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每年一刷新加坡只為解饞~標準廣東胃的新加坡美食分享

每年一刷新加坡只為解饞~標準廣東胃的新加坡美食分享

前言2016年第一次飛 新加坡 ,自己一個人去吃了肉骨茶和 海南 雞飯,從此便迷上了 新加坡 味道,尤其是肉骨茶!雖然我在 新加坡 買了很多不同牌子的肉骨茶湯包回國煮,但還是煮不出我在 新加坡 喝過的味道。導致的後果就是,從那一年開始,每年我都要飛一次 新加坡 ,就為瞭解我對肉骨茶的癮,同時也解我對 新加坡 的癮(因為我很喜歡這個國家)。每次去 新加坡 除了會固定吃我心心念的肉骨茶和 海南 雞飯以外,我還會去探 新店 (反正都飛過來了,不要浪費機票啊,爭取每次都有打卡新的地方吼吼吼 )。

先介紹一下我自己,土生土長 廣東 人,不是客家人,也不是 潮汕 人,就是來自 廣州 的 廣東 人,口味方面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同時我也是一個假的 廣東 人,因為我不吃我覺得重口的東西,例如蛇、貓、兔子、鳥、狗、田雞、鴿子、內臟之類的,所以下文也不會出現這些東西。最愛吃海鮮,愛吃辣,但又不至於無辣不歡,雖然曾經試過因為太想念 四川 火鍋,就買張機票飛 成都 吃了 。你們不會懂在 廣東 找不到伴陪吃麻辣火鍋的痛苦 ,那種痛苦就像你跟一群朋友在KTV,卻找不到一個人陪你唱 廣東 歌那樣寂寞 。標準 廣東 胃,無論在外地吃得多爽,我還是會想念大 廣東 的蝦餃燒麥蛋撻,還有煲仔飯。不太愛粉麵食,最愛的主食是米飯。去旅行的時候我可以接受一兩頓不吃米飯,但如果超過一天沒吃到米飯就會有點受不了。

下文介紹的餐廳,每一間都是我本人親自吃過,每一張食物圖片也是出自我本人之手,寫這篇文純粹是分享,因為好多朋友問我要攻略,我懶得一一回覆了,乾脆直接寫篇彙總的到時候誰再問我要攻略我就甩個link過去就好了 。但我必須要中肯地說一句,口味這東西每個人都不一樣,同樣的東西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例如我去完 臺灣 猛誇 臺灣 小吃好吃,但身邊就有朋友說 臺灣 東西一點都不好吃🤷‍♀️。我去完 東南亞 超喜歡冬陰功和叻沙、肉骨茶,但跟我一起去的朋友就是接受不了叻沙和肉骨茶🤷‍♀️。所以下記文字僅代表我的個人感受,大家根據自己口味習慣再決定要不要去打卡。

剛開始寫的時候很天真,想著每間店附個地址、圖片和一些介紹就好了,篇章不會太長。但我低估了我的強迫症 ,寫著寫著就認真起來了,寫到我都覺得自己是個話癆 ,所以下文可能會有點啰嗦 ,如果有耐性看到最後,我為你鼓掌 !

新加坡 美食那麼多,就從早餐開始吧。Here we go~~ 土司工坊 Toast Box有人說,去 新加坡 不品嘗一次國民早餐,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去過 新加坡 。
所謂的國民早餐就是兩片烤土司里夾著咖椰醬和黃油,再來兩顆半熟蛋和一杯咖啡。咖椰是 新加坡 一種特有的果醬,用椰子、雞蛋、糖和斑蘭葉製成,咖椰只是譯音,成分不含咖啡和咖喱。
而吃這個國民早餐最有名的店莫過於亞坤和土司工坊。
亞坤是 新加坡 的本土南洋風情連鎖咖啡店,從1944年成立至今已經75年。而土司工坊是2005年10月成立,距今不過短短的14年曆史。跟亞坤相比,就是爺爺跟孫子的輩分差別吧。從歷史情 懷來 講,亞坤勝。
一般游客來到 新加坡 都會打卡亞坤。據我的 新加坡 土著朋友介紹,他更喜歡土司工坊的土司,因為烤得更脆。土司工坊在 新加坡 有超級多的分店,剛好我住的酒店樓下就有,打卡毫無難度。
點的是最經典的套餐,兩片土司加兩顆半熟蛋和一杯咖啡,4.9新幣。咖啡可以選黑咖啡或是少奶或是少糖。雞蛋可以選半熟或是全熟,店員講普通話,溝通無障礙。

