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的鼓浪嶼。
                                    平日里,總是能聽到身邊的朋友吐槽 鼓浪嶼 。  
“ 鼓浪嶼 一點都不好玩!吃的又貴,還不好吃!”
“哎呀,都是宣傳騙人, 鼓浪嶼 一點都不好玩!還特別擠”
“那個輪渡也很暈啊,搞得都不知道怎麼走!”
emmmm……真的是這樣的嗎?怎麼跟我眼裡的 鼓浪嶼 不一樣呀?是不是,你的打開方式不對呢?
  
在我眼中, 鼓浪嶼 ,只是我們生活的一個地方。
是個有著迷人的古老建築和老街小巷的地方。
是個有著高大鳳凰木和漫島花草的地方。
是個有著海風吹拂,浪濤拍打的地方。
是個靜靜生活,偶爾與時空交流的地方。
  
  
2013年上島,就喜歡上了 鼓浪嶼 。
尤其喜歡它的清晨和傍晚。
清晨的街道,風吹一夜的落葉鋪滿小巷,偶爾有小貓一躍而過,掃出一道弧線。
通往菜市場的道路開始腳步聲攢動,水果蔬菜、肉禽海鮮、各式生活攤販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走在海邊的路上,偶有老人散步,身邊跟著一隻狗,噠噠的小跑。
碼頭方向,定時傳來汽笛聲,往返 廈門 與 鼓浪嶼 的輪渡開始忙碌,島上的居民也將開啟他們新的一天。
像極了每個地方的清晨,只是因為隔海而望,小島的生活變得有些不一樣。
  
沒有汽車、摩托車、自行車……
島上的交通只能步行。
這其實,是我最愛的一點。
步行雖然慢,但是卻很真實的踩在大地上,真實的感受著大地的呼吸,感受著幾百年前人們的生活。
這也是 鼓浪嶼 另一個迷人的地方——那些與歷史同在的建築。
  
穿梭在 鼓浪嶼 的小巷,時不時映入眼帘的,這些歷經滄桑的建築,總讓我有所恍惚,有種不可思議的歷史穿越感。
時代不斷交替,場景不斷切換,而我,始終那麼渺小。
在歷史的洪流中,我也只能做好自己而已。
  
這些歷史的建築,如今,有些依然是島民的居所;
有些經過設計師的雙手,變成了民宿;
有些被政府保護下來,成為了見證歷史的一部教科書;
也有一些,遺憾的被遺棄……
正是有了歷史建築的沉澱, 鼓浪嶼 才變得如此迷人,如此讓人恍惚,瞬間仿如隔世。
每次上島,隨走隨停。喜歡藍天下,灑滿陽臺的院子。走進去,小憩一會兒。
那一刻,請一定靜下心來,聆聽它的故事,感受它的心跳。
如果你的時間充裕,一天留給聯票上的景點,一天請給島上的這些建築們。
五大景點的介紹鼓浪嶼 的聯票共計包含五個景點: 日光 岩、菽莊花園、風琴博物館、皓月園、國際刻字館。
票價:100元,可在攜程、飛豬等各大旅游網站上購買。
關於五大景點,個人比較推薦的路線是:風琴博物館—— 日光 岩——菽莊花園——皓月園。其 中國 際刻字館,比較不推薦。
  
從三丘田碼頭下船,至游客中心換區門票之後,可先抵達風琴博物館(距離較近)。
  
【風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位於 鼓浪嶼 西北 部的八卦樓。館內收藏有多種款式的風琴。
開放時間:8:15-16:40(冬季),8:15-17:15(夏季)。


 【日光岩】日光 岩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 成功 來到晃岩,看到這裡的景色勝過 日本 的 日光 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 日光 岩"。 日光 岩游覽區由 日光 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 日光 岩聳峙於 鼓浪嶼 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 鼓浪嶼 最高峰。所以,這裡也是觀看 鼓浪嶼 全景最佳的地方。還可遠眺對岸的 廈門 。
 【日光岩】日光 岩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 成功 來到晃岩,看到這裡的景色勝過 日本 的 日光 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 日光 岩"。 日光 岩游覽區由 日光 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 日光 岩聳峙於 鼓浪嶼 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 鼓浪嶼 最高峰。所以,這裡也是觀看 鼓浪嶼 全景最佳的地方。還可遠眺對岸的 廈門 。  
  
