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羅馬,在永恆之城翻找記憶中的圖冊(羅馬球迷視角,奧林匹克體育場朝聖)
                                     題記如果有一個城市能夠稱之為“夢想”,  
那麼於我而言毫無疑問—— 羅馬 。


 
  
那種所謂夢想的激動人心之感,來自於古 羅馬 廢墟荒蕪千年的殘影中,昔日帝國光輝燦爛的文明史詩;來自於 聖彼得 廣場廊柱頂端的聖像下,籠罩 歐洲 數個世紀的教權意志;而赫本一齣,全天下的假日都沉浸在令人眩暈的 羅馬 式浪漫里,夢想像許願池的硬幣那樣真實,思念像聖天使橋下的台伯河水一樣悠長。
  
如果還有一個名字能像曾經的羅慕洛斯、愷撒、 圖拉 真一樣代表這座城市,且對當地人的影響力絲毫不遜於天主教現任教皇方濟各,那麼這個名字毫無疑問就是弗朗切斯科·托蒂,我摯愛了十五年的偶像, 中國 球迷曾親切賦予他 羅馬 王子的稱號。在我心中, 羅馬 因他而真正變成永恆。
  
最終,在托蒂告別賽的四個月後,我帶著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踏上了這場“蓄謀”十五年的“夢想之旅”。從鬥獸場到帕拉蒂尼山和古 羅馬 廣場,從 威尼斯 廣場到萬神殿,從納 沃納 廣場的四河噴泉到鮮花廣場的布魯諾銅像,還有安妮公主的 西班牙 臺階、真理之口和台伯河上最美的聖天使橋...沒有結束...在 羅馬 的那些天里,我的足跡遍佈大街小巷,只為了慢慢拼湊完成腦海中幻想過無數次的 羅馬 地圖,我甚至看到了年少時的夢想,就這樣在眼前一一變成了現實。
  
在 羅馬 奧林匹克體育場內,狼迷們一首接一首把歌高唱,我的心也和隔壁南看臺的季票狼友緊緊相依。托蒂此刻就坐在對面的主席台,我和老公高舉著“托蒂謝謝你,因你而成為 羅馬 球迷是我一生榮幸”的意語橫幅,我想我們都在慢慢適應著,這個球場中心不會再有他的未來。
  
謹以此篇游記紀念我13歲至今所有的青春年華。

 
  
目錄
part I 帝國的浮光掠影
partⅡ 令人眩暈的“ 羅馬 假日”
partⅢ 袖珍小國 梵蒂岡 的通天之旅
partⅣ 紅狼的傳說——AS ROMA
part I 帝國的浮光掠影乘地鐵B線從Colosseo站走出,古 羅馬 鬥獸場就這樣毫無預兆地赫然入目。 很難去形容我第一眼看到它時內心的震顫,宏偉的白色 大理 石圓形建築巋然而立,波浪般的拱門環繞排開,半側傾頹的身軀絲毫難掩它的豪情萬丈。
很難去形容我第一眼看到它時內心的震顫,宏偉的白色 大理 石圓形建築巋然而立,波浪般的拱門環繞排開,半側傾頹的身軀絲毫難掩它的豪情萬丈。   
這裡曾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啊!
正如聖徒比德所言,“競技場聳立,則 羅馬 屹立不倒;競技場倒塌,則 羅馬 倒塌; 羅馬 倒塌,整個世界都會崩潰。”
 作為 羅馬 乃至整個 意大利 的標誌,鬥獸場自然是世界各地每一位旅行者都不能錯過的地方,才大清早景點門口就就排起了長隊。
作為 羅馬 乃至整個 意大利 的標誌,鬥獸場自然是世界各地每一位旅行者都不能錯過的地方,才大清早景點門口就就排起了長隊。  
由於提前買了三天版的ROMA PASS(除了 梵蒂岡 博物館以外的景點可任選2個,且所有交通工具刷此卡全免費),我們得以越過人群,從專門的入口安檢入內,節省了不少排隊的時間。
 私以為,不到鬥獸場的內部一探究竟,就不算真的到過這裡。
私以為,不到鬥獸場的內部一探究竟,就不算真的到過這裡。  
我們跨過陶立克柱支撐的拱門,緩緩拾階而上,時空仿佛突然跳轉回公元80年,那是鬥獸場落成的第一天,群情激昂的觀眾從 羅馬 城的四面八方涌入這座能容納七萬多人的奇觀,參加時任 羅馬 皇帝提圖斯主持的落成典禮。