另外,在 新加坡 點咖啡有一串專業術語,貼給大家,直接用術語點咖啡的時候說不定店員會對你另眼相看哦 。
在 新加坡 ,會把Coffee叫做Kopi( 馬來西亞 也是這樣叫)。
Kopi=咖啡+煉乳( 新加坡 的傳統沖泡方法是事先將砂糖和煉乳放在杯底,然後倒入煮滾的咖啡,所以喝這種咖啡的時候記得拿勺子攪拌一下,不然甜到你哭~)
Kopi C=咖啡+砂糖+淡奶(其實C是 海南 話“鮮”的意思,由於早年間 新加坡 的組成人口絕大部分來源於 中國 海南 、 潮汕 、 福建 等地,所以這裡大部分阿嬤、阿公都說閩南話。這種Kopi口味清淡很多,是很多 新加坡 女孩子的首選。)
Kopi O=咖啡+砂糖(O,就是閩南話里“黑”的意思,Kopi O顧名思義就是黑咖啡啦,但又不是傳統西方的黑咖啡哦,因為它只加糖不加奶)。Kopi O我覺得最好記,只要記得孫燕姿在《天黑黑》那首歌里唱的“天黑黑,欲落雨”那句,我就記得它是黑咖啡。
Kopi O Kosong=咖啡,不加淡奶,不加糖,真正意義的黑咖啡(除了咖啡和熱水,什麼都不加的,Kosong是馬來語 “空虛”的意思。想讀馬來語,其實並不難,就算你不知道什麼意思,看著它的拼寫然後按照漢語拼音的發音讀基本就可以了。所以Kosong基本發音為“扣送”。)
KOPI C Kosong=咖啡+淡奶+不加糖
Kopi Gao=厚咖啡(Gao是源自 福建 話,是厚的意思,發音同“搞”)
Kopi Poh=薄咖啡(Poh是薄的意思,讀音同“薄荷”的“薄”)厚和薄是指一杯咖啡中的咖啡濃度而言,如果沒有對咖啡濃度的特殊要求,就不用特別說明瞭。
Kopi Siew Dai=咖啡少甜(Siew Dai意思就是少甜,Siew的讀音有點怪,“思友”二字快速念成一個音即可,Dai的讀音是“歹”,“思友歹”就是咖啡少糖的意思)
Kopi Gar Dai=咖啡加甜(Gar Dai就是多加糖的意思,Gar念“嘎”,Gar Dai念成“嘎歹”即可)

