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之出走~~~~馬來西亞之六

馬六甲河畔從馬六甲山下到 西北 邊的馬六甲河河畔,幾乎聚集了馬六甲的重要歷史景點和各種博物館,感覺就像是城市裡的露天花園,不只色彩繽紛,不同時期闖進的各式建築,更是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棲身之所,落腳安置,各自安好。
雖然更古老的馬來建築可能因長時間被殖民的關係,早已消失殆盡,但至少,仍盡可能的保留了各種古蹟:從最早的 葡萄牙 城堡遺跡到1660年左右興建,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荷蘭總督辦公室(The Stadthuys荷蘭紅屋 ),還有1753年完工,一樣是荷蘭人建造的基督教堂(Gereja Christ),以及1901年英國人為紀念當時女皇在位60周年所蓋的維多利亞女皇噴泉。
這其中,荷蘭紅屋被認為是東南亞地區最古老的荷蘭建築,而基督教堂則是馬來西亞現存最古老仍在使用的新教教堂;有趣的是,據說這兩座建築的牆面,原來都是白色為底,直到英國殖民後,才刷成紅棕色,並沿用至今。有人說因為以前的馬六甲人討厭英國統治者,每每經過這兩間代表統治者圖騰的白色牆邊時,總要吐上一口紅色的檳榔汁洩洩憤,後來英國政府不堪其擾,乾脆全都刷成紅牆,一勞永逸。我們覺得這應該只是穿鑿附會之詞,畢竟,在馬來西亞旅行的20幾天中,不論城市或鄉下,還真的沒見過所謂的紅嘴檳榔族。
這兩座荷蘭紅屋旁延伸出的馬路兩側,夾道著整排的雙層樓房磚建築,同樣有著紅牆白木窗,顯目中隱藏著秩序,每戶人家的騎樓間,都砌起圓弧造型的穿廊,這些老樓房有些賣著雜貨衣物,有些賣著小吃,有些或許因為疫情的關係,還處於關閉狀態,不過,在這樣洋溢著古樸氣味的磚房下散步,心情無論如何都是相當舒坦悠緩的。
紅色街道盡頭,不曉得是否已在管制範圍外,雖然一樣是傳統的二層老屋,但已經點綴著清亮的天藍和白色牆面,就連1849年建造的雙塔聖方濟教堂,也都保留著它質樸神聖的白色外觀,相當賞心悅目。
我們沿著青綠的馬六甲河漫步,在輕快的聊天聲中,和對岸坐在堤上賞景的遊客相互照面,成為彼此手機中相片的一景,偶而還和輕聲滑過的遊艇打招呼,邊隨意欣賞起那一整排美麗的中式傳統建屋。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紅場荷蘭廣場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基督堂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紅場荷蘭廣場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鐘樓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維多利亞女王噴泉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紅場荷蘭廣場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紅場荷蘭廣場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紅場荷蘭廣場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紅場荷蘭廣場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紅場荷蘭廣場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紅場荷蘭廣場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紅場荷蘭廣場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紅場荷蘭廣場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聖方濟教堂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河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河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河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河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河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河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河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紅場荷蘭廣場 這輩子吃過最貴的漢堡出國到現在才幾天時間,滿街的馬來和華人食物對我們而言就有些失去魅力。啊!這是不是太容易厭倦了呀?想了想,應該是台灣四處充斥的平價異國料理店太多了,我們動不動就可以換換口味,不管義大利麵或肯德基或牛排店還是日式及韓式料理,都在一二十分鐘車程內,唉!被養壞了。
反正在馬六甲河邊散步的我們,幾乎無視過橋後熱鬧滾滾的雞場街,而是被橋邊一間躲在大樹後頭的安靜咖啡廳吸引住,不過我們馬上就被門外高高豎立的電吉他嚇了一跳,那大大的深紅”Hard Rock”,是不是暗示著看似無聲的店面,其實只是假象,裡頭會是喧囂震耳的急弦狂魔?正在猶豫不決時,我們瞥見了門外的一張照片,居然是某個我們幾年前在電視上見過的創意料理廚師。就這樣,帶著些許驚喜和無人抗議的全體贊成下,廚師的帥氣笑臉和身邊誘人大漢堡的合照,將我們無聲無息地吸進了門內。
“太涼了!太舒服了!”。一走進餐廳,在還來不及判斷是否有我們負荷不了的重金屬狂魔樂曲時,迎面撲來的舒爽冷氣,瞬間冰凍著我們每個已被太陽烤焦的細胞,這陣清涼提醒了我們,其實,我們已經在30幾度高溫的戶外走了好幾個鐘頭了。
餐廳不小,客人不多,再加上不是樂隊的現場演奏時段,音符跳動的輕音樂將整個用餐氣氛融化的無比悠閒,幾桌客人正自在地低聲交談,而人數更多的服務員們則在吧檯邊低頭聊天,窗外閃爍著從樹葉間篩落地板的午後陽光,隱約可見平靜的馬六甲河面粼光閃閃。
號稱搖滾的店名與內斂復古的店內裝潢完美的相互烘托,這真是一間令人可以放鬆的餐廳。我們優雅的在電子菜單上點了兩杯冰開水和一份招牌漢堡,就是那個門口廣告上笑臉迎人的廚師旁的創意漢堡,然後,壓抑住彼此因為看見單價數字而起伏不已的呼吸,唯一的遺漏是,忘記了闔上因驚訝而瞬間放大的眼珠子。
這是我們兩個人這輩子吃過最貴的漢堡套餐了,漢堡加薯條和沾醬,要價74塊錢,含稅後跳成86塊錢,超過台幣600塊,這應該是屬於偶像級的天團漢堡吧,我想。
雖然價位是那樣的頂尖,不得不說,在這樣的艷陽下,能如此舒服的吹冷氣喝口冰水,是件多麼奢華的事呀!而我們無法忘懷的繼續像土包子般低聲討論著:是否就貴在那三盤未知的薯條沾醬呀?直到看見服務生端來的餐盤上那落高高疊起的八九層大漢堡,我們才邊嚥下口水邊心甘情願地說著,幸好沒點兩份。這漢堡的分量,也是我們這輩子見過最大的了,我就不信了,誰的嘴能張得那麼大,可以一口從最上頭咬到最底端!
