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不僅僅只有金字塔
                                     一、埃及概況阿拉伯 埃及 共和 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مصر العربية ),簡稱“ 埃及 ”,首都 開羅 ,跨亞、非兩大洲,大部分位於 非洲 東北 部,西連 利比亞 ,南接 蘇丹 ,東臨紅海並與 巴勒斯坦 、 以色列 接壤,北瀕 地中海 。北部沿海屬 地中海 氣候,其餘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由平原、河谷和高原組成,主要資源是油氣資源及鐵礦等。總面積100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2900千米,全國劃分為27個省。截至2022年9月, 埃及 總人口約1.04億,為 非洲 第二人口大國,僅次於 尼日利亞 。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主要為東方哈姆族,首都 開羅 ,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埃及 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3200年,美 尼斯 統一 埃及 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經歷了早王國、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和後王朝時期。至新王國生產力顯著提高,開始對外擴張,成為軍事帝國。後王朝時期,內憂外患,國力日衰。公元前525年,成為波斯帝國行省。此後, 埃及 相繼被馬其頓帝國和 羅馬 帝國征服。641年,阿拉伯人入侵, 埃及 逐漸阿拉伯化,成為伊斯蘭教重要中心。1517年,成為奧斯曼帝國行省。1882年,英軍占領後成為“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 英國 宣佈 埃及 獨立。1953年6月18日,成立 埃及 共和 國。1971年9月1日,改名為阿拉伯 埃及 共和 國。
埃及 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3200年,美 尼斯 統一 埃及 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經歷了早王國、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和後王朝時期。至新王國生產力顯著提高,開始對外擴張,成為軍事帝國。後王朝時期,內憂外患,國力日衰。公元前525年,成為波斯帝國行省。此後, 埃及 相繼被馬其頓帝國和 羅馬 帝國征服。641年,阿拉伯人入侵, 埃及 逐漸阿拉伯化,成為伊斯蘭教重要中心。1517年,成為奧斯曼帝國行省。1882年,英軍占領後成為“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 英國 宣佈 埃及 獨立。1953年6月18日,成立 埃及 共和 國。1971年9月1日,改名為阿拉伯 埃及 共和 國。  埃及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黑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部分中間有國徽圖案。紅色象徵革命,白色象徵純潔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徵 埃及 過去的黑暗歲月。
     埃及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黑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部分中間有國徽圖案。紅色象徵革命,白色象徵純潔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徵 埃及 過去的黑暗歲月。  
  
國徽:
  埃及 國徽為一隻金色的鷹,稱 薩拉 丁雄鷹。金鷹昂首挺立、舒展雙翼,象徵勝利、勇敢和忠誠,它是 埃及 人民不畏烈日風暴、在高空自由飛翔的化身。鷹胸前為盾形的紅、白、黑三色國旗圖案,底部座基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阿拉伯 埃及 共和 國”。  二、埃及貨幣簡史貨幣簡史:
     埃及 國徽為一隻金色的鷹,稱 薩拉 丁雄鷹。金鷹昂首挺立、舒展雙翼,象徵勝利、勇敢和忠誠,它是 埃及 人民不畏烈日風暴、在高空自由飛翔的化身。鷹胸前為盾形的紅、白、黑三色國旗圖案,底部座基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阿拉伯 埃及 共和 國”。  二、埃及貨幣簡史貨幣簡史:     
1914年 英國 正式結束 土耳其 在 埃及 的統治, 埃及 成為 英國 的保護國。1916年改十進制;1POUND( 埃及 鎊)=100皮阿斯特=1000MILLIEM(米利姆)。1953年至1958年 共和 國時期,幣面上的國王頭像改為 埃及 獅身人面像,1958年至1971年貨幣上均有 薩拉 丁鷹徽,鷹徽為直翅,腹部有兩顆小星,鷹頭左視。1971年後直翅鷹徽改為展翅鷹徽,鷹頭右視鷹腹無星。
  
貨幣梗概:
埃及 鎊由 埃及 中央銀行發行, 埃及 輔幣有二種皮阿斯特和米得姆,1 埃及 鎊=100皮阿斯特=1000(米利姆)。現流通的貨幣面額有5、10、20、25、50、100、200鎊,另有1、5、10米利姆和1、2、5、10、20、25皮阿斯特硬幣。貨幣符號:EGP。
  
