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行:4. 湖區——彼得兔夫人的天堂(下)
                                     山頂農莊,新生活的開始離開 霍克斯黑德 小鎮,向東南方向約2公里,來到了碧翠絲·波特後半生在湖區居住的山頂農莊(Hill Top)。位於村莊遠近索里(Far Sway,Near Sway),這是一個有著 中國 山水風格的小村莊,稀疏的白牆灰瓦房屋,掩映在一片綠樹丘陵之間,點綴在遠山近水的留白背景中,襯托出寧靜安詳的特色。1896年7月碧翠絲和家人居住在這裡的Lakefield時,就深深愛上這裡的景緻。9年後的1905年碧翠絲購買了這裡的山頂農莊。  上圖:1905年碧翠絲·波特未完成的寫生作品,山頂農莊。翻拍於湖區Hill Top手冊
上圖:1905年碧翠絲·波特未完成的寫生作品,山頂農莊。翻拍於湖區Hill Top手冊  
  
參觀山頂農莊首先被感染的是售票處國民信托志願者熱情的招呼。得知我們從 中國 來,就喋喋不休地表達著他對 中國 的種種嚮往,我也表達著歡迎他有機會一定去我們的國家看看,於是他說的更起勁了,好像恨不得馬上能去 中國 一樣。接著他詢問準備在這裡待幾天,還去過哪裡等等,在短短的一兩分鐘的交流中,我越來越無法招架他的熱情表達,向他表達了難應對的歉意。但他卻非常謙虛地說我對英文的掌握遠遠好於他對漢語瞭解,此時我才註意到在他跟我們交流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右手放在心口,一種非常真誠友好又認真的態度。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He did not live long but he fulfilled a useful happy life. I must try to make a fresh beginning next year.”(他短暫的一生充滿著意義和幸福,明年我也該有一個全新的開始),這是碧翠絲·波特在諾曼·沃恩去世不久寫給他姐姐米莉·沃恩的信。碧翠絲·波特1905年購買了Hill Top這個農莊,也是她在湖區購買的第一塊農莊。那時她正處於失去諾曼·沃恩的痛苦之中,購買農莊的舉動即是對這段突如其來的感情打擊的了結,也是她開始新生活的起點。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He did not live long but he fulfilled a useful happy life. I must try to make a fresh beginning next year.”(他短暫的一生充滿著意義和幸福,明年我也該有一個全新的開始),這是碧翠絲·波特在諾曼·沃恩去世不久寫給他姐姐米莉·沃恩的信。碧翠絲·波特1905年購買了Hill Top這個農莊,也是她在湖區購買的第一塊農莊。那時她正處於失去諾曼·沃恩的痛苦之中,購買農莊的舉動即是對這段突如其來的感情打擊的了結,也是她開始新生活的起點。  上圖:傳記電影《波特小姐》劇照
上圖:傳記電影《波特小姐》劇照  
  
她很快發現這裡成了她的最愛,熱愛這裡的一切,充滿熱情的去保護這裡的一切。隨後在這裡生活的8年中創作了13本童書故事,其中至少有5本故事的靈感來自這裡。
 1.塞繆爾·威斯克斯的故事(The Tale of Samuel and Anna Whiskers,又名The roly-poly pudding,圓滾滾布丁)
1.塞繆爾·威斯克斯的故事(The Tale of Samuel and Anna Whiskers,又名The roly-poly pudding,圓滾滾布丁)  2.金傑和皮克斯的故事(The Tale of Ginger and Pickles)
2.金傑和皮克斯的故事(The Tale of Ginger and Pickles)  3.小貓湯姆的故事(The Tale of Tom Kitten)
3.小貓湯姆的故事(The Tale of Tom Kitten)  4.餡餅與面盤(The Tale of Pie and the Patty-Pan)
4.餡餅與面盤(The Tale of Pie and the Patty-Pan)  5.鴨子傑米瑪·帕德爾的故事(The Tale of Jemima Puddle-Duck)
5.鴨子傑米瑪·帕德爾的故事(The Tale of Jemima Puddle-Duck)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上圖:通往山頂小屋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上圖:通往山頂小屋  
  
