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民都洛(一)

菲律賓自助遊攻略
↑古斯塔夫之地旅館
菲律賓自助遊攻略
↑古斯塔夫之地旅館 上岸後駛過村子回到主路,我追著最後的晚霞,繼續往東行駛,奢望著能走到某處高地,獲得更好的視角。這個奢望很快因小鎮基督教堂(Iglesia Ni Cristo/Church Of Christ)的出現而破滅了。正在前進中,聖潔纖細的教堂尖頂倏地出現在道路的北側,自己毫無徵兆的驚叫一聲,同時急剎車靠邊停下。背後如火燒的紅 雲和 藍透了的天空,給教堂裁切出一副精緻的黃昏剪影,讓純色的建築本身顯得更加唯美。而且鄉村四周並無高樓遮擋,從近處看,越發覺得寧靜。教堂看門人夫妻兩個從外面回來,老太太微笑著站在我跟前詢問“Why do you take photo with the Church?” “Because it’s beautiful!”老太太微笑著離去。剛要換個角度再拍,又有路人停在我跟前,問我“Why do you take photo with the Church?”我無奈再答一遍,“Because it’s beautiful!”是因為沒有見過歪果仁兒?還是擔心我是教派間諜?不得而知。
菲律賓自助遊攻略
↑Sabulayan
菲律賓自助遊攻略
↑Sabulayan
菲律賓自助遊攻略
↑Sabulayan
菲律賓自助遊攻略
↑Sabulayan
菲律賓自助遊攻略
↑Sabulayan
菲律賓自助遊攻略
↑Sabulayan 離開教堂,距離天黑的時間所剩無幾,小飛蟲不斷打在向前移動的臉上,最遠處定格在了鎮子的體育場Sport Complex。粗糙簡陋的田徑場和看臺,空無一人,鏡頭中留下這一天最後的霞光。
菲律賓自助遊攻略
↑Sabulayan
菲律賓自助遊攻略
↑Sabulayan
菲律賓自助遊攻略
↑Sabulayan 回程本來輕車熟路,但也是此時,才發現摩托車頭燈居然無法點亮,只能降低速度,閃著一邊的轉向,慢慢行進。好在鎮子不大,十幾分鐘便又來了一次穿越,走到最西邊的道路轉彎處看見加油站,果斷加了油準備回去。
路上燈火闌珊,接連著一些服裝店、小吃店,沒有見到大的超市。目測懸掛著各種零食的小店里並沒有鮮牛奶,糾結片刻,停下去問。果然大部分小店只賣奶粉,大中小包俱全,但沒有鮮奶。要來一小包奶粉,一大瓶水。看到Lito家門口熟悉的路,順道拐過去準備打招呼。
Lito正巧坐在河邊的長椅上與三兩友人小酌,見我過來,他不疾不徐,甚至都沒有起身,懶洋洋的和我搭訕,仿佛老熟人。他們邀我停下共飲,我開玩笑說怕有警察(此地開摩托車頭盔都不要,哪來的警察),他們指著Lito笑著說“他就是警察”。再次邀我時,我竟然真的像老朋友一般下車走了過去。萬萬沒想到,等著我的又是意外的驚喜。
Lito已經54歲,老婆小他5歲,他們看起來都比實際年齡要年輕。除了最自然的旅行經歷、個人背景這樣的話題,他們主動說到唱歌和音樂,他們說坐在一旁的三蹦子司機Tado擅長吉他。我有點開心,但在熱帶國家遇到會彈唱的人本身並不意外。Tado與白日街頭到處可見的普通人並無兩樣,遠處的路燈光照著他佈滿皺紋的蒼老的臉和花白的頭髮。離著有一米遠,能夠聞到他身上散髮出的淡淡的混合著汗水的啤酒味道。若看外表,他是典型的勞苦人民形象。我只是知道在當地,人們心態 平和 ,善於感 恩和 知足,從他們的談吐中,你找不到“窮困”“艱難”“不公”這些負面的詞彙。包括眼前,Lito與他是朋友,你絲毫看不出Lito因家境的殷實而與拉車為生的Tado有什麼不同。