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的應許之地-----荷蘭游記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每年公園都有一個主題板塊,花匠依設計把種子佈下,待齊齊開花時便是一幅彩繪,去年是梵高,今年是 荷蘭 的黃金時代。左邊是大蓋倫入港,右邊是阿姆運河邊的房屋。實景很小,只能算精緻,不夠大氣,若用一整塊花田來做必然更加震撼,然而, 荷蘭 人一定會先算下成本的。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公園外就是花田,自行車騎行幾乎是去到庫肯 霍夫 的必游項目。 荷蘭 人太高,自行車也高得可憎,即便正常身材的 亞洲 男子也必須將座椅調到最低,而女子就只好騎少兒車了。
有一本書曾這樣形容 荷蘭 的花田:“有一個春天,我路過天堂。”待到真正用自己的雙眼見證時卻沒那麼文藝,我們仍如庸人般的用“噢,噢,哇,哇”來表達。騎行穿過花田,那種身在畫中的感受輕易地就與過往任何的人生經歷區分了開來,它會讓你自然而然地用心去裝下這一切的美好,而不是用眼睛和腦子去死記硬背。
在花田裡穿行,你很難想象這般沃野繁花原本竟是沼澤灘塗。 荷蘭 人以花為繡線,織就最美的錦緞,讓它延滿大地,讓人心懷美好。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告別花田後, 荷蘭 的行程也正式宣告結束。在一個美麗的 春日 跟最美的 荷蘭 道別亦是最好的結尾 住在荷蘭人家裡以及荷蘭的食物在 荷蘭 一共住了五晚,除去一天在烏德勒支郊外的賓館,其餘四天都住在不同地方的 荷蘭 人家裡。
第一天在魯爾蒙德邊上的一個記不住名字的小村莊,第一個出來迎接我們的是他們家的網紅大黑狗 巴斯 ,尋回犬通常不太愛叫喚,大黑狗只是好奇地繞著我們打轉,也不怕生。在主人房間的窗臺上,一隻黑貓滿臉高冷地審視著它的國度。
庭院打理得很乾凈,院子後面有個花園,寂寞庭院鞦韆冷,喜歡安靜的人一定很愛這種農家氛圍。
村中心的教堂鐘樓會定時鳴響,打鐘聲極類小時候家家都有的自鳴鐘。原本以為會影響睡眠,結果晚上睡得很好。第二天清晨在鐘聲中打開門,鳥語花香間一陣恍惚,不知身在何處。
走時送了女主人一個小香囊,換來了兩塊美味的起司蛋糕,據說是她親手做的。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第二天是美到極致的小鎮----阿莫斯福特城中的一家B&B,主人皮特有九個孩子,現在大概跟其中兩個以及3-4個孫子孫女住在一棟大房子里。對於這個大家庭,我所看到最直觀的證據是一樓的四臺大洗衣機。主人似乎對隱私看得很重,我沒有見到皮特以外的任何一個他的家人。我們住的房間後面還有個幽深的地窖,我裝得很認真地問皮特:“晚上會有可怕的東西從下麵上來嗎?”他一臉正經“Maybe!”皮特也是我近距離接觸的 荷蘭 人里最高的,估計有2米以上,我必須仰著頭跟他說話。小鎮太美,所以在皮特的房子里大概都沒待夠8個小時。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第三天是 羊角村 附近的私人小旅館,有著跟 羊角村 一樣的茅草屋頂,好像住進了十九世紀。我們的房間在頂樓,推開天窗能眺望遠處的田野和風車。那天不時地下雨,忽大忽小,房間里溫暖如春,外面矇矇細雨籠蓋四野。晚上閑著無聊,偷偷摸進了廚房,沒找到吃的,但頗有“虎口脫險”的既視感。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最後一天是在 利瑟 的一個老人家裡,本來約的6點,結果我在 阿姆斯特丹 球場停留的時間長了點,遲到半小時。之前一直聽說 荷蘭 人最煩遲到,結果跟老爺子解釋自己是阿賈克斯球迷的時候,老爺子說“哥當年面對面跟克魯伊夫聊了個把鐘頭”。
那棟房子的二樓有3個卧室,可能只有我一個訂,所以老頭說你們晚上想睡哪間就哪間。底樓是工作室和餐廳,一大早老頭趕來一邊放著交響樂一邊給我們做早餐。
室內的裝潢雖然看著就是便宜貨,但搭配出來的風格倒是簡單清爽,可見這老頭有著自己的美學。工作室里的圖紙看不懂,大概跟水利有關。
阿姆斯特丹自助遊攻略
總的來說這幾家人家裡我敢肯定富足得衣食無憂的就有兩家,但大概賺錢是刻在 荷蘭 人骨頭裡的觀念,所以他們依然開開心心地笑迎四方客。 可能 荷蘭 的食材實在稀少, 荷蘭 人很不會燒菜,所有的食物幾乎都圍繞土豆展開,土豆泥,土豆條,土豆塊。
海牙 的快餐廳里我嘗了下國菜stampot,土豆泥加蔬菜泥加肉丸(用香腸擺個U型的更標配),不算難吃。
阿姆的晚餐吃的是燒烤豬肋排,那一頓吃得百感交集。餐廳里放著“ ace of base”的成名曲,電視里在採訪滿頭白髮的希丁克,小豬肋排又是我第一份工作的餐廳主打菜,1995年回來了。 低於海平面的自駕荷蘭 的平均海拔為1.2米,一半的國土與海平面齊平或之下。

