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原精靈到峽谷冰川,一部山南環線的紀錄片
                                     世事無好惡,一切皆是緣話說十五年前,我還比較痴迷攝影,大約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 西藏 行攝漸漸開始火了。於是,去 西藏 行攝也就變成了我的一個夙願。  
  
這些年,國內外走過了很多地方,也去過了 新疆 、 青海 、 四川 的高海拔地區,但唯獨沒有踏足 西藏 。我一直對自己說,不急,機會總會有的,但這一等就是十四年!
  
2016年,因為一些原因,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突然撲面而來,壓得我有點喘不過氣。面對壓力,人很容易深陷某種思維定式中走不出來。我知道我需要歇一歇了,適時的放空一下自己,換一種思路去面對。
  
想起了當年的夙願,沒有為什麼,就是很想在這一年去實現。恰巧看到一位專拍 西藏 的職業攝影師在網上招募組隊 山南 環線,與川藏線及西線 阿裡 相比, 山南 的風光更富多樣性, 山南 的歷史也更富色彩。合適的時間、合適的路線,合適的領隊,沒有什麼可猶豫的,一切恍如天意。
  
虔誠的信仰、壯美的風光,這大概是常人對 西藏 的註解,但我想 西藏 之所以呈現出今天這般模樣,必定有其深層的原因。源於一直以來對歷史、地理和自然的喜愛,旅行回來特意去尋找了一些資料,以幫助我瞭解今時的 西藏 。
  
這一次不想把游記寫成一篇普通的攻略,而是希望可以呈現更多旅程之外的東西,使之成為一部展現 山南 人文歷史,以及自然環境的紀錄片。
  
這篇游記拖的時間的確有點長,因為回來之後又發生了很多的事,包括一次意外導致的嚴重受傷,沒有癱瘓已算萬幸。 這兩天恰巧去看了以楊柳松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真實事跡為藍本創作的《七十七天》,女主人公原型藍天在 西藏 墨脫 徒步旅行時為拍攝星空摔傷,高位截癱,面對厄運,她曾經想過放棄生命,但在朋友鼓勵下,她重新振作,在 拉薩 開了一間客棧。相較藍天而言,我已經算是很幸運了,我還憑什麼要求更多呢。相信一切艱難困苦都會過去,有時,我們只是需要換一種思路;有時,我們只是需要多一些時間。  行程安排先放一張行程地圖、視頻和預告片。
這兩天恰巧去看了以楊柳松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真實事跡為藍本創作的《七十七天》,女主人公原型藍天在 西藏 墨脫 徒步旅行時為拍攝星空摔傷,高位截癱,面對厄運,她曾經想過放棄生命,但在朋友鼓勵下,她重新振作,在 拉薩 開了一間客棧。相較藍天而言,我已經算是很幸運了,我還憑什麼要求更多呢。相信一切艱難困苦都會過去,有時,我們只是需要換一種思路;有時,我們只是需要多一些時間。  行程安排先放一張行程地圖、視頻和預告片。  山南 環線可以順時針走,也可以逆時針走。我們是順時針走的,這樣走海拔逐漸升高,有利於適應高反。
山南 環線可以順時針走,也可以逆時針走。我們是順時針走的,這樣走海拔逐漸升高,有利於適應高反。  ↑桑耶寺
 ↑桑耶寺 
 ↑雅拉香波
 ↑雅拉香波  ↑勒布溝
 ↑勒布溝 
 ↑拿日雍措
 ↑拿日雍措 

 ↑哲古錯
 ↑哲古錯 
 ↑卡久寺
 ↑卡久寺  ↑卡久寺
 ↑卡久寺  ↑卡久寺
 ↑卡久寺  ↑卡久寺
 ↑卡久寺  ↑洛卓沃龍寺
 ↑洛卓沃龍寺  ↑色卡古托寺
 ↑色卡古托寺 
 ↑白瑪琳錯
 ↑白瑪琳錯  ↑普莫雍措
 ↑普莫雍措  ↑40冰川 因為是包車,所以這一次出行沒有太多攻略可說,何況現在去 西藏 已很容易了,定好時間路線,其他的基本都是固定的。雖是十一黃金周,旅館也不用提前訂,一是去 山南 的人還沒有那麼多,房間沒有那麼難訂;二是有時計劃趕不上變化,旅途中難免遇到變數。簡單的羅列一下我們的行程安排,僅供參考。
 ↑40冰川 因為是包車,所以這一次出行沒有太多攻略可說,何況現在去 西藏 已很容易了,定好時間路線,其他的基本都是固定的。雖是十一黃金周,旅館也不用提前訂,一是去 山南 的人還沒有那麼多,房間沒有那麼難訂;二是有時計劃趕不上變化,旅途中難免遇到變數。簡單的羅列一下我們的行程安排,僅供參考。  
  