開放時間:5:30-19:30(冬季),5:30-19:50(夏季)




 【菽莊花園】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位於 鼓浪嶼 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 日光 岩,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有 白水 洋水景風光,有火山島之礁石,又有兔耳嶺高山草甸之美。
 【菽莊花園】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位於 鼓浪嶼 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 日光 岩,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有 白水 洋水景風光,有火山島之礁石,又有兔耳嶺高山草甸之美。  
1955年獻作公園。 菽莊花園利用天然地形巧妙佈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 江南 庭院的精巧雅緻,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園內還有四十四橋和十二洞 天等 景點。遼闊的海域是它的亭台,隔海的南太 武山 脈是它的圍牆。前方巨石上,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筆書的“海闊天空”四個大字不禁讓我們引發無數的聯想。是名副其實的海上花園呢。
  
開放時間:5:30-19:30(冬季),5:30-19:50(夏季)


 【皓月園】位於 鼓浪嶼 東部,座落在 鼓浪嶼 東南,瀕臨鷺江。是鄭 成功 紀念園,覆鼎岩海濱,占地二萬平方米。為了紀念鄭 成功 驅逐荷夷,收復 臺灣 的歷史功績, 福建 省政府和 廈門 市政府,在此建造了鄭 成功 紀念園。
 【皓月園】位於 鼓浪嶼 東部,座落在 鼓浪嶼 東南,瀕臨鷺江。是鄭 成功 紀念園,覆鼎岩海濱,占地二萬平方米。為了紀念鄭 成功 驅逐荷夷,收復 臺灣 的歷史功績, 福建 省政府和 廈門 市政府,在此建造了鄭 成功 紀念園。  
覆鼎岩上 臨海 頂天立地的鄭 成功 雕像成為園中的主體建築,它也是 中國 歷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園內青銅大型群像浮雕,再現了當年鄭 成功 揮師東渡,驅荷復台的歷史場面。皓月園景色迷人,明代建築特色與海濱的沙鷗、樹木、海景山色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圖畫。從島上的輪渡碼頭向左走僅五分鐘左右的行程即可進入園內。
但因其毗鄰海灘,林蔭處較少,夏季前往,需要特別註意防曬喲。
  
開放時間:5:30-19:30(冬季),5:30-19:50(夏季)

 關於建築們建築推薦:復興路、 福建 路、晃岩路、中華路
 關於建築們建築推薦:復興路、 福建 路、晃岩路、中華路  
  
福建路福建 路,在 鼓浪嶼 可能是最美的存在。
這裡全長860米,北起鹿礁路,南至復興路。
沿路走來,兩旁長滿了鬱郁蔥蔥的龍眼樹,還有歷經風雨的古榕樹,枝葉就在風中隨意吹擺。
幾乎你在畫冊史書當中看見過的那些漂亮別墅,都在 福建 路上。
黃榮遠堂、海天堂構、天主教堂、協和禮拜堂、迎熏別墅、怡園、葉清池別墅……
  
  
ADD:鹿礁路18號
  
這是歷史的一個謎團。
在 英國 領事館遺址與 日本 領事館遺址中,隱匿著一棟老別墅,關於她的身世,坊間各種流傳。在百年的歷史里,她獨自經受風雨,堅強守候,屹立在此,只為與你的一世回眸。
如今的她,蛻變成了【聆感】(民宿)。
將這百年的孤獨,孕育成一股溫暖的情愫,守護每個與她相約的旅人。
站在院子里的龍眼樹下,陽光穿過葉子之間的空隙,你眯著眼,仿佛看見了她的笑。 ADD: 福建 路34號
ADD: 福建 路34號  
  