在 荷蘭 共行駛約一千三百公里,有鄉間小路,有嶄新高速,其間場景切換、滄海桑田。大部分的景點都能攝入鏡頭,但唯獨這路上風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便是再好的鏡頭也記錄不下這萬般心情。

除去在 林堡 省略有丘陵, 荷蘭 大部分的地區為平原,行駛在高速上視線完全沒有阻礙,一覽無餘是個很準確的描述。 荷蘭 人愛色彩,房屋、橋梁甚至護欄籬牆都色彩鮮艷,樹木植物又大多會隨季節變換顏色,且有層次。大平原上沒有半遮半掩的山霧迷濛, 當陽 光肆意地灑遍平原時,一切色彩現實得美好。

荷蘭 多風雨,我們的行程大約有3-4天都是在陰雨或陰晴互現中前行,但卻不乏美景。

從 羊角村 開往 烏特勒支 路上,細雨中前方突顯如衛士般聳立的巨大風力發電機,幾百個整齊地排列在道路的右邊,背後是海岸線,而道路的左邊則是田野。幾十米長的巨型扇葉緩緩旋轉,帶著一種沉默而強大的力量,充滿未來時代的質感;塊壘分明的田野里牛羊低著頭、農舍安寧,仿佛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於是,左邊是數百年未變的祥和,右邊是屬於未來的變革力量,我們的車仿佛開在一條時光隧道之中,與夢幻同行。我想這種專屬於這個時代的風景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漸漸呈現,將來一定會在其他地方再次見到,但彼時彼刻的感受難以忘懷。

另一天在 東北 圩田看花田,恰逢雲散雨收,陽光急不可耐地透出,竟有彩虹橫掛。天上的七彩弧線曼妙;地上的七彩嬌艷奪目,自然之美與人為之美狹路相逢,旗鼓相當。

鹿特丹 和阿姆附近的新高速造完沒多久,中間的隔離區有明亮的路燈,靠近居住區的一側隔音牆直接在空中彎進了道路,半包圍的方式提供了更好的隔音功能,各種體貼的妙想還原了 荷蘭 這個設計大國的本貌。

荷蘭 是真正的自行車王國,人均自行車擁有量世界第一。因此全國到處都有自行車專用道,在大多數的城鎮, 荷蘭 的自行車道在道路同一邊,而不是分列道路兩旁,節約下來的寬度變成了草坪隔離帶,車輛和自行車幾乎毫不相干地在同一條道路上自在地行動。

歐洲 環島很多,很多十字路口都做成了環島,沒有紅綠燈,全憑自覺。開個直線也要繞一圈,若是路口間距離較近,轉得著實頭暈。

荷蘭 開私家車的以中老年為主,年輕人很少,而且越好的車開的人歲數越大,倒是跟國內產生了鮮明對比。有時候看著 荷蘭 的年輕人高頭大馬地跨著自行車從身邊呼嘯而過還是有點汗顏的。

自駕 大概是這次旅行最英明的決定之一,只要研究好各地的P+R,並下一個精確的 歐洲 導航APP,一切都會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