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自帶時光機的非典型緬甸

緬甸自助遊攻略
↑曼德勒皇宮 曾經的 曼德勒 皇宮成了 印度 總督的軍事基地,那些珍寶也漸漸被掏空,1942年當 日本 人攻剋 英國 軍隊占領 曼德勒 時,皇宮被當作臨時倉庫,在戰火紛飛的日子里,龐大的 曼德勒 皇宮成了顯而易見的目標,幾顆炸彈讓木質結構的皇宮燃起大火,當火熄滅時,曾經的皇宮早已成為一片焦炭,只有石質結構的鐘樓和文物塔得以幸存。
緬甸自助遊攻略
↑曼德勒皇宮 如今空蕩盪的 曼德勒 皇宮是 緬甸 政府為了促進旅游發展在1989年按照曾經的老照片重 新建 造的,但能恢復的也只是宮殿的大體輪廓,那些精美的雕刻和宮殿內部曾有的設置再也無法還原。
緬甸自助遊攻略
↑曼德勒皇宮 皇宮內部除了仿製了當年的大小宮殿,還有一個展示皇室用品的小型博物館,這大概是皇宮內部內容最為豐富的地方了。
緬甸自助遊攻略
↑曼德勒皇宮 在參觀 曼德勒 皇宮時,游客只能從東側大門進入,花一萬緬幣購買的門票算是入城費,也可以參觀 曼德勒 的其他景點,但進入皇宮時,需要將護照壓在售票處,這可能是因為皇宮內部很大一片區域屬於未對外開放的軍事管理區。
緬甸自助遊攻略
↑曼德勒皇宮 不知道是因為皇宮太大還是游客太少,能見到的人總是三三兩兩,但對當地人免費的 曼德勒 皇宮卻成為了人們舉家郊游的好地方,在古樸的木質結構間是拿著氣球互相追逐歡笑的孩子們。
緬甸自助遊攻略
↑曼德勒皇宮 從皇宮建築群到皇宮大門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一旁的突突車司機用英語問美玲要不要坐車,她扭頭沖我笑:我長得不像 緬甸 人麽?我說你根本就是 中國 人嘛,你的爺爺奶奶爸爸都是 中國 人,只有媽媽是 緬甸 人,可人的血統總是要跟著父輩的,所以你是 中國 人。其實我的心裡是覺得這麼好的姑娘應該和我是一個國籍才對,可美玲卻似乎從沒覺得她應該是 中國 人,她和它的哥哥,甚至她的爸爸,始終認為他們是 緬甸 人,所以他們從小並不學中文,這其實是我不太能理解的,包括之前我在 蒲甘 “撿到”的爸爸是 菲律賓 人媽媽是 臺灣 人的男生,他並不說太清楚他到底是哪裡人,而只是說“他們 菲律賓 人”,“你們 中國 人”,當我問他你的祖國是哪裡時,他並不回答我,只是很官方的說兩個都是。 【曼德勒】固都陶佛塔
緬甸自助遊攻略
↑固都陶佛塔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在 緬甸 幾千年的歷史中,雖然篡位、遷都不曾停止,但在新址上建造佛塔卻是君王們不曾懈怠的事情。緊鄰 曼德勒 皇宮的固都陶佛塔就是敏東王在遷都 曼德勒 後建起的首個佛塔。
緬甸自助遊攻略
↑固都陶佛塔 佛塔群內的主塔參照 蒲甘 的瑞喜宮佛塔建造, 而周圍的上百座小塔卻是敏東王的特別設計,不知那時的他已經有了再次舉行佛教集結的想法,還是真的是神來之筆,在幾年後的1871年,敏東王召集了2400位高僧前來 曼德勒 ,舉行了佛教歷史上的第五次集結(集結:重述、驗證、對比經典,確保佛教經典一切無誤的佛教大型集會活動),之後便將校正後的巴利文三藏經雕刻在729塊石碑上,放置於小塔之中。
緬甸自助遊攻略
↑固都陶佛塔 如今去到固都陶佛塔,仍舊能夠看到那些佇立在小塔之中、兩面刻有三藏經文的石碑,現在它因“世界上最大的書”而知名,但那時的敏東王大概只是希望即便在殖民力量的暴戾和蠻橫之下, 緬甸 仍舊能夠留下 平和 仁慈的佛國特質。
緬甸自助遊攻略