貨幣特征:
1、 埃及 紙幣圖案多為清真寺,獅身人面雕像和金字塔,這些圖案都是 埃及 所獨有的。
2、各種面額的紙幣寬度均為70mm,而長度隨面額的增大而加長。
3、 埃及 紙幣具有獅身人面像固定水印。 三、埃及紙幣 1、1967年--1978年版十一枚套
1967年版 25皮阿斯特 正面:位於 埃及 開羅 大學廣場、由 埃及 著名雕塑家馬哈茂德·穆赫塔爾完成的成名之作——《 埃及 的復興》雕塑。
正面:位於 埃及 開羅 大學廣場、由 埃及 著名雕塑家馬哈茂德·穆赫塔爾完成的成名之作——《 埃及 的復興》雕塑。  
背面: 埃及 國徽( 薩拉 丁雄鷹二星)、小麥、棉花及玉米。
水印:古代 埃及 人肖像
       
1967年版 50皮阿斯特 正面: 開羅 的愛資哈爾清真寺Al-Azhar Mosque
        正面: 開羅 的愛資哈爾清真寺Al-Azhar Mosque  
背面:拉美西斯二世雕塑
水印:古代 埃及 人肖像 愛資哈爾清真寺地處 埃及 首都 開羅 ,世界著名的建築之一,世界十大高等學府愛資哈爾大學就源於這座清真寺,1000多年以來這裡一直是 埃及 的精神中心。清真寺由法特梅王朝的格哈魯將軍於970年修建。初為宗教活動的場所,公元975年開始講授經課,13世紀起成為伊斯蘭教學府。它原本和愛資哈爾大學是合二為一的,既是做禮拜的宗教場所,也是傳道授業的書香之地。如今大學和寺廟已經分開了,但漫步寺中仍然可以看到時有學者在講學。
      愛資哈爾清真寺地處 埃及 首都 開羅 ,世界著名的建築之一,世界十大高等學府愛資哈爾大學就源於這座清真寺,1000多年以來這裡一直是 埃及 的精神中心。清真寺由法特梅王朝的格哈魯將軍於970年修建。初為宗教活動的場所,公元975年開始講授經課,13世紀起成為伊斯蘭教學府。它原本和愛資哈爾大學是合二為一的,既是做禮拜的宗教場所,也是傳道授業的書香之地。如今大學和寺廟已經分開了,但漫步寺中仍然可以看到時有學者在講學。  拉美西斯二世(前1303年--前1213年)是古 埃及 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法老塞提一世之子,其名在古 埃及 語中意為“拉神之子”。在拉美西斯二世執政的時期,是 埃及 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
       拉美西斯二世(前1303年--前1213年)是古 埃及 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法老塞提一世之子,其名在古 埃及 語中意為“拉神之子”。在拉美西斯二世執政的時期,是 埃及 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  
  
1968年版 1鎊 正面: 蘇丹 ·卡特巴清真寺
        正面: 蘇丹 ·卡特巴清真寺  
背面:左邊—阿布辛拜勒神廟;右邊——阿布辛拜勒小廟
水印: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 阿布辛拜勒小廟:小廟奉祀哈托爾(蒼天女神),廟前有4尊國王立像和2尊王后涅菲爾提里像。造像較小,但王后姿態美麗動人。
  阿布辛拜勒小廟:小廟奉祀哈托爾(蒼天女神),廟前有4尊國王立像和2尊王后涅菲爾提里像。造像較小,但王后姿態美麗動人。  
       
