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瑞士,用車輪和腳步丈量山與湖的國度——11日瑞士自駕+徒步攻略
                                     【序章】一而再,再而三世界上總共有197個國家,人類平均壽命是79年、28835天。也就是說,一個人需要每146天去一個新的國家,才能在一生中走完這個世界的每一個國度。  
  
那麼問題來了:是有多喜歡,才要放著大千世界不去開地圖,非得不遠萬里跑到同一個國家第三次?
  
事實上,就像有些人只要你看上一眼就一定會想再看幾眼,有些地方只要你去過一次就會忍不住一去再去—— 瑞士 就是這樣了。
  
這麼一個位於德法意奧之間的夾縫小國,比我國 寧夏 還要小點兒的國土面積上塞下了超過100座4千米以上的高峰、1500個湖泊、1000平方公里的冰川和成千上萬的夢境般的城鎮與村落。好風光的密度太高,只覺得去多少次都無法窮盡。沒辦法,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啦。
  
有些話,不妨邊看圖邊說~
  
——山峰—— ↑少女峰
 ↑少女峰  ↑馬特洪峰 終年積雪的峰巒,幾乎全境上下隨處可見。曾經讓漢尼拔和拿破侖們為之殫精竭慮、又因翻越它而引以為傲的 阿爾卑斯山 ,如今已被 瑞士 發達的軌道交通系統覆蓋,成為全球的攝影、登山、滑雪愛好者夢寐以求卻又觸手可及的天堂。
 ↑馬特洪峰 終年積雪的峰巒,幾乎全境上下隨處可見。曾經讓漢尼拔和拿破侖們為之殫精竭慮、又因翻越它而引以為傲的 阿爾卑斯山 ,如今已被 瑞士 發達的軌道交通系統覆蓋,成為全球的攝影、登山、滑雪愛好者夢寐以求卻又觸手可及的天堂。  
  
——湖泊—— ↑布里恩茨湖
 ↑布里恩茨湖  ↑盧塞恩湖
 ↑盧塞恩湖  ↑馬焦雷湖 冰河時代遺留的特殊地貌與密佈的河網流域,在群山間塑造了大小不一、風情各異的湖泊。從滴水成冰的高山,到綠樹環抱的平原,到繁華的國際大都市,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為之驕傲的水域,讓原本剛硬的線條變得溫柔。
 ↑馬焦雷湖 冰河時代遺留的特殊地貌與密佈的河網流域,在群山間塑造了大小不一、風情各異的湖泊。從滴水成冰的高山,到綠樹環抱的平原,到繁華的國際大都市,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為之驕傲的水域,讓原本剛硬的線條變得溫柔。  
  
——冰川—— ↑阿萊奇冰川
 ↑阿萊奇冰川  ↑戈爾內格拉特觀景台 若說山與湖處處皆有,冰川卻是許多地方難得一見的奇景。氣勢磅礴的冰雪沿山谷蔓延至不可見的遠方,看似靜止,卻在億萬年間以肉眼不可見的速度緩緩流動,令人從心底感到震撼。 瑞士 的許多冰川在地球衛星圖清晰可辨,形成阿爾卑斯獨一無二的肌理。
 ↑戈爾內格拉特觀景台 若說山與湖處處皆有,冰川卻是許多地方難得一見的奇景。氣勢磅礴的冰雪沿山谷蔓延至不可見的遠方,看似靜止,卻在億萬年間以肉眼不可見的速度緩緩流動,令人從心底感到震撼。 瑞士 的許多冰川在地球衛星圖清晰可辨,形成阿爾卑斯獨一無二的肌理。  
  
——聚落—— ↑格林德爾瓦爾德
 ↑格林德爾瓦爾德  ↑洛迦諾
 ↑洛迦諾  ↑瑞吉山 穿行於 瑞士 的公路之上,無數風光絕美的城鎮與鄉村點綴在高山、湖泊與平原之間。在這一個小小的國家,你會看到屬於德式、法式、意式風情各異的民居,隨著地理位置和景觀的變化而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情。
 ↑瑞吉山 穿行於 瑞士 的公路之上,無數風光絕美的城鎮與鄉村點綴在高山、湖泊與平原之間。在這一個小小的國家,你會看到屬於德式、法式、意式風情各異的民居,隨著地理位置和景觀的變化而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情。  
  
在 瑞士 的每一刻,只覺得恨不得時間(和金錢)是無限的,因為旅途中所見的一切都太豐盛,想體驗每一種探索旅途的方式,想將每一座山、每一個湖、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小鎮都走一遍。卻正是因為每一次的時間和金錢皆有限,終於還是有了下一次 瑞士 之旅。
  
我的三次 瑞士 旅行,風格都頗不同。如果給每次都下個定義,大概是:
  