再來一張圖大家更簡單明瞭。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TOAST BOX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TOAST BOX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TOAST BOX 我超愛半熟蛋,拿起雞蛋在碟邊輕輕敲開,蛋白包裹著蛋黃就這麼滑出來了。一般桌面都會放有醬油和胡椒粉,聽說 新加坡 人傳統的吃法是倒點醬油灑點胡椒粉在雞蛋上,然後碟子貼著嘴一口悶就把雞蛋吸進嘴裡了!對,你沒看錯,就是一口悶!感覺女生一口悶這個動作很豪邁 。一直有傳聞坡上食閣的碗盤都洗不乾凈,我就見過碟子上還有水的,店家拿起碟子順手把水倒掉就盛菜了,所以我不是很敢嘗試這個吃法,碟子儘量不碰到嘴 。但這隻是針對食閣,畢竟食閣就是大排檔氛圍,衛生條件不要期望太高。土司工坊的環境看起來比食閣好很多。
相比 新加坡 人的傳統吃法,我更喜歡拿土司蘸蛋液吃。倒點醬油灑點胡椒粉在雞蛋上(醬油不能倒太多,會咸。胡椒粉不能灑太多,會辣),半熟蛋蛋白剛剛凝固,拿勺子戳一下,蛋黃就流出來了,十分誘人。烤得酥脆的土司裹著濃郁的蛋液(雞蛋一點都不腥!),一口咬下去,微熱的土司夾著冰凍黃油在嘴 巴裡 形成冰火一樣的溫度衝擊,微鹹的黃油在口中融化,奶香混雜著咖椰的馥郁。啊~~我寫得都要流口水了 。
回國後我一直對這份早餐念念不忘,半年後我再去 新加坡 ,帶朋友再去吃了一次,同樣的套餐,價格從$4.9變成$5.5,去年我再去吃,價格漲到$5.7,再這樣漲下去我在坡縣連份早餐都吃不起了 。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TOAST BOX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TOAST BOX 這是我去年拍的照片。上面是兩人的分量,跟我2016年第一次來相比,咖啡杯換了,現在的咖啡杯更大隻一些,可能咖啡會裝得更多一些,但是兩隻雞蛋和兩片土司這個分量是沒有變的。
其實土司工坊還有其他的早餐套餐,土司也不止這個做法。
例如有這種塗滿花生醬的: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TOAST BOX 還有這種塗了我不記得的醬,當時朋友說這是有南洋特色的醬,我只記得這醬是鹹的 !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TOAST BOX 還有蒸土司(沒圖),甚至連叻沙都有(沒圖),我有朋友吃過,對於第一次吃叻沙的朋友來說表示可以接受,但那款最簡單最basic的早餐始終最得我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套餐C,為免店家改了套餐名,大家還是記住跟店員說要最傳統的那個早餐就好 。 亞坤-新加坡的國民早餐開了60多年的亞坤可以說是 新加坡 咖椰土司的代名詞,來片Kaya咖椰土司,點上一杯南洋咖啡,一碗半生熟雞蛋,再來張報紙,就是最正宗的南洋風味。
關於這家店,我有話要說。
鼎鼎 大名 的亞坤,我還沒去 新加坡 之前已經在 緬甸 仰光 機場吃了一次,當時因為是晚飯時間,所以點了叻沙。
去了兩次 新加坡 ,都因為行程比較緊,所以沒有吃到亞坤,最後在機場看到,心想著怎麼也要試一下,結果就踩雷了。
土司烤得一點都不脆!一點都不脆!就是軟的土司!
咖椰醬也不香!(肯定啦,土司都沒烤熱,怎麼能帶出咖椰醬的香!)
我失望透了。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亞坤咖啡吐司老店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亞坤咖啡吐司老店 回來後我又看了很多 新加坡 攻略,看到很多蜂蜂都在游記極力推薦亞坤,我心想,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一定是!我決定給個機會亞坤平反。
於是,當我去年三刷 新加坡 的時候,第一站就帶著朋友去亞坤。不過我可不是隨便找間分店就去哦,我是去了遠東廣場的總店。因為我看了很多關於分店和總店的點評,總結為總店的出品水準是最高的。既然是為亞坤正名,那就肯定要去出品最好的那間。
地址見下圖 ,大眾點評導航過去就可以。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亞坤咖啡吐司老店 我在馬蜂窩也給這家店寫了點評: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亞坤咖啡吐司老店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亞坤咖啡吐司老店 大家認住這個門面,超南洋風情的有沒有!

