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自駕玩轉法國︱初秋,這裡的故事遠不止美酒
                                    “旅行之於我,是賦予自己平淡人生一個不同的角色,從全新的視角去感受天地之遼闊”。  
法國 。
一個國家,兩個漢字,十六個筆畫,千百種美好想象。
誰都愛看 巴黎 冷峻的鐵塔與塞納河閃爍的燈火,南部 黃金海岸 燦爛的陽光沙灘,或是聖米歇爾蒼茫的日出日落……
畢竟正是這些所有關於浪漫與自由的美麗場景構成了法 蘭西 ,這五千多萬公頃的別樣人間。


 在法 蘭西 各地輾轉生活了四載,我從一個城市生活參與者的角度看過了這個國家的太多面:
在法 蘭西 各地輾轉生活了四載,我從一個城市生活參與者的角度看過了這個國家的太多面:  
她的暗涌與她的美麗,她的老舊與她的現代;她的婀娜多姿與她的溫柔繾綣,她的熱情似火與她的高傲冷淡。描述這個國家的辭藻有太多,但都不如親自去感受來的直接與真切。
  
這裡有太多的理由讓我去留戀,也還有更多等待我去發現。所以每每當我想要去感受這裡的美好時,我甚至都不需要去想為什麼,也不需要擔心這個目的地是否會更我驚喜。因為我出發的意義,只在於用另一個角度去感知世界:See The World Differently。
  
這個我通過書本與網絡所瞭解的世界,到底還有著多少不為我知的奇妙魅力?
  
十月初的秋天,我們在 法國 的土地上駕車行駛了數千公里。從西至冬,自北向南,不知倦的我們一路前行,駛過了比利牛斯綿延起伏的山脈,走過了 尼斯 海邊的蜿蜒大道,也看過了 安納西 涓涓不斷的雪山流水。 ↑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  ↑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 

 ↑天使灣
 ↑天使灣  ↑埃茲小鎮
 ↑埃茲小鎮  ↑卡爾卡松城堡
 ↑卡爾卡松城堡  ↑卡爾卡松城堡
 ↑卡爾卡松城堡  ↑水鏡廣場 為期20天的旅程中,包含了 法國 瑞士 與 西班牙 三個國家,其中以 法國 為主。
 ↑水鏡廣場 為期20天的旅程中,包含了 法國 瑞士 與 西班牙 三個國家,其中以 法國 為主。  
全程大部分交通方式為 自駕 ,部分地區為火車。
整個 自駕 旅程的高潮與最美之處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 比如 穿行於 瑞士 湖山之間的6號11號公路(雖然比起高速公路會平均會多花上一到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但沿途的美景絕對值得);又 比如 小鎮 貝濟耶 暖心的民宿與推開窗就能看見的日出日落,還有 卡爾卡松 飛沙走石的百年古堡。
  
這趟歷時20天的旅行有太多值得分享,因此游記也變得較為冗長。這篇游記的內容只針對 法國 部分,對於某個地區情有獨鐘的朋友可以直接查看右側游記目錄點擊進入自己更為想要瞭解的片段。
  
👉 瑞士 部分請參考:
瑞士 黃金線 自駕 攻略:山高湖闊,歲月蹉跎 http://www.mafengwo.cn/i/7902133.html
  
👉 西班牙 巴塞羅那 部分完成了會將鏈接更新在這裡。
  
雖然在法已經四年半,但我仍然一如既往的享受這裡的美食與美景。
關於這次出行的美食與旅途建議都可以在文末找到相關信息。
 我們一行8人,除我在 巴黎 本地外,其餘大小伙伴都從 成都 直飛 巴黎 。
我們一行8人,除我在 巴黎 本地外,其餘大小伙伴都從 成都 直飛 巴黎 。  
  