\- 第一次,窮學生火車通票瞎玩一氣之旅(2012年,8天);
\- 第二次,度蜜月順便路過嚴重偏科之旅(2017年,4天);
\- 第三次,全線自駕加徒步一網打盡之旅(2019年,11天);
  
呃…大話是這麼說,但這次,真的有一網打盡嗎? 攤開地圖看一看, 伯爾尼 以北、 馬蒂尼 和 菲斯普 之間的 羅訥 河谷、 聖莫里茨 到 聖加侖 的 阿爾卑斯山 區,此次都沒有涉足。11天時間仍然太短。
  
所以大概,還會有第四次吧。 ↑岳墓棲霞  【籌備篇】路線規劃和行程預算由於7年前已經深刻體驗過 瑞士 的 大城 市和鐵路系統,這次11天的 瑞士 行程以自駕為主線。繞過了主要的 大城 市,全是圍繞著山與湖的自然景觀,併在全程中加入了五處徒步。
 ↑岳墓棲霞  【籌備篇】路線規劃和行程預算由於7年前已經深刻體驗過 瑞士 的 大城 市和鐵路系統,這次11天的 瑞士 行程以自駕為主線。繞過了主要的 大城 市,全是圍繞著山與湖的自然景觀,併在全程中加入了五處徒步。  
  
有限的時間和無限的欲望之下,設計這個行程簡直令人心力交瘁。但最終的線路在我看來已經符合一個高效友善的行程的全部自我修養了:
  
1、覆蓋所有經典景觀
2、盡可能不走回頭路
3、單日駕駛不超過3小時
4、勞逸結合 以上2和3主要是考慮到我的旅伴兼此行駕駛員夏先生的身心健康,實際上這倒也不太難實現。因為 瑞士 的面積是如此之小——我們這次行程基本達到了 瑞士 的最東、最 南和 最北端,但全程的自駕里程只有1000公里。相比於 澳大利亞 或者 美國 這些國土廣闊的國家, 瑞士 的自駕還是相當緊湊省力的。
以上2和3主要是考慮到我的旅伴兼此行駕駛員夏先生的身心健康,實際上這倒也不太難實現。因為 瑞士 的面積是如此之小——我們這次行程基本達到了 瑞士 的最東、最 南和 最北端,但全程的自駕里程只有1000公里。相比於 澳大利亞 或者 美國 這些國土廣闊的國家, 瑞士 的自駕還是相當緊湊省力的。  
  
Day 1 抵達 日內瓦 湖,游覽北岸 日內瓦 、尼永、 洛桑 及拉沃葡萄梯田
Day 2 早上游覽 蒙特勒 -西庸城堡,駕車途經 伯爾尼 、 施皮茨 、 圖恩 湖抵達 因特拉肯 ,下午前往 勞特布龍嫩 徒步(3h)
Day 3 駕車至格林 瓦爾德 ,乘纜車至Mannlichen徒步(3h)至Kleine Scheidegg,乘火車至 少女峰 ,火車返回
Day 4 早上划船游 布里恩茨 湖,駕車途經 邁林根 至菲施停車,乘纜車至Fiescheralp
Day 5 徒步(3h)至Eggishorn,觀賞阿萊奇冰川,乘纜車返回
Day 6 駕車至塔施停車,乘火車至 採爾馬特 ;乘纜車前往Sunnegga開始五湖徒步(4h)
Day 7 乘火車往返Gornergrat觀景台,途經利菲爾湖拍攝倒影;下午騎車
Day 8 乘火車至塔施取車,駕車途經Domodossola前往 洛迦諾 公園
Day 9 駕車前往 盧加諾 ,途徑 貝林佐納 看三座城堡
Day 10 駕車前往Vitznau,乘火車至瑞吉山頂,徒步(2h)至Rigi Kaltbad乘車返回
Day 11 駕車至Neuhausen觀看萊茵瀑布,駕車返回 蘇黎世 機場,離開 蘇黎世 出發前做了一版預算,回程後根據實際發生情況進行了微調,大致如下:
出發前做了一版預算,回程後根據實際發生情況進行了微調,大致如下:  對於一個11天的 瑞士 之行而言,3.2萬的花費是相當低的。不過,因為我們的往返機票和 洛迦諾 的酒店都是積分換的,所以如果全算上的話應該在4.5萬左右。
對於一個11天的 瑞士 之行而言,3.2萬的花費是相當低的。不過,因為我們的往返機票和 洛迦諾 的酒店都是積分換的,所以如果全算上的話應該在4.5萬左右。  
  
整體而言, 瑞士 是個消費相當高的地方,在歐盟範圍內物價指數排名第二高,僅次於 冰島 。想要窮游,難度遠高於其他 歐洲 國家。
  
與周邊德奧意等國相比,外出就餐價格高出50%以上(麥當勞巨無霸¥70rmb,小餐館披薩¥150,肉類主菜¥300),超市價格高出30%以上(飲用水¥10、冷藏 三明 治¥30)。也就是說,無論選擇什麼檔次的食物,都會顯著令人肉疼。所幸 瑞士 真的是個美食荒漠,就算吃的差點兒,到時也沒什麼對不起自己的。
  