↑固都陶佛塔 雖然固都陶佛塔的歷史並不太長,但卻比 蒲甘 的佛塔更有煙火氣息,當我們到達這裡時,正值正午,平臺上滿是吃飯的當地人,她們大多是上了年紀的婆婆,幾個人圍成一個小圈子,中間擺滿了從家裡帶來的飯菜,一邊聊天一邊享用美食,而人群之外是等待喂食的貓咪,一個個探著腦袋,張望著哪裡能獲得美味的食物。
緬甸自助遊攻略
↑固都陶佛塔 在佛塔內參觀時,正好看到一對正在拍婚紗照的當地人,後來回國後特意對比了 緬甸 服飾,確定這應該就是緬族的服裝。在 中國 960萬平方公里上有著56個民族,這使得 中國 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一個頗為多元的國家,而國土面積不足 中國 十分之一的 緬甸 卻有著除緬族外的13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占比高達32%,如此龐大的比重使得 緬甸 時至今日仍舊處在努力平衡各民族的奮鬥之中。 【曼德勒】山達穆尼佛塔
緬甸自助遊攻略
↑山達穆尼佛塔 從固都陶佛塔步行不遠便可到山 達曼 尼佛塔,在《走遍全球》上,關於佛塔的介紹含糊不清,沒有具體的建造年月,只是寫著敏東王在修建 曼德勒 皇宮時的曾在這裡居住,書中也曾提及敏東王弟弟加囊王的遺體埋葬在這裡(加囊王,協助敏東王推翻前任國王,後被立為王儲,在1866年敏東王的兒子們發起的政變中被殺。),之後一位 曼德勒 山的高僧在此修建佛塔,並建有1774座小塔,小塔之中同樣收藏著刻有三藏經的石板。
緬甸自助遊攻略
↑山達穆尼佛塔 從航拍圖上看,山 達曼 尼佛塔面積只占固都陶佛塔的一半,但小塔數量卻遠遠超過固都陶佛塔,山 達曼 尼佛塔群內的小塔更為密集,一排排的佛塔幾乎是前後相連,不留一點空隙,而佛塔內部也相較固都陶佛塔冷清的多,這裡見不到太多前來朝拜的人,游人也相對較少。 【曼德勒】金色宮殿僧院
緬甸自助遊攻略
↑金色宮殿僧院 固都陶佛塔、山 達曼 尼佛塔、金色宮殿僧院在地圖上呈三角形坐落在 曼德勒 皇宮西南角不遠處,與固都陶佛塔和山 達曼 尼佛塔不同的是,金色宮殿僧院不僅由柚木搭建而成,還曾是 曼德勒 皇宮中的建築。
緬甸自助遊攻略
↑金色宮殿僧院 在敏東王的弟弟加囊被殺害後,敏東王一直不敢再立王儲,擔心自己被篡位謀殺,可即便如此,他的王后與大臣們仍舊密謀擁立敏東王的兒子錫袍即位,敏東王死後,並非正統的錫袍王馬上將敏東王最後的居所——金色宮殿從 曼德勒 皇宮遷出。
緬甸自助遊攻略
↑金色宮殿僧院 雖然當初金色宮殿的遷出是出於錫袍王對父王離世的莫大忌諱,但這卻使得金色宮殿成為 曼德勒 皇宮中唯一保存下來的木製結構建築(其他皇宮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燒毀)。
緬甸自助遊攻略
↑金色宮殿僧院 如今這座美麗的柚木宮殿仍然佇立在那裡,這使得人們可以通過它的樣貌來想象當年 曼德勒 皇宮的精美輝煌。
緬甸自助遊攻略
↑金色宮殿僧院 那天我們參觀柚木寺時正好看到幾個當地孩子穿著民族服飾拍照,小小的人兒一本正經的像個大人一樣站立在那裡,配合著身後的柚木寺,時間像是回到了一百年前。
緬甸自助遊攻略
↑金色宮殿僧院 柚木是 緬甸 頗為珍貴的樹木,對化學物質有著較強的耐腐蝕性,所以即便經過一百多年的風吹雨淋,金色宮殿的外部雕刻仍然生動自然。
緬甸自助遊攻略
↑金色宮殿僧院 【曼德勒】敏貢
緬甸自助遊攻略
↑敏貢古城 敏貢古城位於 伊洛 瓦底江岸,與 曼德勒 城隔江相望,雖然不曾成為貢榜王朝的都城,但卻有著頗為著名的佛塔——龐大的敏貢佛塔和形似白色蛋糕的辛謬麥佛塔。
緬甸自助遊攻略
