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湖畔的冬日散記

日內瓦 ,很美的名字,小時候就經常聽到它,卻不曉得它在哪兒。
2017年1月份我頭一次來到 日內瓦 ,這座誕生了“ 日內瓦 公約”和“國際紅十字會”的城市,確實很國際化,充滿人文氣息,不過它不是我想像中的“大都會”,只是20萬人口,在 中國 恐怕三線城市都算不上。
用人口數量來衡量一個城市的規模,這種方法在 亞洲 也許可以,在歐美行不通。 日內瓦 雖然只有20萬人口,但是它小中有大,它的城 建水 平、國際化程度、歷史文化、教育醫療、生活水準等方面綜合來看,是世界一流的。 中國 一些 大城 市除了高樓大廈多一點之外,其它方面都無法與之相比。
風雪日內瓦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日內瓦湖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日內瓦湖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日內瓦湖 一月份的 日內瓦 跟 北京 的氣溫差不多,大概零下四五度的樣子,也許因為植被茂盛空氣清潔,也不覺得太冷,走在大街上還能看到穿短裙的姑娘。但是,一走近 日內瓦 湖邊,頓時有種大逆轉的感覺。
我住的酒店就在 日內瓦 湖邊上,一大早興起,就去湖邊跑步。七點多鐘了,天還是黑的。讓我意想不到湖邊寒風凜冽,吹到臉上生疼,即便戴上棉帽圍上圍巾,也堅持不了多久,而且風力之大吹得人都站不穩。當我頂著寒風在湖邊慢跑時,看到了一幕幕特別的景觀:冰雕!這是一種我從未見過的冰雕,它不是人工的作品,而是寒風和湖水合作的天然之作。
當強勁的寒風吹過寬闊的 日內瓦 湖,湖水洶涌,白浪拍岸,凜冽的寒風迅速將飛起的水浪凍成冰棱,於是在湖邊出現了千奇百怪的冰雕。這真是一個奇觀,它跟 哈爾濱 冬天的冰雕完全不同,這是純天然的藝術品。
湖邊的欄桿變成了成千上萬的冰剌之牆, 大樹 變成了造型怪異的冰制聖誕樹,湖邊的椅子變成了冰清玉潔風情萬種的神話作品……所有這些美景的材料,都來自於 日內瓦 湖飛揚的浪花。奇怪,為什麼 日內瓦 湖水不結冰呢?冰花處處盛開,偏偏湖水不結冰,這讓我很不解。
蘇東坡《 赤壁 懷古》那句:“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用在冬天的 日內瓦 湖邊十分到位。
聖皮埃爾大教堂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日內瓦 聖皮埃爾大教堂 沿著 日內瓦 湖往上走,就進入了 日內瓦 老城,寒風漸漸收小。這裡最引人註目的建築,當數建立在山崗上的聖皮埃爾大教堂了,也叫 聖彼得 大教堂。它藉著山勢而建,高聳入雲,從城裡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尖頂,自然而然就把游人召喚到自己身邊。
聖皮埃爾大教堂是一座不同尋常的教堂,十六世紀的 日內瓦 ,曾經是 歐洲 宗教改革運動的風暴眼,被稱為“新教的 羅馬 ”。 法國 著名的宗教改革家 加爾 文就曾在這座大教堂里,多次宣講新教教義,這段歷史賦予了聖皮埃爾大教堂特殊的意義,從此它被全世界的督教徒們視為最重要宗教場所。今天,在大教堂的斜對面,就是“宗教改革博物館”,講述了新教誕生和發展的那段艱難曲折的歷程。
聖皮埃爾大教堂最吸引我的項目,是花上五 瑞士 法郎,可以購買一張門票,從大教堂講經台的右側,一個非常小的門洞鑽進去,沿著狹窄的石梯向上攀爬,一直可以通向大教堂最高處——鐘樓。這個鐘樓也是全 日內瓦 的最高處了,在那裡可以將古老的城區、 日內瓦 湖、阿爾卑斯雪山紛紛盡收眼底。
作為攝影愛好者的我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不過,攀爬鐘樓的過程還是相當費力的,我用“攀爬”這個詞兒並不過份,因為這個 通道 的石梯極為狹窄,又極為陡峭,必須手腳並用,才能在這個一身之寬的 通道 里緩緩上移,一圈一圈地螺旋式上升。不知攀了多少圈,終於到達了鐘樓的頂層,才發現登上來太值了。鐘樓的頂層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在室內可以看到極為複雜的古代木質結構,室外是向四面開放的觀景平臺,它是用 大理 石砌成的,古老的 日內瓦 城、美麗的湖光山色,就在我的腳下伸向遠方。