場Odeonsplatz
瑪麗恩廣場往北,是著名的音樂廳廣場(Odeonsplatz)。廣場上建有統帥堂(Feldherrnhalle)、鐵阿提納教堂(Theatinekirche)並和王宮花園(Hofgarten)相連。廣場上聳立著的是國王路德 維希 一世的騎馬雕像(1862)。音樂廳廣場是整個 德國 境內最像 意大利 的地方, 慕尼黑 也因這個廣場及周圍建築得到了一個“ 德國 的 意大利 城市”的綽號。
從音樂廳廣場周邊的建築不難看出,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對傳統藝術和 意大利 建築藝術的熱愛,這個廣場很小,西側、南側和東側分別被鐵阿提納教堂、統帥堂和皇宮花園所環繞。
(15)王宮花園Hofgarten
王宮花園位於 慕尼黑 王宮和 英國 公園之間,建成於1617年。是一座 意大利 文藝復興風格的庭院建築,中心是月亮女神戴安娜的亭子。花園在二戰時被毀,戰後得以重建。
王宮花園位於 慕尼黑 王宮北側,和 英國 公園之間,建成於十七世紀早期,是一座 意大利 文藝復興風格的庭院,中心是月亮女神戴安娜的亭子,二戰中被毀,之後重建。冬季的花園蕭瑟冷清,地面的積雪剛剛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