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曾驚艷時光 . 誰曾暖熱心房 │ 法國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克麗歐·德梅洛德(Cléo de Mérode)是 法國 19世紀末期的舞蹈演員。但是讓她出名的是她的魅力,而不是舞蹈才能。她獨特的髮型被眾人模仿。 法國 雕塑家把她雕塑成藝術品,著名的攝影師Nadar 給她照相。風流成性的 比利時 國王在1896年愛上了她,人們傳說她成為了國王的情婦,但她一生都否認成為情人。
她出生於 巴黎 ,父親來自 比利時 貴族家庭,是一位風景畫家,母親大約是個女演員。在母親的嚴格管教和精心安排之下,克麗歐·德梅洛德(Cléo de Mérode)七歲開始學習舞蹈,十一歲登臺表演,十三歲進入 巴黎 歌劇院芭蕾舞團。在當時, 巴黎 歌劇院名聲不佳,有“國家妓院”之稱,女演員們被公眾視為交際花,克麗歐·德梅洛德(Cléo de Mérode)雖潔身自好,難脫被污名化的命運。
由於天生麗質,德加、赫魯、博蒂尼等藝術家紛紛以她為模特,特別是1895年, 亞歷山大 ·法爾吉埃創作的裸體舞女雕塑參加了著名的沙龍展,一時觀者如堵。
比利時 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觀看了克麗歐·德梅洛德(Cléo de Mérode)的演出,黃色報刊馬上炒作這一“緋聞”,全 歐洲 的閑話專欄對此喋喋不休長達十年之久。她不惜訴諸法律手段試圖阻止流言,可是毫無效果。她唯一一次勝訴是在1955年,一位女權主義者將她刻畫為“娼妓”,當時已經八十高齡的克麗歐·德梅洛德(Cléo de Mérode)贏得訴訟,獲得一法郎的象徵性賠償。
克麗歐·德梅洛德(Cléo de Mérode)一頭標誌性的濃密長髮如怒河奔流,小鹿般的深色杏眼目光灼灼,頗像吉普賽公主。克麗歐·德梅洛德(Cléo de Mérode)的生活細節至今是謎,不過關於她的髮型的討論可見於無數小報:她永遠中分長髮,且永遠遮住雙耳,這個“復古”髮型因此風靡歐美。
她對於自己的名譽看的非常重要,可以看出她的很多照片都是她刻意打扮成貴婦氣質。人們認為她有茶花女的氣質,保守的髮型,聖母的神態,貴婦的高貴,身材苗條,行為自然。她的巔峰時刻是1896年,她被 巴黎 雜誌評選為百餘位女演員中的“第一美人”。從1894年到1897年,她的形象出現在歐美難以計數的香煙盒、撲克牌、招貼畫、年曆和明信片上。
克麗歐·德梅洛德(Cléo de Mérode)終身未婚,而且否認和 比利時 國王有緋聞,國王只是單戀她,並且她沒有生育,所以她的腰圍只有38cm,要知道在當時公認的腰最細的茜茜公主也只有40cm。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巴黎自助遊攻略
◆博物館的奇妙茶話會◆海明威曾說過,“ 巴黎 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對於我來說,“ 巴黎 它還是一場博物館的盛宴”
巴黎 全城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數不勝數,對於我這種喜歡逛博物館的藝術愛好者來說。簡直是饕餮盛宴,雖然不專業,熟知的畫家也並不是很多,但每次看展遇到喜歡的作品就會記下名字默默查閱相關的資料,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場場藝術的洗禮。
隨著看的展品越來越多,喜歡的也就越多,興趣就會越來越濃,瞭解的內容也就越來越深,內心自然也就越來越覺得富足。
於是在 巴黎 的日子我幾乎天天都在博物館瞎逛,每次看完腦袋就在跟喜歡的作品對話,特別像開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茶話會,那是一場場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也是一場自己與自己感受藝術的對話,這種感受對我來說真的特 別奇 妙。 ◇◇梵高 . 藍“我心中有一團火 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蘭 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嚮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於 荷蘭 鄉村 津德爾特 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 荷蘭 傳統繪畫及 法國 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