↑敏貢古城 每天早上9點,游船會從 曼德勒 碼頭開往敏貢,中午12點半再返回 曼德勒 。
那天下午我就要離開 緬甸 回國,同行的 韓國 男生在前一天告訴我無論如何都要坐船去敏貢看看,後來我很感謝他當時的邀請,因為對我來說,在 曼德勒 一天半的時間里,敏貢是我最喜歡的地方。
緬甸自助遊攻略
↑敏貢古城 曼德勒 的市區太過嘈雜,一江之隔的敏貢卻有著不太一樣的寧靜,雖然那些著名景點也有不少游客和商販,但遠離喧鬧的地方,仍舊充滿著原始與質朴。
緬甸自助遊攻略
↑敏貢古城 《走遍全球》上說,巨大的敏貢佛塔是貢榜王朝第五代君王——波道帕耶王在1790年為了收存從 中國 請來的佛牙舍利而建造的,但直到1819年波道帕耶王離世,佛塔也沒有建造完成,後來地震又造成佛塔基座上的巨大裂縫,自此建造佛塔的計劃完全擱淺。
但如果地基高達150米的敏貢佛塔能夠完全建成,它無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佛塔,然而現在這座不能完成的佛塔全貌只能讓後人去想象了。
緬甸自助遊攻略
↑敏貢古城 佛塔前方、 伊洛 瓦底江岸,面朝江水站立著兩頭以紅磚壘砌、外層塗有灰泥的巨象,雖然經過地震的毀壞、歲月的侵蝕,巨象身上雕刻的花紋仍舊清晰可辨,遙想當年建成之時,數十米高的巨象守護佛塔該是怎樣壯觀的場景。
緬甸自助遊攻略
↑敏貢古城 與巨型佛塔和巨象同時被建造的還有敏貢大鐘,對於 緬甸 的佛寺而言,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修建敏貢佛塔時,波道帕耶王鑄造了一口號稱全世界最大的鐘,因為佛塔的未能完成,大鐘如今只能懸掛在佛塔附近的殿堂里,來到這裡的人們總是會彎著身子到大鐘內部一探究竟。
緬甸自助遊攻略
↑敏貢古城 這座建造於1808年的巨鐘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內部塗滿了各種文字,對於 緬甸 的歷史遺跡,政府似乎一直並未大力保護,從 蒲甘 平原上可以隨意攀爬的野塔,到眼前這座被畫花了的大鐘,政府的不作為使得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跡正在一點一點遭到不可逆轉的損壞,與同樣規模龐大的吳哥古跡相比, 緬甸 的古跡保護仍舊有著很長一段路要走。
緬甸自助遊攻略
↑敏貢古城 在眾多的游記當中,敏貢的辛謬麥佛塔被展示成了一個純白色的“奶油蛋糕”,無數的游客來到這裡總要站在波浪形的塔基上拍上幾張照片。
緬甸自助遊攻略
↑敏貢古城 我曾想過,當時皇城在阿馬拉布拉的波道帕耶王為何會在遙遠的敏貢修建佛塔,直到我來到辛謬麥佛塔,這個疑問好像終於有了答案。
書上說,白色的辛謬麥佛塔是波道帕耶王在登基時為了緬懷妻子辛謬麥所建造,我猜想著貢榜王朝最偉大的君王對敏貢這方土地一定有著特別的感情。
就像沙賈汗與妻子泰姬瑪哈爾的愛情故事一直伴隨著美麗聖潔的泰姬陵一樣,在這座白色的佛塔之外,波道帕耶王和辛謬麥可能也有著一段不被世人所知的愛情故事。
畢竟,在我瞭解的 緬甸 眾 多佛 塔之中,再也沒有哪一座是一個君王為了自己的愛人所建造的。
緬甸自助遊攻略
↑敏貢古城 除了對於辛謬麥佛塔的猜測之外,最特別的莫過於佛塔頂部供奉的佛像,當我攀上臺階的終點,一個金色的坐佛像正在佛龕之中俯視著來訪者,而在這座佛像之後、佛龕之中還有另外一座體型稍小、裝飾簡單的金色佛像,這一前一後兩座佛像同在一龕之中,甚是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