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天高地厚IV——重返安納布爾納(冬季ACT via Thorung La & Poon Hil)

天高地厚IV——重返安納布爾納(冬季ACT via Thorung La & Poon Hil)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朱魯西峰/Chulu West/6419,左;朱魯中央峰/Chulu Central/6584,右)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跨越加嚴昌河的吊橋)

這是走上ACT以來強度最大的一個上午,我們在幾乎沒有大休的前提下、耗時4.5小時才從 馬南 走到了午餐驛站氂牛場(Yak Kharka,4050),ACAP給出的標準時間則是3個小時。官方給你的參考時間通常都留有15%左右的餘地,而我們在顯得很寬鬆的標準基礎上,多用了1.5倍的時間,因此可以理解為,降雪周期後攀登托隆拉,難度和強度也是平常狀態下的1.5倍

Yak Kharka是喜馬拉雅地區的一個泛用地名,常見於翻越埡口期間的4000米左右高度,類似的泛用名還有Duerali(脊線位)、Phedi(山腳)。我當時並不知道Kharka是什麼意思,便在午飯時詢問長相幾乎與藏族一模一樣、卻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菩提亞人(Bothias)老闆,得到的回答是Pl ace ,基本靠譜。顧名思義,Yak Kharka就是個類似氂牛的夏季牧場、或是氂牛商隊集散地之類的場所了

這個牧場面積巨大,縱跨好幾級山地臺階,我們花了30分鐘才完全穿過,幾乎把剛剛吃完的午餐直接消耗完畢。有些旅行者會選擇當天就在這裡過夜,而我們的選擇是繼續前進至下一站 萊達爾 (Ledar,4200)再行歇息,以減少次日海拔更高路段的負擔,官方標準時間是1個小時,可此時我們都清楚地認識到,至少在今天那就意味著1.5小時起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氂牛場是個規模較大的驛站,附近的地勢相對開闊)

下午3點半,終於看到了吊橋彼端脊線上若隱若現的驛站,艱難地爬上最後一段臺階,看到真.宇宙隊和 巴西 小哥早已到達且換上了輕便裝,沉默寡言的 法國 姑娘 安吉 利亞一個人坐在臺階上,在一個小時後就會消失的暖陽下邊曬著濕透的鞋子邊抽著煙,儘管我一直覺得她長得不算很標誌,但這幅畫面依然美得讓人不敢看

今天幾乎所有從 馬南 出發的旅行者都選擇了 萊達爾 作為落腳點,使得這個彈丸之地顯得人聲鼎沸,不久後到達的蘇珊姐和鬍子哥帶來一個消息,一支十幾人的龐大 中國 隊即將抵達,讓我頗覺大事不妙。在喜馬拉雅山區,如此浩蕩的隊伍通常會使店家十分高興,卻並不會受其他旅行者歡迎

人數過多的隊伍會在同一時點擠占大量資源,在本就資源匱乏的高海拔地區,將使得生活秩序變得混亂,最為突出的方面就是吃飯,因為一家客棧一般只有一個竈頭一個廚師。 比如 一支10人的隊伍,如果在吃飯的時候分別點了不同的菜式,即使做每個菜只需要5分鐘也會耗時1個小時,若是店家優先處理這大部隊的點單,那就意味著排在後面的人至少要等待1個小時以上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氂牛場幾乎被埋在雪堆里,很難發現,遠處已經可以看見托隆拉北側的Yakawa Kang)

中國 隊的大隊人馬陸續到達後,之後的情況一一印證了我的擔憂。我的同胞們駕輕就熟地占據了火爐周圍的位置,他們嚮導守候在廚房催促著優先處理他們的訂單,其他包括我們在內的十幾個旅行者們則頗為無奈地忍著飢腸轆轆的肚子,縮在遠離火爐的地方瑟瑟發抖。然而大家並沒有太多抱怨,甚至表現出了頗令我尷尬的習以為常

我並不願多評論自己的同胞,實際上評論了那麼多年,也已漸漸覺得無濟於事,唯有做好自己。可有時現實會讓我覺得,就算做好了自己又如何?我們竭盡全力地希望在旅途中少製造垃圾,盡可能把每一次點單都處理乾凈,但是看到國人們酒足飯飽後那一桌子殘羹和包裝袋,又會覺得這些努力瞬間化成了泡影

