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33天(之四)托萊多--三種文化彙集的古都
                                    西班牙 古都 托萊多 (Toledo)位於 馬德里 以南70公里處,現在是 卡斯 蒂利亞-拉曼恰自治區首府和 托萊多 省省會,人口約5萬。 托萊多 是 歐洲 歷史名城,歷史上曾被 羅馬 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占領。1085年 卡斯 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六世收復該城後, 托萊多 成為 卡斯 蒂利亞王國首府和全國宗教中心。1561年腓力二世遷都 馬德里 ,城市發展動力大大下降,但宗教地位依然,至今仍是 西班牙 紅衣大主教駐地。 歷史上 托萊多 曾幾次為外族占領和統治,不同的文化為 托萊多 留下了珍貴的藝術和歷史遺產,也使 托萊多 成為 西班牙 民族融合的縮影。從摩爾人占領時期起,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就在此並存共容,不同民族友善 和平 共居, 托萊多 被稱為“三種文化之都”。   
  
相比前面走過的兩個古城, 辛特拉 的特色在於它清新秀麗的山城環境和建築精美且特色各異的古堡; 塞戈維亞 的特色在於其宏偉的古 羅馬 大渡槽;而 托萊多 的看點就是城市本身,在這裡更能體現”建築是城市的靈魂“, 托萊多 城市更古老更厚重,建築更多規模更大,眾多的城門城堡教堂,小街小巷錯綜複雜,經典的古都的風貌!
  
本次 南歐 之行的路線是: 北京 \- 裡斯本 ( 辛特拉 、羅卡角)- 馬德里 ( 塞戈維亞 、 托萊多 )- 巴塞羅那 \- 馬賽 \- 米蘭 \- 威尼斯 \- 佛羅倫薩 ( 比薩 )- 羅馬 ( 龐貝 、 梵蒂岡 )- 克裡特 島(哈尼亞、 伊拉克 里翁)- 聖托里尼 \- 雅典 \- 北京 。出行時間:2016年1月30日--3月2日。本篇是 南歐 行程的第四篇,前三篇是:
1) 南歐 33天(之一)陸止於此,海始於斯 -- 辛特拉 &羅卡角,包括 辛特拉 、羅卡角和 南歐 之行的綜合內容,
http://www.mafengwo.cn/i/5505527.html ;
2) 南歐 33天(之二) 裡斯本 ,
http://www.mafengwo.cn/i/5541861.html ;
3) 南歐 33天(之三) 塞戈維亞 &古 羅馬 大渡槽,
http://www.mafengwo.cn/i/5555186.html 。
  
還是先上幾張照片吧 托萊多 大教堂 比格 薩拉 門
比格 薩拉 門 





 走進托萊多從 馬德里 去 托萊多 可乘大巴或火車,在 馬德里 到游客中心問了一下,工作人員說大巴更方便,車站距市中心近,那就是大巴了。早晨在 馬德里 乘地鐵灰線到Plaza Eliptica,在Eliptica大巴站買 托萊多 往返票2人19.5歐。車站很大,地下至少有3層。10:59發車,45分鐘就到了達 托萊多 。
 走進托萊多從 馬德里 去 托萊多 可乘大巴或火車,在 馬德里 到游客中心問了一下,工作人員說大巴更方便,車站距市中心近,那就是大巴了。早晨在 馬德里 乘地鐵灰線到Plaza Eliptica,在Eliptica大巴站買 托萊多 往返票2人19.5歐。車站很大,地下至少有3層。10:59發車,45分鐘就到了達 托萊多 。  
  
托萊多 大巴站沒有游客中心,有一家小店賣地圖,兼導游指路,也行啊,地圖賣3歐,買了一張,沒有地圖真不知怎麼走。這裡是保存最好的中世紀古城,窄窄的小路像迷宮,居然很多能走汽車,顯然秩序不錯。想起在 中國 在 北京 ,我們的衚衕很多都並不窄,但是非常亂,很難走車。 托萊多 城市比 塞戈維亞 大,有些 大城 市的感覺,商業氣氛濃,旅游服務不如 塞戈維亞 。 托萊多 城市建在高地上,大巴站和火車站都在山下,有幾處上山的扶梯。按照賣地圖小店店主的指示,出了車站往南走,首先從一個建在山洞里的扶梯上山。從扶梯出來就是一個觀景台,頓時看到大片的城市建築和城牆,著名的 比薩 格拉門就在這個方向,用鏡頭拉過來可以看得很清楚,城門很宏偉,城市建築的顏色略顯陳舊。
  
在觀景臺上一個女孩想讓我幫她照張像,問我說英語還是說 西班牙 語(“English or Spanish?"),聽了覺得很增強信心,儘管我只能說 "so so" 的” 英國 歷史“,看來出來混一下也沒什麼不可以 。
 遠處的 比薩 格拉門!
遠處的 比薩 格拉門!  沿著行車的道路繼續往市中心方向走
沿著行車的道路繼續往市中心方向走 