第1天: 拉薩 -桑耶寺-澤當鎮
住宿:澤當 山南 郵政大酒店 餐食:午餐在桑耶鎮解決,晚餐澤當鎮板慄養生雞
  
第2天:澤當鎮-雍布拉康-拿日雍錯-勒布溝
住宿:門巴新村江淮大酒店 餐食:早餐 山南 郵政大酒店,午餐在日當鎮解決,晚餐江淮大酒店。
  
第3天:勒布溝-拿日雍措-古沙棘林-哲古措- 措美縣
住宿: 措美縣 福臨賓館 餐食:早餐江淮大酒店,午餐路上解決,晚餐在縣城裡的湘菜館。
  
第4天: 措美縣 -邊巴鄉古碉樓-卡久寺
住宿:卡久寺賓館 餐食:早餐在縣城裡的包子鋪,午餐邊巴鄉的 四川 人家,晚餐卡久寺的寺廟食堂。
  
第5天:卡久寺-賽卡古托寺-色鄉
住宿:色鄉利民家庭旅館 餐食:早餐方便面,午餐拉 康鎮 的 四川 人家,晚餐阿姨川菜館。
  
第6天:色鄉-洛卓沃龍寺-拉普溫泉-色鄉
住宿:色鄉利民家庭旅館 餐食:早、午晚餐阿姨川菜館。
  
第7天:色鄉-白瑪琳錯- 洛扎 縣
住宿: 洛扎 中糧賓館 餐食:早餐阿姨川菜館,午餐路上解決,晚餐 洛扎 萬聚園飯館。
  
第8天: 洛扎 縣-普莫雍措-40冰川- 浪卡子 縣
住宿:羊湖賓館 餐食:早餐在縣城裡的 山西 手工面,午餐路上解決,晚餐羊湖賓館斜對面的 河北 菜。
  
第9天: 浪卡子 縣-羊卓雍措-夏珠林寺- 拉薩
住宿:全季酒店 餐食:早餐在路上解決,午餐 太陽島 的大峽谷山珍寶。 逐本溯源,揭開藏地密碼山南 之所以稱之為 山南 ,是因為它位於岡底斯山至念青 唐古拉山 以南, 雅魯藏布江 幹流中下游地區,北接 拉薩 ,西與 日喀則 毗鄰,東與 林芝 相連,南與 印度 、 不丹 兩國接壤。
  
如果你對 西藏 的歷史感興趣,就知道 山南 是個有故事的地方。都說它是藏文明的發源地,擁有 西藏 第一位國王、第一座寺廟、第一座宮殿、第一塊農田等等。但這麼說其實並不太嚴謹,應該說 山南 是雅礱藏文明的發源地,因為在它之前的 西藏 還有更悠久的文明,那就是象雄文明。
  
說到這就不得不多啰嗦幾句,如果不縱覽一下 西藏 歷史,那麼去 西藏 也就只能看看自然風光,而對於藏區的風土人情是很難深刻理解與貫通的,特別是他們對於宗教的虔誠源自於何處是很難理解的。因為我一直對歷史和地理感興趣,所以回來後就去探究了一下。以下內容我只能力求準確,因為歷史你懂的,不同的資料來源可能完全向左。
  
大約公元前1500年以前,中原正處在奴隸制的夏朝,這時象雄文明的發源地 阿裡 地區就已經有了很多半農半牧的部落,那會兒大家信仰原始本教。這種信仰只是人對神秘莫測並不可控的自然萬物的盲目崇拜,是一種沒有理論體系支撐的感性行為,所以 西藏 才會有那麼多神山聖湖。和信仰佛陀的佛教不同,原始本教中的神不是佛陀,而是雪山、湖泊等等。
  
大約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有個叫做象雄的部落里出現了一位叫辛饒彌沃的王子。受更早的 印度 河文明影響,他在原始本教的基礎上創建了雍仲本教,並創立了象雄文字以及五明學科。五明學科是什麼呢?它是象雄文化的精粹,包括工巧明(工藝學)、聲明(語言學)、醫方明(醫學)、外明(天文學)和內明(佛學)。 流傳至今的《象雄大藏經》就是這些精粹的合集,是真正的藏地密碼,它包含的經書文獻資料達幾千部之多,是藏族一切歷史、宗教和文化的源頭,相當於古象雄時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書,至今仍對 西藏 人民的生活、文化習俗、心理素質、思維方式、行為規範等各個方面發揮著深遠的影響。2013年, 中國 社科院已經啟動了《象雄大藏經》的漢譯工作。
流傳至今的《象雄大藏經》就是這些精粹的合集,是真正的藏地密碼,它包含的經書文獻資料達幾千部之多,是藏族一切歷史、宗教和文化的源頭,相當於古象雄時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書,至今仍對 西藏 人民的生活、文化習俗、心理素質、思維方式、行為規範等各個方面發揮著深遠的影響。2013年, 中國 社科院已經啟動了《象雄大藏經》的漢譯工作。  關於辛饒彌沃其人,據說他是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傅,這麼說當然帶有些神話色彩,因為他後來被供奉為雍仲本教的主佛。而佛教的主佛是什麼呢?是三世佛,就是通常大殿里擺的那三尊,有的是橫三世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有的是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 彌勒 佛。還有,本教以“卍”為教符,與佛教中的“卐”符號相反,所以轉經時的方向也是反的。
關於辛饒彌沃其人,據說他是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傅,這麼說當然帶有些神話色彩,因為他後來被供奉為雍仲本教的主佛。而佛教的主佛是什麼呢?是三世佛,就是通常大殿里擺的那三尊,有的是橫三世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有的是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 彌勒 佛。還有,本教以“卍”為教符,與佛教中的“卐”符號相反,所以轉經時的方向也是反的。  大約公元前600年左右,象雄部落與其他各部落結為聯盟,史稱象雄王國,並開始走向鼎盛;其勢力範圍包括今天的 阿裡 地區全部、 那曲 地區大部以及今天境外的克什米爾、拉達克,而雍仲本教也變為國教。那個時候的 阿裡 和 那曲 地區自然環境也不像今天這般惡劣。
大約公元前600年左右,象雄部落與其他各部落結為聯盟,史稱象雄王國,並開始走向鼎盛;其勢力範圍包括今天的 阿裡 地區全部、 那曲 地區大部以及今天境外的克什米爾、拉達克,而雍仲本教也變為國教。那個時候的 阿裡 和 那曲 地區自然環境也不像今天這般惡劣。  
  