行程時間:2017年9月29日至2017年10月19日
國航 成都 巴黎 直飛機票往返價格:8000元左右每人 ➡️ 20天行程路線如下圖(紅線部分為 自駕 ,藍線部分為火車):
➡️ 20天行程路線如下圖(紅線部分為 自駕 ,藍線部分為火車):  因為時間原因,沒能來的及去 盧瓦爾河谷 地區看雄偉的城堡,也沒能來的及去我特別喜愛的 布列塔尼 大區看 聖馬洛 的潮汐與 聖米歇爾山 的日出,更沒有時間去深度游玩 普羅旺斯 地區。但總該留些遺憾讓下次來填滿,這才是旅行的意義所在。
因為時間原因,沒能來的及去 盧瓦爾河谷 地區看雄偉的城堡,也沒能來的及去我特別喜愛的 布列塔尼 大區看 聖馬洛 的潮汐與 聖米歇爾山 的日出,更沒有時間去深度游玩 普羅旺斯 地區。但總該留些遺憾讓下次來填滿,這才是旅行的意義所在。  
  
 巴黎 是無數人的靈感與熱愛所在。
巴黎 是無數人的靈感與熱愛所在。  
  
這裡的生活氣息,是矮小街巷中錯落有致的古老民居,也是香榭麗舍大道上的燈紅酒綠。
奧斯曼建築的精緻與宏偉,同 巴黎 人慢悠悠的生活態度一樣,在歷史的變遷中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提到 巴黎 ,聖母院,盧浮宮,埃菲爾鐵塔,塞納河……這些標誌性的建築與景色構成了人們對於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這裡的生活氣息,是矮小街巷中錯落有致的古老民居,也是香榭麗舍大道上的燈紅酒綠。奧斯曼建築的精緻與宏偉,同 巴黎 人慢悠悠的生活態度一樣,在歷史的變遷中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先賢祠 巴黎 市內主要景點一覽⬇️
 ↑先賢祠 巴黎 市內主要景點一覽⬇️  
  
我是個俗人,就是那種到了一個旅游或是非旅游城市但凡著名景點都得走一遭的俗人。
我來到 巴黎 ,和我家裡人來到 巴黎 的第一個景點如出一轍—— 巴黎 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
儘管在這裡居住了兩年半的時間,但我去聖母院的次數加起來......也就那麼一次。 ↑巴黎聖母院 聖母院是天主教 巴黎 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但她除去在宗教上的重要意義,在文化上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學生時代人人都會讀的雨果著作《 巴黎 聖母院》的名頭有多響就不說了,但大概許多朋友不知道,在聖母院的廣場上有個原點,是“ 法國 丈量全國各地里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換句話說,你要測 巴黎 到哪兒的距離,都得從這裡開始。
 ↑巴黎聖母院 聖母院是天主教 巴黎 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但她除去在宗教上的重要意義,在文化上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學生時代人人都會讀的雨果著作《 巴黎 聖母院》的名頭有多響就不說了,但大概許多朋友不知道,在聖母院的廣場上有個原點,是“ 法國 丈量全國各地里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換句話說,你要測 巴黎 到哪兒的距離,都得從這裡開始。  ↑巴黎聖母院 巴黎 聖母院的歷史太過冗長,感興趣的朋友上網一搜分分鐘出來成百上千篇文章讓人感受閱讀理解的恐懼。我曾和朋友在Palais de Congrès看過 巴黎 聖母院的歌舞劇,這個以這座教堂為背景展開的故事為本應是無比莊嚴的聖母院填上了一份悲劇的色彩。當一個人的卑微低廉的愛恨與“主”無所不能但也不為萬物所動的大愛相對立,想要救贖這個痛苦的靈魂到底應該是自我捨棄還是至死不渝的堅持?
 ↑巴黎聖母院 巴黎 聖母院的歷史太過冗長,感興趣的朋友上網一搜分分鐘出來成百上千篇文章讓人感受閱讀理解的恐懼。我曾和朋友在Palais de Congrès看過 巴黎 聖母院的歌舞劇,這個以這座教堂為背景展開的故事為本應是無比莊嚴的聖母院填上了一份悲劇的色彩。當一個人的卑微低廉的愛恨與“主”無所不能但也不為萬物所動的大愛相對立,想要救贖這個痛苦的靈魂到底應該是自我捨棄還是至死不渝的堅持?  ↑巴黎聖母院 回到現實中來,這座整整修建了一百多年的教堂屹立在緩緩流淌的塞納河畔,傾盡了所有信仰者美好的祝願與嚮往。哥特式的建築風格中透過彩窗照進來的陽光將整個教堂渲染的無比神聖與聖潔,仿佛在感召每一個迷途的人都成為它最忠誠的信徒。
 ↑巴黎聖母院 回到現實中來,這座整整修建了一百多年的教堂屹立在緩緩流淌的塞納河畔,傾盡了所有信仰者美好的祝願與嚮往。哥特式的建築風格中透過彩窗照進來的陽光將整個教堂渲染的無比神聖與聖潔,仿佛在感召每一個迷途的人都成為它最忠誠的信徒。  
  