這是 鼓浪嶼 有名的海天堂構,曾是島上始建於1876年的洋人俱樂部。由 菲律賓 華僑黃秀烺購得後,在原址重建,形成了具有 中國 傳統禮制空間意向的中軸對稱、主次分明的總平面設計。因此被稱為“ 鼓浪嶼 十大別墅之首”。至今,這座老別墅已有140多年。
此刻的她,已變身成了一家書店:曉學堂X蟲洞書店。
書店的創始人曾說, 鼓浪嶼 最美好的,不是當下,而是過去,或者是未來。
踏著石板,走進院子。沿著臺階,步步靠近。
像走進了時光隧道,歷史的畫捲一幀一幀的閃過,你也許流連,也許感嘆,也許想要瞬間逃離……




 ADD: 福建 路22號
ADD: 福建 路22號  
  
走出蟲洞書店,你會遇見又一幢別墅洋房。
愛極了 鼓浪嶼 的轉角,不一樣的遇見,不一樣的故事。
這裡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愛國華僑曾上苑先生修建的三層老別墅,藍白風格的建築,配著處處點綴的紅花, 鼓浪嶼 的那些馥郁時光,都灑落在每個院落窗口。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成長洗禮,如今的她,在新主人的呵護下,成為你的【一見】(民宿)。
坐在八角樓的院落,偶爾有從屋頂嗡鳴而過的鴿群,抬頭的那一刻,也許你會想,你在哪?偶爾從隔壁來串門的小貓,在你的腳邊把玩落葉,忽閃忽閃,竟看得出神了。
沒有路人打擾的小院,讓你陷入了 鼓浪嶼 的時空中…………


 晃岩路ADD:晃岩路70號
 晃岩路ADD:晃岩路70號  
  
晃岩路,是 日光 岩下最為幽靜的一條小路, 盤山 而上,百年的古榕盤根錯節,光從樹影間灑落,兩旁更有林巧稚等不少名人故居,或紅磚,或白牆,或灰瓦,或雕龍畫鳳,或飽經風雨,傳承著這一路過去的歷史點滴。
藏身於 鼓浪嶼 日光 岩之下的晃岩路70號,如今是:老別墅旅館。
  
而她的前身是四大糖王之一的郭春秧的住處。
1919年,郭春秧選擇了此地,開建攬山觀海的郭春秧別墅。站在別墅廊下,不用舉目遠眺,只需平視,就可攬 九龍 江出海, 廈門 灣全景的大海於胸懷,前方海中的五個島嶼,擔嶼以及浯嶼、貓嶼和相鄰的青嶼,以及遠方的烈嶼,歷歷在目,個個在胸,其視野的寬廣度是其他別墅所不及的。住在這裡,看大海變色,忽而渾濁,忽而湛藍。透過 九龍 江出 海口 的小海,似乎可以看到全世界的大海。如此風水,恰能相襯糖王的胸懷。可惜軍閥混戰,糖王去了南洋,別墅也歷經滄海之變遷。
2017年,百年過去,老別墅在歷史的風雨中,見證了 鼓浪嶼 的每時每刻。也沉澱了自己百年的回憶。站在廊下,眺望遠方,好想知道,她此刻的心情是如何?是否會懷念她的主人?是否有遇到她心愛的人?是否喜歡現在的世代?
雖說建築是沒有自然生命的。但是在我眼裡,承載了百年的記憶的老別墅,像極了這裡的守護者,守護著她主人的一切。


 
                                
							
						
						
                        
						
						
					
					
					
					