Ram向我抱歉,說廚房實在忙不過來,我擺擺手示意沒關係,因為我甚至已經看到中午在氂牛場遇到的客棧廚師上山來支援。在耐心等待的同時,大家也都已心照不宣地想好了明天該怎麼辦,在這山上我們能做的不多,然而把這樣一支並不能保持隊列的隊伍遠遠甩在身後,或許始終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安納布爾納主山脊全景)
01/29/2017 Day 8萊達爾 (Ledar,4200)——托隆山腳(Thorung Phedi,4540)——衝鋒營地(Thorung High Camp,4833)

雖然今天的路途並不遙遠,可旅行者們還是不約而同地都起了個大早,大家希望趕早出發,一方面是在路面冰雪尚未被升起的太陽曬化之前獲得比較理想的路麵條件,另一方面,則是想盡可能地與人數龐大的 中國 隊拉開距離,以避免前一晚的晚飯吃成夜宵的窘境

蘇珊姐和鬍子哥,加上我們4人,早晨7點就離開了 萊達爾 ,是當天最早出發的隊伍,因為只看了熙熙攘攘的飯堂一眼,我就確定早飯無望,耗在這裡也沒有多少意義了,不如趁著路面尚且封凍比較堅硬的時候多往前走一下,或者早點走到托隆山腳(Thorung Phedi,4540)吃Brunch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晨曦中的崗嘎布爾納/Gangapurna/7455)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托隆河谷的盡頭就在前方不遠處)

過了 萊達爾 ,距離托隆河谷的盡頭越來越近的同時、山谷開始逐漸收窄,隨之變成一個V字型窄谷,這就意味著一天之內只有少量的時間能曬到太陽,許多背陰處未融化的積雪深達30cm以上,繼續影響著行進速度。若是望向河谷底部,就會發現河道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覆蓋在錶面的冰雪碎石

這些碎石大都是從西側頭頂極其陡峭的山體上崩落的,在到達托隆山腳之前1小時內會經過這個危機四伏的、也是觀察之下ACT沿線唯一一段存在雪崩落石可能性的區域。這裡的地形與安納布爾納大本營線路(ABC)中脊頂村(Deurali,3230)之後的雪崩區有類似之處,道路皆是緊靠著西側大坡度的山體,頂部則是幾乎垂直的風化岩壁,ABC那邊是希恩楚里(Hiun Chuli,6441),此處則是薩岡(Syagang,6026),它們都是基本無法承受積雪重量的裸露峭壁

ABC雪崩區的道路由於太過危險基本已被棄用,轉而繞道比較平緩的莫迪河(Modi Khola)東岸,然而此刻我們並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在頭頂上時而傳來的岩體剝落的聲音中忐忑地加快步伐。肉哥不安分地朝山頂挑釁般吼了幾聲,岩壁隨即還以顏色,當場抖落了幾塊小碎岩以示警告,催促我們速度收聲走人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在靜謐的狹窄山谷大聲喧嘩並不是個好主意)

從 萊達爾 到托隆山腳的標準時間是2.5小時,然而實際上我們幾乎耗時4小時。由於計劃中托隆拉之前的所有拍攝目標已基本完成,我乾脆把相機收了起來,轉而把註意力放在了行路本身上。儘管在出發前一個月就停止了所有體育活動進行修養備戰,可在此行的頭幾天一直被膝蓋外側的疼痛困擾,這一度使我憂心忡忡

在持續十數年的登山、徒步、和日常體育活動中,這是第一次在強度並沒有上得很高的前提下產生跑步膝,這讓我傾向於認為、也希望這隻是由於路面太硬、以及生活中的累積疲勞而導致的,因為對於徒步旅行者來說,膝蓋的健康簡直太重要了,若是沒有這個必要條件,再多的紙面計劃和目標也只是空中樓閣

受相同問題困擾的還有年邁的Ram,他幾乎是拖著一條瘸腿拼盡全力走完的全程,甚至不確定這樣為了200美元而孤註一擲的舉動是否會讓他的背夫生涯徹底報銷。我所能做的只是一次次不厭其煩地與他確認,你能不能堅持,如果繼續下去,很可能會令你不能再做這個工作,如果是那樣,我勸你現在就回家,工資我會一分不少地付給你