相比之下,酒店價格倒是沒有明顯高於其他國家。在人均300-500這個價位已經能有很多選擇。自駕的話,還可以前往一些比較偏遠但是風景很好的酒店,性價比更高。
  
另外, 瑞士 有一點和 歐洲 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大部分知名景觀都是自然景觀,只需要付交通的費用,不要門票。動輒十幾二十歐的博物館和宮殿門票倒是可以省下來,盡情享受免費又大碗是自然風光吧~
  
真誠地向每一個前往 瑞士 的蜂蜂推薦徒步這種探索方式,它能讓你以最多的角度和最近的距離瞭解這個山與湖的國度,用足跡銘記每一處風景最美的瞬間。 【籌備篇】自駕小貼士我們這一次11天的 瑞士 之行幾乎全程自駕, 日內瓦 機場取車, 蘇黎世 機場還車。租的車子是全場最便宜的自動擋,某款歐寶的wagen(貌似 瑞士 歐寶特別多)。最後包含異地還車全部費用是2960元,平均每天不到300,還是很便宜的~
  
總的來說, 瑞士 道路狀況良好,交規嚴格,道路文明程度極高,總體上是個不錯的自駕目的地。壞處是,油價略貴, 大城 市裡的停車位難找,一旦超速或違章後果嚴重,需要格外註意。
  
關於租車的幾個註意事項:
1、 瑞士 的高速費是按車按年增收的所以不需自己支付(而是包含在租車費用里),取車時註意是否有貼好高速票就可以了。如果從外國開車進入 瑞士 、不是在 瑞士 取車的話,最好提前咨詢租車公司。
2、由於 歐洲 這邊手動擋比較流行,如果想要開自動擋一定要提前預約!否則很可能取車時沒有自動擋車輛。
3、 瑞士 的租車所需證件不算特別嚴格,持本人駕照加上【翻譯公證件or租車行提供的翻譯件】就可以了。
  
對於深度游的蜂蜂需要註意的是,自駕過程中仍會需要乘坐公共交通,主要是下列兩種情況:
1、無車小鎮。許多 阿爾卑斯山 上的城鎮因環保要求禁止機動車,例如:
採爾馬特 :需將車停在塔施(Tasch)並乘坐火車前往 採爾馬特 。停車場就在火車站隔壁,到站台2分鐘,停車費15瑞郎/天;進入 採爾馬特 後,所有的公共交通(包括斜坡火車和纜車)都可憑SwissPass或半價卡打5折,但不可免票。
菲施阿爾卑:需將車停在山下的菲施(Fiesch)並乘坐纜車前往。纜車站外有停車場,停車費7瑞郎/天;上山後的所有的公共交通都可憑SwissPass免費。
2、登山線路。許多經典的山峰行車不便,需乘坐纜車或者火車上山,例如 少女峰 、瑞吉山、雪朗峰等。
  
對於自駕來說,上述零星的乘車需求用價格不菲的SwissPass就很不科學,最好的選擇是提前購買半價卡(Halffare card)!價格120瑞郎,在網上提前購買也有優惠。為期30天,可半價乘坐幾乎所有的公共交通,包括了幾個山峰的登山線路。一般來說,只要往返一次 少女峰 的話,就可以基本值回票價了。如果 少女峰 \+ 採爾馬特 都去,那妥妥的需要買啦~ 【籌備篇】徒步小貼士瑞士 的戶外文化相當發達,整個國家遍佈成千上萬的步道,幾乎每一座山每一條河你都能找到相應的徒步線路。相應地,線路上的標示系統也很完善,清晰度標出每條路的方向、目的地甚至預估時間和里程。除了步行,還有許多騎車線路可以探索。相關戶外的各種裝備也都有售(就是貴),幾乎所有的旅行信息中心或酒店前臺都會有這一區域的詳細徒步地圖、線路推薦。
  
因此,你需要準備的東西其實很簡單:明確目的地、預留相應時間、帶好自己慣用的裝備就好,許多細化的行程可以現場做調整。
  
以我自己的經驗,不過夜的中短途徒步必備裝備大致如下:
  