運氣好的時候,若是能在裡面遇見唱詩班與主教講話,那麼這座教堂最本質的部分也許才會真正展現開來:在莊嚴神聖的氣氛中每一個信奉者內心寧靜,感受著這一刻被庇佑的幸福與來自主的召喚。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從聖母院出來,附近便是著名的聖日耳曼德佩Saint Germain des Près區。這裡是 巴黎 左岸文人書生聚集之地,花神咖啡,雙偶咖啡,國立美術學院等等都集中在此區,畫廊書店更是鱗次櫛比。順著小街小巷往下走,走不太遠就能到達緊鄰聖日耳曼德佩的著名學術區——拉丁區。可別搞錯了,這裡被可不是拉丁舞愛好者大區。而是因為中世紀時,這裡一度以拉丁語作為教學語言。說白了,就是中世紀起,這裡的人們就痛苦的,啊不,幸福的接受知識的熏陶。久而久之,這裡就成了學霸們的聚集地。拉丁區的中心正是赫赫有名的學府索邦大學。
 ↑盧森堡公園 索邦大學的不遠處就是 盧森堡 公園Jardin du Luxembourg。
 ↑盧森堡公園 索邦大學的不遠處就是 盧森堡 公園Jardin du Luxembourg。  
始建於1612年的 盧森堡 公園占地面積達224,500 平方米、有著噴泉與樹林的城市公園備受 巴黎 本地居民與游客的喜愛。 盧森堡 宮也是 法國 參議院的所在地,每年開放日都會吸引大量游客前去參觀。 ↑盧森堡公園 再次人品爆棚的我們遇見了交響樂隊的公共演出。
 ↑盧森堡公園 再次人品爆棚的我們遇見了交響樂隊的公共演出。  
花園的涼亭中,音樂家們身穿黑色正裝,但音樂中卻不由自主帶著些周末的歡樂。我們也順理成章的加入了周圍安靜的聽眾。不管男女老少,大家似乎都進入了由音樂所構建的另一個安寧世界:管弦樂的交相鳴奏之間,是風吹過微黃的落葉,飛鳥划過天空的蹄鳴。 ↑盧森堡公園
 ↑盧森堡公園  ↑盧森堡公園
 ↑盧森堡公園   
駐足聆聽了一會兒之後,我們前往了下一個目的地,正對 盧森堡 公園的先賢祠Panthéon。
  
