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漫游之都江堰
                                    都江堰 位於 四川 省 成都 市 都江堰 市城西,坐落在 成都 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 成都 市區39公里。  
都江堰 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 都江堰 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 成都 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 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更是國內外賓客來川觀光旅游的必到之地。
 ↑都江堰景區 共和 國曆代主要領導人,多曾親臨 都江堰 視察。
 ↑都江堰景區 共和 國曆代主要領導人,多曾親臨 都江堰 視察。  ↑離堆公園 新春時節,陪遠方來客,來到 都江堰 景區一游。
 ↑離堆公園 新春時節,陪遠方來客,來到 都江堰 景區一游。  
天公不作美,綿綿陰雨,天色陰沉,游人較平日少了許多。
 ↑離堆公園 02
 ↑離堆公園 02  
經過近些年的整合,與“ 都江堰 ”有關的景點,都已全部納入了景區。主要包括離堆公園、伏龍觀、 都江堰 水利工程、二王廟、安瀾索橋、松茂古道、玉壘關等眾多景點。實行“一票制”管理, 90元的票價雖不便宜,但也物有所值。
 ↑離堆公園 “標誌性”留影。
 ↑離堆公園 “標誌性”留影。  ↑離堆公園 進入景區大門,迎面而來的是“堰功道” 。
 ↑離堆公園 進入景區大門,迎面而來的是“堰功道” 。  ↑離堆公園 “堰功道”為紀念歷朝歷代修堰護堰有功的人士,在 都江堰 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際修建。
 ↑離堆公園 “堰功道”為紀念歷朝歷代修堰護堰有功的人士,在 都江堰 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際修建。  ↑離堆公園 堰功道側的“張松銀杏”,相傳為三國名士張松所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為天府十大千年樹王之一。 “張松銀杏”本為雄株,一千多年未結一果。但從2000年 都江堰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成功 時起,每年都碩果纍纍,甚為神奇。
 ↑離堆公園 堰功道側的“張松銀杏”,相傳為三國名士張松所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為天府十大千年樹王之一。 “張松銀杏”本為雄株,一千多年未結一果。但從2000年 都江堰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成功 時起,每年都碩果纍纍,甚為神奇。  ↑伏龍觀 伏龍觀,建於離堆之上。相傳李冰在此降伏孽龍,如今是紀念李冰的廟宇。
 ↑伏龍觀 伏龍觀,建於離堆之上。相傳李冰在此降伏孽龍,如今是紀念李冰的廟宇。  ↑伏龍觀 觀內前殿陳列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噸,是1974年修建外江節制閘時從河床中出土的文物。此像造於東漢靈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圓雕石像,非常珍貴。
 ↑伏龍觀 觀內前殿陳列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噸,是1974年修建外江節制閘時從河床中出土的文物。此像造於東漢靈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圓雕石像,非常珍貴。  ↑伏龍觀 後殿陳列有1938年 都江堰 工程處繪製的“內外江分水鳥瞰圖”,從圖中清晰可見當時 都江堰 和灌縣老城的地理分佈。
 ↑伏龍觀 後殿陳列有1938年 都江堰 工程處繪製的“內外江分水鳥瞰圖”,從圖中清晰可見當時 都江堰 和灌縣老城的地理分佈。  ↑伏龍觀 觀瀾亭,位於觀內最高處。憑欄遠眺,可見魚嘴、索橋、寶瓶口等景點。