【防曬系列:墨鏡、帽子、防曬霜】
瑞士 海拔高,陽光極其強烈,且雪山反射強。各色防曬用具必不可少,不再贅述。
【保濕系列:護手霜、潤膚露】
女生必備! 瑞士 氣候實在乾燥的令人髮指,我全程手都處於半樹皮狀態,強烈推薦大家帶夠保濕用品
【衝鋒衣】
牌子無所謂,主要是功能:最好是防水性好、有帽子、有內膽、可扎緊的款式。 瑞士 上山天氣復 雜多 變,隨時可能有大風和雨雪,衝鋒衣能夠最靈活滴應對各種天氣和氣溫。晚於十月去徒步的話,建議帶著可以套進衝鋒衣的輕羽絨服(優衣庫那種)。
【登山鞋】
如果你的徒步行程超過2次,登山鞋就很有必要了。 瑞士 徒步路線大多有比較大的海拔起伏,且並不會有鋪設的步道,大多是碎石路,偶爾還會需要涉水。一雙舒服的徒步鞋既能防硌腳、防扭傷,更能幫你加強攀爬和下坡的抓地力,加快行進速度。
【各式護具和輔助工具】
護膝登山杖等,根據自己喜好來就行。
  
俗話說策劃一時爽,執行火葬場。做攻略時候我心懷豪情萬丈,恨不得每座山都去徒一徒,每個湖都去劃一划。未料好風光多在山高路滑坡陡風大之處,即使做了充足的準備,平常缺乏鍛煉、平衡感差的我還是摔得青一塊紫一塊。大家在選擇路線時,可以多參考徒步類app(見下一部分)或當地旅行信息手冊,查看線路難度、落差、天氣和主要景觀信息,選擇自己適合的線路~
【籌備篇】瑞士必備APP像是馬蜂窩/GoogleMap/TripAdvisor這些工具就不再贅述啦,去哪兒都能用。針對 瑞士 ,有一些特殊的軟件推薦給大家:
  
【SBBMobile】
精確到令人髮指的 瑞士 公共交通系統幾乎全部被塞進了這個手機軟件。你可以在這裡看到所有的普通火車、登山齒輪火車、纜車、觀景列車的發車班次和價格,也可以在當地查看身邊的車站。無論是火車游還是自駕都超級實用。
【YR/ 挪威 氣象局】
瑞士 山區氣候極為複雜,行程做好之後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事實上有些地方陰天晴天就是0和1的區別。yr是 挪威 氣象局的天氣軟件,有超準的分時預測天氣、體感溫度、風力,對於天氣要求極高的徒步or攝影很有幫助,近兩天的天氣可精確到小時。
【AllTrails】
戶外徒步軟件,相當於國際版的六隻腳,可以查看某個地區的景點,徒步路線以及一些重要信息(里程/海拔變化/難度繫數等),對徒步行程的gps跟蹤精細到令人髮指,還會標註全程的觀景點野餐點洗手間,超級實用。
【Gaia Gps】
更專業的戶外徒步軟件,在上一個軟件的基礎上,可以按需生成自己定製的徒步路線。
【PeakVisor】
瑞士 雪山太多,傻傻分不清楚?這個地形天際線軟件可以幫助你輕鬆辨認視線里能夠看到的山峰。
  
好的,正文從此開始! 【Day1】日內瓦湖北岸,城市到葡萄園如果你乘飛機從 日內瓦 抵達 瑞士 ,降落時飛機舷窗里就可以看到廣闊蔚藍的 日內瓦 湖——眼睛尖一點的,還能看到湖裡一柱擎天(劃掉)的大噴泉。
  
作為被兩個國家共享的 阿爾卑斯山 區第一 大湖 , 日內瓦 湖擁有兩個名字似乎不足為奇:除 法國 以外的全世界人民都叫它 日內瓦 湖, 法國 人民則傲嬌地叫它萊芒湖。 ↑日內瓦湖 此湖中線(除 日內瓦 )基本為兩國國界,北岸 瑞士 區擁有 日內瓦 、 洛桑 、 蒙特勒 等一系列著名旅游城市。南岸的 法國 區則顯得冷清一些,最有名的也就是以礦泉水為世界所知的 依雲 小鎮了。
 ↑日內瓦湖 此湖中線(除 日內瓦 )基本為兩國國界,北岸 瑞士 區擁有 日內瓦 、 洛桑 、 蒙特勒 等一系列著名旅游城市。南岸的 法國 區則顯得冷清一些,最有名的也就是以礦泉水為世界所知的 依雲 小鎮了。  ↑日內瓦湖 日內瓦 湖是個巨大的冰川堰塞湖,對於 阿爾卑斯山 區的地理和氣候環境至關重要。整個流域中,共有41條河、299個冰川的 融水 註入(或穿過) 日內瓦 湖,其中最大的河是南法人民的老朋友 羅訥 河。
 ↑日內瓦湖 日內瓦 湖是個巨大的冰川堰塞湖,對於 阿爾卑斯山 區的地理和氣候環境至關重要。整個流域中,共有41條河、299個冰川的 融水 註入(或穿過) 日內瓦 湖,其中最大的河是南法人民的老朋友 羅訥 河。  
  