公元前2世紀初, 山南 的雅礱河流域也出現了很多部落,只不過那時候這些部落都很弱,只能偏隅在雅礱河一帶。受北邊強大的象雄文明影響,雍仲本教也是這些部落的唯一宗教和信仰基礎。其中有個叫做悉補野的部落,部落首領聶赤贊普被大家尊為第一任藏王, 西藏 歷史上的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就是他在位時建的,之後 山南 雅礱藏文明開始崛起。
  
就這樣大約過了一千年,到公元630年唐太宗年間,第33任藏王王位傳到了松贊干布手裡。松贊干布希望重新用王權壓制神權,但當時的吐蕃人絕大部分信奉的是本教。所以他一舉吞併了北邊的象雄王國,統一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結束了部落時代,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不過當時本教扎根極深,所以他只能曲線救國,採取了聯姻的辦法,迎娶了信仰佛教的 尼泊爾 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 文成 公主,目的在於將佛教引入 西藏 打壓本教勢力。同時,他創製了藏文,將政治中心從 山南 的 瓊結 遷往 拉薩 ,興建了佈達拉宮、大昭寺和小昭寺,這也是 西藏 最早興建的佛教寺廟,只不過那時的寺廟還不是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院。
  
吐蕃王朝歷經十代藏王,除了松贊干布還有三位是值得一提的。第一位是第37任藏王赤鬆德贊,他在位時期, 大興 佛教,崇佛禁本,在一次決定兩派命運的辨經中,本教失敗遭到驅逐,從此走向沒落至今都沒有緩過來。他還興建了 西藏 第一座三寶俱全的佛教寺院,即位於 山南 的桑耶寺;並且開疆擴土,吐蕃王朝臻於全盛。 第二位是第41任藏王赤祖德贊,他同樣 大興 佛教,甚至過分的尊崇佛教和供養僧人;使僧人的權力凌駕於群臣之上,引起群臣不滿;最後他被大臣謀殺了,這也為吐蕃王朝覆滅埋下了隱患。因為都是 大興 佛教,所以佛教史上將松贊干布、赤鬆德贊和赤祖德贊並稱為“祖孫三王”。
第二位是第41任藏王赤祖德贊,他同樣 大興 佛教,甚至過分的尊崇佛教和供養僧人;使僧人的權力凌駕於群臣之上,引起群臣不滿;最後他被大臣謀殺了,這也為吐蕃王朝覆滅埋下了隱患。因為都是 大興 佛教,所以佛教史上將松贊干布、赤鬆德贊和赤祖德贊並稱為“祖孫三王”。   
  
連藏王都可以被謀殺,可以看到吐蕃王朝的 “佛本之爭”有多殘酷。實際上,這不僅是信仰之爭,也是王室與貴族、大臣的利益之爭,所以到了要說的第三位,即第42任藏王也是末代藏王朗達瑪。以朗達瑪為首的一派王室貴族是擁護本教反對佛教的,所以對佛教採取禁絕措施,史稱“朗達瑪滅佛”。這次滅佛行動針對佛、法、僧三寶來摧毀佛教,所以對佛教的打擊極為嚴重。至此,藏傳佛教的前弘期結束。但有因必有果,朗達瑪最終於公元842年被佛教僧人刺殺了。他死後,他的兒子和他大舅子的兒子爭位,再加上平民造反,最終導致吐蕃土崩瓦解。而此時中原的唐朝也幾近覆滅,即將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之後一直到中原的宋代末期, 西藏 一直處在分裂中,形成了諸多地方割據勢力。因為內亂受阻, 西藏 民間幾乎將佛教遺忘。一度被打壓下去的本教,又開始復興。自公元9世紀中葉以後,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混亂局面,直至10世紀後期,整個 西藏 地區社會逐漸穩定下來,直到阿底峽大師、瑪爾巴大譯師、米拉日巴尊者這批高端學者的出現,佛教得到了復 興和 發展,藏傳佛教的後弘期開始。不過藏傳佛教為了在青藏高原本土化,也吸收了相當多的本教教義及經典。也就是在大約這個時期,朗達瑪的後裔逃亡到 阿裡 地區,建立了古格王朝。
  
