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跨越安第斯,直到世界盡頭……2016年南美四國游記(秘魯篇)/太陽的後裔/持續更新——

跨越安第斯,直到世界盡頭……2016年南美四國游記(秘魯篇)/太陽的後裔/持續更新——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開到荼蘼跨越安第斯,直到世界盡頭……Day32/ 的的喀喀湖 第一日
2016-09-08 00:54:561游記
Day32: 秘魯 / 的的喀喀湖 /浮草島/Amantani島當地原住民家裡住宿/爬Amantani島上的山,參觀印第安神廟遺址。
1.早上退房,老闆開門晚,寄存行李。
2.打車5索爾去武器廣場。
3.等待旅行社女孩來接,看廣場上的教堂。
4.跟旅行社女孩步行去坐小巴,遇到兩個 荷蘭 人團員。
5.乘小巴到 的的喀喀湖 游艇碼頭,上船。
6.游覽浮草島Uroisland。導游講解浮草島和島上房屋的建造過程。唱歌,上貓頭龍船游覽半小時。下船,自由購物,70索爾買了絨線繡。
Day33: 秘魯 的的喀喀湖 上的印第安原住民居住的島嶼之一,神奇魔幻的浮草島Uroisland。 的的喀喀湖 ,位於 玻利維亞 和 秘魯 交界處的科亞奧高原,是南美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淡水 湖。Titikaka正確的讀法應該是當地印第安人的發音"滴滴哈哈",這座湖泊是 南美洲 印第安人的文化發源地之一,印第安人視之為"聖湖",湖中有41個小島。這座湖中住著一群過著"漂浮不定"的生活的印第安原住民。因為他們的房子和生活的土地,乃至出門用的交通工具都是用 的的喀喀湖 中大量生長著的一種水生香蒲草製成的。這個被稱為烏魯族的印第安部落,他們的生活真的是分分秒秒離不開這種香蒲草。他們居住的成片成片漂浮在水中的島嶼,用浮力很大的香蒲草和蘆葦層層捆扎堆疊在一起,用繩子固定,下層的草腐爛後上層不斷堆加新鮮的草,他們居住的房子也是用這種草捆扎堆疊起來的,有各種造型,每個小島好似一個小小的院落,一個大家庭或者幾戶人家共居一座小小的"浮島"。這種草踩上去像踩在床墊上一般,身材圓滾滾胖乎乎穿著鮮艷得在陽光下幾乎有些刺眼的烏魯族女人們就光著腳板踩在草鋪就的浮島上,我很好奇她們的腳皮是不是很厚,絲毫不在意蒲草割破她們的腳底。
烏魯族女人們每天看到有旅行團的船隻駛近,就站在她們自己的浮島邊拍手唱著民謠歡迎遠客到來,每個島有固定接待的旅行社。接待完成批好奇的觀光客,她們就圍坐在太陽下的浮島"院落"中央,忙著繡手中的絨線繡手工藝品為家中增添收入。家中的男人就為觀光客們介紹和演示浮島的建造方法。
印第安人烏魯族部落就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遠離湖岸的島嶼上,以捕一種湖中的小貓魚為生。他們出門主要靠一種叫做"桃啦啦"的,同樣用香蒲草捆扎製成的船,約兩米長可以搭載4、5人。旅行團中有人問關於島民如廁的問題,導游答曰他們有建在一座漂浮小島上的專門的“生態”公廁,如有便意就要划著浮草船去如廁。眾老外皆笑“如此麻煩的如廁”。
導游和男島民為游客演示了浮草島的建造過程後,游客們上了一艘用香蒲草扎成的“美洲豹”頭的雙頭觀光船,上下雙層,時間50分鐘,在淺水區馳騁供游客體味當地人的水上生活。
結束游船觀光,回到島上。烏魯族女人坐在大太陽地里,披著炫目的高 原陽 光,向游客兜售著她們的刺繡和葦草編織工藝品。她們的的皮膚黝黑,身體渾圓,有著高原原住民的健壯渾厚的體格。虹彩色的衣裙有著飽滿的膨脹開來的裙擺,猶如 歐洲 古代的裙撐,站在遠處的船上遙看這些女人,配合上玩具般的房子,做成動物造型的船和房子,島牌,似乎做夢一般走進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湛藍的天湛藍的湖水金色的浮島和漆成彩色的桃啦啦船,島上行走著的男人和女人,似乎世界上沒有再比這裡更魔幻的地方了。
Day33: 秘魯 / 的的喀喀湖 兩日游/ 阿曼 塔尼島
離開烏魯族的浮草島,我們一個旅行團的人又乘船2個多小時去遙遠的Amantani島,從這個印第安部落的小島上可以看到 玻利維亞 一側的山脈和雪頂, 玻利維亞 似乎觸手可及近在咫尺。
下午四點多小船緩緩靠岸的時候,小島上的接待家庭的“媽媽”們已經來迎接客人了,她們坐在碼頭邊的山坡上一邊聊天一邊做著手中的針線,她們統一身著白色的繡花束腰上衣,寶藍色的大蓬裙,頭上披著黑色的頭巾用來抵禦高原的強烈 日光 。一般每個島上接待家庭接待4個客人,想想是不是有點像我國的“農家樂”?。我們這一家分到6個人,兩個 墨西哥 人(一對情侶),兩個 哥倫比亞 波哥大 人(一對母女),以及我們兩個 中國 人。
導游讓我們稱呼我們的接待家庭的女人為“媽媽”,在蓋丘亞語里是對年長女人的尊稱。我們的接待家庭女主人名叫Flora,是個30不到的女人,稱呼她為“媽媽”顯然似乎不太合適。
分配完接待家庭,女主人略帶羞澀地做了自我介紹後。我們各自跟著自己的接待家庭女主人回到住處,導游說我們放好行李略作休息後傍晚5點一團人在村中央的“阿瑪斯廣場”集合,一起趕在日落之前爬上神聖的山頂看那座印第安神廟、欣賞日落,並趕在天黑之前下山回住處。
我們這六個人中那對 哥倫比亞 母女竟然扛了個超大的拉桿箱上島!似乎是第一次出遠門沒啥經驗!我們的“媽媽”幫她們提著走了一段,我和pony都不太理解為啥一個晚上也要拖著大箱子上島?不會寄存在旅館前臺嗎?