面積太過巨大的 日內瓦 湖,不似 阿爾卑斯山 區的湖那般帶有高山冰川湖特有的碧綠,而是非常明亮的湛藍。早晨湖面寧靜時,煙波浩淼,水天一色,如同一個寧靜的海灣。 ↑日內瓦湖 日內瓦 位於 日內瓦 湖的最西端。這座擁有主要國際機場的城市,吐納了最多的國際旅客,也往往成為 瑞士 游的第一站或最後一站。作為常年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 瑞士 最知名城市,被全球大概一半人以為是 瑞士 的首都(剩下一半則認為是 蘇黎世 ),讓真正的首都—— 伯爾尼 毫無存在感。
 ↑日內瓦湖 日內瓦 位於 日內瓦 湖的最西端。這座擁有主要國際機場的城市,吐納了最多的國際旅客,也往往成為 瑞士 游的第一站或最後一站。作為常年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 瑞士 最知名城市,被全球大概一半人以為是 瑞士 的首都(剩下一半則認為是 蘇黎世 ),讓真正的首都—— 伯爾尼 毫無存在感。  ↑日內瓦 講真, 瑞士 自然風光堪稱世界一流,但它的城市人文景觀,相比於法意西奧這些歷史文化更豐富的國家而言,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加上已是第三次來到 瑞士 ,我們早對國際大都市失去興趣, 日內瓦 城裡車位又實在是難找得令人髮指,我們取車後只想趕緊離開 日內瓦 。
 ↑日內瓦 講真, 瑞士 自然風光堪稱世界一流,但它的城市人文景觀,相比於法意西奧這些歷史文化更豐富的國家而言,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加上已是第三次來到 瑞士 ,我們早對國際大都市失去興趣, 日內瓦 城裡車位又實在是難找得令人髮指,我們取車後只想趕緊離開 日內瓦 。  
  
但位於 日內瓦 湖一端的大噴泉,確實值得駐足。這個略顯簡單粗暴的裝置藝術,以其500公升噴水量位列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噴泉和彩虹製造機。只要天氣晴好,大噴泉一定會製造彩虹,在湖面留下完整絢爛的弧。 ↑大噴泉 ⬇️幸運的話還可能看到雙虹哦~
 ↑大噴泉 ⬇️幸運的話還可能看到雙虹哦~  ↑大噴泉 離開 日內瓦 ,延湖岸向東而去,途中經過的尼永(Nyon)和 洛桑 (Lausanne)都是值得停留的城市。
 ↑大噴泉 離開 日內瓦 ,延湖岸向東而去,途中經過的尼永(Nyon)和 洛桑 (Lausanne)都是值得停留的城市。  ↑尼永Nyon
 ↑尼永Nyon  ↑尼永Nyon
 ↑尼永Nyon  ↑洛桑大教堂
 ↑洛桑大教堂  ↑洛桑大教堂 旅途第一天的目的地,是沿 日內瓦 湖岸蔓延開的世界文化遺產——拉沃葡萄梯田(Lavaux)。
 ↑洛桑大教堂 旅途第一天的目的地,是沿 日內瓦 湖岸蔓延開的世界文化遺產——拉沃葡萄梯田(Lavaux)。  
  
瑞士 產葡萄酒,並非廣為人知。因為大多 瑞士 葡萄酒並未供給出口,而是被 瑞士 人自產自銷。從種植範圍來說, 瑞士 與 法國 意大利 等傳統葡萄酒國家也不遑多讓——從 日內瓦 湖北 岸到 阿爾卑斯山 脈腹地,只要不是海拔高到葡萄無法生長,處處可見葡萄種植園。
  
但拉沃梯田則與其他葡萄園畢竟還是不同。這片在 洛桑 和沃韋之間長達十四公里的獨特田園,是 瑞士 僅有的8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它不僅是 日內瓦 湖岸獨一無二的景緻、更是 瑞士 農業不為人知的瑰寶。 ↑拉沃葡萄園梯田 日內瓦 湖區溫暖濕潤的氣候與燦爛的陽光,滋養著這片層層疊疊的葡萄園。梯田、穿梭其中的路橋、石質建築,在這個葡萄成熟的時節,糅合成晴朗秋季中一種介於金綠和明黃色之間的迷人的色彩。
 ↑拉沃葡萄園梯田 日內瓦 湖區溫暖濕潤的氣候與燦爛的陽光,滋養著這片層層疊疊的葡萄園。梯田、穿梭其中的路橋、石質建築,在這個葡萄成熟的時節,糅合成晴朗秋季中一種介於金綠和明黃色之間的迷人的色彩。  ↑拉沃葡萄園梯田
 ↑拉沃葡萄園梯田  ↑拉沃葡萄園梯田 葡萄園的對岸,正是雄偉的阿爾卑斯景觀。十月間, 日內瓦 湖周邊的山峰還少有積雪,此時能遠眺對岸唯一被積雪覆蓋的山巒,就是 阿爾卑斯山 脈最高峰——位於 法國 和 意大利 邊境的勃朗峰。
 ↑拉沃葡萄園梯田 葡萄園的對岸,正是雄偉的阿爾卑斯景觀。十月間, 日內瓦 湖周邊的山峰還少有積雪,此時能遠眺對岸唯一被積雪覆蓋的山巒,就是 阿爾卑斯山 脈最高峰——位於 法國 和 意大利 邊境的勃朗峰。  ↑日內瓦湖 傍晚,我們開車經過一段前往梯田高處的Tour de Gourze。這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古老防禦塔樓,可以俯瞰整個 日內瓦 湖的黃昏和梯田全景。與它比鄰的同名餐館是個非常經典的芝士火鍋餐廳,需要預約,如果時間合適一定不要錯過!
 ↑日內瓦湖 傍晚,我們開車經過一段前往梯田高處的Tour de Gourze。這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古老防禦塔樓,可以俯瞰整個 日內瓦 湖的黃昏和梯田全景。與它比鄰的同名餐館是個非常經典的芝士火鍋餐廳,需要預約,如果時間合適一定不要錯過!  ↑馬特洪峰
 ↑馬特洪峰 
                                