土司是真的炭火烤,香脆吃得出來,我想也只有總店才會有這個設備和這個執著去堅持做這一步。
雞蛋是店家打好端上來的,自己加點調味就可以吃了,不像土司工坊要自己打蛋,但我卻覺得少了些儀式感。土司分量比土司工坊的大,咖啡比土司工坊的濃郁,可能是因為亞坤的土司多,吃完我覺得很膩,甜到憂傷,咖啡卻能很好地解了這個膩,所以咖啡一定要點!它家的黑咖啡超級黑,大發超級喜歡,一直贊不絕口。一頓早餐下來飽飽的,同時熱量也是爆表的。怕肥的人我建議早餐來吃,吃完就大暴走。如果下午茶來吃這個,怕肥的我會是罪惡感滿滿。
還有很多點評中提到亞坤無論是總店還是分店的服務態度都不怎麼樣。根據我兩次來總店親測,招待我們的阿姨都笑容可親,普通話 廣東 話都可以交流,服務態度可以哦。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亞坤咖啡吐司老店 綠色的碟子,看著很土,拍照竟十分上鏡。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亞坤咖啡吐司老店 總結:亞坤和土司工坊在 新加坡 分店都很多,大家可以選擇就近的店吃就好。若真要對比的話,亞坤在 新加坡 歷史比較悠久,價格也比較實惠(同樣的套餐,土司工坊是$5.7,亞坤是$5),土司分量大,但是吃完很膩很甜,甜到憂傷,不是甜食愛好者估計撐不到最後一片土司吃完。而土司工坊分量少,我一個女孩子吃都覺得有點不太夠,但正是因為少,所以吃完覺得甜度剛剛好,不會膩,如果是男生來吃就肯定不夠飽。但 新加坡 這麼多美食,早餐吃半分飽胃里才有更多的空間去吃更多的美食啊 ~~兩家店的咖椰土司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吃到,不一定要早餐來吃,有很多人就喜歡下午茶來吃片土司,再嘆一杯咖啡。但因為熱量很高,所以我都是當早餐吃,怕肥。兩家店都有自家的咖椰醬買,喜歡的朋友可以買回家或當手信送人。從品控來講,感覺土司工坊做得比較好,各家店出品水平差不多。而亞坤,我還是建議大家來遠東廣場的總店吃吧,去其他分店吃我怕你們踩雷 。反正在樟宜機場踩的雷我可是到現在還記得,太難忘 。也許是先入為主的觀念,我個人更喜歡土司工坊,朋友就喜歡亞坤。大家根據自己的喜愛選吧。 肉骨茶肉骨茶是一種流行於 東南亞 的 馬來西亞 和 新加坡 一帶的食品,是以肉與骨配合中藥煲成的湯,並沒有茶葉或茶的成份,但是由於食用時多會泡茶解湯肉的肥膩,所以一般都習稱肉骨茶,閩南語叫Bah-Kut-Teh,分為 新加坡 的 海南 派及 馬來西亞 的 福建 派, 海南 肉骨茶較重胡椒味, 福建 肉骨茶較重藥材味。
相傳華人初來南洋創業時,生活條件很差,由於不適應濕熱的氣候,不少人因此患上風濕病。為了治病祛寒,先賢用了各種藥材,包括當歸、杞、黨參等來煮藥,但是,因忌諱而將藥稱為“茶”。有一次,其中一人偶然將豬骨放入了「茶湯」里,沒想到這(茶湯)喝起來十分香濃美味,風味獨特. 後來,人們特地調整煮茶的配料,經過不斷地改進,就成為了本地著名的美食之一。
\---------------------------以上兩段文字來自百度。

在網上還找到另一個關於肉骨茶的發源:
“肉骨茶源於 馬來西亞 巴生 ,在 馬來西亞 的 福建 華人李文地可以說是肉骨茶的創始人。最初的肉骨茶源於南洋錫礦場熬煮藥材骨頭湯給工人祛濕補身體,李文地將這個熬骨頭湯的方法帶到了自己的大排檔上賣。他也因為賣肉骨湯而被顧客稱作“肉骨地”。“地”字和“茶”字的 福建 話發音都是“teh”,只是音調不同,漸漸的演變出“肉骨茶”的叫法。所以這道菜餚裡面並沒有茶的成分。”
所以這也能解釋為什麼 馬來西亞 人一直diss 新加坡 肉骨茶不正宗,因為 馬來西亞 才是正宗的肉骨茶發源地啊!

