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為那句‘’蓬萊之後無別山”引來的遐想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導游圖
滁州自助遊攻略
可以看見下麵的“玻璃沼”水不多,已經很幹了。
滁州自助遊攻略
↑玻璃沼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半山腰處,在琅琊古道之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經之地。現在的醉翁亭地區,已不是一座孤單的涼亭,而是以醉翁亭之間,依山傍水,幽雅而寧靜。這裡古樹婆娑,亭台錯落,青山如畫,碧水潺流,環境十分優美。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琅琊古道旁,古樹婆娑,亭台錯落,醉翁亭翼然臨於泉上。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我們進入庭園去看看。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這就是“醉翁亭”景區的主角——千年醉翁亭(已修複)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周圍的“碑刻”。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滁州自助遊攻略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紅柱黑瓦,雕欄畫棟,檐角飛揚,佈局小巧獨特。陽修又為何自稱“醉翁”呢?實則當時歐陽修年僅四十,並非老翁,也不常醉,取名“醉翁”者只是心有積憤,借“醉”來避世、玩世而已。“醉翁亭記”文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深究間也”這一句,就是指他內心悲憤的一種真實寫照。

據說當年歐陽修不僅在此聚友飲酒談天,也常在這裡辦理公務。在他詩中有“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之句,可見其飲酒中不忘公務。
我們不但可以在亭子正面匾額上看到“蘇東坡”的墨寶,而且能在亭東峻峭的山壁上看到那碩大的三個篆體字。 亭中正對面的柱子上有副楹聯: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歐公當時年僅四十,並非“蒼顏白髮”老翁,也並非“飲少輒醉”,為何自號“醉翁”呢?且聽他的解釋吧:“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客”。 亭中還有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歐陽修卒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對聯寫於清同治末年(1870年),約歷八百年。“醉鄉”,原指醉中境界,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記》中原句,為琅琊山門至讓泉的距離。亭影不孤,從有形的方面說,指亭周圍陸續增添了許多建築物,如二賢堂、影香亭、意在亭等;從無形的方面說,指歐陽修領導了北宋古文運動,不僅其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而且其提掖了王安石、蘇軾等一大批精英。須知 中國 文學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除歐陽修本人以外,其餘五家都出自歐門!全聯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個字,交代了寫聯時間,亭的位置、歷史與現狀,而且概括了亭主人生前身後對社會的影響。特別是“醉鄉猶在”、“亭影不孤”,字字精煉,既寫景,又抒情,飽含了對前哲的追懷與感念,十分巧妙,耐人回味。
最長的一副楹聯是清朝名家薛時雨撰寫的:“ 翁昔醉吟詩,想溪山入畫,禽鳥親人,一官譴責何妨,把酒臨風,只範希文素心可證;我來憑眺處,悵琴操無聲,梅魂不返,十畝蒿萊重闢,捫碑剔蘚,幸蘇子瞻墨跡長存。” 這副對聯將范仲淹和歐陽修巧妙地聯繫在了一起。巧的是,佳作《 岳陽 樓記》和《醉翁亭記》同一年問世;妙的是,兩位作者曾共同主張改革朝政、立志圖強。新政失敗之後,范仲淹被貶遠謫,歐陽修冒死直言,因此得罪朝廷,落去朝職,貶放 滁州 。《 岳陽 樓記》中,范仲淹的“憂”,何其難得!可在《醉翁亭記》中,我們卻只能看到“樂”,原來歐翁他修行的境界高啊——以苦為樂。
滁州自助遊攻略
↑摩崖石刻 醉翁亭的北面有3間劈山而築的瓦房,隱在綠樹之中,肅穆典雅,這就是“二賢堂”,初建於1095年,這是紀念歐陽修和王禹偁兩位太守而建的。所謂二賢者,歐陽修和王禹偁是也。歐陽修自不待言,王禹偁,宋初文學家,一生剛直敢言。 滁州 歷史上曾屬 淮南 國,歐、王兩人都曾在 滁州 做過太守,故有此名句。在二賢堂前有一副對聯:

“駐節 淮南 關心民,癀留芳江表濟世”。文章原堂已毀,存留下來的二賢堂為後來重建。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滁州自助遊攻略
跨過這道院門,往前走幾步我們就來到了“意在亭”。
滁州自助遊攻略