1976年版5鎊 正面:艾哈邁德·伊本·圖倫清真寺
        正面:艾哈邁德·伊本·圖倫清真寺  
背面:象徵尼羅河的浮雕、世界文化遺產古城底比斯及其墓地之 凱爾 奈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內的大 石柱 。
水印:古代 埃及 人肖像 艾哈邁德·伊本·圖倫清真寺是 埃及 著名的伊斯蘭教清真寺,是伊斯蘭早期建築的代表之作。位於 開羅 舊城 南亞 什卡爾山的高地上,建於876~879年間,耗費12萬第納爾(金幣)。為當時占據 埃及 的突倫王朝的艾哈邁德·伊本·突倫所建,他是圖倫王朝的奠基人。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曾多次塌毀,經歷代王朝的不斷修複,形成現在這個樣子。
    艾哈邁德·伊本·圖倫清真寺是 埃及 著名的伊斯蘭教清真寺,是伊斯蘭早期建築的代表之作。位於 開羅 舊城 南亞 什卡爾山的高地上,建於876~879年間,耗費12萬第納爾(金幣)。為當時占據 埃及 的突倫王朝的艾哈邁德·伊本·突倫所建,他是圖倫王朝的奠基人。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曾多次塌毀,經歷代王朝的不斷修複,形成現在這個樣子。  
伊本·圖倫清真寺的齒狀城牆結構縝密、外形高大,更像一座城堡而非寺廟。寺的中心是露天庭院,長92米,寬91米,大致呈正方形,庭院中有1297年建造的“拱北”1座,上建八角形鍍金圓頂。庭院四周內有磚柱圍繞,外面築有高大的圍牆,在北、西、南3側有與內院院牆平行的3面牆,南北面長162米,西面長161米。禮拜大殿為磚砌柱子支撐,柱身粉飾以白色,雕刻著各種幾何圖案,殿內四周的木質飾帶上用庫法體雕刻著《古蘭經》文。殿東側為朝向,建有5個拱門式的凹壁,中間的凹壁是由馬穆魯克王朝素丹納賽爾丁·拉加尼於1298年所建,系半圓空心凹壁,鑲嵌著玻璃和彩色金屬製品,中間雕刻著阿拉伯文庫法體的“清真言”全文。
寺院西側是宣禮尖塔,塔體為4層,是仿照伊拉克 薩馬拉 清真寺的螺旋尖塔設計的,塔的為小圓頂,磚砌方柱和尖拱格外引人註目。塔外有沿塔壁而上的螺旋形階梯,可登塔頂,這是 埃及 有外螺旋梯的宣禮塔。
     
  
1969年版 10鎊 正面: 蘇丹 ·哈桑清真寺的東立面
       正面: 蘇丹 ·哈桑清真寺的東立面  
背面: 埃及 第二大金字塔的墓主哈夫拉塑像、 吉薩 金字塔
水印:古代 埃及 人肖像 蘇丹 ·哈桑清真寺是 埃及 著名清真寺,地處於 開羅 東南方穆罕默德· 阿裡 大街盡頭,占地7906平方米。它充滿伊斯蘭建築藝術色彩,有人認為它是 中東 最美的清真寺。它是馬穆魯克王朝的代表性建築之一,莊嚴肅穆。寺內有兩座宣禮塔,南面的塔有85米高,乃 開羅 之最,相當於30層的大樓。登上尖塔十分困難,但是從上面可以俯瞰包括金字塔在內的 開羅 全景。
        蘇丹 ·哈桑清真寺是 埃及 著名清真寺,地處於 開羅 東南方穆罕默德· 阿裡 大街盡頭,占地7906平方米。它充滿伊斯蘭建築藝術色彩,有人認為它是 中東 最美的清真寺。它是馬穆魯克王朝的代表性建築之一,莊嚴肅穆。寺內有兩座宣禮塔,南面的塔有85米高,乃 開羅 之最,相當於30層的大樓。登上尖塔十分困難,但是從上面可以俯瞰包括金字塔在內的 開羅 全景。  
     