							
						
						
                        
						
						
					
					
					
					
					那麼問題來了:是有多喜歡,才要放著大千世界不去開地圖,非得不遠萬里跑到同一個國家第三次?
事實上,就像有些人只要你看上一眼就一定會想再看幾眼,有些地方只要你去過一次就會忍不住一去再去—— 瑞士 就是這樣了。
這麼一個位於德法意奧之間的夾縫小國,比我國 寧夏 還要小點兒的國土面積上塞下了超過100座4千米以上的高峰、1500個湖泊、1000平方公里的冰川和成千上萬的夢境般的城鎮與村落。好風光的密度太高,只覺得去多少次都無法窮盡。沒辦法,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啦。
有些話,不妨邊看圖邊說~
——山峰——


——湖泊——



——冰川——


——聚落——



在 瑞士 的每一刻,只覺得恨不得時間(和金錢)是無限的,因為旅途中所見的一切都太豐盛,想體驗每一種探索旅途的方式,想將每一座山、每一個湖、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小鎮都走一遍。卻正是因為每一次的時間和金錢皆有限,終於還是有了下一次 瑞士 之旅。
我的三次 瑞士 旅行,風格都頗不同。如果給每次都下個定義,大概是:
\- 第一次,窮學生火車通票瞎玩一氣之旅(2012年,8天);
\- 第二次,度蜜月順便路過嚴重偏科之旅(2017年,4天);
\- 第三次,全線自駕加徒步一網打盡之旅(2019年,11天);
呃…大話是這麼說,但這次,真的有一網打盡嗎? 攤開地圖看一看, 伯爾尼 以北、 馬蒂尼 和 菲斯普 之間的 羅訥 河谷、 聖莫里茨 到 聖加侖 的 阿爾卑斯山 區,此次都沒有涉足。11天時間仍然太短。
所以大概,還會有第四次吧。

有限的時間和無限的欲望之下,設計這個行程簡直令人心力交瘁。但最終的線路在我看來已經符合一個高效友善的行程的全部自我修養了:
1、覆蓋所有經典景觀
2、盡可能不走回頭路
3、單日駕駛不超過3小時
4、勞逸結合

Day 1 抵達 日內瓦 湖,游覽北岸 日內瓦 、尼永、 洛桑 及拉沃葡萄梯田
Day 2 早上游覽 蒙特勒 -西庸城堡,駕車途經 伯爾尼 、 施皮茨 、 圖恩 湖抵達 因特拉肯 ,下午前往 勞特布龍嫩 徒步(3h)
Day 3 駕車至格林 瓦爾德 ,乘纜車至Mannlichen徒步(3h)至Kleine Scheidegg,乘火車至 少女峰 ,火車返回
Day 4 早上划船游 布里恩茨 湖,駕車途經 邁林根 至菲施停車,乘纜車至Fiescheralp
Day 5 徒步(3h)至Eggishorn,觀賞阿萊奇冰川,乘纜車返回
Day 6 駕車至塔施停車,乘火車至 採爾馬特 ;乘纜車前往Sunnegga開始五湖徒步(4h)
Day 7 乘火車往返Gornergrat觀景台,途經利菲爾湖拍攝倒影;下午騎車
Day 8 乘火車至塔施取車,駕車途經Domodossola前往 洛迦諾 公園
Day 9 駕車前往 盧加諾 ,途徑 貝林佐納 看三座城堡
Day 10 駕車前往Vitznau,乘火車至瑞吉山頂,徒步(2h)至Rigi Kaltbad乘車返回
Day 11 駕車至Neuhausen觀看萊茵瀑布,駕車返回 蘇黎世 機場,離開 蘇黎世