Ram每次都用無法堅持的表情給我能堅持的答覆,我無法確定他是出於倔強、還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壓力而這麼拼命,可最終我們決定尊重他的選擇,讓他繼續把這份工作做下去。我把自己攜帶的兩個護膝中的一個與之分享、並最後贈送給了他,倒並不是完全基於同情,只是對這些用自己並不強壯的身體撐起這個世界的普通人,報以敬意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好天氣周期將繼續持續)

臨近中午的10點35分,在一個上午滴水未進之下已有些步履蹣跚之間,總算是看到了托隆山腳驛站那醒目的大門。托隆山腳這個名字顯得名副其實,此處是托隆河谷盡頭、山谷底部的一片沖積扇,周圍環抱著達莫達山脈(Damodar Himal)一眾6000米級的陡峭山峰,唯一的方向是轉向地勢較為緩和的西側,實際只要抬起頭,就能看到那個即將要攀登的大雪坡

關於托隆山腳的海拔高度,各個版本的攻略、地圖中說法不一,筆者在此採用的是谷歌地球和LP主張的4540米。在一般情況下,這個海拔遠沒有到達雪線以上,然而集中降雪之後,這裡的積雪在冬季結束之前都未必能融化得乾凈。因此,只要的身體狀況正常的旅行者,沒有人會選擇住在這裡,去面對次日10個小時以上大幅攀登和下降

我們不出所料地成為了第一支到達托隆山腳的隊伍,從而獲得了優先進行午飯點單的獎勵,考慮到後面的隊伍,我們很識相地全都點了簡單的扁豆湯套餐(Dal Bhat)。真.宇宙隊、 巴西 小哥等歐美游客組成的第二方陣很快也到達了,已經逐漸混成臉熟的大家很默契地一起翹首以待,準備看看 中國 隊的大隊人馬何時能到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托隆山腳就在前方)

以前一日的觀察,由於這支隊伍的人員之間實力差距較大、導致隊列拉得太長,最快的人和最慢的人之間,都會有30分鐘以上的差距。也就是說,我們只要盯著他們最快的人,並保持30分鐘以上的距離,就能與整個大隊伍錯開1個小時以上

無論是我們還是歐美游客們,都是這麼想並這麼做的。旅行者們通常不喜歡這樣龐大的隊伍,是因為人們來到這個遠離文明社會的不毛之地,就是為了獲得一些不必什麼事都要像城市生活那樣打破頭皮去搶的安靜空間,而大隊伍顯然打破了這個默認之下的共識。在行程已經沒有調整餘地的當下,錯開一定的時間,或許對雙方來說都是個能接受的選擇

中國 隊陸陸續續地到來,成為了我們先行到達的這波人出發的信號,默契依然在延續。肉哥和我、蘇珊姐和鬍子哥、Ram和Zas、真.宇宙隊3人、席爾瓦和他的嚮導辮子哥、兩位 荷蘭 妹子,這大約15人組成的第一方陣,幾乎同時離開托隆山腳,開始攀登阻隔在我們與衝鋒營地(Thorung High Camp,4833)之間那個直上300+米的雪坡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攀登雪坡,從左至右,肉哥、席爾瓦、 荷蘭 妹子二人組)

關於衝鋒營地的海拔高度也是說法眾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4833和4880這兩種,不過無論是哪種,都不影響這段路那殘暴的坡度,若用谷歌地球測量一下,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是790米,高程差就算按最小值300,坡度也是38%(取4880的大值則將是43%),基本和昆布珠峰地區(EBC)的戈克尤日(Gokyo Ri,5360)一樣

這兩天我依然在壓制自己的狀態,因為有後半段 布恩 山(Poon Hill,3197)的行程存在,所以我希望以儘量低的代價越過托隆拉,為後半程保存實力。如果剔除高海拔缺氧環境的因素, 布恩 山的強度與托隆拉基本一致甚至更高一些,2天累計上升2007米,單日集中下降1697米,而且要在最後三天完成,這始終是我們無形中的壓力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我已經落到的隊伍最末尾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辮子哥,左,由於吸煙過度,體能並不是很好)