  
1976年版 20鎊 正面:穆罕默德· 阿裡 清真寺
        正面:穆罕默德· 阿裡 清真寺  
背面:女神艾西絲浮雕、古代 埃及 法老的兩輪戰車
水印:古代 埃及 人肖像 穆罕默德· 阿裡 清真寺建於1830年(伊歷1246年)於1857年完工,位於 開羅 舊城 薩拉 丁城堡內。整個建築具有阿拔斯王朝時期的建築風格。是以 伊斯坦布爾 的清真寺為原型建造的,具有 土耳其 風格。它有一個巨大的拱頂和兩座鉛筆形的尖塔,塔尖離地面85公尺,而大型圓屋頂高約52公尺,直徑21公尺,殿堂內懸掛許多玻璃球燈,發出黃色光亮,顯示出大典的輝煌氣勢。這一特征是 埃及 其他清真寺所沒有的。日暮之時,清真寺籠上了一層緋色,十分迷人。
   穆罕默德· 阿裡 清真寺建於1830年(伊歷1246年)於1857年完工,位於 開羅 舊城 薩拉 丁城堡內。整個建築具有阿拔斯王朝時期的建築風格。是以 伊斯坦布爾 的清真寺為原型建造的,具有 土耳其 風格。它有一個巨大的拱頂和兩座鉛筆形的尖塔,塔尖離地面85公尺,而大型圓屋頂高約52公尺,直徑21公尺,殿堂內懸掛許多玻璃球燈,發出黃色光亮,顯示出大典的輝煌氣勢。這一特征是 埃及 其他清真寺所沒有的。日暮之時,清真寺籠上了一層緋色,十分迷人。  女神艾西絲浮雕  2、1978年--2008年版五枚套 1985年版 25皮阿斯特
        女神艾西絲浮雕  2、1978年--2008年版五枚套 1985年版 25皮阿斯特  正面:聖阿伊謝清真寺
        正面:聖阿伊謝清真寺   
背面:國徽( 薩拉 丁雄鷹無星)、小麥、棉花、玉米
水印: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
  
    
1978年版 1鎊 正面: 蘇丹 ·卡特巴清真寺
        正面: 蘇丹 ·卡特巴清真寺      
背面:阿布辛拜勒神廟
水印: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 阿布辛拜勒神廟
阿布辛拜勒神廟  
阿布辛拜勒神廟是 埃及 著名古跡,位於 埃及 和 蘇丹 交界的努比亞地區。公元前1275年, 埃及 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期建造。寺院全部在尼羅河西岸的懸崖峭壁上鑿出。高約33米,寬約37米,縱深約61米。正面雕有四尊高達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在四尊雕像小腿之間,有拉美西斯二世王族的雕像。寺內石壁上刻滿圖畫和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當政期間的生活情景、與赫梯人為爭奪敘利亞地區統治權而會戰於卡迭石城的戰況(約公元前1312年)。離這不遠,是拉美西斯二世為其後妮菲泰麗修建的規模稍小的廟宇,即阿布辛拜勒小廟,也是在懸崖上雕鑿成的,廟裡有許多妮菲泰麗的塑像,美麗動人,神態自若。儘管經歷了3000多年,色彩依然如故。
  
  
1981年版 10鎊 正面:里法伊清真寺內部景觀
        正面:里法伊清真寺內部景觀  
背面: 埃及 第二大金字塔的墓主哈夫拉坐像上半身
水印: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
      
  
1992年版 20鎊 正面:穆罕默德· 阿裡 清真寺
        正面:穆罕默德· 阿裡 清真寺  
背面:賽索特裡斯一世神廟內大 石柱 上的浮雕、古代 埃及 法老的兩輪戰車
水印: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 埃及 法老的兩輪戰車壁畫
          埃及 法老的兩輪戰車壁畫  
  
1978年版 100鎊( 埃及 唯一一枚背面豎版) 正面:澤依乃拜清真寺(Al-Sayida Zaynab Mosque)
        正面:澤依乃拜清真寺(Al-Sayida Zaynab Mosque)  背面: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
        背面: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  圖坦卡門黃金面具,是公元前14世紀時的 埃及 法老圖特卡蒙死後所戴面具,發現於他 的陵墓中。他的木乃伊發掘出來的時候,頭部罩著一個黃金面具,這使他成為當代所知最著名的 埃及 法老,面具與真人的面龐大小相稱,恰好罩在他的臉上。面具由金箔製成,嵌有寶石和彩色玻璃。前額部分飾有鷹神和眼鏡蛇神,象徵上、下 埃及 (上 埃及 以神鷹為保護神,下 埃及 以蛇神為保護神);下麵垂著鬍鬚,象徵冥神奧西裡斯。面具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藝術珍品之一。
圖坦卡門黃金面具,是公元前14世紀時的 埃及 法老圖特卡蒙死後所戴面具,發現於他 的陵墓中。他的木乃伊發掘出來的時候,頭部罩著一個黃金面具,這使他成為當代所知最著名的 埃及 法老,面具與真人的面龐大小相稱,恰好罩在他的臉上。面具由金箔製成,嵌有寶石和彩色玻璃。前額部分飾有鷹神和眼鏡蛇神,象徵上、下 埃及 (上 埃及 以神鷹為保護神,下 埃及 以蛇神為保護神);下麵垂著鬍鬚,象徵冥神奧西裡斯。面具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藝術珍品之一。  
      