當前藏傳佛教的主流包括四大傳承,分別是寧瑪(紅教)、噶舉(白教)、 薩迦 (花教)、格魯(黃教),順序不能亂,其中前三個教派都是在藏傳佛教的後弘期開始時就分裂出來的,而黃教的誕生則晚得多。
  
在 西藏 ,如果不是對藏傳佛教稍有瞭解,很難分清各教派的區別。只有在寺廟裡看大殿內的陳設,或者到了重大宗教節日才能看出一些區別。實際上,各教派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其修練方式。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最早的一派。十一世紀時,由 西藏 僧人索穹巴、卓浦巴等人創立;奉八世紀到 西藏 傳佈密教的天竺僧人蓮花生大師為祖師。因宗信舊密咒,與當時奉行“新法”的其他教派相對立,故稱寧瑪派(寧瑪,意為“古舊”)。因該派喇嘛頭戴紅帽,故俗稱“紅教”。
  
噶舉派形成於十一世紀。其創始人為瑪爾巴大譯師。他曾先後三次赴 印度 學習密教,後由弟子米拉日巴繼承,再傳達薄拉結,融合噶當派教義,成為相當有勢力的教派。該教派註重密法,老師對徒弟單一地進行口耳傳承密法教義,修行方式有濃重的密宗色彩。因最重視口授(藏語:噶)密法的傳承(藏語:舉),故稱噶舉派。該教派在各個教派中分支最多,傳統的說法有兩大傳承:香巴噶舉和達波噶舉。香巴噶舉在十五世紀時期就漸漸衰微而鮮為人知,現在 西藏 的噶舉派多是達波噶舉,而達波噶舉又有四大支、八小支。四大支分別為噶瑪噶舉、帕竹噶舉、蔡巴噶舉和霸榮噶舉,而由帕竹噶舉祖師帕木竹巴的八大心傳弟子則發展出八小噶舉,即止貢噶舉、主巴噶舉、達壠噶舉、綽浦噶舉、瑪倉噶舉、葉巴噶舉、雅桑噶舉、修賽噶舉。因噶舉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襯衣,故俗稱“白教”。
  
薩迦 派創始人宮曲贊普從卓彌譯師習 新密 咒,於1037年在後藏 薩迦 地方建寺傳教,故稱 薩迦 派。 薩迦 寺主以後即由宮曲贊普一家世代相承。因該派寺院牆上塗有紅、白、灰三種顏色,故俗稱“花教”。
  
介紹格魯派之前必須要先說一下噶當派。噶當派的奠基人是古格王朝時期從 印度 迎請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噶當派在藏傳佛教中是比較特殊的一派,它以顯宗為主,顯宗是相對密宗而言的。噶當派主張顯、密二宗不應相互攻擊,應相互補充。從十一世紀到十二世紀這二百年,噶當派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只不過噶當派並不贊成政教合一,而如今在格魯派繼承了噶當派的教義之後,噶當派已不再單獨地存在了。
  
格魯派是藏傳佛教中最晚形成的一個教派,但也是藏傳佛教繁雜的派系中最有影響、最具規模、勢力最大的一個教派,其創始人為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十五世紀初,宗喀巴在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對其他教派進行改革後創立了格魯派。該派主張學行並舉,顯密並重,僧眾嚴持戒律,學經遵循次第,加強寺院組織等,故稱為格魯派(意為“善規”)。因該派喇嘛戴黃帽,故俗稱“黃教”。
  
佛教得到復 興和 發展本是好事,分裂出不同教派本也正常,但當宗教和權力相結合時,教派之爭終會埋下了禍端。 公元1231年,元憲宗蒙哥汗統一了 西藏 。因為 蒙古 人是信佛教的,所以從此之後佛教在 西藏 占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由於 薩迦 派第五代祖師八思巴曾為元世祖忽必烈灌頂,尊為“帝師”,並創製 蒙古 文字,封為“大寶法王”,故此時由 薩迦 派喇嘛擔任藏區的宗教和行政首腦,政教合一制度開始形成, 薩迦 派勢力此時達到鼎盛。當然這是在元朝中央政權的管理之下進行的,不是獨立掌權。元末, 薩迦 派權勢被噶舉派所取代,之後,其僅保有 薩迦 地方的政教勢力。
公元1231年,元憲宗蒙哥汗統一了 西藏 。因為 蒙古 人是信佛教的,所以從此之後佛教在 西藏 占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由於 薩迦 派第五代祖師八思巴曾為元世祖忽必烈灌頂,尊為“帝師”,並創製 蒙古 文字,封為“大寶法王”,故此時由 薩迦 派喇嘛擔任藏區的宗教和行政首腦,政教合一制度開始形成, 薩迦 派勢力此時達到鼎盛。當然這是在元朝中央政權的管理之下進行的,不是獨立掌權。元末, 薩迦 派權勢被噶舉派所取代,之後,其僅保有 薩迦 地方的政教勢力。  
  