沿著一條窄窄的石板小路行走,兩側是茂密的花叢和各種綠植,被稱為Main Boders,左側籬笆外面是果園,走到盡頭就是碧翠絲·波特居住的房子。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這是一座建於17世紀的鄉村農舍,我註意到房子西側加蓋的側翼的房屋被隔離開來。原來這是碧翠絲購買這個農莊後為了讓原來的管理者約翰卡農夫婦能夠留下來居住並幫助她打理好這裡的一切而擴建的房屋,1906年擴建完成的這部分碧翠絲遵照湖區鄉村房屋的風格,採用卵石灰漿粉刷牆面,從遠處看上去與這裡的環境融為一體絲毫沒有違和感。牆面上一個突出的匾額,寫著竣工的時間。卡農夫婦住在 新建 的房屋裡,而碧翠絲居住在原來的老房子里。在《鴨子傑米瑪·帕德爾的故事中》故事的主角就是以卡農夫人和孩子為原型創作的。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這是一座建於17世紀的鄉村農舍,我註意到房子西側加蓋的側翼的房屋被隔離開來。原來這是碧翠絲購買這個農莊後為了讓原來的管理者約翰卡農夫婦能夠留下來居住並幫助她打理好這裡的一切而擴建的房屋,1906年擴建完成的這部分碧翠絲遵照湖區鄉村房屋的風格,採用卵石灰漿粉刷牆面,從遠處看上去與這裡的環境融為一體絲毫沒有違和感。牆面上一個突出的匾額,寫著竣工的時間。卡農夫婦住在 新建 的房屋裡,而碧翠絲居住在原來的老房子里。在《鴨子傑米瑪·帕德爾的故事中》故事的主角就是以卡農夫人和孩子為原型創作的。  上圖:山頂小屋側翼,1906年擴建完工,牆上有一塊凸起的牌匾標明完工時間。翻拍於手冊Hill Top
上圖:山頂小屋側翼,1906年擴建完工,牆上有一塊凸起的牌匾標明完工時間。翻拍於手冊Hill Top  
  
碧翠絲不只是簡單地居住在這裡,而是展現出她超強的學習能力,不久她飼養了16只Herdwicks羊、6頭牛、豬和家禽,為她後來購買和運營農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直到今天,這裡古老而傳統的房屋仍在使用,農場依然在運營,碧翠絲曾經培育並獲獎的Herdwick羊仍然在飼養,並被證明是最頑強的。
  
一進農莊經過的石板小路兩側的花園,在1980年代開始進行恢復,依據的是碧翠絲父親1912年拍攝到的農莊照片以及她遺留下來的信件,還有她童書中的插圖。重建團隊並沒有嚴格按照原貌復建,而是力圖使它在精神和外表上更加真實,今天90%的花卉被恢複種植。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上圖:Hill Top花園植物,第二幅是 蘇格蘭 薊,一英鎊硬幣背面代表 蘇格蘭 的植物。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上圖:Hill Top花園植物,第二幅是 蘇格蘭 薊,一英鎊硬幣背面代表 蘇格蘭 的植物。  
  
雖然住所外表遵循著鄉村風格,內部就是徹頭徹尾的碧翠絲式的了。房屋的佈置遵循了碧翠絲不得出租山頂農莊,不得佈置傢具的意願,因為這裡的每一件物品,不論是家族繼承而來還是她本人購買之物,都對她有著象徵意義或情感意義。這些物品包括馬黃銅門環、手工雕刻象牙製品、斯塔福德郡陶器,還有她弟弟的畫作、兒童插畫家倫道夫·凱迪克的大作等等。對於碧翠絲來說,她在意的不是這些物品的成本,而是它所承載的情感內容。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上圖:山頂小屋內部。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上圖:山頂小屋內部。  
  