比起先賢祠本身雄偉壯麗的外觀,我想這裡更為人所熟知的是在此長眠的英靈之魂。伏爾泰、盧梭、雨果、左拉、居裡夫婦、大仲馬……這裡安眠的73位偉人將身軀與靈魂都奉獻給了這片他們熱愛著併為此奮鬥一生的土地。不知道生前時代各異領域不同的他們死後能否有機會聚在一起,看無數世人來此瞻仰;又或許哪位調皮的老頑童還會對現代人的穿著打扮評頭論足。
 ↑先賢祠 先賢祠的前身是路易十五在十六世紀下令修建的教堂,但隨著 法國 大革命轟轟烈烈的展開,這座剛剛竣工的教堂才見了今日的晚霞就不得不在第二日的 朝陽 中搖身一變成了 法國 大佬名人們的陵墓。
 ↑先賢祠 先賢祠的前身是路易十五在十六世紀下令修建的教堂,但隨著 法國 大革命轟轟烈烈的展開,這座剛剛竣工的教堂才見了今日的晚霞就不得不在第二日的 朝陽 中搖身一變成了 法國 大佬名人們的陵墓。  
再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 法國 人對於墓地的隨意性越發顯露出來。就連把墓地修在鐵路邊或是開放成晨跑的公園那都不算事兒,物理學家 萊昂 乾脆直接在革命家們的靈魂殿堂之上演示了著名實驗傅科擺,向世界證明瞭地球自轉。因而現在的先賢祠大廳也常常進行各種各樣有趣的實驗活動。或許是受著先祖庇蔭,這些知識的光輝得以更好的延續與傳承。 ↑先賢祠
 ↑先賢祠 
                                
							
						
						
                        
						
						
					
					
					
					
					法國 。
一個國家,兩個漢字,十六個筆畫,千百種美好想象。
誰都愛看 巴黎 冷峻的鐵塔與塞納河閃爍的燈火,南部 黃金海岸 燦爛的陽光沙灘,或是聖米歇爾蒼茫的日出日落……
畢竟正是這些所有關於浪漫與自由的美麗場景構成了法 蘭西 ,這五千多萬公頃的別樣人間。



她的暗涌與她的美麗,她的老舊與她的現代;她的婀娜多姿與她的溫柔繾綣,她的熱情似火與她的高傲冷淡。描述這個國家的辭藻有太多,但都不如親自去感受來的直接與真切。
這裡有太多的理由讓我去留戀,也還有更多等待我去發現。所以每每當我想要去感受這裡的美好時,我甚至都不需要去想為什麼,也不需要擔心這個目的地是否會更我驚喜。因為我出發的意義,只在於用另一個角度去感知世界:See The World Differently。
這個我通過書本與網絡所瞭解的世界,到底還有著多少不為我知的奇妙魅力?
十月初的秋天,我們在 法國 的土地上駕車行駛了數千公里。從西至冬,自北向南,不知倦的我們一路前行,駛過了比利牛斯綿延起伏的山脈,走過了 尼斯 海邊的蜿蜒大道,也看過了 安納西 涓涓不斷的雪山流水。









全程大部分交通方式為 自駕 ,部分地區為火車。
整個 自駕 旅程的高潮與最美之處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 比如 穿行於 瑞士 湖山之間的6號11號公路(雖然比起高速公路會平均會多花上一到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但沿途的美景絕對值得);又 比如 小鎮 貝濟耶 暖心的民宿與推開窗就能看見的日出日落,還有 卡爾卡松 飛沙走石的百年古堡。
這趟歷時20天的旅行有太多值得分享,因此游記也變得較為冗長。這篇游記的內容只針對 法國 部分,對於某個地區情有獨鐘的朋友可以直接查看右側游記目錄點擊進入自己更為想要瞭解的片段。
👉 瑞士 部分請參考:
瑞士 黃金線 自駕 攻略:山高湖闊,歲月蹉跎 http://www.mafengwo.cn/i/7902133.html
👉 西班牙 巴塞羅那 部分完成了會將鏈接更新在這裡。
雖然在法已經四年半,但我仍然一如既往的享受這裡的美食與美景。
關於這次出行的美食與旅途建議都可以在文末找到相關信息。

