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 Cambridge

劍橋自助遊攻略
↑聖約翰學院
劍橋自助遊攻略
↑聖約翰學院
在 聖約翰 學院里走著走著,看到有一處寫著禁止通行。
當時我以為後面是學生宿舍所以不允許游客入內,但看到有三三兩兩學生模樣的人忽略那塊告示牌徑直走進去。於是我也大搖大擺走進去啦。進去之後才發現是一座狹窄的廊橋。
待我走出廊橋繞過草地回頭髮現我剛纔走過的那個就是傳說中的嘆息橋啊!!
劍橋自助遊攻略
↑聖約翰學院 嘆息橋嘆息橋(Bridge of Sighs)是 英格蘭 劍橋 的一座廊橋,屬於 劍橋 大學 聖約翰 學院,建於1831年,跨越康河,連接了該學院的老庭(The Old Court)與新庭(The New Court)。建築師是亨利·哈欽森。
在 劍橋 大學所有的橋中,嘆息橋的名氣最大。據說, 維多利亞 女王參觀這座橋時,贊嘆不已:“這麼秀麗!這麼別緻!”

它得名於 威尼斯 的嘆息橋, 威尼斯 有一座嘆息橋,通往一座監獄。當囚犯經過那座橋走向監獄時,都會觸景生情,為自己的前途嘆息。 劍橋 的這座橋,由於結構與那座橋相似,所以建成後,人們也把它叫作“嘆息橋”。

威尼斯 的橋連接著法院和監獄。而 劍橋 的嘆息橋是學生從宿舍到考場的必經之路。每到參考之時,學生經過此橋,往往心情忐忑,嘆息不已。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嘆息橋 第一次來 劍橋 的那次,我坐著小船,從嘆息橋下麵穿過。
撐篙的小哥一直在嘰里呱啦的講述著各種故事,當年英 文水 平有限,也沒聽懂個啥,只顧著拍照了。

旁邊一條船上有七八個 中國 大媽,尖尖的嗓音高聲合唱著《讓我們盪起雙槳》,引人側目。這裡畢竟是學校呀,河邊就是圖書館。咱還是不要打擾他們學習了吧。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嘆息橋 數學橋數學橋又稱 牛頓 橋,是位於王后學院內的一座木橋。看上去挺不起眼,但關於它的故事卻很動聽。相傳,這座橋是 牛頓 運用數學和力學原理設計建造的,整座橋上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堪稱是個奇跡。後來,好奇的學生把它拆下來,想看個究竟。誰知拆下容易,恢復難!無論他們用什麼方法,就是恢復不了原樣,連校方也無能為力。最後,不得不用釘子固定,才重新將木橋架起來。

這個故事弘揚了 劍橋 的一種學風,或者是一種文化傳統,說明 劍橋 大學的學生好奇心強,敢於挑戰權威,勇於實踐。由此可見,它的影響是積極的。或許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大家才不去考證故事的真實性,普遍採取了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的態度。
劍橋自助遊攻略
↑數學橋 其實,這個故事是虛構的。數學橋是在 牛頓 死後22年才建起來的。
數學橋是1749年由威廉·埃斯里奇(William Etheridge)根據數學原理設計,但由詹姆斯· 埃塞克斯 (James Essex)建造的。建造時使用了製做馬車用的螺釘(coach screws)。
數學橋在1866年和1905年重建,但是原本的設計並沒有改變,現在的這座橋是用螺栓連接、固定的。它展示出現代鋼梁橋的雛形,其橋身相鄰桁架之間均構成11.25度的夾角。
在18世紀,這種設計被稱為幾何結構,所以此橋得名“數學橋”。
劍橋自助遊攻略
↑數學橋
我原本也想從數學橋上走一走,可惜等我到了王后學院的時候他們已即將關門謝客了,我也就沒有再花錢買門票進去參觀啦。 不帶走一片雲彩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 大聖瑪麗教堂(St Mary the Great)是一座 英國 聖公會教堂,位於 英格蘭 劍橋 市中心國王街北端。該堂屬於 伊利 教區。是後期垂直哥特式建築。
教堂的桃花兒開了,是低著頭往下長的,很特別。

它旁邊有一家店,賣各種 劍橋 風格的套頭衫、襯衫、圍巾、領帶、帽子、襪子、杯子。它家隔壁是 劍橋 包專賣店。
喜歡的伙伴們可以買回去做紀念品或禮品。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
劍橋自助遊攻略

皇后學院沒有進去參觀,就在門口瞄了兩眼,比 聖約翰 學院的庭院小很多,低調很多。

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是由瑪嘉烈·安茹(亨利六世王后)於1448年建立,又於1465年由伊麗莎白·伍德維爾(愛德華四世王后)再次建立。
王后學院坐落於 劍河 河岸兩邊,是南面第二座學院( 劍河 岸邊從南至北的學院依次是 達爾文 學院,王后學院,國王學院,克萊爾學院,三一學堂,三一學院, 聖約翰 學院和莫德林學院。)。
皇后學院的院長室建於1460年,是 劍河 兩岸最古老的建築。女皇學院也是 劍橋 大學在 劍河 兩岸都擁有建築的兩個學院之一,另一個學院是 聖約翰 學院。
劍橋自助遊攻略
↑皇后學院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
在 英國 劍橋 大學基督聖體學院泰勒圖書館外面的街道上,有一個怪異的鐘。
一個長得像知了的小怪獸趴在金黃色的鐘上。後來看了介紹說它是個螞蚱。

聖體鐘(Corpus Clock)是一個大型的雕塑時鐘,位於本篤街與特蘭平頓街路口,正對國王街。它是由約翰·泰勒構思和資助。2008年9月19日, 劍橋 大學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為其揭幕。
約翰•泰勒博士(Dr. John Taylor)設計的這個錶面鍍金的計時器直徑1.2米,頂部有一個巨大的螞蚱(grasshopper)沿著鐘外圍的60個銳齒不停爬行。
泰勒的鐘起名就叫“吞時器”(chronophage),上面的螞蚱看上去也決不是迪斯尼樂園裡的可愛動物,而是一個張牙舞爪的猛獸,舌頭搭拉在嘴外,每到第59秒的時候,便把時間一口吞下。

聖體鐘的鐘面是24克拉鍍金不鏽鋼圓盤,直徑約1.5米。它沒有指針和數字,而是通過藍色發光二極管顯示時間。
時鐘下麵銘文為拉丁文的約翰一書2章17節: mundus transit et concupiscentia eius(“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
作為公共藝術作品,它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提醒觀眾:時間必然流逝。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
劍橋自助遊攻略
↑劍橋 轉了大半個 劍橋 之後,將近傍晚5點了。各個學院都已經關門,街上的游人也少了很多。
康河上依然有排隊等待坐小船的人們,在 劍河 的水上靜靜漂一段,難免涌起詩人般的情懷。

徐志摩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