之後的明朝也延續了元朝治藏的這種格局,但採用“多封眾建”的措施以分而治之。不過分而治之帶來的問題就是內部的分裂。公元1618年,當明朝的萬曆帝疲於應付後金的努爾哈赤時,當時明朝設在 西藏 的烏思藏都指揮使司已經形如虛設,誰也管不了了。這時 崇信 噶瑪噶舉的藏巴汗政權已經控制了 阿裡 地區,並兩次因為宗教糾紛而出兵攻打信仰主巴噶舉的 不丹 。藏巴汗政權還打敗了 新興 的格魯派,攻占了 拉薩 ,並取締了格魯派達賴和班禪的封號。
  
1642年,逃亡到 山南 的達賴五世和班禪四世邀請來自 天山 地帶的 蒙古 和碩 特部首領 固始 汗入藏,掃滅了藏巴汗政權,建立了 和碩 特汗國,確立了格魯派的領導地位,而 崇信 噶舉的 不丹 和拉達克沒有被攻下,並建立了各自的小王國。此時的 西藏 由 蒙古 人控制軍事,由格魯派喇嘛控制行政。
  
公元1652年,清順治帝邀五世達賴進京,冊封其為佛教領袖,但並未授與其行政權力;而對 固始 汗則明確授與了地方統治權。這一分封埋下隱患,格魯派集團與 蒙古 和碩 特部的矛盾在 固始 汗死後日益突出,最終釀成禍端,導致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被廢黜,而 和碩 特部也被北方的 蒙古 準 噶爾 部所滅。
  
公元1720年,清軍入藏,打敗了 蒙古 準 噶爾 部,之後清廷設置駐藏大臣對其實施直接監管。1750年, 拉薩 發生暴亂,包括駐藏大臣在內的漢人幾乎被殺盡。乾隆帝在經過反覆思量之後,於次年正式授權達賴喇嘛管理 西藏 地方行政事務。至此,格魯派正式在 西藏 實現了“政教合一”。
  
清朝滅亡後, 西藏 名義上歸民國中央政府管轄,但因民國政府自顧不暇,所以實際上是由十三和十四世達賴喇嘛在統治,直到1951年 西藏 解放。1959年 西藏 進行了民主改革,十四世達賴喇嘛出逃 印度 , 西藏 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正式結束。從此,塵歸塵,土歸土,信仰歸信仰,權利歸權利,但歷史上宗教的影響在千百年來已經深入藏人的骨髓了。
  
所以,看看 西藏 的歷史就知道,宗教本是與人為善的,但當宗教與政治相結合,宗教就變成了統治階級派別之爭的工具,也成為了教化農奴的工具。 一花一世界,一寺一如來五人單車從 拉薩 出發,沿機場高速向南,不多久就抵達了 雅魯藏布江 河谷。河谷南北兩側都有道路。因為桑耶寺位於 雅魯藏布江 北岸,所以我們選擇走北側的路。
  
北岸正在施工,拉林鐵路和通往澤當的快速路同時在修。雖然施工的確對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通達的交通網絡對於地區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在 山南 地區,還有非凡的戰略意義。 不過我為何看到了一片片的沙丘呢?這裡不應該是濕潤的河谷地帶嗎?這些沙子又是哪裡來的呢?
不過我為何看到了一片片的沙丘呢?這裡不應該是濕潤的河谷地帶嗎?這些沙子又是哪裡來的呢?  後來瞭解到因為高原嚴酷的自然條件, 雅江 流域內的林木覆蓋率又極低,大量含沙地表直接暴露於地表,加上氣候乾旱多風,使得這裡的沙化問題已然十分嚴重。
後來瞭解到因為高原嚴酷的自然條件, 雅江 流域內的林木覆蓋率又極低,大量含沙地表直接暴露於地表,加上氣候乾旱多風,使得這裡的沙化問題已然十分嚴重。 
                                
							
						
						
                        
						
						
					
					
					
					