壓制狀態固然能留存體能儲備,但副作用就是會一直陷入狀態小低谷。整個下午我一直處於這種低谷中,漸漸地被所有第一方陣的其他人超越而落到最後一位。原本這個副班長的位置,是屬於席爾瓦的嚮導辮子哥,辮子哥原本不叫辮子哥而是另一個名字,取自於他渾身上下帶了很多的那種違規植物(暫且這麼稱呼,觀眾應該都懂是什麼),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只能換一種稱呼,來自於他據說從出生起就沒見過的一頭大辮子

不過除了違規植物這一點,身為尼國新一代90後的辮子哥的性格人品,是我最欣賞的那種類型。他在獨處時會顯得有些憂郁,談話時有點玩世不恭和憤世嫉俗,但是在行動上卻是積極樂觀的,最重要的是從來不矯情做作。他把第一方陣的每個人都當做兄弟,你也會很樂於與如此真實的人做朋友,所以,直至知 道真 相,沒有人認為他是席爾瓦的嚮導,只認為他們是結伴的朋友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達莫達山脈,最左側是普特倫雪山/Putrun Himal/6500,最右是朱魯西峰/Chulu West/6419)

當狀態低迷不堪的我被過度抽煙、走速已如蝸爬的辮子哥超越時,頓時看見Zas空著手一路跑了下來,原來他早已到達了衝鋒營地,放下了行李再返回下來幫我背小包。我當時覺得這說明衝鋒營地已經不遠,然而實際上,以當前的速度至少還需要30分鐘,也就是說,Zas的速度比我們快了一倍以上

清醒狀態的Zas不僅實力已經可以與夏爾巴人比肩,同時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好人,這幾乎是第一方陣所有人的共識,而他是否喝酒,並不取決於我的訓誡,只取決於是否在海拔4000米以上,當前就屬於他的禁酒高度,這一趟返回,也是他此行中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

小背包雖然是小背包,但是全畫幅的一機兩鏡、長期滿壺的飲用水加上其他隨身物品,重量大致在8kg-10kg左右,卸掉了這個包袱可謂如釋重負。在生活中,總不會缺少錦上添花的人,但能雪中送炭的並不常見。雖然對Zas的嗜酒訂下了頗多規矩,可實際上他一直在打破,而我一直的容忍,也是基於他曾在困難的時候幫助過我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衝鋒營地就在雅卡瓦康/Yakawa Kang/6482的腳下)

衝鋒營地建造在庫塘康(Khutang Kang,6484)與托隆日(Thorung Ri,6201)東側冰川末梢附近的一塊平地上,如今已經由同一個老闆收購併管理,據Ram所稱這裡的接待能力是能同時住下100人,我粗略數了一下房間數量基本八九不離十,隨即稍稍寬心。在徒步旺季,有些晚到的游客會因為營地客滿,而不得不回到托隆山腳去住宿,不過看來今天這種糟糕的局面將不會發生了

走進飯堂,發現已是人頭攢動,除了第一方陣的老外,還有幾位與鬍子哥蘇珊姐認識的 中國 游客,很意外的是,他們也是後面 中國 隊的隊員,不過行程要早一天,由於一位隊員高反嚴重今天只能原地休整,由此算來,這支隊伍的人數多達15人以上,應該是這個冬季ACT上人數最龐大的 中國 隊伍了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海拔6500米的普特倫雪山/Putrun Himal)

吃一塹長一智,為了避免再次在晚飯期間撞車,大家坐下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晚餐都點好,並把時間提前到了5點30分。忙來忙外之間,我看到了懸掛在飯堂里的噶瑪巴的照片,1年前我們曾在 印度 的 菩提伽耶 (Buddhagaya)遠遠拜訪過這位白教領袖,當時我在拍下照片里的蛛絲馬跡,就已經隱約感覺到噶瑪巴的難題,不僅是像他自己說的,不放棄佛法和眾生那麼簡單