 登上競技場高層佇足遠望,昔日壯觀華美的外牆如今只剩斷壁殘垣,拱廊內的每一尊雕像也蕩然無存,場地中央的地板早已傾覆,而覆巢之下密密麻麻的地下網格,曾是容納野獸與角鬥士獵殺裝備的地下工程場所。
登上競技場高層佇足遠望,昔日壯觀華美的外牆如今只剩斷壁殘垣,拱廊內的每一尊雕像也蕩然無存,場地中央的地板早已傾覆,而覆巢之下密密麻麻的地下網格,曾是容納野獸與角鬥士獵殺裝備的地下工程場所。  
 
  
倚靠石欄俯瞰冥想,舞 臺中 心曾上演過大規模馴獸、角鬥甚至水戰表演,而身後的四層看臺則坐滿了皇室貴族 和平 民百姓,那陣勢想來該是何等山呼海嘯,一縷天光直射進鬥獸場的中央,像是眾神為過去某種“嗜血時刻”打下的燈光。

 
  
隨著基督教的逐漸興起,基督徒被丟進鬥獸場的黑歷史使得血腥的表演逐漸被廢止,而後中世紀隨之到來,鬥獸場因沒有保護措施和地震等自然災害而加劇損傷,後來乾脆被用來當作碉堡。
 
  
文藝復興時期,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不惜將鬥獸場當作採石廠,而部分流離失所的貧民甚至在鬥獸場看臺上搭棚築窩...
直到1749年, 羅馬 教廷才宣佈鬥獸場為聖地並對其重新進行保護。
 
  
站在不同位置和角度細細體味眼前這場華麗的衰敗。
 
  
鬥獸場內的紀念品商店,裡面的很多關於古 羅馬 歷史的書籍和明信片都製作精美,而且大都有中文版。

 鬥獸場旁邊還有一處舉世矚目的景觀就是君士坦丁凱旋門,這座公元315年建成的高達25米的拱門建築,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戰勝了他的對手馬克森提烏斯(前任 羅馬 皇帝,由於施行暴虐統治而不得人心),統一了西 羅馬 而修建的。
鬥獸場旁邊還有一處舉世矚目的景觀就是君士坦丁凱旋門,這座公元315年建成的高達25米的拱門建築,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戰勝了他的對手馬克森提烏斯(前任 羅馬 皇帝,由於施行暴虐統治而不得人心),統一了西 羅馬 而修建的。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拿破侖來到 羅馬 ,見到了君士坦丁凱旋門之後大為贊嘆,後來便以此為藍本建成了著名的 巴黎 凱旋門。
 羅馬 鬥獸場的聯票包含對面的帕拉蒂尼山(Palatine)和古 羅馬 廣場(Foro Romano),不過需要重新驗票和安檢才能進入,那是古 羅馬 廢墟保存最完整和最精華的部分。
羅馬 鬥獸場的聯票包含對面的帕拉蒂尼山(Palatine)和古 羅馬 廣場(Foro Romano),不過需要重新驗票和安檢才能進入,那是古 羅馬 廢墟保存最完整和最精華的部分。  
 
  
走進古 羅馬 廣場,這裡曾是古 羅馬 最繁華之地,公元前七世紀便開 始興 建,後逐漸壯大成 羅馬 帝國的社會、政治和商業的中心,地標性的建築有提圖斯凱旋門、元老院以及各類神殿廟宇。
 
