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亞半島的回憶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高迪區(Gaudí District),1968,Reus,以上三張圖片來源於RBTA官網。

這種風格獨特的設計理念在Ricardo Bofill隨後的三座建築中被進一步表現的淋漓盡致。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世外 桃源 (Xanadú),1971,Calpe,以上五張圖片來源於RBTA官網。
Xanadú就在La Muralla Roja旁邊,是一座包含18套公寓的建築。基於城堡的概念進行設計,Xanadú的結構是由很多立方體圍繞著中軸疊加,每一套公寓由三個立方體組成,每個立方體負責不同的使用功能。儘管外觀看有些怪異,然而有很多關於採光、通風和隱私的細節設計,讓內部的居住性能得到了最好的保證。
因為Xanadú是一棟住宅公寓,所以除了住在裡面的居民,游客是無法入內的,但是我卻意外的進入了,而進入的方式我後面慢慢說。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紅牆(La Muralla Roja),1973,Calpe,以上五張圖片來源於RBTA官網。
到了La Muralla Roja的設計時,Ricardo Bofill的建構思路更加成熟。整棟建築的形態中設置了多重隱喻,其中建築平面映射的是古典的 希腊 十字,而外部堅實的形體與穿插於內天井的樓梯、平臺、連橋的空間體驗,則是參照了通常都建在 地中海 沿岸峭壁上的 北非 要塞。這種有些離奇的原型組合與重構設計方法,加上色彩與不停變幻的自然光線的配合,使這棟日常居住建築於周圍的山海融為了一體。
La Muralla Roja如Ricardo Bofill希望的那樣遠離城市喧囂,與山海為伍。沒想到四十年後,一款暢銷的手游《紀念碑谷》中一幀幀虛擬的游戲畫面竟與La Muralla Roja在 北非 城堡創意、幾何建構方式以及色彩應用等多方面上驚人相似,於是這座建築突然間被刷成了網紅。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瓦爾登7號(Walden-7),1975,Barcelona,以上五張圖片來源於RBTA官網。
Walden-7位於 巴塞羅那 郊區,這座建築看起來更像是軍事防禦用的堡壘,實際上它是公共住宅。14層高的建築圍繞著庭院而建,18個獨立的塔樓通過高挑的中庭組合在一起,上面還有兩個游泳池。紅色的外牆,藍綠色的走廊,充滿陽光的中央庭院,層層疊疊的陽臺,看起來非常奇妙,從垂直角度看的話,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迷宮。大膽的色彩應用及其設計構造,讓Walden-7聲名遠播,比起La Muralla Roja,它的設計價值其實更為顯著。
按照原計劃,在 巴塞羅那 時我們預留了半天去參觀這座建築,可卻被女人們的買買買打亂了原有的計劃。

Ricardo Bofill的建築語言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的風格從早期的烏托邦式實驗變為現代主義與古典主義的結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在 巴黎 城郊的Les Espaces d’Abraxas和Les Arcades du Lac. Le Viaduc。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Les Espaces d’Abraxas,1982,Paris,以上四張圖片來源於RBTA官網。
這裡本來是我在 巴黎 非常想去參觀的建築群,它位於 巴黎 東郊20km的大努瓦西區(Noisy-le-Grand)。但經生活在 巴黎 的朋友提醒,那裡的治安很混亂,出於安全考慮最終放棄了,非常遺憾。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Les Espaces d’Abraxas,1982,Paris,以上兩張圖片來源於 巴黎 攝影師Laurent Kronental作品《Souvenir d’un Futur》。
眼尖的朋友可能會發現Les Espaces d'Abraxas建築群是《饑餓游戲3》的取景地之一。而電影上映同期, 巴黎 攝影師Laurent_Kronental也對外公佈了自己歷時5年記錄下的80年代 巴黎 郊區住宅系列影像,其中也包括有Les Espaces d'Abraxas建築群。充滿科幻質感的畫面,讓人感覺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
Ricardo Bofill起初想要在 法國 建起一個“未來之城”,併為其他城市提供參考。按照最初設想,“未來之城”將容納各個社會階層的人,同時還有一個大型的地標建築。Ricardo Bofill把這個地標稱為“大宮殿”,它擁有610間公寓,遠看就像是一片超現實的鋼筋混凝土森林。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Les Arcades du Lac. Le Viaduc,1982,Paris,以上五張圖片來源於RBTA官網。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Les Arcades du Lac. Le Viaduc,1982,Paris,以上圖片來源於 巴黎 攝影師Laurent Kronental作品《Souvenir d’un Futur》。
但其後多年Ricardo Bofill在接受採訪時承認自己的建設宏圖失敗了。他沒能改變這座城市,他把烏托邦設想得太美好、太簡單,他以為自己能夠通過建築改變一切,但是到頭來,願景中的多元化社區並沒有組建起來,不健全的基礎設施和住宅間相互隔絕的天性都加速了城市的凋亡,住在“大宮殿”里的居民只有無盡的孤獨相伴。2006年,拆遷方案受到了居民強烈的抵制,市議會不得不放棄了這一拆遷計劃。但這個失敗的未來之城已經變成了居住在這裡的底層民眾的無望之家,住在這裡的居民大多感到被社會所遺棄。

而到了九十年代,Ricardo Bofill的風格完全變成了現代主義,而他的設計範圍也從住宅擴展到了更廣的領域,機場、酒店、劇院、寫字樓等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巴塞羅那 W酒店。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班牙自助遊攻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