3、 2016年--2017年版八枚套埃及 央行2013年起發行一套防偽升級版的 埃及 鎊鈔票,這套鈔票正面印刷了 埃及 各大清真寺,背面印刷了古 埃及 的文化以及一些人物雕塑
 正面: 開羅 的愛資哈爾清真寺。
正面: 開羅 的愛資哈爾清真寺。  
背面:拉美西斯二世在戰鬥中的雕刻、風格化的紙莎草花、拉美西斯二世手持一把彎棍的花崗岩雕像(在 意大利 都靈 埃吉吉奧博物館展出)、蘆葦船的船頭和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
 愛資哈爾清真寺是 埃及 首都 開羅 的第一座著名清真寺,位於舊城。公元970至972年法蒂瑪王朝時修建,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初為宗教活動的場所,在13世紀起成為伊斯蘭教高級學府。
愛資哈爾清真寺是 埃及 首都 開羅 的第一座著名清真寺,位於舊城。公元970至972年法蒂瑪王朝時修建,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初為宗教活動的場所,在13世紀起成為伊斯蘭教高級學府。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 埃及 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法老塞提一世之子,其名在古 埃及 語中意為“拉神之子”。在拉美西斯二世執政的時期,是 埃及 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拉美西斯二世進行了一系列的遠征,進入黎凡特,以恢復 埃及 對迦南的統治。他在敘利亞與同時代的另一強大帝國赫梯發生利益衝突。雙方在前1274年發生一次著名的戰役(卡疊石戰役)。約前1258年,赫梯王國的國王病逝,新任國王哈杜西勒三世繼位,兩國締結和約,成為軍事同盟。 埃及 赫梯和約可說是歷史上第一個著名的國際協定,其 埃及 文本與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來,併為近代考古學者所發現。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 埃及 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法老塞提一世之子,其名在古 埃及 語中意為“拉神之子”。在拉美西斯二世執政的時期,是 埃及 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拉美西斯二世進行了一系列的遠征,進入黎凡特,以恢復 埃及 對迦南的統治。他在敘利亞與同時代的另一強大帝國赫梯發生利益衝突。雙方在前1274年發生一次著名的戰役(卡疊石戰役)。約前1258年,赫梯王國的國王病逝,新任國王哈杜西勒三世繼位,兩國締結和約,成為軍事同盟。 埃及 赫梯和約可說是歷史上第一個著名的國際協定,其 埃及 文本與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來,併為近代考古學者所發現。  正面: 蘇丹 蓋特貝清真寺。
        正面: 蘇丹 蓋特貝清真寺。  
背面: 阿布辛貝 勒神廟
  
                                
							
						
						
                        
						
						
					
					
					
					
					

國徽:

1914年 英國 正式結束 土耳其 在 埃及 的統治, 埃及 成為 英國 的保護國。1916年改十進制;1POUND( 埃及 鎊)=100皮阿斯特=1000MILLIEM(米利姆)。1953年至1958年 共和 國時期,幣面上的國王頭像改為 埃及 獅身人面像,1958年至1971年貨幣上均有 薩拉 丁鷹徽,鷹徽為直翅,腹部有兩顆小星,鷹頭左視。1971年後直翅鷹徽改為展翅鷹徽,鷹頭右視鷹腹無星。
貨幣梗概:
埃及 鎊由 埃及 中央銀行發行, 埃及 輔幣有二種皮阿斯特和米得姆,1 埃及 鎊=100皮阿斯特=1000(米利姆)。現流通的貨幣面額有5、10、20、25、50、100、200鎊,另有1、5、10米利姆和1、2、5、10、20、25皮阿斯特硬幣。貨幣符號:EGP。
貨幣特征:
1、 埃及 紙幣圖案多為清真寺,獅身人面雕像和金字塔,這些圖案都是 埃及 所獨有的。
2、各種面額的紙幣寬度均為70mm,而長度隨面額的增大而加長。
3、 埃及 紙幣具有獅身人面像固定水印。 三、埃及紙幣 1、1967年--1978年版十一枚套
1967年版 25皮阿斯特