不出所料的是,在其後的一年內,白教內部又起紛爭,其中最令人唏噓的就是貴為六法子之一的四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在社交媒體上宣佈還俗,可見教派內部的權力、利益鬥爭已經到了何等不堪的地步。不客氣的說,在這個物質主義大行其道、潔身自好難如登天的時代,這些被稱為轉世修行人的智慧者,將要、或者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

筆者始終維持一個觀點,無論是你是誰、無論帶著何種使命,只要來到這個世界,你就是天然有缺陷的,就要受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取蘊這八苦的洗禮,這些人間道的規則鐵律對我們是如此,對他們也完全一樣。無論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還是最高級的普度眾生,你都不得不與世俗接觸、與時代接觸,都必定會受時代特征的影響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就連高處不勝寒的雪山都會受氣候變暖影響而冰川退化,更何況人)

佛教或佛法本是精神層面的,或者說是用來解決精神層面問題的方式,然而在這個凡事都要借助物質、乃至於依賴物質的時代,它還能保持悉達多王子倡導的中道嗎?它還能不背棄自己存在的初衷嗎?

我欽佩蔣貢康楚仁波切,他雖然年輕,卻是個敢於直面自己內心的人,他用行動在說,不能,他既接受不了不能,也改變不了不能,只能選擇離開,那還在其中的人們又當如何呢?

我雙手合十,輕輕作揖,十七世噶瑪巴烏金赤列多傑,我始終願意相信他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乘願再來者,願意去設身處地理解他意欲實現自己理想的艱難,也希望他能讓世界變得美好哪怕是一點點。因為相比於懵懂愚鈍、身陷無盡輪迴而不自知的我們,他應該明確知道,自己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

祝你好運,轉世的修行人
明天,我們終於將要挑戰 關山 難越的托隆拉埡口,可或許你的路,要遠比我們艱難得多
在改變不了、也無法離去的時候,願你恆者如斯,堅持不懈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01/30/2017 Day 9衝鋒營地(Thorung High Camp,4833)——托隆拉埡口(Thorung La Pass,5416)——穆克提那山腳(Muktinath Phedi,4160)——拉尼帕瓦(Ranipauwa,3670),8H

在寫下這一筆的此時,旅行結束正好一個月,與兩年前EBC時不同,這次並沒有什麼客觀因素來干擾,游記也在自由發揮中寫了將近5萬字,到最終寫完,可能就是7、8萬字。自2004年在攜程論壇寫下第一篇游記開始,在之後十多年、累計兩百萬字的業餘寫作生涯中,像這樣超過5萬字且不爛尾的單篇,不超過5篇

長篇並非是想寫就能寫得出,而總是事出有因,同時也確實需要有那麼多成體系的話題、內容去說。就在兩年前 尼泊爾 大地震的大致同一時點,我本人也在生活經歷中受到了一些衝擊。其實這兩年來,一直在用對喜馬拉雅山脈地理人文的研究,作為自我反思和心理重建的方式,這種過程通常總是相當艱難,且至今尚在繼續

這一次我的希望,僅僅是觀眾們不會覺得,我在浪費你們的時間

今天有一件事令人高興的事,我收到了 巴西 小哥席爾瓦的回覆郵件,發信位置是東5區,說明他正在 印度 、或 巴基斯坦 、或 中亞 的某個地方,繼續著他的環球之旅

在這方面,我非常認同西方人的觀念,在年輕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探索世界、體驗各種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方式,只有在這個探究自我、認清自我的過程中,你才能通過對客觀世界的觀察與思考,擺脫人云亦云、道聽途說或是隨波逐流,建立起真正獨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有了這些獨立的觀念,你才會知道應該懷著求同存異的態度去尊重異己、才會有能力去區分一件事對你而言的重要與否、才會明白人生的終極智慧是懂得取捨。這既是過有得放矢的生活的基石,也是一種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負責的態度

席爾瓦的回信讓我確切知道了大部分第一方陣隊友們的名字,這些已經在人物介紹中做了添加和更正。我看到了真.宇宙隊在1/30凌晨翻越托隆拉埡口時的景象,天剛微明,無風無雪,遠處的道拉吉里山脈正泛著柔和至極的紅暈,時間大致不過7點,我一直以為我們是當天第一支從衝鋒營地出發的隊伍,實際上卻是他們,而且早了1個小時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阿隆.約 翰斯 通/Aaron Johnstone,左;安捷琳.蒂埃布林/Angeling Thieblin,右)

