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游系列:西塘
                                    西塘 的魅力,在於淳樸溫柔的水鄉風情。游覽 西塘 可以趁早上人少時進入古鎮,進入景區後沿著河邊走, 西塘 的景點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河兩岸,如醉園、西園、石皮弄、瓦當陳列館等。。。漫步 西塘 小巷,能品嘗不少特色小吃,中午則可以找家本地菜館,來一頓水鄉特色菜。夜幕來臨時,可以坐著游船夜游 西塘 ,也可以在酒吧街上感受 江南 水鄉裡將古典和時尚相結合,晚上選擇一家當地客棧,體會水鄉的休閑慢生活。 2013年7月,我參加了途牛自助游——從 南京 新街口集合,統一派車帶我們去目的地,自由行一天后再集中帶我們回出發地。這個線路有一日、兩日游可以選擇,我因為是一個人,所以選擇當天回 南京 。  當時是從這個門進入 西塘 古鎮的。
當時是從這個門進入 西塘 古鎮的。 
 西塘 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較亂。。。
西塘 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比較亂。。。  進入塘東街,到處飄揚著旅行社的導游旗。。。一不小心又遭遇了旅游高峰期
進入塘東街,到處飄揚著旅行社的導游旗。。。一不小心又遭遇了旅游高峰期 
 隨著人流我也就是漫無目的的走走逛逛。。。
隨著人流我也就是漫無目的的走走逛逛。。。  慢慢有點喜歡這個小鎮。。。
慢慢有點喜歡這個小鎮。。。 

 這裡有許多 鄰水 而居的小客棧,各家風格迥異。
這裡有許多 鄰水 而居的小客棧,各家風格迥異。 
 這個廉政教育基地,其實就是一個古宅院,進去逛逛。。。
這個廉政教育基地,其實就是一個古宅院,進去逛逛。。。 
 倪宅,位於燒 香港 南,倪氏家族為鎮上書香門第,倪宅前後共五進,前有廊棚,後有花園,正廳名為“承慶堂”。只是不知為何,如今的倪宅被定為當地的廉政教育基地。
倪宅,位於燒 香港 南,倪氏家族為鎮上書香門第,倪宅前後共五進,前有廊棚,後有花園,正廳名為“承慶堂”。只是不知為何,如今的倪宅被定為當地的廉政教育基地。 





 石皮弄
石皮弄  
這裡是 西塘 很有名氣的一條弄堂,在這裡拍照很有感覺,石皮弄牆面是石板鋪成的,這裡就算大雨也不會積水,非常先進。
它在 西塘 鎮下西街,是王家“種福堂”和“尊聞堂”之間一條細窄的弄堂,全長68米,由216塊厚度僅三釐米的石板鋪就而成。據考證,弄內石板路下是一條使全弄雨天不積水的下水道,薄如皮的石板作為下水道的表皮故稱石皮弄。石皮弄是整個古鎮最深最窄也是最長的弄堂,弄寬僅一米,弄口最窄處僅0.8米,如要兩人反向而遇,必要側身擦肩方能通過,若是兩個胖子怕是擠著肚皮也不一定過得去。在石皮弄里望天,蒼蒼藍天變成狹長一道,故這裡也被稱為 西塘 的“一線天”。石皮弄雖聞名,但因只是一條狹長的弄道,所以游人並不會過多,頗為安靜。走在弄內,腳踩青石板路,伸開雙臂既可觸摸到兩邊高聳的大宅石牆,想象著當年牆的那側是幾深幾進的大家宅院,讓人恍惚回到“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悠遠懷舊中,等走到盡頭,天空一亮,只瞧見熙熙攘攘的游人在商街上,如隔世般豁然開朗。 走著走著就會暈頭轉向,好在小鎮不大,拍一張地圖,隨時翻出來找找,總能找到回去的路
走著走著就會暈頭轉向,好在小鎮不大,拍一張地圖,隨時翻出來找找,總能找到回去的路  永寧 橋是 西塘 人氣最旺的一座橋,不僅來往經過的游客多,很多人還都會在這裡拍照,特別是早晨拍日出。
永寧 橋是 西塘 人氣最旺的一座橋,不僅來往經過的游客多,很多人還都會在這裡拍照,特別是早晨拍日出。  
我因為有點迷路,來來回回在這座橋上過了若干趟 醉園可以看到王氏父子王亨、王小崢版畫陳列,描寫的都是 西塘 的水鄉風光,風格不同,值得一看。
醉園可以看到王氏父子王亨、王小崢版畫陳列,描寫的都是 西塘 的水鄉風光,風格不同,值得一看。 

 來一張主人照片吧!  話說 江南 的七月真的是超熱無比,我這一天少說也流了七八斤汗
來一張主人照片吧!  話說 江南 的七月真的是超熱無比,我這一天少說也流了七八斤汗 
 
                                
							
						
						
                        
						
						
					
					
					
					
					




















這裡是 西塘 很有名氣的一條弄堂,在這裡拍照很有感覺,石皮弄牆面是石板鋪成的,這裡就算大雨也不會積水,非常先進。
它在 西塘 鎮下西街,是王家“種福堂”和“尊聞堂”之間一條細窄的弄堂,全長68米,由216塊厚度僅三釐米的石板鋪就而成。據考證,弄內石板路下是一條使全弄雨天不積水的下水道,薄如皮的石板作為下水道的表皮故稱石皮弄。石皮弄是整個古鎮最深最窄也是最長的弄堂,弄寬僅一米,弄口最窄處僅0.8米,如要兩人反向而遇,必要側身擦肩方能通過,若是兩個胖子怕是擠著肚皮也不一定過得去。在石皮弄里望天,蒼蒼藍天變成狹長一道,故這裡也被稱為 西塘 的“一線天”。石皮弄雖聞名,但因只是一條狹長的弄道,所以游人並不會過多,頗為安靜。走在弄內,腳踩青石板路,伸開雙臂既可觸摸到兩邊高聳的大宅石牆,想象著當年牆的那側是幾深幾進的大家宅院,讓人恍惚回到“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悠遠懷舊中,等走到盡頭,天空一亮,只瞧見熙熙攘攘的游人在商街上,如隔世般豁然開朗。


我因為有點迷路,來來回回在這座橋上過了若干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