					這些年,國內外走過了很多地方,也去過了 新疆 、 青海 、 四川 的高海拔地區,但唯獨沒有踏足 西藏 。我一直對自己說,不急,機會總會有的,但這一等就是十四年!
2016年,因為一些原因,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突然撲面而來,壓得我有點喘不過氣。面對壓力,人很容易深陷某種思維定式中走不出來。我知道我需要歇一歇了,適時的放空一下自己,換一種思路去面對。
想起了當年的夙願,沒有為什麼,就是很想在這一年去實現。恰巧看到一位專拍 西藏 的職業攝影師在網上招募組隊 山南 環線,與川藏線及西線 阿裡 相比, 山南 的風光更富多樣性, 山南 的歷史也更富色彩。合適的時間、合適的路線,合適的領隊,沒有什麼可猶豫的,一切恍如天意。
虔誠的信仰、壯美的風光,這大概是常人對 西藏 的註解,但我想 西藏 之所以呈現出今天這般模樣,必定有其深層的原因。源於一直以來對歷史、地理和自然的喜愛,旅行回來特意去尋找了一些資料,以幫助我瞭解今時的 西藏 。
這一次不想把游記寫成一篇普通的攻略,而是希望可以呈現更多旅程之外的東西,使之成為一部展現 山南 人文歷史,以及自然環境的紀錄片。
這篇游記拖的時間的確有點長,因為回來之後又發生了很多的事,包括一次意外導致的嚴重受傷,沒有癱瘓已算萬幸。






















第1天: 拉薩 -桑耶寺-澤當鎮
住宿:澤當 山南 郵政大酒店 餐食:午餐在桑耶鎮解決,晚餐澤當鎮板慄養生雞
第2天:澤當鎮-雍布拉康-拿日雍錯-勒布溝
住宿:門巴新村江淮大酒店 餐食:早餐 山南 郵政大酒店,午餐在日當鎮解決,晚餐江淮大酒店。
第3天:勒布溝-拿日雍措-古沙棘林-哲古措- 措美縣
住宿: 措美縣 福臨賓館 餐食:早餐江淮大酒店,午餐路上解決,晚餐在縣城裡的湘菜館。
第4天: 措美縣 -邊巴鄉古碉樓-卡久寺
住宿:卡久寺賓館 餐食:早餐在縣城裡的包子鋪,午餐邊巴鄉的 四川 人家,晚餐卡久寺的寺廟食堂。
第5天:卡久寺-賽卡古托寺-色鄉
住宿:色鄉利民家庭旅館 餐食:早餐方便面,午餐拉 康鎮 的 四川 人家,晚餐阿姨川菜館。
第6天:色鄉-洛卓沃龍寺-拉普溫泉-色鄉
住宿:色鄉利民家庭旅館 餐食:早、午晚餐阿姨川菜館。
第7天:色鄉-白瑪琳錯- 洛扎 縣
住宿: 洛扎 中糧賓館 餐食:早餐阿姨川菜館,午餐路上解決,晚餐 洛扎 萬聚園飯館。
第8天: 洛扎 縣-普莫雍措-40冰川- 浪卡子 縣
住宿:羊湖賓館 餐食:早餐在縣城裡的 山西 手工面,午餐路上解決,晚餐羊湖賓館斜對面的 河北 菜。
第9天: 浪卡子 縣-羊卓雍措-夏珠林寺- 拉薩
住宿:全季酒店 餐食:早餐在路上解決,午餐 太陽島 的大峽谷山珍寶。 逐本溯源,揭開藏地密碼山南 之所以稱之為 山南 ,是因為它位於岡底斯山至念青 唐古拉山 以南, 雅魯藏布江 幹流中下游地區,北接 拉薩 ,西與 日喀則 毗鄰,東與 林芝 相連,南與 印度 、 不丹 兩國接壤。
如果你對 西藏 的歷史感興趣,就知道 山南 是個有故事的地方。都說它是藏文明的發源地,擁有 西藏 第一位國王、第一座寺廟、第一座宮殿、第一塊農田等等。但這麼說其實並不太嚴謹,應該說 山南 是雅礱藏文明的發源地,因為在它之前的 西藏 還有更悠久的文明,那就是象雄文明。
說到這就不得不多啰嗦幾句,如果不縱覽一下 西藏 歷史,那麼去 西藏 也就只能看看自然風光,而對於藏區的風土人情是很難深刻理解與貫通的,特別是他們對於宗教的虔誠源自於何處是很難理解的。因為我一直對歷史和地理感興趣,所以回來後就去探究了一下。以下內容我只能力求準確,因為歷史你懂的,不同的資料來源可能完全向左。
大約公元前1500年以前,中原正處在奴隸制的夏朝,這時象雄文明的發源地 阿裡 地區就已經有了很多半農半牧的部落,那會兒大家信仰原始本教。這種信仰只是人對神秘莫測並不可控的自然萬物的盲目崇拜,是一種沒有理論體系支撐的感性行為,所以 西藏 才會有那麼多神山聖湖。和信仰佛陀的佛教不同,原始本教中的神不是佛陀,而是雪山、湖泊等等。
大約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有個叫做象雄的部落里出現了一位叫辛饒彌沃的王子。受更早的 印度 河文明影響,他在原始本教的基礎上創建了雍仲本教,並創立了象雄文字以及五明學科。五明學科是什麼呢?它是象雄文化的精粹,包括工巧明(工藝學)、聲明(語言學)、醫方明(醫學)、外明(天文學)和內明(佛學)。