整體而言, 瑞士 是個消費相當高的地方,在歐盟範圍內物價指數排名第二高,僅次於 冰島 。想要窮游,難度遠高於其他 歐洲 國家。
與周邊德奧意等國相比,外出就餐價格高出50%以上(麥當勞巨無霸¥70rmb,小餐館披薩¥150,肉類主菜¥300),超市價格高出30%以上(飲用水¥10、冷藏 三明 治¥30)。也就是說,無論選擇什麼檔次的食物,都會顯著令人肉疼。所幸 瑞士 真的是個美食荒漠,就算吃的差點兒,到時也沒什麼對不起自己的。
相比之下,酒店價格倒是沒有明顯高於其他國家。在人均300-500這個價位已經能有很多選擇。自駕的話,還可以前往一些比較偏遠但是風景很好的酒店,性價比更高。
另外, 瑞士 有一點和 歐洲 其他國家不太一樣——大部分知名景觀都是自然景觀,只需要付交通的費用,不要門票。動輒十幾二十歐的博物館和宮殿門票倒是可以省下來,盡情享受免費又大碗是自然風光吧~
真誠地向每一個前往 瑞士 的蜂蜂推薦徒步這種探索方式,它能讓你以最多的角度和最近的距離瞭解這個山與湖的國度,用足跡銘記每一處風景最美的瞬間。 【籌備篇】自駕小貼士我們這一次11天的 瑞士 之行幾乎全程自駕, 日內瓦 機場取車, 蘇黎世 機場還車。租的車子是全場最便宜的自動擋,某款歐寶的wagen(貌似 瑞士 歐寶特別多)。最後包含異地還車全部費用是2960元,平均每天不到300,還是很便宜的~
總的來說, 瑞士 道路狀況良好,交規嚴格,道路文明程度極高,總體上是個不錯的自駕目的地。壞處是,油價略貴, 大城 市裡的停車位難找,一旦超速或違章後果嚴重,需要格外註意。
關於租車的幾個註意事項:
1、 瑞士 的高速費是按車按年增收的所以不需自己支付(而是包含在租車費用里),取車時註意是否有貼好高速票就可以了。如果從外國開車進入 瑞士 、不是在 瑞士 取車的話,最好提前咨詢租車公司。
2、由於 歐洲 這邊手動擋比較流行,如果想要開自動擋一定要提前預約!否則很可能取車時沒有自動擋車輛。
3、 瑞士 的租車所需證件不算特別嚴格,持本人駕照加上【翻譯公證件or租車行提供的翻譯件】就可以了。
對於深度游的蜂蜂需要註意的是,自駕過程中仍會需要乘坐公共交通,主要是下列兩種情況:
1、無車小鎮。許多 阿爾卑斯山 上的城鎮因環保要求禁止機動車,例如:
採爾馬特 :需將車停在塔施(Tasch)並乘坐火車前往 採爾馬特 。停車場就在火車站隔壁,到站台2分鐘,停車費15瑞郎/天;進入 採爾馬特 後,所有的公共交通(包括斜坡火車和纜車)都可憑SwissPass或半價卡打5折,但不可免票。
菲施阿爾卑:需將車停在山下的菲施(Fiesch)並乘坐纜車前往。纜車站外有停車場,停車費7瑞郎/天;上山後的所有的公共交通都可憑SwissPass免費。
2、登山線路。許多經典的山峰行車不便,需乘坐纜車或者火車上山,例如 少女峰 、瑞吉山、雪朗峰等。
對於自駕來說,上述零星的乘車需求用價格不菲的SwissPass就很不科學,最好的選擇是提前購買半價卡(Halffare card)!價格120瑞郎,在網上提前購買也有優惠。為期30天,可半價乘坐幾乎所有的公共交通,包括了幾個山峰的登山線路。一般來說,只要往返一次 少女峰 的話,就可以基本值回票價了。如果 少女峰 \+ 採爾馬特 都去,那妥妥的需要買啦~ 【籌備篇】徒步小貼士瑞士 的戶外文化相當發達,整個國家遍佈成千上萬的步道,幾乎每一座山每一條河你都能找到相應的徒步線路。相應地,線路上的標示系統也很完善,清晰度標出每條路的方向、目的地甚至預估時間和里程。除了步行,還有許多騎車線路可以探索。相關戶外的各種裝備也都有售(就是貴),幾乎所有的旅行信息中心或酒店前臺都會有這一區域的詳細徒步地圖、線路推薦。
因此,你需要準備的東西其實很簡單:明確目的地、預留相應時間、帶好自己慣用的裝備就好,許多細化的行程可以現場做調整。
以我自己的經驗,不過夜的中短途徒步必備裝備大致如下:
【防曬系列:墨鏡、帽子、防曬霜】
瑞士 海拔高,陽光極其強烈,且雪山反射強。各色防曬用具必不可少,不再贅述。
【保濕系列:護手霜、潤膚露】
女生必備! 瑞士 氣候實在乾燥的令人髮指,我全程手都處於半樹皮狀態,強烈推薦大家帶夠保濕用品