在《塞繆爾·威斯克斯的故事》(又名布丁圓滾滾)中,老鼠塞繆爾夫婦逃到農夫Potatoes家的農場穀倉里。農夫Potatoes是基於碧翠絲與當地一個農民意見不合而採用了一種文學報複手法塑造的形象,在故事中她讓老鼠塞繆爾夫婦的子子孫孫生活在Potatoes家的穀倉里,被四處逃竄的老鼠困擾不已。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有意思的是,碧翠絲·波特在湖區和威廉·西利斯結婚之後並沒有住在這個山頂小屋裡,而是住在離這裡很近的Castle Cottage。這是她購買的另一處房屋,因為山頂小屋完全是為個人喜好打造的空間,並不適合居家。結婚後的碧翠絲·波特幾乎每天還會來到這裡,也許只是畫畫、打理花園什麼的。從此她過上了一種平靜的鄉村生活,大約每年寫1-2本童書故事,一共寫了6部,直到1919年她在寫書時抱怨自己感到很累,眼睛也越來越不好。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有意思的是,碧翠絲·波特在湖區和威廉·西利斯結婚之後並沒有住在這個山頂小屋裡,而是住在離這裡很近的Castle Cottage。這是她購買的另一處房屋,因為山頂小屋完全是為個人喜好打造的空間,並不適合居家。結婚後的碧翠絲·波特幾乎每天還會來到這裡,也許只是畫畫、打理花園什麼的。從此她過上了一種平靜的鄉村生活,大約每年寫1-2本童書故事,一共寫了6部,直到1919年她在寫書時抱怨自己感到很累,眼睛也越來越不好。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上圖:上圖:Hill Top旁邊的Tower Bank Arms在《鴨子傑米瑪·帕德爾的故事中》中出現,如今由國民信托租戶管理,是一個酒吧。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上圖:上圖:Hill Top旁邊的Tower Bank Arms在《鴨子傑米瑪·帕德爾的故事中》中出現,如今由國民信托租戶管理,是一個酒吧。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上圖:沿著石牆一直向右拐就到了碧翠絲·波特和丈夫居住的Castle Cottage小屋。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故居山頂 上圖:沿著石牆一直向右拐就到了碧翠絲·波特和丈夫居住的Castle Cottage小屋。  
  
不再創作童書故事的碧翠絲·波特十分熱衷於農事,為保護湖區與國民信托組織建立了牢固的關係。為了輓救當地一個個面臨困境的農場,避免遭到商業開發,她就將其買下,租給租戶繼續運營。冬季無事可做的時候,她又壓低租金請老租戶過來打理。在她生命的最後十幾年裡,她不斷地為國民信托組織收購土地,代管農場財產。1930年她購得Monk Coniston一處1600公頃的土地,與國民信托組織商定由他們儘快購買其中的一半,並承諾她死後將這塊土地全部交付國民信托管理。
  
1943年9月碧翠絲·波特感染支氣管炎,於12月22日晚在丈夫的陪伴中去世。沒有哀悼,沒有鮮花,也沒有慰問信;根據她的遺願,骨灰由一位她信任的牧羊人灑在了Hill Top一處不為人知的地方。她將幾乎所有的遺產托付給她的丈夫,丈夫去世時將她購買的15塊農莊及1600公頃土地捐贈給了國民信托組織,還包括她大部分的手稿、繪畫作品。童書的版稅及版權給了曾經的未婚夫諾曼·沃恩的侄子Frederick Warne Stephens。 雷堡,碧翠絲家庭初來湖區的住所從Hill Top出來,我們向 東北 方向自駕來到雷堡(Wray Castle)。此時是五點多,結束營業的雷堡顯得異常的冷清,不過恰好可以在這裡開始各種擺拍。 ↑弗雷城堡 上圖:當波特一家在 蘇格蘭 的Dalguise House無法繼續租用後,1882年第一次來到湖區租住了雷堡(Wray Castle)。
 ↑弗雷城堡 上圖:當波特一家在 蘇格蘭 的Dalguise House無法繼續租用後,1882年第一次來到湖區租住了雷堡(Wray Castle)。  
  
雷堡是碧翠絲16歲時,全家第一次來湖區租住的地方,這是一座建於17世紀的仿哥特式建築。在此後的20年裡,家人在湖區的度假地點不斷變換。 ↑弗雷城堡 上圖:雷堡附近處於地勢較高的位置,可以俯瞰 溫德米爾 湖美景。
 ↑弗雷城堡 上圖:雷堡附近處於地勢較高的位置,可以俯瞰 溫德米爾 湖美景。  
  