公元前2世紀初, 山南 的雅礱河流域也出現了很多部落,只不過那時候這些部落都很弱,只能偏隅在雅礱河一帶。受北邊強大的象雄文明影響,雍仲本教也是這些部落的唯一宗教和信仰基礎。其中有個叫做悉補野的部落,部落首領聶赤贊普被大家尊為第一任藏王, 西藏 歷史上的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就是他在位時建的,之後 山南 雅礱藏文明開始崛起。
就這樣大約過了一千年,到公元630年唐太宗年間,第33任藏王王位傳到了松贊干布手裡。松贊干布希望重新用王權壓制神權,但當時的吐蕃人絕大部分信奉的是本教。所以他一舉吞併了北邊的象雄王國,統一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結束了部落時代,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不過當時本教扎根極深,所以他只能曲線救國,採取了聯姻的辦法,迎娶了信仰佛教的 尼泊爾 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 文成 公主,目的在於將佛教引入 西藏 打壓本教勢力。同時,他創製了藏文,將政治中心從 山南 的 瓊結 遷往 拉薩 ,興建了佈達拉宮、大昭寺和小昭寺,這也是 西藏 最早興建的佛教寺廟,只不過那時的寺廟還不是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院。
吐蕃王朝歷經十代藏王,除了松贊干布還有三位是值得一提的。第一位是第37任藏王赤鬆德贊,他在位時期, 大興 佛教,崇佛禁本,在一次決定兩派命運的辨經中,本教失敗遭到驅逐,從此走向沒落至今都沒有緩過來。他還興建了 西藏 第一座三寶俱全的佛教寺院,即位於 山南 的桑耶寺;並且開疆擴土,吐蕃王朝臻於全盛。

連藏王都可以被謀殺,可以看到吐蕃王朝的 “佛本之爭”有多殘酷。實際上,這不僅是信仰之爭,也是王室與貴族、大臣的利益之爭,所以到了要說的第三位,即第42任藏王也是末代藏王朗達瑪。以朗達瑪為首的一派王室貴族是擁護本教反對佛教的,所以對佛教採取禁絕措施,史稱“朗達瑪滅佛”。這次滅佛行動針對佛、法、僧三寶來摧毀佛教,所以對佛教的打擊極為嚴重。至此,藏傳佛教的前弘期結束。但有因必有果,朗達瑪最終於公元842年被佛教僧人刺殺了。他死後,他的兒子和他大舅子的兒子爭位,再加上平民造反,最終導致吐蕃土崩瓦解。而此時中原的唐朝也幾近覆滅,即將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之後一直到中原的宋代末期, 西藏 一直處在分裂中,形成了諸多地方割據勢力。因為內亂受阻, 西藏 民間幾乎將佛教遺忘。一度被打壓下去的本教,又開始復興。自公元9世紀中葉以後,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混亂局面,直至10世紀後期,整個 西藏 地區社會逐漸穩定下來,直到阿底峽大師、瑪爾巴大譯師、米拉日巴尊者這批高端學者的出現,佛教得到了復 興和 發展,藏傳佛教的後弘期開始。不過藏傳佛教為了在青藏高原本土化,也吸收了相當多的本教教義及經典。也就是在大約這個時期,朗達瑪的後裔逃亡到 阿裡 地區,建立了古格王朝。
當前藏傳佛教的主流包括四大傳承,分別是寧瑪(紅教)、噶舉(白教)、 薩迦 (花教)、格魯(黃教),順序不能亂,其中前三個教派都是在藏傳佛教的後弘期開始時就分裂出來的,而黃教的誕生則晚得多。
在 西藏 ,如果不是對藏傳佛教稍有瞭解,很難分清各教派的區別。只有在寺廟裡看大殿內的陳設,或者到了重大宗教節日才能看出一些區別。實際上,各教派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其修練方式。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最早的一派。十一世紀時,由 西藏 僧人索穹巴、卓浦巴等人創立;奉八世紀到 西藏 傳佈密教的天竺僧人蓮花生大師為祖師。因宗信舊密咒,與當時奉行“新法”的其他教派相對立,故稱寧瑪派(寧瑪,意為“古舊”)。因該派喇嘛頭戴紅帽,故俗稱“紅教”。
噶舉派形成於十一世紀。其創始人為瑪爾巴大譯師。他曾先後三次赴 印度 學習密教,後由弟子米拉日巴繼承,再傳達薄拉結,融合噶當派教義,成為相當有勢力的教派。該教派註重密法,老師對徒弟單一地進行口耳傳承密法教義,修行方式有濃重的密宗色彩。因最重視口授(藏語:噶)密法的傳承(藏語:舉),故稱噶舉派。該教派在各個教派中分支最多,傳統的說法有兩大傳承:香巴噶舉和達波噶舉。香巴噶舉在十五世紀時期就漸漸衰微而鮮為人知,現在 西藏 的噶舉派多是達波噶舉,而達波噶舉又有四大支、八小支。四大支分別為噶瑪噶舉、帕竹噶舉、蔡巴噶舉和霸榮噶舉,而由帕竹噶舉祖師帕木竹巴的八大心傳弟子則發展出八小噶舉,即止貢噶舉、主巴噶舉、達壠噶舉、綽浦噶舉、瑪倉噶舉、葉巴噶舉、雅桑噶舉、修賽噶舉。因噶舉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襯衣,故俗稱“白教”。
薩迦 派創始人宮曲贊普從卓彌譯師習 新密 咒,於1037年在後藏 薩迦 地方建寺傳教,故稱 薩迦 派。 薩迦 寺主以後即由宮曲贊普一家世代相承。因該派寺院牆上塗有紅、白、灰三種顏色,故俗稱“花教”。
介紹格魯派之前必須要先說一下噶當派。噶當派的奠基人是古格王朝時期從 印度 迎請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噶當派在藏傳佛教中是比較特殊的一派,它以顯宗為主,顯宗是相對密宗而言的。噶當派主張顯、密二宗不應相互攻擊,應相互補充。從十一世紀到十二世紀這二百年,噶當派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只不過噶當派並不贊成政教合一,而如今在格魯派繼承了噶當派的教義之後,噶當派已不再單獨地存在了。
格魯派是藏傳佛教中最晚形成的一個教派,但也是藏傳佛教繁雜的派系中最有影響、最具規模、勢力最大的一個教派,其創始人為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十五世紀初,宗喀巴在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對其他教派進行改革後創立了格魯派。該派主張學行並舉,顯密並重,僧眾嚴持戒律,學經遵循次第,加強寺院組織等,故稱為格魯派(意為“善規”)。因該派喇嘛戴黃帽,故俗稱“黃教”。
佛教得到復 興和 發展本是好事,分裂出不同教派本也正常,但當宗教和權力相結合時,教派之爭終會埋下了禍端。