 索科多韋爾廣場沿山路繼續往上走,首先到了索科多韋爾廣場(Plaza de Zocodover),這裡是從大巴站進城的第一個很熱鬧的地方,游客和當地人都挺多,信息中心也設在這裡。信息中心提供簡單城市地圖,並給游客指示游覽路線,可以說這裡是我們 托萊多 觀光的起點。
 索科多韋爾廣場沿山路繼續往上走,首先到了索科多韋爾廣場(Plaza de Zocodover),這裡是從大巴站進城的第一個很熱鬧的地方,游客和當地人都挺多,信息中心也設在這裡。信息中心提供簡單城市地圖,並給游客指示游覽路線,可以說這裡是我們 托萊多 觀光的起點。 

 廣場上正有一隊小學生
廣場上正有一隊小學生  校服真漂亮!每個小朋友都掛著一個牌子,大概是怕走丟吧。
校服真漂亮!每個小朋友都掛著一個牌子,大概是怕走丟吧。  廣場邊的觀光小火車
廣場邊的觀光小火車  公交車上繪有堂吉訶德的圖案, 托萊多 到處是堂吉訶德的形象,在 塞戈維亞 並沒有看到。
公交車上繪有堂吉訶德的圖案, 托萊多 到處是堂吉訶德的形象,在 塞戈維亞 並沒有看到。  托萊多大教堂托萊多 城市道路狹窄複雜,離開索科多韋爾廣場,我們就開始了探索 托萊多 的迷宮之旅。首先是尋找 托萊多 大教堂。
 托萊多大教堂托萊多 城市道路狹窄複雜,離開索科多韋爾廣場,我們就開始了探索 托萊多 的迷宮之旅。首先是尋找 托萊多 大教堂。  
  
托萊多 大教堂(Catedral Primada de Tolede)是城市著名的一景,天際線中最矚目的一個。大教堂始建於1226年,由費爾南多三世主持修建,完成於1493年。 托萊多 大教堂是 西班牙 地位最高的一個,因為這裡是 西班牙 首席大主教的座堂。 托萊多 的道路窄,建築密集,大教堂前的廣場也沒有多大,照下來教堂的全景還有點費勁。





 
                                
							
						
						
                        
						
						
					
					
					
					
					相比前面走過的兩個古城, 辛特拉 的特色在於它清新秀麗的山城環境和建築精美且特色各異的古堡; 塞戈維亞 的特色在於其宏偉的古 羅馬 大渡槽;而 托萊多 的看點就是城市本身,在這裡更能體現”建築是城市的靈魂“, 托萊多 城市更古老更厚重,建築更多規模更大,眾多的城門城堡教堂,小街小巷錯綜複雜,經典的古都的風貌!
本次 南歐 之行的路線是: 北京 \- 裡斯本 ( 辛特拉 、羅卡角)- 馬德里 ( 塞戈維亞 、 托萊多 )- 巴塞羅那 \- 馬賽 \- 米蘭 \- 威尼斯 \- 佛羅倫薩 ( 比薩 )- 羅馬 ( 龐貝 、 梵蒂岡 )- 克裡特 島(哈尼亞、 伊拉克 里翁)- 聖托里尼 \- 雅典 \- 北京 。出行時間:2016年1月30日--3月2日。本篇是 南歐 行程的第四篇,前三篇是:
1) 南歐 33天(之一)陸止於此,海始於斯 -- 辛特拉 &羅卡角,包括 辛特拉 、羅卡角和 南歐 之行的綜合內容,
http://www.mafengwo.cn/i/5505527.html ;
2) 南歐 33天(之二) 裡斯本 ,
http://www.mafengwo.cn/i/5541861.html ;
3) 南歐 33天(之三) 塞戈維亞 &古 羅馬 大渡槽,
http://www.mafengwo.cn/i/5555186.html 。
還是先上幾張照片吧 托萊多 大教堂








托萊多 大巴站沒有游客中心,有一家小店賣地圖,兼導游指路,也行啊,地圖賣3歐,買了一張,沒有地圖真不知怎麼走。這裡是保存最好的中世紀古城,窄窄的小路像迷宮,居然很多能走汽車,顯然秩序不錯。想起在 中國 在 北京 ,我們的衚衕很多都並不窄,但是非常亂,很難走車。 托萊多 城市比 塞戈維亞 大,有些 大城 市的感覺,商業氣氛濃,旅游服務不如 塞戈維亞 。 托萊多 城市建在高地上,大巴站和火車站都在山下,有幾處上山的扶梯。按照賣地圖小店店主的指示,出了車站往南走,首先從一個建在山洞里的扶梯上山。從扶梯出來就是一個觀景台,頓時看到大片的城市建築和城牆,著名的 比薩 格拉門就在這個方向,用鏡頭拉過來可以看得很清楚,城門很宏偉,城市建築的顏色略顯陳舊。
在觀景臺上一個女孩想讓我幫她照張像,問我說英語還是說 西班牙 語(“English or Spanish?"),聽了覺得很增強信心,儘管我只能說 "so so" 的” 英國 歷史“,看來出來混一下也沒什麼不可以 。














托萊多 大教堂(Catedral Primada de Tolede)是城市著名的一景,天際線中最矚目的一個。大教堂始建於1226年,由費爾南多三世主持修建,完成於1493年。 托萊多 大教堂是 西班牙 地位最高的一個,因為這裡是 西班牙 首席大主教的座堂。 托萊多 的道路窄,建築密集,大教堂前的廣場也沒有多大,照下來教堂的全景還有點費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