1886年,他來到 巴黎 ,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 日本 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他的畫,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1888年,來到 法國 南部小鎮阿爾,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同年與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對於我來說,梵高在我心中屬於藍色,不僅代表憂郁,而且梵高的很多經典畫作也出現很多藍色,最愛的那一幅《盛開的杏花》,在 荷蘭 的梵高博物館,目前還沒有去,但我一定會去到訪。
雖然出生於 荷蘭 ,但他最後的人生告別在 法國 。因此, 法國 也算作是他的故鄉。尤其讓我動容的是,他與弟弟的感情真摯動感人,離開人間也要在同一個地方相知相守。實在太難得的兄弟情深。
那一片麥田,那一抹星光。還有他人生經過無數來來往往的奧維爾教堂。在他人生的後半程的“風景”,我都一一到訪。心中無限對他的愛,最終在他和提奧的“面前”,忍不住落淚。那麼多人愛他,從他畫作的筆觸,我們仿佛感受到他內心那麼一點點的寂寞與蒼涼。於是我們似乎也發現自己內心曾經或現在或未來擁有寂寞與蒼涼,不禁感同身受。
對於許多人來說,文森特·梵高(18531890)完美詮釋了什麼是瘋狂的天才藝術家。他因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嚇跑了他最愛的朋友高更,本身就充滿了傳奇色彩,並助長了認為他如同荒野孤魂的觀點—原始的衝動驅使著他,不可名狀的惡魔糾纏著他。
說實話,文森特的一生的確過得很艱難。對世俗的憎惡,造就了他無可複製的藝術語言(儘管被後世競相效仿),卻也使他疏遠了親朋好友。頻繁的精神崩潰困擾著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其中有情感問題的影響,但更有可能是因為癲癇病發作,或許年輕時染上的性病餘威猶在,也加重了這種情況。情場失意的他,對數段情感糾葛做出的抉擇都出奇地失敗,最終只能接受做個單身漢的命運。三十七歲時,由於作品不被認可,長期與 成功 無緣,文森特的精神到了崩潰的邊緣,最終持槍自殘,不治而亡。
然而,梵高又是一個善於思考又富有智慧的人,能用三種語言雄辯而有力地表達自己。幸虧他的弟弟提奧·梵高和提奧的妻子約翰娜2保存了完整的往來信件,我們才得以瞭解梵高。通過這幾百封信,我們能重塑出這個藝術家的形象,他的作品在他活著時一文不名,但到了今日卻成了無價之寶。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這本書來看看,他給提奧的書信我覺得他內心是極度孤獨的孩子,而提奧成了他最後唯一的傾訴對象,從練習畫畫到生活所需無遺俱細地告訴了他親愛的弟弟。而提奧與全身心的支持他的哥哥。與其說梵高的不幸,我更願意相信他其實真的很有幸。他有一個那麼愛他的弟弟,倆人去了天堂也要把彼此的人間塵地留在一地。
“我心中有一團火 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這句話來自於他1880年7月 給提奧的一封信
“換羽期對於鳥兒來說,就像我們人類面對逆境或者不幸一樣,是痛苦的時期。你可以選擇停留在痛苦中,也可以由此脫胎換骨,重新做人。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值得張揚的事,也不是一件可以調侃的事,正因如此,你才需要藏起來。好,那就這樣吧。
如果你能體諒一個人獻身於繪畫研究,就要理解熱愛讀書和熱愛倫勃朗一樣神聖,我甚至認為這兩種熱愛相輔相成。
所以你追求的是什麼?人的外表是否能反映他的內涵?人的靈魂里都有一團火,卻沒有人去那兒取暖,路過的人只能看到煙囪上的淡淡薄煙,然後繼續趕他們的路。
那我們要做什麼?給火添柴,“你裡頭應當有鹽”,不管多焦躁,也要耐心地等待,等到有人想要來訪,在火邊坐下來待在那裡,我怎會知道?任何信仰上帝的人都能等到這一刻到來,或早或晚。”
巴黎自助遊攻略
↑奧賽博物館 (梵高與提奧永遠在一起)
巴黎自助遊攻略
↑梵高故居/拉尤客棧
巴黎自助遊攻略
↑梵高故居/拉尤客棧
巴黎自助遊攻略
↑奧維爾教堂
巴黎自助遊攻略
↑奧維爾教堂
巴黎自助遊攻略
↑梵高故居/拉尤客棧
巴黎自助遊攻略
↑奧賽博物館

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