參觀完雷堡已是六點多了,我們自駕繞到了 溫德米爾 湖的東岸,已經來不及參觀碧翠絲·波特世界了。陰晴不斷變化的天氣,忽明忽暗。 ↑弗雷城堡
 ↑弗雷城堡  ↑弗雷城堡 此時,頭頂上涌動的雨雲是這個山水秀麗的舞臺的幕布,只要稍稍拉開一道縫隙,傾瀉而下的陽光就會讓湖光山色的美景熠熠生輝。
 ↑弗雷城堡 此時,頭頂上涌動的雨雲是這個山水秀麗的舞臺的幕布,只要稍稍拉開一道縫隙,傾瀉而下的陽光就會讓湖光山色的美景熠熠生輝。  ↑溫德米爾湖 上圖:結束了一天的行程,夕 陽西 下時陽光灑滿湖面。 溫德米爾 湖東岸。  沉浸在童書的世界中前一日我們完成了大部分計劃探訪的地點,第二天一早輕鬆出行,沿著 溫德米爾 湖東岸前往碧翠絲·波特世界。彼得兔系列故事本身就能讓你對那個動物為主角的世界充滿遐想,當置身於這個根據童書故事打造的三維世界時,你會突然覺得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中的某個角色。
 ↑溫德米爾湖 上圖:結束了一天的行程,夕 陽西 下時陽光灑滿湖面。 溫德米爾 湖東岸。  沉浸在童書的世界中前一日我們完成了大部分計劃探訪的地點,第二天一早輕鬆出行,沿著 溫德米爾 湖東岸前往碧翠絲·波特世界。彼得兔系列故事本身就能讓你對那個動物為主角的世界充滿遐想,當置身於這個根據童書故事打造的三維世界時,你會突然覺得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中的某個角色。  
  
這裡絕對是孩子的世界,如果你看過全套彼得兔系列故事,每個故事的場景都會在這裡找到。雖然價格不菲,但絕對超值。我們全家饒有興緻地來回走了兩遍,院子里還有麥格雷戈先生的花園,彼得兔的藍外套就掛在菜園中間的木架上。虛擬的故事,真實地再現。 ↑彼得兔世界
 ↑彼得兔世界  ↑彼得兔世界
 ↑彼得兔世界  ↑彼得兔世界
 ↑彼得兔世界  ↑彼得兔世界 這裡為每個參觀者提供了一本幾頁的小冊子,提出了各種關於故事情節的問題,孩子可以一邊參觀一邊尋找答案,如果不這樣很可能錯過頭頂的幾隻松鼠。
 ↑彼得兔世界 這裡為每個參觀者提供了一本幾頁的小冊子,提出了各種關於故事情節的問題,孩子可以一邊參觀一邊尋找答案,如果不這樣很可能錯過頭頂的幾隻松鼠。  
  
後記我們走出碧翠絲·波特世界的時候,剛好迎來從 曼徹斯特 趕到的朋友,準備開啟另一段自駕之旅。我們用一天的時間拜訪了與這位傳奇的藝術家息息相關的主要地點。湖區的廣大不是用一兩天就能透徹領略的,除了碧翠絲·波特,還有湖畔派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工藝美術運動先驅約翰·拉斯金、湖區衛士卡農·羅恩斯利的故事,他們無一不是被這裡的自然山水所感染,踐行自然與人和諧相處的探索者。下一篇章將和大家分享有關他們的故事。
                                
							
						
						
						
						
					
					
					
					
					
參觀山頂農莊首先被感染的是售票處國民信托志願者熱情的招呼。得知我們從 中國 來,就喋喋不休地表達著他對 中國 的種種嚮往,我也表達著歡迎他有機會一定去我們的國家看看,於是他說的更起勁了,好像恨不得馬上能去 中國 一樣。接著他詢問準備在這裡待幾天,還去過哪裡等等,在短短的一兩分鐘的交流中,我越來越無法招架他的熱情表達,向他表達了難應對的歉意。但他卻非常謙虛地說我對英文的掌握遠遠好於他對漢語瞭解,此時我才註意到在他跟我們交流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右手放在心口,一種非常真誠友好又認真的態度。


她很快發現這裡成了她的最愛,熱愛這裡的一切,充滿熱情的去保護這裡的一切。隨後在這裡生活的8年中創作了13本童書故事,其中至少有5本故事的靈感來自這裡。






沿著一條窄窄的石板小路行走,兩側是茂密的花叢和各種綠植,被稱為Main Boders,左側籬笆外面是果園,走到盡頭就是碧翠絲·波特居住的房子。


碧翠絲不只是簡單地居住在這裡,而是展現出她超強的學習能力,不久她飼養了16只Herdwicks羊、6頭牛、豬和家禽,為她後來購買和運營農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直到今天,這裡古老而傳統的房屋仍在使用,農場依然在運營,碧翠絲曾經培育並獲獎的Herdwick羊仍然在飼養,並被證明是最頑強的。
一進農莊經過的石板小路兩側的花園,在1980年代開始進行恢復,依據的是碧翠絲父親1912年拍攝到的農莊照片以及她遺留下來的信件,還有她童書中的插圖。重建團隊並沒有嚴格按照原貌復建,而是力圖使它在精神和外表上更加真實,今天90%的花卉被恢複種植。