					“ 鼓浪嶼 一點都不好玩!吃的又貴,還不好吃!”
“哎呀,都是宣傳騙人, 鼓浪嶼 一點都不好玩!還特別擠”
“那個輪渡也很暈啊,搞得都不知道怎麼走!”
emmmm……真的是這樣的嗎?怎麼跟我眼裡的 鼓浪嶼 不一樣呀?是不是,你的打開方式不對呢?
在我眼中, 鼓浪嶼 ,只是我們生活的一個地方。
是個有著迷人的古老建築和老街小巷的地方。
是個有著高大鳳凰木和漫島花草的地方。
是個有著海風吹拂,浪濤拍打的地方。
是個靜靜生活,偶爾與時空交流的地方。
2013年上島,就喜歡上了 鼓浪嶼 。
尤其喜歡它的清晨和傍晚。
清晨的街道,風吹一夜的落葉鋪滿小巷,偶爾有小貓一躍而過,掃出一道弧線。
通往菜市場的道路開始腳步聲攢動,水果蔬菜、肉禽海鮮、各式生活攤販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走在海邊的路上,偶有老人散步,身邊跟著一隻狗,噠噠的小跑。
碼頭方向,定時傳來汽笛聲,往返 廈門 與 鼓浪嶼 的輪渡開始忙碌,島上的居民也將開啟他們新的一天。
像極了每個地方的清晨,只是因為隔海而望,小島的生活變得有些不一樣。
沒有汽車、摩托車、自行車……
島上的交通只能步行。
這其實,是我最愛的一點。
步行雖然慢,但是卻很真實的踩在大地上,真實的感受著大地的呼吸,感受著幾百年前人們的生活。
這也是 鼓浪嶼 另一個迷人的地方——那些與歷史同在的建築。
穿梭在 鼓浪嶼 的小巷,時不時映入眼帘的,這些歷經滄桑的建築,總讓我有所恍惚,有種不可思議的歷史穿越感。
時代不斷交替,場景不斷切換,而我,始終那麼渺小。
在歷史的洪流中,我也只能做好自己而已。
這些歷史的建築,如今,有些依然是島民的居所;
有些經過設計師的雙手,變成了民宿;
有些被政府保護下來,成為了見證歷史的一部教科書;
也有一些,遺憾的被遺棄……
正是有了歷史建築的沉澱, 鼓浪嶼 才變得如此迷人,如此讓人恍惚,瞬間仿如隔世。
每次上島,隨走隨停。喜歡藍天下,灑滿陽臺的院子。走進去,小憩一會兒。
那一刻,請一定靜下心來,聆聽它的故事,感受它的心跳。
如果你的時間充裕,一天留給聯票上的景點,一天請給島上的這些建築們。
五大景點的介紹鼓浪嶼 的聯票共計包含五個景點: 日光 岩、菽莊花園、風琴博物館、皓月園、國際刻字館。
票價:100元,可在攜程、飛豬等各大旅游網站上購買。
關於五大景點,個人比較推薦的路線是:風琴博物館—— 日光 岩——菽莊花園——皓月園。其 中國 際刻字館,比較不推薦。
從三丘田碼頭下船,至游客中心換區門票之後,可先抵達風琴博物館(距離較近)。
【風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位於 鼓浪嶼 西北 部的八卦樓。館內收藏有多種款式的風琴。
開放時間:8:15-16:40(冬季),8:15-17:15(夏季)。



開放時間:5:30-19:30(冬季),5:30-19:50(夏季)





1955年獻作公園。 菽莊花園利用天然地形巧妙佈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 江南 庭院的精巧雅緻,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園內還有四十四橋和十二洞 天等 景點。遼闊的海域是它的亭台,隔海的南太 武山 脈是它的圍牆。前方巨石上,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筆書的“海闊天空”四個大字不禁讓我們引發無數的聯想。是名副其實的海上花園呢。
開放時間:5:30-19:30(冬季),5:30-19:50(夏季)




覆鼎岩上 臨海 頂天立地的鄭 成功 雕像成為園中的主體建築,它也是 中國 歷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園內青銅大型群像浮雕,再現了當年鄭 成功 揮師東渡,驅荷復台的歷史場面。皓月園景色迷人,明代建築特色與海濱的沙鷗、樹木、海景山色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圖畫。從島上的輪渡碼頭向左走僅五分鐘左右的行程即可進入園內。
但因其毗鄰海灘,林蔭處較少,夏季前往,需要特別註意防曬喲。
開放時間:5:30-19:30(冬季),5:30-19:50(夏季)