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日內瓦 聖皮埃爾大教堂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日內瓦 聖皮埃爾大教堂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日內瓦 聖皮埃爾大教堂 不會有第二個地方,勝過在此觀賞 日內瓦 風光了。讓人更感慨的是,這座大教堂已經有800多年的高齡了,算得上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雖然中間有過數次整修),今天,它還是那麼沉穩和結實,它依然擔負著接待各國游客來此觀賞 日內瓦 的光榮使命。
在攀爬鐘樓時,在閣樓里內的一個窗臺前,看見了一位女子刻下的一段愛情獨白:“ 馬裡 奧,我愛你,你是最出色的!儘管你剛剛傷害了我,但在我的心裡,已經深深地刻上了你的名字。”是一段發自內心的感情,留在這裡,也許那個叫 馬裡 奧的男人永遠也不會看到。不知留言的女子是不是基督徒,但她一定是想讓上帝知道自己的心愿,或者祈禱上帝的幫助。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日內瓦 聖皮埃爾大教堂 盧梭博物館告別聖皮埃爾大教堂,在手機上的Google地圖引導下,我沿著蜿蜒的老城道路,穿過幾個街口,就達到預先設定的一個地點: 日內瓦 老城區格朗大街40號,盧梭博物館。
沒有想到被稱為 歐洲 文明之父的人,他的博物館如此平凡,是街邊的一座普通的四層小樓,而博物館只占用了下麵兩層。實際上這裡算不上盧梭博物館,準確地說它是盧梭故居。他出生這座小樓里,這是一個普通的 日內瓦 鐘錶匠家庭,盧梭在這裡一直生活到16歲,然後離開家庭去遠方流浪,直到在顛沛流離中告別這個世界,他好像再也沒有回到過這所住宅。
雖說是故居,但已經看不到盧梭和家人的生活痕跡,內部陳列的都是盧梭的生平,包括他的一些他的作品、文稿手跡等。這個小小的博物館只有一名工作人員,但我對她印象很好。她是 臺灣 人,說一口悅耳的 臺灣 普通話,她不僅用中文向我介紹博物館的內容,還對這座小樓的歷史娓娓道來,讓我對這座建築物有了許多細微的瞭解。特別要提一句,這個小博物館里還提供中文的電子講解器,把它掛脖子上,就可以獨自在每個展區和展品前,慢慢看,細細聽,很奢侈的一種享受。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盧梭故居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盧梭故居 百達翡麗鐘錶博物館盧梭博物館不到兩個小時就參觀完畢。接下來我要去的地方:百達翡麗鐘錶博物館。
百達翡麗,如雷貫耳,當地朋友說,這家鐘錶博物館值得一看。它的位置也在 日內瓦 的老城區里,是一座比較有氣勢的方形建築。一走進百達翡麗鐘錶博物館,立刻會倒吸一口冷氣,天啊,琳琅滿目的絕世珍品會強烈地衝擊參觀者的眼球,一次性看到這麼多鐘錶極品,絕對是獨一無二的體驗。博物館一共四層,每一層的展區面積都在500平方米以上,越往上走,鐘錶的歷史越悠久。
據說,博物館大樓原來就是百達翡麗公司製造錶殼和錶鏈的地方,後來公司搬遷到了新樓里,這個地方就被百達翡麗的總裁夫人改造成了目前這個“有溫暖感覺及私人館藏性質的博物館”。
這裡的鐘錶收藏絕對舉世無雙,雖然這座博物館建館不到100年時間,但它展示的鐘錶珍品以及 瑞士 鐘錶文化,卻跨越了500多年的歷史。這一點,從博物館2500多件極為精美的展品中,可以充分領略。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百達翡麗鐘錶面世180多年來,這個品牌所留下的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懷錶、手錶,並且可以看到從1500年開始,500多年來 瑞士 鐘錶產業從誕生之日起,各個時期留下的最傑出的鐘錶作品,甚至可以看到500多年前 瑞士 出品的世界上第一臺金屬鐘:一個奇怪的方形金屬體。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百達翡麗鐘錶博物館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百達翡麗鐘錶博物館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百達翡麗鐘錶博物館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百達翡麗鐘錶博物館 在這個博物館里,一樓的演示區也是非常吸引眼球的地方,我在這個區域來回看了兩次。