行程時間:2017年9月29日至2017年10月19日
國航 成都 巴黎 直飛機票往返價格:8000元左右每人



這裡的生活氣息,是矮小街巷中錯落有致的古老民居,也是香榭麗舍大道上的燈紅酒綠。
奧斯曼建築的精緻與宏偉,同 巴黎 人慢悠悠的生活態度一樣,在歷史的變遷中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提到 巴黎 ,聖母院,盧浮宮,埃菲爾鐵塔,塞納河……這些標誌性的建築與景色構成了人們對於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這裡的生活氣息,是矮小街巷中錯落有致的古老民居,也是香榭麗舍大道上的燈紅酒綠。奧斯曼建築的精緻與宏偉,同 巴黎 人慢悠悠的生活態度一樣,在歷史的變遷中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我是個俗人,就是那種到了一個旅游或是非旅游城市但凡著名景點都得走一遭的俗人。
我來到 巴黎 ,和我家裡人來到 巴黎 的第一個景點如出一轍—— 巴黎 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
儘管在這裡居住了兩年半的時間,但我去聖母院的次數加起來......也就那麼一次。



運氣好的時候,若是能在裡面遇見唱詩班與主教講話,那麼這座教堂最本質的部分也許才會真正展現開來:在莊嚴神聖的氣氛中每一個信奉者內心寧靜,感受著這一刻被庇佑的幸福與來自主的召喚。


從聖母院出來,附近便是著名的聖日耳曼德佩Saint Germain des Près區。這裡是 巴黎 左岸文人書生聚集之地,花神咖啡,雙偶咖啡,國立美術學院等等都集中在此區,畫廊書店更是鱗次櫛比。順著小街小巷往下走,走不太遠就能到達緊鄰聖日耳曼德佩的著名學術區——拉丁區。可別搞錯了,這裡被可不是拉丁舞愛好者大區。而是因為中世紀時,這裡一度以拉丁語作為教學語言。說白了,就是中世紀起,這裡的人們就痛苦的,啊不,幸福的接受知識的熏陶。久而久之,這裡就成了學霸們的聚集地。拉丁區的中心正是赫赫有名的學府索邦大學。

始建於1612年的 盧森堡 公園占地面積達224,500 平方米、有著噴泉與樹林的城市公園備受 巴黎 本地居民與游客的喜愛。 盧森堡 宮也是 法國 參議院的所在地,每年開放日都會吸引大量游客前去參觀。

花園的涼亭中,音樂家們身穿黑色正裝,但音樂中卻不由自主帶著些周末的歡樂。我們也順理成章的加入了周圍安靜的聽眾。不管男女老少,大家似乎都進入了由音樂所構建的另一個安寧世界:管弦樂的交相鳴奏之間,是風吹過微黃的落葉,飛鳥划過天空的蹄鳴。


駐足聆聽了一會兒之後,我們前往了下一個目的地,正對 盧森堡 公園的先賢祠Panthéon。
比起先賢祠本身雄偉壯麗的外觀,我想這裡更為人所熟知的是在此長眠的英靈之魂。伏爾泰、盧梭、雨果、左拉、居裡夫婦、大仲馬……這裡安眠的73位偉人將身軀與靈魂都奉獻給了這片他們熱愛著併為此奮鬥一生的土地。不知道生前時代各異領域不同的他們死後能否有機會聚在一起,看無數世人來此瞻仰;又或許哪位調皮的老頑童還會對現代人的穿著打扮評頭論足。

再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 法國 人對於墓地的隨意性越發顯露出來。就連把墓地修在鐵路邊或是開放成晨跑的公園那都不算事兒,物理學家 萊昂 乾脆直接在革命家們的靈魂殿堂之上演示了著名實驗傅科擺,向世界證明瞭地球自轉。因而現在的先賢祠大廳也常常進行各種各樣有趣的實驗活動。或許是受著先祖庇蔭,這些知識的光輝得以更好的延續與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