反正對於我來說,我就是好 新加坡 肉骨茶的胡椒口感,微辣,暖胃。不過 馬來西亞 肉骨茶的藥味口感也是不錯吃(也許是因為我從小喝藥材湯長大, 馬來西亞 肉骨茶對我來說就是有媽媽味道的藥材湯,這個我在家就可以喝到,不用飛去南洋喝,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沒那麼記掛著吧 ,雖然我每次飛 馬來西亞 還是必點肉骨茶 )。

新加坡 最出名的肉骨茶有幾間:發起人、松發、黃亞細。
前兩家我吃了兩次,黃亞細還未有機會打卡,如日後有機會打卡再來點評。 發起人肉骨茶發起人,能起這個名字,也是有一定底氣的。從1978年創立至今,靠著一碗肉骨茶走過40個年頭,證明它絕對不是一碗簡單的肉骨茶。
發起人在 新加坡 貌似就4間分店吧,聽說老店在 馬裡 士他(對,我沒寫錯,你也沒讀錯, 馬裡 士他是個地名),我去的是莊家酒店Hotel Boss的分店,因為離地鐵站近,剛好在附近就去了。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發起人肉骨茶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發起人肉骨茶 走進店里看到牆上貼了很多老闆蔡水發跟明星的合照,老闆不是追星族哦,是這些明星來吃肉骨茶時跟老闆的合照,因此發起人肉骨茶的老闆也被譽為是與明星合照最多的獅城餐廳老闆 。
我就拍了兩張,看大家認出幾個明星。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發起人肉骨茶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發起人肉骨茶 這是我人生喝的第一碗肉骨茶。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發起人肉骨茶 關於發起人肉骨茶的歷史,我想一般游客都很少去瞭解。如果不是為了寫這篇攻略,我也不會去搜,誰讓我是嚴謹的處女座呢 。所以,以下這段文字來自網絡 :
發起人肉骨茶的創始人蔡水發老先生在年輕的時候經營養豬場,他經常在晚上用自家的豬燉肉骨茶給鄰居朋友吃,並受到大家的歡迎。後來政府將養豬場的地回收發展,蔡老先生結束了養豬事業,開始了他的發起人肉骨茶。
你可能會覺得,肉骨茶不就是將肉骨和藥材通通丟在鍋里然後熬成一鍋湯。要做一碗好的肉骨茶,在肉骨的挑選和熬煮的過程以及時間的掌控大有講究。
由於蔡老先生的老本行,他對肉骨的挑選非常的挑剔。他會用7個月大的豬的龍骨和肋排,這樣的肉是既夠味又有嚼勁。發起人的上湯先用豬大骨 和龍 骨,再加上自己調配的藥材和調料,用一晚上的時間來熬制,湯頭裡面就會有滿滿的骨頭甜味。為了保持肉骨的鮮嫩,每天新鮮的肉骨只能在新湯里煮上20分鐘,然後再放到老湯里入味。這樣煮出來的肉骨才不會太老太柴。
因為對食材的要求高,不同部位的肉骨有不同的口感,所以在發起人你能找到不用種類的肉骨茶。
這裡的人氣肉骨用的是豬龍骨的部位,瘦肉占了大部分,肥肉偏少,肉也比較厚實。豬肋排分長排和小排,排骨稍微帶著肥肉,吃起來不會太柴,口感更加的豐富,更有嚼勁。吃的時候可直接拿在手裡蘸醬吃。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發起人肉骨茶 而我作為一個沒做啥攻略就來吃的游客,只知道點最貴的肉骨茶肯定沒錯。上面這一碗肉骨茶有多貴?肉骨茶一碗$9.8,加米飯$1,另加10%的服務費和7%的稅,按匯率5來算折回人民幣這一餐是¥63,單一碗肉骨茶就要¥57 。但是,可以續湯。關於續湯,好像有個不成文規定:只要碗里還有排骨,就可以免費續湯。我還沒試過把排骨吃完了再叫店員續湯的,這點需要求證一下。不過這家續湯不是很積極,都是顧客有要求店員才會給你續,我理解為可能它家肉骨茶的成本比較高,所以店員看著續?所以一定要多喝幾碗湯喝回本啊 。
唉,把自己說的那麼摳門,其實是因為這個湯真的很好喝啦。跟別家的肉骨茶比起來,發起人的胡椒味較濃郁但又不會過嗆,辣味亦較重,而湯底則較清。我一共續了兩次湯,本來還想再喝的,但實在喝不下了 。
在這裡必須要說說肉骨茶的吃法,想要享用一頓豐富的肉骨茶,這四款配菜是絕對不能少的:油條、滷花生、鹹菜和腐竹,而首選必須是油條。肉骨吃完後將油條泡入暖暖的湯中,吸滿湯汁後放入口中,超級滿足~排骨怎麼吃?用桌上的蒜末、辣椒、黑醬油混成醬,蘸醬吃。吃完飯後,再喝上一杯 潮汕 功夫茶,讓肉骨和茶有一個完美的結合。Perfect!
可惜我一個人吃不了這麼多,店里還有鹵味啊、青菜啊什麼的,下次等我再多帶幾個朋友過來再戰!