我們立刻忘記菜單上的大大數字,兩個人孩子般興奮拔掉了中間的竹叉,開始上下瓜分起這個眼前大物。各自在咬下的第二三四口後,才睜大了眼點頭讚嘆,真是貴得有道理呀!煎得酥香的牛肉堡,不只個頭大,咬下去的每一口都滋潤出誘人的牛肉香,再加上那一層層清爽新鮮的蔬菜和融化流淌的起司,只能說,嗯!太幸福了。更重要的是,品質的一致性,直到我們吃完所有漢堡,仍沒有出現有些許的乾澀難嚥或者過多的油膩感,我想,如果價位再調降個20塊錢,我都願意幫它代言了,哈!
而搭配薯條的那三盤特調醬料,都不是常見的番茄醬或胡椒鹽,我們只勉強猜出其中一種類似奶油醬,另一種可能加了番茄醬,至於綠色的醬汁則毫無頭緒,這樣一提,突然覺得,或許,價位中就包含了主廚辛苦的醬料研發費吧。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馬六甲最古老的華人傳統市場在馬來西亞吃飯,最讓我們困擾的,莫過於青菜選項過少這一點了,一般的 印度 和馬來餐館,最多的是各式各樣的醬汁,和必備的炸雞塊炸魚,然後,最多,就是一小撮青菜。這簡直太沒安全感了,讓人如何能安心上廁所呢?所以,每到一個新地方,就是我們重新尋找果菜市場的再旅行。
我們很喜歡沿著勇全殿旁的小路閒晃,因為小路穿梭在幾個住宅社區間,甚至還連結了好幾間華人小廟宇,重點是車少人清靜,我們可以悠哉悠哉的觀察不同文化國度裡人們的互動異同。不知道是巧合,還是麻六甲這裡的生活水準較高,隨便走走的我們,總會不時看見維護的相當乾淨的社區內坐落著的大地坪透天住屋,庭院上的花草,也多修剪得整整齊齊,富設計感的窗簾懸掛在潔淨的窗臺玻璃外,光從旁邊走過都覺得舒服。
這次找到的傳統市場就在越過這塊社區的另一端,是1953年由顏鴻福先生創建的私人市場,直到現在,老舊的市場外牆上還清晰可辨”1953顏鴻福GAN HONG HOE”字樣,有趣的是,你得以閩南語發音才能夠將中英文對照起來,它很明顯地告訴著我們,這一區在建立之初就是如假包換的閩南華人社區,後來也發現了,原來它就位於600年前明朝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時代時,鄭和船隊在馬六甲的休憩補給區”三寶山”旁,因此,也有人把這裡叫做三寶山巴剎。
其實,在馬來西亞許多地方,我們經常會遇見像這樣把自己名字直接冠在產業名號之前的例子,這讓我不禁一直在想,那一代人對於自我信用的看重與期許,一定不是現在的我們能夠想像,要對自己有多珍視,才能夠在自己經手的事務上冠上如此顯目的對等稱號呀!
高齡50的菜市場的確禁不住歲月折騰,已經顯現出斑駁老態,或許因為周末的關係或者是我們十點才抵達的緣故,這裡只有零星的菜攤和選項不多的蔬果。市場外圍的角落,一位財神爺住在紅漆鐵製的小閣樓中,旁邊大樹下的小廟裡,祭拜著土地公和土地婆,最有趣的是,緊貼著廟的背面,祀奉著馬來西亞的傳統信仰”拿督公”,而這個微笑的老爺爺身邊,跟土地公一樣,也端坐著他的老伴拿督婆,彷彿諸神這樣的平等待遇,就跟現實生活下的華人馬來人一樣,一切都得要公平呀。
傳統市場旁,是一整條跟市場年紀相仿的老街,老屋上華麗的花草雕飾依舊忠實的順著屋頂下爬,這裡開立著好幾間中藥、肉品、零食和食品原料店,我們突然看見一個擺滿雞蛋的店面,然後想起台灣正處於幾十年來最嚴重最長的缺蛋窘境,以及不負責任的政府滿口胡言”全世界都缺蛋” 的荒唐話語,和老婆兩人不禁搖頭對望,無言!
在這條略顯落寞的商店街上,有兩間店面難得的出現了絡繹不絕的客人,我們不禁也好奇的瞧上一眼。一間是專賣油漆之類的五金行,另一間則是單純的現碾米粉和麵粉工廠,看著店內那些老舊機器和有點年紀的木質桌椅,我想著,這世界上是否沒有所謂的絕對過時商品,重點不在於商品續存的年紀,而在於是否能夠符合當時客戶群的需求,有沒有一些需求,是很少能被時代潮流沖走而一直被緊緊抓住的呢?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三寶山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三寶山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三寶山
馬六甲自助遊攻略
↑三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