  
這個曾經宏大而神秘的帝國,如今我們只能從遍地躺倒的牆石殘柱和依舊擎天而立的幾根 石柱 中,去尋找往日的輝煌了。神奇的是,眼前成片的廢墟,雖是滿目瘡痍卻絲毫不染凄涼,反倒讓人沉浸在對古典時期的深深眷戀中。
登上 羅馬 七丘中地處最中央一座的帕拉蒂尼山,傳說公元前753年,羅慕路斯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勒莫斯,在此地建立 羅馬 城,沒有什麼比站在這裡欣賞古 羅馬 廣場的風光更好的地方了。 繼續往前,在離開帕拉蒂尼山的不遠處,是同為 羅馬 七丘之一的卡比托利歐山(Campidoglio),沿米開朗基羅設計的Cordonata臺階而上便是卡比托利歐廣場,兩側的碩大雕塑是著名的雙子座雙神 卡斯 托和波拉克斯。
繼續往前,在離開帕拉蒂尼山的不遠處,是同為 羅馬 七丘之一的卡比托利歐山(Campidoglio),沿米開朗基羅設計的Cordonata臺階而上便是卡比托利歐廣場,兩側的碩大雕塑是著名的雙子座雙神 卡斯 托和波拉克斯。  

 卡比托利歐廣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38年,當時的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宣佈他將訪問 羅馬 ,於是教皇保羅三世讓米開朗基羅重新設計翻修了這裡,廣場上巨大的幾何圖形也是出自他的創意。
卡比托利歐廣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38年,當時的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宣佈他將訪問 羅馬 ,於是教皇保羅三世讓米開朗基羅重新設計翻修了這裡,廣場上巨大的幾何圖形也是出自他的創意。  
廣場中心的馬可奧勒留皇帝的騎馬青銅像是等比例的複製品,而公元前2世紀打造的真品自1981年以來一直存放在新宮裡。馬可·奧勒留皇帝是古 羅馬 著名的“帝王哲學家”, 寫出過斯多葛派哲學巨作《沉思錄》,這本書即使現在讀來依舊震撼人心。
 
  
廣場背景的三座建築,正中的巴 洛克 式宮殿為元老宮,現在被用作 羅馬 市政廳,兩側的建築分別為新宮和保守宮,現在則是作為卡比托利歐博物館而存在。
 
                                
							
						
						
                        
						
						
					
					
					
					
					那麼於我而言毫無疑問—— 羅馬 。




那種所謂夢想的激動人心之感,來自於古 羅馬 廢墟荒蕪千年的殘影中,昔日帝國光輝燦爛的文明史詩;來自於 聖彼得 廣場廊柱頂端的聖像下,籠罩 歐洲 數個世紀的教權意志;而赫本一齣,全天下的假日都沉浸在令人眩暈的 羅馬 式浪漫里,夢想像許願池的硬幣那樣真實,思念像聖天使橋下的台伯河水一樣悠長。
如果還有一個名字能像曾經的羅慕洛斯、愷撒、 圖拉 真一樣代表這座城市,且對當地人的影響力絲毫不遜於天主教現任教皇方濟各,那麼這個名字毫無疑問就是弗朗切斯科·托蒂,我摯愛了十五年的偶像, 中國 球迷曾親切賦予他 羅馬 王子的稱號。在我心中, 羅馬 因他而真正變成永恆。
最終,在托蒂告別賽的四個月後,我帶著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踏上了這場“蓄謀”十五年的“夢想之旅”。從鬥獸場到帕拉蒂尼山和古 羅馬 廣場,從 威尼斯 廣場到萬神殿,從納 沃納 廣場的四河噴泉到鮮花廣場的布魯諾銅像,還有安妮公主的 西班牙 臺階、真理之口和台伯河上最美的聖天使橋...沒有結束...在 羅馬 的那些天里,我的足跡遍佈大街小巷,只為了慢慢拼湊完成腦海中幻想過無數次的 羅馬 地圖,我甚至看到了年少時的夢想,就這樣在眼前一一變成了現實。
在 羅馬 奧林匹克體育場內,狼迷們一首接一首把歌高唱,我的心也和隔壁南看臺的季票狼友緊緊相依。托蒂此刻就坐在對面的主席台,我和老公高舉著“托蒂謝謝你,因你而成為 羅馬 球迷是我一生榮幸”的意語橫幅,我想我們都在慢慢適應著,這個球場中心不會再有他的未來。
謹以此篇游記紀念我13歲至今所有的青春年華。