演示區實際上是一個有20平方米的玻璃房子,裡面是一個修理鐘錶的工作區,有兩三位老工匠用各種奇怪而複雜的工具,包括顯微鏡,在修理看上去很古老的懷錶。有的零部件小得用肉眼都看不清,必須在高倍顯微鏡下操作。這裡展示的,不僅僅是精美的鐘錶,也不僅僅是奇特的工具,最主要的是超級水平的工匠技藝。其實, 瑞士 鐘錶業數百年的發展,依賴的就是這種代代傳承的偉大的工匠技藝和精神,這是 瑞士 鐘錶能夠業久負盛名的真諦。 瑞士 是一個有“工匠文化”傳統的國家,還 比如 “ 瑞士 軍刀”,數百年來圍著一把小刀做足文章,也是繼承了這一傳統。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百達翡麗鐘錶博物館 走出百達翡麗鐘錶博物館時,幾千件鐘錶展品幾乎都記不清了。但我獲得了一種強烈的感受:人類真是一種神奇的物種,從遠古時代創造勞動工具開始,一直到製造如此精美的鐘錶,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太強大了!不過,這種想像力和創造力一旦用於破壞,後果也是不可估量的。好在歷史上大多數時候,人類的巨大能力基本表現為正能量,因此我們對這個世界始終抱有信心。 萬國宮日內瓦 還有一個去處——“聯合國 歐洲 辦事處”,也叫“聯合國 歐洲 總部”,它還有一個最通俗的名字:“萬國宮”,這個地方可能是許多關心國際事務的朋友喜歡的去的。它是聯合國的前身,在1946年以前,它有一個響徹全球的名字叫“國際聯盟”,人稱“國聯”,相當於今天的聯合國。
跟 紐約 聯合國總部相比, 日內瓦 的聯合國 歐洲 辦事處毫不遜色,雖然叫“辦事處”,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辦事處”,有很寬闊的花園和森林,有非常龐大的歐式建築群。站在辦事處的大樓里,可以直接眺望院子里大花園和噴泉,還能遠眺 日內瓦 湖和 阿爾卑斯山 。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聯合國萬國宮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聯合國萬國宮 實際上,在 日內瓦 有許多聯合國的工作機構,其規模並不會比 紐約 的聯合國總部小多少,據說 日內瓦 有200多個聯合國各種組織,比較著名的有: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國際紅十字會、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國際勞工組織、世貿組織、國際知識產權組織等等,所以 日內瓦 被稱為“小聯合國”。一個只有20萬人口的城市,駐扎瞭如此眾多的國際機構,幾乎每個國家在每個國際機構里都設有代表席位,這在當地形成了十分龐大的國際居民群體。有人說,現在 日內瓦 差不多有一半人口都是“外來戶”, 日內瓦 僅僅靠著這些國際機構就可以活得很滋潤。這肯定是戲言, 日內瓦 是一個科技、製造、文化、體育都很發達的城市,而且他們十分善待外國居住者,包括免除他們的稅賦等等。要知道, 瑞士 是一個稅收很高的國家。
國聯當年選址 日內瓦 ,是1919年的“ 凡爾賽 條約”決定的,這跟 瑞士 的“永久中立國”地位也有相當的關係。在國聯存在的26年時間里,雖然其效率和軟弱遭到多國詬病,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對它要求過高也是不合情理的,畢竟它對世界 和平 和人道事業是有貢獻的, 比如 在難民事務和地區衝突中,經常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國聯跟 中國 也是有緣分的,當年 中國 是一個羸弱的國家,曾經對國聯寄予很高的期待。最典型的事件,就是“九一八事變”後, 中國 無力抗敵,只好請求國聯出面主持公道,這就是 中國 近代史上被貼上各種不同標簽的撲朔迷離的“李頓調查團”事件。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1932年,遼寧“南滿鐵路”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1932年 中國代表顧維鈞與李頓爵士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1932年 大連 李頓調查團在日本關東軍司令部 “九一八”事變的次年,1932年初國聯派出 英國 人李頓爵士率領的“李頓調查團”,在 中國 和 日本 進行了將近半年時間的調查取證,在 中國 境內從 東北 到 南京 ,足跡遍佈多個省市,最後向國聯提交的“調查報告”。