背面: 埃及 國徽( 薩拉 丁雄鷹二星)、小麥、棉花及玉米。
水印:古代 埃及 人肖像
1967年版 50皮阿斯特

背面:拉美西斯二世雕塑
水印:古代 埃及 人肖像


1968年版 1鎊

背面:左邊—阿布辛拜勒神廟;右邊——阿布辛拜勒小廟
水印: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

1976年版5鎊

背面:象徵尼羅河的浮雕、世界文化遺產古城底比斯及其墓地之 凱爾 奈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內的大 石柱 。
水印:古代 埃及 人肖像

伊本·圖倫清真寺的齒狀城牆結構縝密、外形高大,更像一座城堡而非寺廟。寺的中心是露天庭院,長92米,寬91米,大致呈正方形,庭院中有1297年建造的“拱北”1座,上建八角形鍍金圓頂。庭院四周內有磚柱圍繞,外面築有高大的圍牆,在北、西、南3側有與內院院牆平行的3面牆,南北面長162米,西面長161米。禮拜大殿為磚砌柱子支撐,柱身粉飾以白色,雕刻著各種幾何圖案,殿內四周的木質飾帶上用庫法體雕刻著《古蘭經》文。殿東側為朝向,建有5個拱門式的凹壁,中間的凹壁是由馬穆魯克王朝素丹納賽爾丁·拉加尼於1298年所建,系半圓空心凹壁,鑲嵌著玻璃和彩色金屬製品,中間雕刻著阿拉伯文庫法體的“清真言”全文。
寺院西側是宣禮尖塔,塔體為4層,是仿照伊拉克 薩馬拉 清真寺的螺旋尖塔設計的,塔的為小圓頂,磚砌方柱和尖拱格外引人註目。塔外有沿塔壁而上的螺旋形階梯,可登塔頂,這是 埃及 有外螺旋梯的宣禮塔。
1969年版 10鎊

背面: 埃及 第二大金字塔的墓主哈夫拉塑像、 吉薩 金字塔
水印:古代 埃及 人肖像

1976年版 20鎊

背面:女神艾西絲浮雕、古代 埃及 法老的兩輪戰車
水印:古代 埃及 人肖像



背面:國徽( 薩拉 丁雄鷹無星)、小麥、棉花、玉米
水印: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
1978年版 1鎊

背面:阿布辛拜勒神廟
水印: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

阿布辛拜勒神廟是 埃及 著名古跡,位於 埃及 和 蘇丹 交界的努比亞地區。公元前1275年, 埃及 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期建造。寺院全部在尼羅河西岸的懸崖峭壁上鑿出。高約33米,寬約37米,縱深約61米。正面雕有四尊高達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在四尊雕像小腿之間,有拉美西斯二世王族的雕像。寺內石壁上刻滿圖畫和文字,描述拉美西斯二世當政期間的生活情景、與赫梯人為爭奪敘利亞地區統治權而會戰於卡迭石城的戰況(約公元前1312年)。離這不遠,是拉美西斯二世為其後妮菲泰麗修建的規模稍小的廟宇,即阿布辛拜勒小廟,也是在懸崖上雕鑿成的,廟裡有許多妮菲泰麗的塑像,美麗動人,神態自若。儘管經歷了3000多年,色彩依然如故。
1981年版 10鎊

背面: 埃及 第二大金字塔的墓主哈夫拉坐像上半身
水印: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
1992年版 20鎊

背面:賽索特裡斯一世神廟內大 石柱 上的浮雕、古代 埃及 法老的兩輪戰車
水印: 埃及 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

1978年版 100鎊( 埃及 唯一一枚背面豎版)



3、 2016年--2017年版八枚套埃及 央行2013年起發行一套防偽升級版的 埃及 鎊鈔票,這套鈔票正面印刷了 埃及 各大清真寺,背面印刷了古 埃及 的文化以及一些人物雕塑

背面:拉美西斯二世在戰鬥中的雕刻、風格化的紙莎草花、拉美西斯二世手持一把彎棍的花崗岩雕像(在 意大利 都靈 埃吉吉奧博物館展出)、蘆葦船的船頭和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



背面: 阿布辛貝 勒神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