這些照片又把我的思緒帶回了那個寒冷徹骨的凌晨,僅僅只是一個月之前的事,但很多細節已經被回歸世俗生活後的煩惱沖得很淡,我想極力回憶起、並記住那一路的每一步是怎麼走的,不僅是因為徒步走上5000米的機會並不多,也是因為或許只有這寥寥無幾的、或許是生不如死的片刻,才算得上人生中真正值得銘記的美好時光——

頭燈發出的微弱光芒,在凌晨6點黎明前的黑暗中如石沉大海,我不情願地彎下腰,緊了緊冰爪的固定繩,在這個海拔下,即便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動作,也會讓人覺得消耗了過多的體力。我們走在積雪時深時淺的山崖上,除了遠在山下剛剛出發的人們手電筒的星星點點,什麼都看不見,只有隔幾百米就會出現的標誌桿,在提示著我們並沒有走錯方向

從地形上看,從衝鋒營地出發前往托隆拉埡口,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目的是跨過由埡口南側的庫塘康(Khutang Kang,6484)發源的冰川,高度並不會有太多變化。這條冰川目前已經幾近退化消失,僅僅剩下一條溝渠般的侵蝕槽,過了這個侵蝕槽後,在遇到一個休息所(Tea house)的同時,第一階段算是完成了

休息所的海拔在5000米左右,繼續往前走,就是第二階段連續向上400米的爬坡,坡度大約在25%,方向正西,一路都有標誌桿指示方向,沒有什麼危險性和玄機,就是堅持而已。整體的地形是臺階式的,需要不斷地登上一個個更高的高地,每次你都會以為是到埡口了,結果卻不是,而當你再也沒有想法了的時候,那就說明真的要到了

我們並沒有像計劃的那樣4點就出發,而是拖到了5點,來自於Ram的建議,理由是沒必要,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還是有那麼點必要。當7點22分,第一縷 朝陽 從達莫達山脈(Damodar Himal)後面灑過來的同時,傳說中的強風幾乎在同一時點到來,此時我們大致在5200米左右的高度,這持續不斷的強風給最後200米爬升製造了不少麻煩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隨著太陽的升起,強風開始將雪片拋撒得漫天飛舞)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托隆日/Thorung Ri/6201,左;庫塘康/Khutang Kang/6484,右)

從科學上說,風力有大小、風速有快慢,然而從人的體感上說,風還有剛柔。而托隆拉附近海拔5000米以上的強風,就是屬於至剛的那種,因為風裡面幾乎感覺不到有任何水分。當乾燥至極的空氣被推動成連綿不斷的剛猛氣流,如出鞘的利刃般朝你砸過來,你或許不會覺得有多冷,但只要把皮膚暴露在外幾秒鐘,就會有失去知覺似的切膚之痛

在我的高海拔旅行經歷中,類似的、脫下手套拍一張照片就感到手指快要失去知覺的經歷絕無僅有,無論是珠峰北大本營、還是 卡拉 .帕塔爾(Kala Pathar,5545),風儘管很大可遠沒有到這麼硬的地步。因此,許多人在埡口上獃一兩分鐘就被吹得受不了了,其中大多數連跟紀念碑合影的心情都沒有,就直接匆匆下撤,或許這就是冬季5000級埡口冷酷無情的性格所在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筆者已經把自己包得只剩一支眼)

不過公允地說,托隆拉埡口的難度實在是算不 上高 ,因為我們是用喜馬拉雅登山法中步步為營的方式,每天都能保證充足的後勤補給,日均平均上升600米左右的強度也屬適中,埡口本身地勢平緩、不需要什麼登山技術和特別的裝備,餘下的問題就是你自己的高海拔適應性、以及不可控的天氣狀況了,只要這兩方面不出問題,那麼走過去基本沒太大懸念