 ↑伏龍觀 觀瀾亭,位於觀內最高處。憑欄遠眺,可見魚嘴、索橋、寶瓶口等景點。  ↑飛沙堰 人字堤上回望寶瓶口、離堆、伏龍觀。
 ↑飛沙堰 人字堤上回望寶瓶口、離堆、伏龍觀。  ↑飛沙堰
 ↑飛沙堰  ↑飛沙堰 如今, 都江堰 灌區已達30餘縣市,實際灌溉面積達一千萬畝。特建碑亭,以資紀念。
 ↑飛沙堰 如今, 都江堰 灌區已達30餘縣市,實際灌溉面積達一千萬畝。特建碑亭,以資紀念。  ↑飛沙堰 飛沙堰, 主要作用是排泄泥沙,為 都江堰 三大工程之一。
 ↑飛沙堰 飛沙堰, 主要作用是排泄泥沙,為 都江堰 三大工程之一。  ↑安瀾橋 堤上漫步。
 ↑安瀾橋 堤上漫步。  ↑安瀾橋 眺望 內江 右岸,景色秀美
 ↑安瀾橋 眺望 內江 右岸,景色秀美  ↑安瀾橋 安瀾索橋、秦堰樓近影。
 ↑安瀾橋 安瀾索橋、秦堰樓近影。  ↑魚嘴分水堤 堰首的魚嘴,為 都江堰 三大工程之首。狀如魚嘴,昂頭於岷江江心,將岷江分為內外二江。
 ↑魚嘴分水堤 堰首的魚嘴,為 都江堰 三大工程之首。狀如魚嘴,昂頭於岷江江心,將岷江分為內外二江。  ↑魚嘴分水堤 分江亭,觀賞魚嘴、內外江景色的佳處。
 ↑魚嘴分水堤 分江亭,觀賞魚嘴、內外江景色的佳處。  ↑安瀾橋 游魚嘴,跨安瀾索橋,進入 內江 右岸。
 ↑安瀾橋 游魚嘴,跨安瀾索橋,進入 內江 右岸。  ↑秦堰樓 登上右岸高處的秦堰樓, 都江堰 水利工程盡收眼底。
 ↑秦堰樓 登上右岸高處的秦堰樓, 都江堰 水利工程盡收眼底。  ↑二王廟 由秦堰樓拾級而下,就來到二王廟古建築群。
 ↑二王廟 由秦堰樓拾級而下,就來到二王廟古建築群。  
二王廟古建築群坐落於玉壘山麓,是世界文化遺產 都江堰 的重要組成部分。初建於南北朝,現存建築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門“二王廟”3個金字是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手筆。
 ↑二王廟
 ↑二王廟  ↑二王廟 廟內大殿、二殿分別供奉二郎神和李冰夫妻像。
 ↑二王廟 廟內大殿、二殿分別供奉二郎神和李冰夫妻像。  
傳說李冰治水的壯舉感動上蒼,派遣二郎神下凡助其完成千秋偉業。為表彰其功勛,歷代多有封賜。清雍正更賜封李冰、二郎神為“王”,府縣立廟以祀之,“二王廟”因此而得名。
 ↑二王廟
 ↑二王廟  ↑二王廟 大殿、二殿掠影。
 ↑二王廟 大殿、二殿掠影。  ↑二王廟 治水名言。
 ↑二王廟 治水名言。  ↑二王廟
 ↑二王廟 
                                
							
						
						
                        
						
						
					
					
					
					
					都江堰 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 都江堰 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 成都 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 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更是國內外賓客來川觀光旅游的必到之地。


天公不作美,綿綿陰雨,天色陰沉,游人較平日少了許多。

經過近些年的整合,與“ 都江堰 ”有關的景點,都已全部納入了景區。主要包括離堆公園、伏龍觀、 都江堰 水利工程、二王廟、安瀾索橋、松茂古道、玉壘關等眾多景點。實行“一票制”管理, 90元的票價雖不便宜,但也物有所值。




















二王廟古建築群坐落於玉壘山麓,是世界文化遺產 都江堰 的重要組成部分。初建於南北朝,現存建築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門“二王廟”3個金字是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手筆。


傳說李冰治水的壯舉感動上蒼,派遣二郎神下凡助其完成千秋偉業。為表彰其功勛,歷代多有封賜。清雍正更賜封李冰、二郎神為“王”,府縣立廟以祀之,“二王廟”因此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