Amantani 阿曼 塔尼島距離 普諾 足有3.5小時船程,是的的卡卡湖上最大的島嶼,也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島上很好地保存了印第安原住民原始風貌。
阿曼 塔尼是古印加人曾經居住的島嶼,島民們是另一支印第安部落,說著古老的蓋丘亞語。這座島上有兩座象徵著繁衍生息的山峰,一座是父親山Pachatata,一座是母親山Pachamama。我們將在島上的民宿里住一個晚上,體驗當地人的遠離“文明世界”的生活方式。
我們的接待家庭女主人Flora的家住的離游船碼頭不遠。不過我們也在曲曲彎彎的山路上走了好一會兒。
Flora家的二層小樓,靠近湖邊,從我們的房間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到一望無垠的高原湖。房間漆成粉橙色,很簡單的佈置,上廁所要到一樓廚房邊上的公用衛生間。我們住二樓靠近盡頭的一間房間,風景和視野很好,我尤其喜歡床上的彩條大床罩。
休息片刻等著吃午飯~其實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南美人一般下午兩點多才吃午飯,我們已經餓得前心貼後心了。
下樓去問Flora要房門鑰匙的時候,看到那對 墨西哥 情侶在幫廚削土豆皮,忙問需不需要幫忙。島民們也說 西班牙 語,我說了“Llave”Flora就明白了,取了門鑰匙給我。上樓和pony鎖好門下樓回到廚房時,午飯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 墨西哥 情侶已經坐在鋪著彩條桌布的餐桌旁。午飯很簡單:一份例湯,幾個小土豆(我們叫做竹薯),兩片黃瓜、一片番茄,一片奶酪。飯後還有一種當地草藥茶喝,味道相當濃郁。只是這頓飯我們顯然沒吃飽,當地人的飲食特別素,只有那片奶酪可以補充點蛋白質,但卻不怎麼好吃。吃完總覺得特別餓。然而Amantani島上的人每日的飲食都是如此,甚至可能不吃早餐。島上的物資供應全靠島外運輸,島上的農作物也只有土豆玉米之類,我們能吃上這些已經是很豐盛了。
飯桌上跟 墨西哥 情侶聊了一會兒,男生不會說英語,我只好跟女生聊,我說我去過你們國家大部分地方,而他們來自 墨西哥 北部靠近Chihuahua的一個小城。
我上樓叫了 哥倫比亞 母女下來吃飯,女兒發生了高原反應,氣喘得很,吃飯時也沒什麼胃口。飯後她們就回房休息了,沒有去爬山看pachamama大地之母和pachatata大地之父神廟。
Day33: 秘魯 / 的的喀喀湖 兩日游/Amantani島
我手中的這本Longlyplanet最新英文版的封面照片就是在 阿曼 塔尼島拍的。山坡上的一座石拱門,兩個穿紅裙的印第安女子在山坡上行走著。這座山的山頂有座印加人視為聖地的Pachatata和Pachamama神廟。午飯後我們跟著我們的“媽媽”Flora和她的婆婆去村中心的阿瑪斯廣場集合,爬山一個半小時去山頂,看神廟,欣賞日落美景。
阿曼 塔尼島的山頂海拔4500多米。昨晚在 普諾 報團的時候接待游客的女孩就提醒我們要多穿點衣服。Flora和婆婆批上了厚重的黑色繡花長頭巾,背上彩色條紋的包袱,走在村裡的小一路上為我們帶路。 哥倫比亞 母女因為女兒的高反留在房間休息。我很驚異於我們兩個人很強的適應能力,一路從 哥倫比亞 到 厄瓜多爾 再到 庫斯科 馬丘比丘 ,除了在 庫斯科 有點氣喘胸悶,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反應。我們也很奇怪 哥倫比亞 波哥大 也是高海拔(2640米),為什麼那女孩會如此大的反應。
我們四人跟著“媽媽”和婆婆一路沿著村裡的小土路朝村中心走去,這個島上的島民互相之間都很熟識,我們也學著像 西班牙 人一樣用西語一路打著招呼。路過一塊空地,村裡人聚在一起跳舞聚會狂歡,這個與世隔絕的湖中小島,常駐人口只有4000人,雖然生活有些單調乏味,但島民們在農閑時節很會“找樂”,這樣的“舞會”幾乎天天都有,晚上游客也可以參與進來與當地人一起把酒言歡。