“意在亭”原名“皆春亭”,為明嘉靖四十年(1561)南太僕寺少卿毛鵬所建。萬曆三十一年(1603) 滁州 知州盧洪夏仿照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 (公元303—361年)《蘭亭集序》中描繪的情形設計、建造了“ 曲水 流觴”,皆春亭成為文人雅士飲酒賦詩的場所,於是改名為“意在亭”,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之意。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意在亭有一副楹聯:酒冽泉香招客飲,山光水色入樽來,描繪了文人欣賞美景、飲酒賦詩的場景。溪流淙淙,訴說著 曲水 流觴的故事。 曲水 流觴是 中國 古代流傳的一種游戲,源於上巳節。上巳即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便分坐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兩邊帶耳、底部有托、能浮於水上的羽觴杯,“羽觴隨波泛”,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賦詩。
滁州自助遊攻略
↑曲水流觴 意在亭的地面開鑿寬約一尺的淺溝,從影香亭的方池註入讓泉水,縈迴往複,經過九折八回,緩緩流出亭外。
滁州自助遊攻略
↑曲水流觴
滁州自助遊攻略
↑曲水流觴 出意在亭向西拾級而上,有一方池躍入眼帘,池中的石礅上有亭聳然而立,這便是影香亭,亭上一聯極為恰切: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一副摘句聯。聯出自宋·林逋(967-1028年)《梅花》詩中的兩句,上句寫梅的姿態。梅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加上傍以清淺的水邊,相映成趣,就更顯得其清新婀娜。下句寫梅的清香。香氣飄浮於幽暗之中,沁人心脾,月光之下,倍加醉人。古今多少詩評家都認為寫梅到此可謂絕筆。 影香亭原名見梅亭,鑿山出泉壘砌方池, 池上 築亭,碧水繞環,遙望歐梅。 清康 熙二十四年(1685) 滁州 知州王賜魁因坐在此亭中既能看見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聞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為“影香亭”。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為了從不同位置欣賞歐梅的風采,後人在歐梅的四周修築了不同類型的賞景台,即:北建古梅亭,南造影香亭,東築覽餘台,西砌怡亭。
  後來有人在壁上題了“寒流疏影”、“翠積清香”兩塊碑刻,更加言簡意賅。 覽餘台是一方高約5米的人工夯制土台,用大石塊砌到台頂。粗壯的爬山虎藤蔓彼此纏繞,爬滿台壁。登高遠望,頓感眼界開闊,可看到醉翁亭景區的建築群有高有低、此起彼伏、錯落有致。站在臺上,歐公在《醉翁亭記》中所述的四季風景一覽無餘。
滁州自助遊攻略
↑覽餘台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九百多年前,歐陽修在醉翁亭旁栽了一棵會開花的樹——杏梅。原梅枯死後,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補種了一棵。如今,古梅樹幹有兩丈多高,二尺多粗,蒼顏多瘢,老而不衰,滿樹繁花。這株古梅品種稀有,花期不搶臘梅之先,也不與春梅爭艷,獨伴杏花開放,故名曰“杏梅”。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古人為賞梅在古梅北建有一亭,稱古梅亭,說是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夠看到古梅的各種姿態,尤其是到了冬季,雪映梅花,疏影寒淡,梅花凌寒而放的品格盡顯。有聯為證:寒流疏影;翠積清香。品節追歐蘇,千載芳梅撐鐵骨;冰姿宜水月,一天香雪盪春風。。
滁州自助遊攻略
↑醉翁亭景區 古梅亭原名“梅瑞堂”,是一座四角飛檐、四面有牆的廳堂, 1535年由 滁州 判官張明道為觀賞梅花而建。1928年有書法家在堂後崖壁題“古梅亭”篆刻一方,於是改為現名。亭名古梅亭的“梅”字寫得非常特別,上有一口字,內含一點,下為一水字。原來這是一個會意字,意思是口中含著一粒梅,酸得直流口水。古梅亭的兩副楹聯值得細品。一聯為“品節追歐蘇,千載芳梅撐鐵骨;冰姿宜水月,一天香雪盪春風”。此聯借贊美梅花鐵骨冰姿的神韻,贊譽了歐陽修和蘇軾的高風亮節。另一副楹聯是“醒來欲少心無累,醉後心閑夢亦清”。
滁州自助遊攻略
這就是“怡亭”,也是一處賞梅好去處。
滁州自助遊攻略
滁州自助遊攻略
“怡亭”隔壁就是” 菱溪石。因在菱溪被髮現,所以得其名為“菱溪石”。菱溪是滁東三公里處的一條小溪,後不見溪流,只有一池塘,稱菱溪塘。灰色的菱溪石其實是一塊 太湖 石,具有 太湖 石典型的審美特征——瘦、皺、漏、透。菱溪石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圓孔,孔孔相通,不下百餘。歐陽修在滁任太守時,多次前去觀看,視為珍玩,認為此物應當讓百姓都來觀賞。於是他特地用三條牛駕車把大小兩塊菱溪石運到豐 樂亭 ,立於南北兩側,與“朱欄綠竹相映掩,供游人歲時嬉游”,此外,還特地作了《菱溪石記》文和《菱溪大石》詩以顯其勝。在清光緒年間,大的菱溪石由豐 樂亭 移到醉翁亭院內的意在亭。至於那塊小的菱溪石,民國時期“在明倫堂院中,以其形似魁星,故謂之魁星石”。在《菱溪石記》中,歐公借菱溪石的百年滄桑告誡世人:世間美的事物很多,即使是 滁州 刺史劉金這樣的悍將,他的後人也無法將一塊石頭永久擁有,人又何必竭盡心思去占有甚至毀壞那些美的事物呢?
滁州自助遊攻略
↑天外孑遺亭 前往“玄帝宮”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