之後的明朝也延續了元朝治藏的這種格局,但採用“多封眾建”的措施以分而治之。不過分而治之帶來的問題就是內部的分裂。公元1618年,當明朝的萬曆帝疲於應付後金的努爾哈赤時,當時明朝設在 西藏 的烏思藏都指揮使司已經形如虛設,誰也管不了了。這時 崇信 噶瑪噶舉的藏巴汗政權已經控制了 阿裡 地區,並兩次因為宗教糾紛而出兵攻打信仰主巴噶舉的 不丹 。藏巴汗政權還打敗了 新興 的格魯派,攻占了 拉薩 ,並取締了格魯派達賴和班禪的封號。
1642年,逃亡到 山南 的達賴五世和班禪四世邀請來自 天山 地帶的 蒙古 和碩 特部首領 固始 汗入藏,掃滅了藏巴汗政權,建立了 和碩 特汗國,確立了格魯派的領導地位,而 崇信 噶舉的 不丹 和拉達克沒有被攻下,並建立了各自的小王國。此時的 西藏 由 蒙古 人控制軍事,由格魯派喇嘛控制行政。
公元1652年,清順治帝邀五世達賴進京,冊封其為佛教領袖,但並未授與其行政權力;而對 固始 汗則明確授與了地方統治權。這一分封埋下隱患,格魯派集團與 蒙古 和碩 特部的矛盾在 固始 汗死後日益突出,最終釀成禍端,導致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被廢黜,而 和碩 特部也被北方的 蒙古 準 噶爾 部所滅。
公元1720年,清軍入藏,打敗了 蒙古 準 噶爾 部,之後清廷設置駐藏大臣對其實施直接監管。1750年, 拉薩 發生暴亂,包括駐藏大臣在內的漢人幾乎被殺盡。乾隆帝在經過反覆思量之後,於次年正式授權達賴喇嘛管理 西藏 地方行政事務。至此,格魯派正式在 西藏 實現了“政教合一”。
清朝滅亡後, 西藏 名義上歸民國中央政府管轄,但因民國政府自顧不暇,所以實際上是由十三和十四世達賴喇嘛在統治,直到1951年 西藏 解放。1959年 西藏 進行了民主改革,十四世達賴喇嘛出逃 印度 , 西藏 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正式結束。從此,塵歸塵,土歸土,信仰歸信仰,權利歸權利,但歷史上宗教的影響在千百年來已經深入藏人的骨髓了。
所以,看看 西藏 的歷史就知道,宗教本是與人為善的,但當宗教與政治相結合,宗教就變成了統治階級派別之爭的工具,也成為了教化農奴的工具。 一花一世界,一寺一如來五人單車從 拉薩 出發,沿機場高速向南,不多久就抵達了 雅魯藏布江 河谷。河谷南北兩側都有道路。因為桑耶寺位於 雅魯藏布江 北岸,所以我們選擇走北側的路。
北岸正在施工,拉林鐵路和通往澤當的快速路同時在修。雖然施工的確對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通達的交通網絡對於地區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在 山南 地區,還有非凡的戰略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