曲曲折折的小路走了很久才來到村中心的阿瑪斯廣場,這裡仿照典型的 西班牙 城市佈局也設計了這個小“廣場”併在中央安置了一尊印加王的塑像紀念碑。廣場邊上有村公所和文化中心及診所等公共設施。“媽媽”們把客人帶到廣場就各自回家了,我們在廣場等其他團員和導游的到來。
此時太陽已經開始西斜,我們開始爬山,大約一個小時爬到山頂,我們在山腳下的小店里買了古柯葉糖含在嘴裡以減緩高海拔爬山帶來的胸悶氣喘。
Pachatata(大地之父)和Pachamama(大地之母)是印第安人崇拜的原始神靈,這一文化形態可以追述至Tiwanaku文化時期~一種發源於 的的喀喀湖 地區的印第安原住民文化,公元前200年發源併在公元1000年之前擴展的南美各地。
島上的最高的山頂確實非常冷,我們穿了從 上海 一路背來的羽絨服。上山的路其實很平緩,根本算不上是“山峰”,只是到山頂的路很漫長,一路上很多印第安婦人沿路擺著地攤,售賣自己手工編織的毛衣、圍巾、帽子和手套。我很驚異於她們的耐寒能力,大冷的天太陽快落山了她們就坐在路邊的石頭上,吹著冷風一邊忙著手裡的編織活兒一邊招呼著生意。
快到山頂的時候,穿過幾道用石塊壘起來的粗樸的拱門,就可以看到山頂一座大地母神和父神的四方形神廟~一個用石頭壘起來的院落里有一個下沉式的祭壇,神廟的大門緊鎖,院子里長滿了雜草。廟宇四周有一些用石塊壘起來的“瑪尼堆”。山頂上從高原湖面上吹來的寒風格外刺骨,一群“老外”就坐在寒風裡等待著欣賞日落的美景。我們圍著Pachamama和pachatata神廟轉了一圈,想瀏覽一下島周圍的景色,沒想到廟宇背朝落日的地方更冷,寒風更勁!
落日將它最後一縷溫暖的光芒漸漸隱藏在高原湖泊上的島嶼背後,“老外”們不約而同發出了一聲歡呼,然後紛紛起身下山。回山腳下的阿瑪斯廣場的下坡路我們幾乎是奔著的,大約只用了上山的一半時間就到了廣場,而且也沒了上山的步履蹣跚氣喘吁吁。
在廣場等著“媽媽”們來接我們回家。島上沒有路燈,一路上影影綽綽從身邊飄過很多黑影,那是趕著去參加舞會的島民、抬著成箱的啤酒的人和渾身酒氣的喝高了的男人們。遠處的幾所房子里飄來音樂聲,一路上遇到幾個喝得爛醉的男人被家裡的女人攙扶著摸著黑回家。我和pony笑著議論他們的生活:“這麼個與世隔絕的小島沒有什麼豐富的娛樂活動,島民們大概除了造愛生小人也就只有喝酒跳舞了!”
回住處的路崎嶇不平,腳下還不時踢到島民隨意亂丟的酒瓶,嘔吐物和尿就不敢想象了。快到Flora家的時候路特別黑,我們掏出手機照路,幾次險些被石頭絆倒。抬頭,突然發現漫天星斗就華麗麗地掛在黑絲絨般的天幕上,在這個地球另一端的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湖泊中的小島上能看到這麼美的星空,一下子讓我感動無比。
回到簡樸但彩虹一般的小屋,Flora家的女人們早已準備好晚飯,我迫不及待拿出相機去拍院子里的星空,沒有專業裝備卻怎麼也拍不出肉眼所見的璀璨。
晚飯依舊是例湯,寡薄得可以,主食是一小碟米飯配上一點土豆丁燉菜。在傍晚漫長的爬山運動消耗後我們都餓的眼冒金星,可是這一小碟飯菜怎能撫慰我那轆轆飢腸?於是我們飯後猛喝那種本地的一種植物泡的茶,灌個水飽也好,恨只恨上島之前沒在行李里多裝點自備食物。
哥倫比亞 母女來吃晚飯的時候,女兒依然喘得厲害。 墨西哥 女孩讓她男友去房裡取了古柯葉過來給 哥倫比亞 女孩嚼,這種古柯葉我們在 利馬 買了一大包,現在還在我們的大背包里放著。 哥倫比亞 母女是個話癆,碰到 墨西哥 人就用 西班牙 語聊個沒完,我們覺得很疲乏。於是告辭聊得正歡的一桌人,上樓休息去了。 Day33:的的喀喀湖第二日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秘魯自助遊攻略
↑的的喀喀湖

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