噢對了,發起人還有他家的肉骨茶湯包賣,一盒$20有6包,含稅,可以銀聯支付。不過貌似現在可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了(如果我記錯了不要打我 )。這種肉骨茶湯包我買過好幾種的,除了發起人還有松發還有百勝廚還有超市熱賣的我都買過,我媽最愛發起人的 。所以喜歡的朋友不要猶豫,買就對了! 松發肉骨茶這家開的歷史比發起人還久,創立於1969年,今年剛好50年曆史。

這家分店比發起人多,價格也比發起人便宜,因為分店都開在游客比較多的地方,所以游客去的也比較多。買單需加收5%服務費和7%消費稅。
這家店我一共去了兩次,兩次都是去的克拉碼頭店。克拉碼頭是個游客超級多的地(景)方(點),所以那邊的餐廳一到飯點基本都是要排隊等位的。而松發在克拉碼頭有兩家店,是緊挨著開的,其中一家店就在街角靠路邊。我第一次去是下午5點到的,去的街角那間,因為還沒到飯點,顧客非常少,不用排隊直接就進了。點的也是最貴的肉骨茶,但價格比發起人便宜一點,大概便宜$1吧,但是湯底就不夠發起人的清,胡椒味也是很濃郁。也許是因為顧客不多,店員續湯非常殷勤,前前後後給我續了7次湯 ,創造了我續湯最多次的記錄 (但並不是每次都續滿滿一碗的,有時我碗里還剩大半碗,店員也會給我續滿,總之續得很殷勤就對了)。對松發的印象也因此非常好 。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松發肉骨茶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松發肉骨茶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松發肉骨茶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松發肉骨茶 這個油條非常非常不新鮮,吃得出來是用陳油炸的,大家慎點。

去年帶著朋友第二次來打卡,到的比較晚,晚上8點半左右到,去的克拉碼頭另一家店,排著長長的隊,不過翻桌很快,等了15分鐘就有位了,而且在排隊的時候就已經把菜點了,所以剛坐下沒多久菜就上齊了,一切都很好。可是,當我們要求加湯的時候,那個女店員瞄了我們桌一眼就提著湯壺跑到別桌去加湯,在我們叫了幾次的情況下才慢吞吞地提著湯壺來加湯 。坐我們隔壁桌的 新加坡 夫妻也遇到同樣的情況,他們氣壞了,把領班叫過來投訴那個女店員,還跟我們說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投訴,這種服務態度太差了。都是身同感受的人啊~~於是我們聊了起來,還越聊越投緣,最後還互加了微信,我乘機向他們打聽坡上本地人去吃飯的餐廳。這是我出游的小撇步,出門儘量多跟本地人交流,多打聽本地人都去哪裡吃哪裡玩,這樣可以儘量以更貼近本地人生活的方式去旅行 ,我可不想一直都去游客多的地方游玩和吃飯 。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松發肉骨茶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松發肉骨茶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松發肉骨茶
新加坡自助遊攻略
↑松發肉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