【衝鋒衣】
牌子無所謂,主要是功能:最好是防水性好、有帽子、有內膽、可扎緊的款式。 瑞士 上山天氣復 雜多 變,隨時可能有大風和雨雪,衝鋒衣能夠最靈活滴應對各種天氣和氣溫。晚於十月去徒步的話,建議帶著可以套進衝鋒衣的輕羽絨服(優衣庫那種)。
【登山鞋】
如果你的徒步行程超過2次,登山鞋就很有必要了。 瑞士 徒步路線大多有比較大的海拔起伏,且並不會有鋪設的步道,大多是碎石路,偶爾還會需要涉水。一雙舒服的徒步鞋既能防硌腳、防扭傷,更能幫你加強攀爬和下坡的抓地力,加快行進速度。
【各式護具和輔助工具】
護膝登山杖等,根據自己喜好來就行。
俗話說策劃一時爽,執行火葬場。做攻略時候我心懷豪情萬丈,恨不得每座山都去徒一徒,每個湖都去劃一划。未料好風光多在山高路滑坡陡風大之處,即使做了充足的準備,平常缺乏鍛煉、平衡感差的我還是摔得青一塊紫一塊。大家在選擇路線時,可以多參考徒步類app(見下一部分)或當地旅行信息手冊,查看線路難度、落差、天氣和主要景觀信息,選擇自己適合的線路~
【籌備篇】瑞士必備APP像是馬蜂窩/GoogleMap/TripAdvisor這些工具就不再贅述啦,去哪兒都能用。針對 瑞士 ,有一些特殊的軟件推薦給大家:
【SBBMobile】
精確到令人髮指的 瑞士 公共交通系統幾乎全部被塞進了這個手機軟件。你可以在這裡看到所有的普通火車、登山齒輪火車、纜車、觀景列車的發車班次和價格,也可以在當地查看身邊的車站。無論是火車游還是自駕都超級實用。
【YR/ 挪威 氣象局】
瑞士 山區氣候極為複雜,行程做好之後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事實上有些地方陰天晴天就是0和1的區別。yr是 挪威 氣象局的天氣軟件,有超準的分時預測天氣、體感溫度、風力,對於天氣要求極高的徒步or攝影很有幫助,近兩天的天氣可精確到小時。
【AllTrails】
戶外徒步軟件,相當於國際版的六隻腳,可以查看某個地區的景點,徒步路線以及一些重要信息(里程/海拔變化/難度繫數等),對徒步行程的gps跟蹤精細到令人髮指,還會標註全程的觀景點野餐點洗手間,超級實用。
【Gaia Gps】
更專業的戶外徒步軟件,在上一個軟件的基礎上,可以按需生成自己定製的徒步路線。
【PeakVisor】
瑞士 雪山太多,傻傻分不清楚?這個地形天際線軟件可以幫助你輕鬆辨認視線里能夠看到的山峰。
好的,正文從此開始! 【Day1】日內瓦湖北岸,城市到葡萄園如果你乘飛機從 日內瓦 抵達 瑞士 ,降落時飛機舷窗里就可以看到廣闊蔚藍的 日內瓦 湖——眼睛尖一點的,還能看到湖裡一柱擎天(劃掉)的大噴泉。
作為被兩個國家共享的 阿爾卑斯山 區第一 大湖 , 日內瓦 湖擁有兩個名字似乎不足為奇:除 法國 以外的全世界人民都叫它 日內瓦 湖, 法國 人民則傲嬌地叫它萊芒湖。


面積太過巨大的 日內瓦 湖,不似 阿爾卑斯山 區的湖那般帶有高山冰川湖特有的碧綠,而是非常明亮的湛藍。早晨湖面寧靜時,煙波浩淼,水天一色,如同一個寧靜的海灣。


但位於 日內瓦 湖一端的大噴泉,確實值得駐足。這個略顯簡單粗暴的裝置藝術,以其500公升噴水量位列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噴泉和彩虹製造機。只要天氣晴好,大噴泉一定會製造彩虹,在湖面留下完整絢爛的弧。






瑞士 產葡萄酒,並非廣為人知。因為大多 瑞士 葡萄酒並未供給出口,而是被 瑞士 人自產自銷。從種植範圍來說, 瑞士 與 法國 意大利 等傳統葡萄酒國家也不遑多讓——從 日內瓦 湖北 岸到 阿爾卑斯山 脈腹地,只要不是海拔高到葡萄無法生長,處處可見葡萄種植園。
但拉沃梯田則與其他葡萄園畢竟還是不同。這片在 洛桑 和沃韋之間長達十四公里的獨特田園,是 瑞士 僅有的8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它不僅是 日內瓦 湖岸獨一無二的景緻、更是 瑞士 農業不為人知的瑰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