雖然住所外表遵循著鄉村風格,內部就是徹頭徹尾的碧翠絲式的了。房屋的佈置遵循了碧翠絲不得出租山頂農莊,不得佈置傢具的意願,因為這裡的每一件物品,不論是家族繼承而來還是她本人購買之物,都對她有著象徵意義或情感意義。這些物品包括馬黃銅門環、手工雕刻象牙製品、斯塔福德郡陶器,還有她弟弟的畫作、兒童插畫家倫道夫·凱迪克的大作等等。對於碧翠絲來說,她在意的不是這些物品的成本,而是它所承載的情感內容。



在《塞繆爾·威斯克斯的故事》(又名布丁圓滾滾)中,老鼠塞繆爾夫婦逃到農夫Potatoes家的農場穀倉里。農夫Potatoes是基於碧翠絲與當地一個農民意見不合而採用了一種文學報複手法塑造的形象,在故事中她讓老鼠塞繆爾夫婦的子子孫孫生活在Potatoes家的穀倉里,被四處逃竄的老鼠困擾不已。



不再創作童書故事的碧翠絲·波特十分熱衷於農事,為保護湖區與國民信托組織建立了牢固的關係。為了輓救當地一個個面臨困境的農場,避免遭到商業開發,她就將其買下,租給租戶繼續運營。冬季無事可做的時候,她又壓低租金請老租戶過來打理。在她生命的最後十幾年裡,她不斷地為國民信托組織收購土地,代管農場財產。1930年她購得Monk Coniston一處1600公頃的土地,與國民信托組織商定由他們儘快購買其中的一半,並承諾她死後將這塊土地全部交付國民信托管理。
1943年9月碧翠絲·波特感染支氣管炎,於12月22日晚在丈夫的陪伴中去世。沒有哀悼,沒有鮮花,也沒有慰問信;根據她的遺願,骨灰由一位她信任的牧羊人灑在了Hill Top一處不為人知的地方。她將幾乎所有的遺產托付給她的丈夫,丈夫去世時將她購買的15塊農莊及1600公頃土地捐贈給了國民信托組織,還包括她大部分的手稿、繪畫作品。童書的版稅及版權給了曾經的未婚夫諾曼·沃恩的侄子Frederick Warne Stephens。 雷堡,碧翠絲家庭初來湖區的住所從Hill Top出來,我們向 東北 方向自駕來到雷堡(Wray Castle)。此時是五點多,結束營業的雷堡顯得異常的冷清,不過恰好可以在這裡開始各種擺拍。

雷堡是碧翠絲16歲時,全家第一次來湖區租住的地方,這是一座建於17世紀的仿哥特式建築。在此後的20年裡,家人在湖區的度假地點不斷變換。

參觀完雷堡已是六點多了,我們自駕繞到了 溫德米爾 湖的東岸,已經來不及參觀碧翠絲·波特世界了。陰晴不斷變化的天氣,忽明忽暗。



這裡絕對是孩子的世界,如果你看過全套彼得兔系列故事,每個故事的場景都會在這裡找到。雖然價格不菲,但絕對超值。我們全家饒有興緻地來回走了兩遍,院子里還有麥格雷戈先生的花園,彼得兔的藍外套就掛在菜園中間的木架上。虛擬的故事,真實地再現。




後記我們走出碧翠絲·波特世界的時候,剛好迎來從 曼徹斯特 趕到的朋友,準備開啟另一段自駕之旅。我們用一天的時間拜訪了與這位傳奇的藝術家息息相關的主要地點。湖區的廣大不是用一兩天就能透徹領略的,除了碧翠絲·波特,還有湖畔派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工藝美術運動先驅約翰·拉斯金、湖區衛士卡農·羅恩斯利的故事,他們無一不是被這裡的自然山水所感染,踐行自然與人和諧相處的探索者。下一篇章將和大家分享有關他們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