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之出走~~~~馬來西亞之五

大樹下的KOPI店ROSA旅店出來左轉,是一小塊的華人和馬來人混住區。巷口轉角的住屋處,幾組人馬在這裡賣著不同形式的馬來和華人早中餐。屋前長了一棵大樹,店家就在樹下擺了簡單的折疊餐桌做起生意。由於我們住的旅店包早餐,而中餐時間我們都還在麻六甲的各個角落遊蕩,所以直到離開,都找不到機會前來體驗。雖然如此,我還是很喜歡在每次經過時,看一眼在這裡用餐的人們。他們總是隨意穿著拖鞋,怡然自在的在微風徐涼的大樹下,吃飯聊天,有的低聲細語,有的激動揮舞手臂,有趣的是,不管餐點是乾炒還是濕湯,幾乎每個人面前都擺了一杯飲料,要不是冰涼黑咖啡的KOPI O,就會是加了奶精的 KOPI C或者是奶茶TEA C,要知道,在炎熱的東南亞,每天就是得喝好幾杯冰飲,才夠解渴呀!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勇全殿就在冰茶店的馬路對面,坐落著一間小小的”勇全殿”,雖然這只是一座鄉間小廟,但進門的牌樓上信徒贈送的匾額所標示的民國十五年,讓來自台灣的我們,感覺相當親切。神殿左側安置了兩座香爐,一座是常見的傳統三層彩繪爐身,另外一座則是簡單鮮明的馬式風格:乳白的爐身上流盪著紅棕的起伏線條,上頭還標示著1928和2018,想來是始建時間和後續的再修時間吧!
小廟主祀著消除瘟疫的池王爺,他是台灣相當有名的廟宇”五府千歲”中的一員,標示著自己純正的閩南血統。廟裡最老的古物是刻有”嘉慶二十三年戊寅荔業朔日吉置”(1818年)的神龕,和道光十七年”昭明有融”的匾額,而最有趣的是那塊紀錄了這塊王爺廟產權的贈與碑,還有幾張相當具紀念意義的王船遊行照片,其中包括了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傳播到全球的 西班牙 流感即將結束的隔年(1919年)。
這間小廟對整個馬來西亞的華人王船文化傳承,有著相當分量的地位,幾乎保存了最完整的紀錄,以至於它在”王船大遊行”項目列入了馬來西亞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並擔任了最重要的傳習單位角色;而且,在2020年,由馬來西亞和中國聯合提名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也列入了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中。另外,勇全殿還擁有全馬來西亞唯一的王船博物館,實在是了不起。
我們對這樣的王船遊行文化感到相當親切,畢竟,對每個台灣人而言,王船遊行和燒王船幾乎都耳熟能詳,就算沒親身跑到海邊看那烈火參天的盛況,也一定會在喧鬧的新聞上見過。
我們離開前,勇全殿的後 方正 大興土木搭建著鋼架,後來才得知,那是為明年一月舉辦的王船遊行慶典所蓋的王船建造廠,就在幾天前,剛完成了重要的開斧儀式。像這樣確切的感受到在世界的某個彷彿與你不相干的角落,正有一些人在過著與你相類似的生活,註重著類似的文化,講究著相仿的價值,內心,是有些感動的。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勇全殿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勇全殿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勇全殿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勇全殿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勇全殿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勇全殿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勇全殿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勇全殿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勇全殿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勇全殿 A Famosa法摩莎堡在麻六甲最大的購物中心” Dataran Pahlawan英雄廣場”和古城區雞場街之間的麻六甲河河畔,坐落著許多古蹟和各式各樣的博物館,法摩莎堡應該算是其中最古老也最有殖民代表性的遺跡之一。
這個堡壘是 葡萄牙 人於1511年打敗當時的麻六甲蘇丹王朝後,為了鞏固自身海上貿易利益修建的,城牆厚三米,設有砲臺,佔地到底有多大彷彿已不可考。它在後來1537至1636年間的東南亞百年三角戰爭中,發揮了強大的戰術效果,很大幅度的阻止了當地的亞齊蘇丹國和 柔佛 蘇丹國的反攻,確保了 葡萄牙 人在馬來半島的百年利益。
直到1640年才被當時新興的海上霸權”荷蘭”砲轟了整整一年後,將其重創,並於隔年完成佔領。不過荷蘭人對將麻六甲治理成一個地區性貿易中心,並不感興趣,直到1670年才進行修復擴建工程。
麻六甲這個曾經無比繁榮的海上貿易站,在 葡萄牙 人和荷蘭人兩百多年只重剝削忽視建設的殖民後,國際商業地位一落千丈,到了1795年改由新興的航海王英國佔領。當時的英屬檳城副總督兼馬六甲總督威廉·法誇爾認為馬六甲已不值得保留,就開始進行堡壘拆除,雖然後來英國政府改變主意,但也拆除了大半,只剩現在的模樣。
現存的法摩莎堡是當初進出堡壘的四大 通道 之一,叫做”聖地牙哥城門”,雖然僅剩小小的一座門牆 通道 ,建置卻相當完整,尤其外牆上的石雕,那清晰可見的”1670”修建年代字樣,以及長劍、長槍、短槍、船隻、頭盔、拿著麥穗的神職人員、杵著VOC盾牌的荷蘭東 印度 軍人,都歷歷鮮明的記錄著500年前的曾經,和這塊土地上那段長達400多年被殖民統治的過往。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 聖保羅教堂法羅莎堡旁有一條上行階梯,這條步行小徑順著著名的聖保羅山(ST. Paul’s Hill)蜿蜒而上,山頂就是已經作為室外博物館之一的聖保羅教堂(Gereja St. Paul)。
而聖保羅山原來叫做麻六甲山(Bukit Melaka),這裡本來是麻六甲王朝蘇丹的行政中心,蓋有皇宮和清真寺,但在1511年 葡萄牙 人入侵時就被摧毀,並在周遭蓋起以軍事為主的法摩莎堡。1520年,一個 葡萄牙 貴族在山頂建造了一間聖母堂,以感謝聖母幫他平安度過波濤險惡的南中國海。
看到這個小故事,有沒有覺得特別眼熟:當把基督教聖母換成我們幾乎每間廟裡都有祭祀的天上聖母”媽祖”時。
反正我的感觸特別深刻,在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不同的角落所誕生的不同文化裡,深藏著多少類似的可循脈絡,我們相異著,特殊著,也相似著,同流著;在適當的時候展現差異,彰顯了我們的獨特與唯一,在恰當的時機鋪陳一同,則交織了我們的理解與包容。
後來,盛名的聖方濟-沙勿略將這裡做為他前往 日本 和中國傳教時的基地。這座教堂在1641年荷蘭佔領時被摧毀,重建後改名為現在的聖保羅教堂,擔任著重要的宗教信仰傳播任務。直到1753年山腳下的基督教堂蓋好後,這裡就變成了麻六甲整體的軍事防禦工事之一,教堂內同時也當作墓地使用,也因此,目前這座已經沒有屋頂的教堂牆內,還展示了許多被後人挖掘出來的大型墓碑。
1824年,英國占領麻六甲後,這個教堂被用來當作火藥庫,已經跟洗滌安撫人心的宗教信仰,沒有半點關係了。
總之,這座教堂目睹了16到20世紀之間,馬來半島被不同國家殖民的歷史,雖然被保留下來的,僅僅是幾堵高立的褚紅牆面,卻依舊足以昭告世人,那段連殘酷的時間也難以抹滅的印記。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聖方濟教堂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聖方濟教堂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聖方濟教堂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聖方濟教堂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聖方濟教堂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聖方濟教堂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聖方濟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