福建路福建 路,在 鼓浪嶼 可能是最美的存在。
這裡全長860米,北起鹿礁路,南至復興路。
沿路走來,兩旁長滿了鬱郁蔥蔥的龍眼樹,還有歷經風雨的古榕樹,枝葉就在風中隨意吹擺。
幾乎你在畫冊史書當中看見過的那些漂亮別墅,都在 福建 路上。
黃榮遠堂、海天堂構、天主教堂、協和禮拜堂、迎熏別墅、怡園、葉清池別墅……
ADD:鹿礁路18號
這是歷史的一個謎團。
在 英國 領事館遺址與 日本 領事館遺址中,隱匿著一棟老別墅,關於她的身世,坊間各種流傳。在百年的歷史里,她獨自經受風雨,堅強守候,屹立在此,只為與你的一世回眸。
如今的她,蛻變成了【聆感】(民宿)。
將這百年的孤獨,孕育成一股溫暖的情愫,守護每個與她相約的旅人。
站在院子里的龍眼樹下,陽光穿過葉子之間的空隙,你眯著眼,仿佛看見了她的笑。

這是 鼓浪嶼 有名的海天堂構,曾是島上始建於1876年的洋人俱樂部。由 菲律賓 華僑黃秀烺購得後,在原址重建,形成了具有 中國 傳統禮制空間意向的中軸對稱、主次分明的總平面設計。因此被稱為“ 鼓浪嶼 十大別墅之首”。至今,這座老別墅已有140多年。
此刻的她,已變身成了一家書店:曉學堂X蟲洞書店。
書店的創始人曾說, 鼓浪嶼 最美好的,不是當下,而是過去,或者是未來。
踏著石板,走進院子。沿著臺階,步步靠近。
像走進了時光隧道,歷史的畫捲一幀一幀的閃過,你也許流連,也許感嘆,也許想要瞬間逃離……





走出蟲洞書店,你會遇見又一幢別墅洋房。
愛極了 鼓浪嶼 的轉角,不一樣的遇見,不一樣的故事。
這裡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愛國華僑曾上苑先生修建的三層老別墅,藍白風格的建築,配著處處點綴的紅花, 鼓浪嶼 的那些馥郁時光,都灑落在每個院落窗口。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成長洗禮,如今的她,在新主人的呵護下,成為你的【一見】(民宿)。
坐在八角樓的院落,偶爾有從屋頂嗡鳴而過的鴿群,抬頭的那一刻,也許你會想,你在哪?偶爾從隔壁來串門的小貓,在你的腳邊把玩落葉,忽閃忽閃,竟看得出神了。
沒有路人打擾的小院,讓你陷入了 鼓浪嶼 的時空中…………




晃岩路,是 日光 岩下最為幽靜的一條小路, 盤山 而上,百年的古榕盤根錯節,光從樹影間灑落,兩旁更有林巧稚等不少名人故居,或紅磚,或白牆,或灰瓦,或雕龍畫鳳,或飽經風雨,傳承著這一路過去的歷史點滴。
藏身於 鼓浪嶼 日光 岩之下的晃岩路70號,如今是:老別墅旅館。
而她的前身是四大糖王之一的郭春秧的住處。
1919年,郭春秧選擇了此地,開建攬山觀海的郭春秧別墅。站在別墅廊下,不用舉目遠眺,只需平視,就可攬 九龍 江出海, 廈門 灣全景的大海於胸懷,前方海中的五個島嶼,擔嶼以及浯嶼、貓嶼和相鄰的青嶼,以及遠方的烈嶼,歷歷在目,個個在胸,其視野的寬廣度是其他別墅所不及的。住在這裡,看大海變色,忽而渾濁,忽而湛藍。透過 九龍 江出 海口 的小海,似乎可以看到全世界的大海。如此風水,恰能相襯糖王的胸懷。可惜軍閥混戰,糖王去了南洋,別墅也歷經滄海之變遷。
2017年,百年過去,老別墅在歷史的風雨中,見證了 鼓浪嶼 的每時每刻。也沉澱了自己百年的回憶。站在廊下,眺望遠方,好想知道,她此刻的心情是如何?是否會懷念她的主人?是否有遇到她心愛的人?是否喜歡現在的世代?
雖說建築是沒有自然生命的。但是在我眼裡,承載了百年的記憶的老別墅,像極了這裡的守護者,守護著她主人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