以我個人的看法,托隆拉最大的難點並不在攀登中,而是之後的大幅度雪地下降。你爬上了埡口總不能一直獃在那兒吧,總得下去而且不是原路返回,需要繼續往西走,去山下海拔3800米的穆克提那(Muktinath),簡單做一下減法,就是直下1600,坡度38%,在雪地中,這種坡度很可能意味著隨時隨地的連滾帶爬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連續的雪地下坡對人的下肢力量有很高的要求)

——當然,這隻是紙面計劃,實際上在旅行結束後我才搞清楚,這個3800米的海拔指的僅僅是穆克提那寺(Muktinath Temple),而我們旅行者住的地方,在寺廟下麵名叫拉尼帕瓦(Ranipauwa)的村子,高度是3670米,也就是說,下降的量被低估了,實際應該是1746米。如果你覺得150米的誤差沒什麼,那麼可以想象一下,當你在高海拔下一天走了7、8個小時,以為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旁邊的人告訴你還要再下50層樓才能到,那會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過前一日的狀態低谷,今天感覺略有恢復,但也只是個觸底反彈。出發後沒多久我就咬牙衝到了隊伍領頭的位置,因為我的冰爪或許是當天整個營地里最好的一副,沒那個臉皮縮在別人後面。開路的原本是Zas,但是他那雙鞋,似乎只有在籃球場上穿才是合適的

走這種路徑並不明顯、有時可能完全沒有腳印可循的雪地,領頭的人往往至關重要,你必須保持專註觀察地形,並儘快做出判斷該如何選擇合理的線路,因為毫無疑問,後面的人們都會跟著你留下的腳印去走,如果選錯了(嚴謹地說,不是錯是不合理),大家都得跟著你吃藥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沒有路就走出一條來)

領頭羊的位置一直保持到 朝陽 從朱魯西峰(Chulu West,6419)背後升起,強風瞬間肆虐,腿開始灌鉛,漸漸覺得有些體力不支。此時肉哥開始放大招進行最後衝刺,很快便把我甩開上百米遠,直至消失在前方更高的臺階脊線盡頭,看得出他幾乎毫無保留自己的體能,這也導致了之後過早地迎來了自己的極限,不過這已是後話

我依然維持著蝸爬一般的節奏,每隔50米就要停下來喘息。兩年前走EBC的時候,我被一些情緒左右著,像打了雞血一樣走完幾個5000米的點,而代價就是之後漫長的低谷。但此刻,我感到自己徹底平靜下來了,腦海中就像頭頂一碧如洗的藍天那樣空無一物,很諷刺的是,置身於這樣一個身邊的每一個元素,狂風、低壓、缺氧、脫力都在試圖要你的命的環境下,卻覺得自由,身在地獄、眼在地獄、心卻在天堂
尼泊爾自助遊攻略
( 朝陽 從朱魯西峰背後升起,此地可以最後再看一眼安納布爾納二號峰的三位一體)

早晨8點38分,在幾乎是咆哮著的狂風裡,終於隱約看見了埡口的經幡和早已等候在那裡的肉哥,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拍下一段視頻,並不僅僅是為了記錄這撞線的一刻,我更想錄下此時的風聲。實際上當旅行結束回家後,覺得心神不定的時候,就會打開視頻聽一聽那時的風聲,它轟鳴著似要撕裂天地,卻令人感到如此寧靜

席爾瓦和蘇巴什緊隨著我也登上了埡口,我踉蹌著迎向他們,男人之間的慶祝沒有太過激烈的情感宣泄,無言中一個擊掌、一個擁抱,就勝過千言萬語。今天的路是沒有保持隊形這個概念的,在這種高度下,你要做的就是照顧好你自己。沒有人相約互相等待,也沒有所謂的不離不棄,無論速度快慢,大家都默認了按照自己的節奏去走。這並非自私,而更像是濃縮了的生活,同時也是自由的本質——你必須、也只需對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完全負責

在此近乎有些冷血殘酷、而卻是最公平合理的規則之下,能一起走上埡口的人通常都是值得去記住和善待的。在猛烈到說話都聽不太清楚的罡風中,我堅持著為席爾瓦拍下一張與埡口紀念碑的合影,樂天派的 巴西 小哥依然咧開嘴、露出那一口標誌性的大白牙。他笑得那麼自然,仿似一道在生命禁區熠熠生輝的生命之光,微弱而堅韌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