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看宋寶,寶筐院蔽紅葉——京都嵐山

去清涼寺本不在計劃之中,在 京都 的第五天我們去 嵐山 , 嵐山 在 京都 城的 西北 。我們在 京都 站乘JR火車10多分鐘就到了 嵐山 站,下車我們往北擬先去寶筐院。
走到這條路,路旁是嵯峨小學。看門口也是關閉很嚴。
京都自助遊攻略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路盡頭有一高大的廟門很氣派顯眼。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到跟前,上面匾額是 五台山 ,怎麼 五台山 跑到這裡來了?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看旁邊的牌子上面寫著是 五台山 清涼寺。這名字勾起我的好奇心,進去看看。
這個正門是仁王門, 日本 安永6年(1776年)重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門口兩邊金剛力士好雄壯威武,大約是1500年左右塑的。樓上還供奉著十六羅漢,但不開放。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大門是開放的,院子裡面到很寬敞,但感覺有點稀疏。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東邊的兩層多寶塔,建於 日本 元祿13年(1700),由江戶的百姓捐贈而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鐘樓,建於 日本 江戶時代。是 嵐山 嵯峨十景之一的“五台晨鐘”。此鐘鑄於 日本 文明16年 (1484),因為捐贈者中有足利義政、日野富子、徵夷大將軍義尚等當時的名人而著名於世。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離大門百十多米是大殿——嵯峨釋迦堂,高大沉穩。
清涼寺是一座名為 五台山 的凈土宗寺院,並以嵯峨釋迦堂著名。 日本 嵯峨天皇第十二皇子源融(822一895,)在此地建了的一座山莊一一 棲霞 觀。源融被認為是 日本 文學名著《源氏物語》中的主人公光源氏的原型人物。源融死後山莊改為 棲霞 寺,也就是清涼寺的前身。殿正面匾額上書很漂亮的漢字“旃檀瑞像”。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先在院子里轉了一圈,東邊的大銀杏樹明黃明黃的很醒目。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阿彌陀佛堂是嵯峨天皇的第十二皇子河原左大臣源融公建造了 棲霞 寺。源融公死後,其後人於寬平7年(895)建立了這個阿彌陀堂。後幾次燒毀。現存的是 日本 文久3年(1863年)重建的。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後面的小徑紅葉夾道,秋意盎然。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這都是人家捐的。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看見大殿後面有通廊往裡面去,據說那邊有不錯的庭院。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回到大殿前面,進去看看,400元門票。殿里不讓拍照,但確實有寶貝。現在的正殿是在 日本 元祿14年( 1701 )德川家族五代將軍綱吉和其母桂昌院等人發起而重建的。在正殿內安放著本尊釋迦如來立像及地藏 菩薩 立像。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這尊釋迦如來立像是 日本 國寶,作為 日本 三如來之一的靈像,自古以來 日本 人就廣泛信仰。此像頗有來歷和傳奇, 日本 平安永觀元年(983)東大寺名僧奝然上人來 中國 宋朝,於汴京啟聖禪院禮拜傳自古 印度 優填王造的旃檀釋迦瑞像後,遂於 浙江 台州 請張延皎、張延襲兄弟以櫻桃木模刻後攜回 日本 。為了安置這尊佛像,永延元年( 987 )奝正然上人在愛宕山模仿 中國 的 五台山 建造大清涼寺,但寺廟尚未建成他便去世了。後他的弟子盛算建造了清涼寺並安置了佛像。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據傳,此像是 印度 優填王命毘首竭力摩用旃檀香木製作的後來,這尊像從 印度 傳到了 中國 。
在網上摘此佛的片片,網上的描述:此像著通肩大衣,薄衣貼體,以規整富於裝飾性的衣紋為特征,頭髮作漩渦繩狀,肉髻嵌水晶球,白毫為圓形的銀薄板,眼瞳嵌入鈍光黑石,兩耳孔均鑲上水晶。右手施無畏印,左手微曲垂掌,結與願印。舟形背光,透雕寶相花紋並飾十一體佛坐相,頭光為鏤空花紋。另外,根據X光照片,額頭鑲有銀制的佛。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更有神奇的是——1953年在維修時發現佛像的後背上嵌有蓋板,打開之後發現裡面藏有絹制的五臟六腑,此尊佛像也因此被稱為“有生命的釋迦牟尼”。
在發現那“五臟六腑”的同時,還發現更珍貴木板佛畫、銅鏡、珠玉等。其中有紙本墨畫高然入宋求法巡禮造立紀,紙本墨畫入瑞像五臟記載物註文一通,紙本墨畫細字金光明最勝王經一答,紙本墨畫細字法華經一捲,版本金剛般波羅密經一張,紙本版畫靈山變相圖一張,紙本版畫 彌勒 菩薩 像一張,紙本版畫文殊 菩薩 騎獅像一張。
京都自助遊攻略
↑清涼寺 下麵是我在網上搜到的其中一 張北 宋畫家高文進所繪底本刻印《 彌勒 菩薩 像》。整幅作品高54.5公分,寬28.5公分,白描畫法柔和細膩。
畫面中央為 彌勒 菩薩 ,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左刻有榜題:“甲申歲十月丁醜朔十五日辛卯雕印,普施永充供養。”右刻為:“雲離兜率,月滿娑婆,稽首拜手,惟阿逸多。沙門仲休讚。” 右上角為:“待詔高文進畫”左上角有:“越州僧知禮雕”。
畫中甲申年為北宋太宗雍熙元年。高文進為五代末宋初畫家, 成都 人。工畫佛道,翰林待詔。黃庭堅曾評曰:“國初高益,名大高待詔,文進名小高待詔,今為翰林畫工之宗。”這一發現曾震動中日及世界的學術界。
越州僧知禮即為著名的 天台 宗的十七代祖四明知禮大師(960—1028年),俗姓金,字約言。 寧波 人。七歲出家,十五歲受戒。至道元年(西元995年),駐四明山保恩院。
此圖署有繪製者和倡印雕刻者,年代和圖像內容十分清楚。 是北宋院畫家高文進今存獨一無二的真跡,堪為宋代存世繪畫之精品。這一發現曾震動中日及世界的學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