目錄
part I 帝國的浮光掠影
partⅡ 令人眩暈的“ 羅馬 假日”
partⅢ 袖珍小國 梵蒂岡 的通天之旅
partⅣ 紅狼的傳說——AS ROMA
part I 帝國的浮光掠影乘地鐵B線從Colosseo站走出,古 羅馬 鬥獸場就這樣毫無預兆地赫然入目。

這裡曾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啊!
正如聖徒比德所言,“競技場聳立,則 羅馬 屹立不倒;競技場倒塌,則 羅馬 倒塌; 羅馬 倒塌,整個世界都會崩潰。”

由於提前買了三天版的ROMA PASS(除了 梵蒂岡 博物館以外的景點可任選2個,且所有交通工具刷此卡全免費),我們得以越過人群,從專門的入口安檢入內,節省了不少排隊的時間。

我們跨過陶立克柱支撐的拱門,緩緩拾階而上,時空仿佛突然跳轉回公元80年,那是鬥獸場落成的第一天,群情激昂的觀眾從 羅馬 城的四面八方涌入這座能容納七萬多人的奇觀,參加時任 羅馬 皇帝提圖斯主持的落成典禮。



倚靠石欄俯瞰冥想,舞 臺中 心曾上演過大規模馴獸、角鬥甚至水戰表演,而身後的四層看臺則坐滿了皇室貴族 和平 民百姓,那陣勢想來該是何等山呼海嘯,一縷天光直射進鬥獸場的中央,像是眾神為過去某種“嗜血時刻”打下的燈光。


隨著基督教的逐漸興起,基督徒被丟進鬥獸場的黑歷史使得血腥的表演逐漸被廢止,而後中世紀隨之到來,鬥獸場因沒有保護措施和地震等自然災害而加劇損傷,後來乾脆被用來當作碉堡。

文藝復興時期,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不惜將鬥獸場當作採石廠,而部分流離失所的貧民甚至在鬥獸場看臺上搭棚築窩...
直到1749年, 羅馬 教廷才宣佈鬥獸場為聖地並對其重新進行保護。

站在不同位置和角度細細體味眼前這場華麗的衰敗。

鬥獸場內的紀念品商店,裡面的很多關於古 羅馬 歷史的書籍和明信片都製作精美,而且大都有中文版。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拿破侖來到 羅馬 ,見到了君士坦丁凱旋門之後大為贊嘆,後來便以此為藍本建成了著名的 巴黎 凱旋門。


走進古 羅馬 廣場,這裡曾是古 羅馬 最繁華之地,公元前七世紀便開 始興 建,後逐漸壯大成 羅馬 帝國的社會、政治和商業的中心,地標性的建築有提圖斯凱旋門、元老院以及各類神殿廟宇。

這個曾經宏大而神秘的帝國,如今我們只能從遍地躺倒的牆石殘柱和依舊擎天而立的幾根 石柱 中,去尋找往日的輝煌了。神奇的是,眼前成片的廢墟,雖是滿目瘡痍卻絲毫不染凄涼,反倒讓人沉浸在對古典時期的深深眷戀中。
登上 羅馬 七丘中地處最中央一座的帕拉蒂尼山,傳說公元前753年,羅慕路斯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勒莫斯,在此地建立 羅馬 城,沒有什麼比站在這裡欣賞古 羅馬 廣場的風光更好的地方了。



廣場中心的馬可奧勒留皇帝的騎馬青銅像是等比例的複製品,而公元前2世紀打造的真品自1981年以來一直存放在新宮裡。馬可·奧勒留皇帝是古 羅馬 著名的“帝王哲學家”, 寫出過斯多葛派哲學巨作《沉思錄》,這本書即使現在讀來依舊震撼人心。


廣場背景的三座建築,正中的巴 洛克 式宮殿為元老宮,現在被用作 羅馬 市政廳,兩側的建築分別為新宮和保守宮,現在則是作為卡比托利歐博物館而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