直到他們拿來一把真正的破木吉他,一把我會判定為“燒火棍”級別的破吉他,放在Tado手中,直到音樂與Tado的歌聲響起的時候,我在那一瞬間,又意外的經歷了人生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我近距離感受到大師級別演繹帶來的溫度與呼吸;第一次,我親身觸摸到音樂藝術通過一把破吉他和沙啞的嗓音在一個靠出賣勞力為生的年邁男人身上散髮出的光輝;第一次,活生生的例子出現在我眼前,向我證明,書本上講的不只是童話——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做到極致,即使在卑微的生存體驗中,同樣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50多歲的Tado,與吉他相伴幾十年,兩個孩子都已經成人,他的彈唱朴實無華卻直抵人心,真正做到了連小小的破音瑕疵都變成一個完美過程的必要組成部分。Tado的出現仿佛是自己人生朝聖路上的一份饋贈,也許是我見過太多淺嘗輒止的吉他愛好者,我能夠極其細微的感受他每一個和弦、每一個節拍的輕重快慢,發自內心的流暢運行,將一把破吉他演繹成美妙的梵音。臨走時,我對他們說,Tado Is Real Artist Hide In The Ordinary People。我一定會再回來看望他們。
騎著沒有頭燈的小摩托慢慢穿過村子,回到Adventure Camp,時間是晚上8點。Suanie幾個人有些好奇,我一個人,又沒有車燈,能跑到哪裡去。我先把隨我奔波了全程的西瓜切來給大家分享,而後我們就坐在長桌的兩側,漫無目的、隨意的聊著下午的經歷。原來她們也都知道“大師”Tado的存在,因此並不像我那樣意外和驚訝。原來小摩托的頭燈還可以點亮,但是需要特別的技巧,他們沒料到我會在天黑才摸回來,就沒有傳授技巧給我。我們就這樣來來去去,聊天聊到夜裡10點多,我實在睏乏,告辭回屋,收拾洗漱。
我總是有一種超能力——每到新地方,瞬間能將隨身物品變成車禍現場,攤的到處都是。半夜裡靠著微弱的手機信號收發郵件、洗衣服,經歷小鎮斷電,發電機隆隆響起,不知不覺肚子又餓了,跑到吧台尋了碗泡麵。晾衣服時,又學會了衣服撐子的英文名“Hanger”。回想這一天,自己沒時間留下文字的記錄,走了很遠的路,經歷了很多很多事情。其中,沒能給大師留下一張照片,就為這個,我想,我一定會回來的。
背景資料:
基督堂教會(Iglesia Ni Cristo,簡稱INC),是一個獨立的基督教組織,由創始人費利克斯•馬納洛(Felix Manalo)於1914年 菲律賓 馬尼拉 發起。教會公開宣稱他們是由耶穌所創建的原始教會,他們不接受三位一體的教條,包括耶穌的神性。基督堂教會的建築物以他們教堂狹窄纖細的尖塔而著名。
教會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 菲律賓 鄉村的各種反殖民義運動,經常帶有一些宗教色彩。同時, 美國 的傳教工作成為 菲律賓 文化中,傳統天主教以外的宗教選擇。Felix Manalo在兒童時期深受宗教影響,在青年時期參加過許多的宗教團體,在感到其教導與聖經相抵觸後便一一離開。他聲稱上帝差遣他傳揚福音,並重建耶穌創立的教會。1914年7月27日,在 馬尼拉 的聖塔安那(Sta. Ana),Felix的第一所教堂正式註冊成立,教會開始有少數追隨者。而後基督堂教會成長迅速,最終傳遍及 菲律賓 本國,並遠播海外100多個國家。 1963年,Felix Manalo去世,他的兒子 Erano Manalo子承父業成為教派掌門人。
據不完全統計,基督堂教會已經成為了 菲律賓 第二大的獨立基督教派。 菲律賓 政府的官方網站列出其信徒人數占人口2.3% (類似於 菲律賓 獨立教會 The Predominantly Catholic人口)。今天,他們的信徒分佈在多達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在 美國 夏威夷 和加州,因為那裡有大量來自 菲律賓 的移民以及 菲律賓 人後裔。因無法精確統計,普遍估計認為其全球信眾規模在 300萬到1000萬。
由於基督堂教會關於《聖經》信仰的不同解釋,其會受到其他基督教教派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