有趣的是,對於這份“李頓調查報告”,兩個敵對國家: 中國 和 日本 全部反對。 日本 的反對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調查報告得出兩個結論對 日本 非常不利,一是認為 東北 的主權屬於 中國 ;二是認為新成立的“ 滿州 國”是非法的,國際社會不應予以承認。這兩條對於當時國聯的四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日本 ,殺傷力很大。 日本 為了抵制“李頓調查報告”,悍然退出國聯,與國際社會決裂。那麼 中國 呢?調查報告的結論明顯對 中國 比較有利,為什麼會反對呢?因為當年 中國 處在黨派紛爭、內戰不斷的混亂狀態中,蔣介石領導的中央政府根本搞不定國內政局,各種政治力量都從各自利益出發,對“李頓調查團”有稱贊的、有懷疑的、有斥責的,沸沸揚揚,莫衷一是。據說 中國 政府最後拒絕的理由,是對調查報告提出的處理方案不能接受。李頓調查團提出的處理方案是:日軍撤出 滿州 ,將 滿州 交於國際共管。
中日統統反對,國聯只好罷手。之後的事態就是大家看到的:日軍不僅侵占了 東北 ,還開始了向華北蠶食,進而發動全面侵華,讓 中國 陷入了14年之久的更加苦難和混亂的境地。
今天國內一些歷史學者認為,在對待“李頓調查報告”問題上,當年 中國 政府的態度未必妥當,畢竟當時調查結論總體上對 中國 的有利的,而這種有利的結論卻沒有被 中國 把握住,這是遺憾的。
日內瓦自助遊攻略
↑聯合國萬國宮圖書館 對“李頓調查團”這件事,如今官方很少提及,我只是略知大概,我有一位史學界的朋友,是專攻二戰史的,他對這段歷史很有興趣。去年夏天他曾跟我說起過:知道不? 日內瓦 有個萬國宮,就是聯合國 歐洲 辦事處,它有一個圖書館,保存了從1919年 巴黎 和會以來,全世界各地發生的重大事件的歷史資料,其中有“李頓調查團”當年提供給國聯的全部文件。這些文件一共有2000多萬字,包括中文、日文、法文、英文和俄文等,數量非常龐大。不僅包括調查報告本身,還有大量當年中日兩國政府的文件、現場見證者的目擊材料、當年各國新聞媒體的記錄、 中國 民間組織提供的證明書等等,種類繁多。
他說,這些歷史文件相當珍貴,是研究“九一八事變”和 日本 侵華戰爭的第一手資料,但令人費解的是,80多年過去了,這些資料一直靜靜躺在 日內瓦 的庫房裡,從來沒有大陸和 臺灣 學者去完整研究和複製這些資料,只有個別民間機構去零星複製過極少部分的文件。這確實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們經常說要“牢記九一八”,可是“九一八”就躺在 日內瓦 的圖書館里,卻沒有人去看一看。朋友還說,我一定要想辦法湊一筆錢,組織一個團隊,專程去趟 日內瓦 ,把“李頓調查團”的全部文件都拷貝回來!
我當時想,憑藉一個學者的個人力量,複製這麼巨量的影印資料,這是一件過於巨大的工程。
趕巧了,就在今年一月的某一天,我因公出差來到了朋友所說的 日內瓦 的聯合國 歐洲 辦事處,當我註視著萬國宮北側的圖書館大樓時,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的這位朋友發來了一條微信:“李頓調查團的全部資料都已經複製完畢,我們已經離開 日內瓦 ,正在回國路上, 北京 見!”我很愕然,此時我正在聯合國 歐洲 辦事處里,它的圖書館離我近在咫尺。
我不知道這位朋友是什麼時候離開萬國宮的,但可以想像他和他的團隊在這座大樓里,花費了多少心血,將2000多萬字、數十萬頁的歷史資料,一盒盒打開,一頁頁複製。他們靠自己有限的人力和微薄的財力,在默默進行著一件重要的歷史工程,替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去尋找失去的記憶。也許當這些資料出現在世人面前時, 日本 有些人不再會對我們說:有證據嗎?
回 北京 後我聽到消息,我的這位朋友將和中華書局進行合作,把“李頓調查團”的全部資料彙編成套,擬出版一套幾十冊的大型叢書,力爭在今年下半年問世。
如果這套大型文集出版,我會建議朋友,一定要去 日內瓦 “還願”,向聯合國 歐洲 辦事處的圖書館贈送一套,畢竟是人家精心保存了85年,才使它今天昭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