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城·新西蘭游記(20)

基督城 (Christchurch)位於 新西蘭 南島東岸,是僅次於 奧克蘭 和 惠靈頓 的第三 大城 市。Christchurch稱作克 萊斯特 徹奇,華人稱為 基督城 (基督Christ)。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基督城 的地標式建築——大教堂(The Cathedral)。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基督城 大教堂原貌。
據說 基督城 大教堂的歌特式建築風格充滿優雅情韻,63米的高聳尖塔是 基督城 最重要的地標與精神象徵。尖塔中也像 英國 聖保羅 大教堂一樣裝設了12座鐘,可以演奏出不同的旋律。大教堂從1864年開 始興 建,中途因財務問題而拖延,歷經40年最終於1904年完工。 基督城 大教堂的屋頂花式拼圖與 維也納 的聖斯特凡大教堂很相似。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聖斯蒂芬大教堂 ▲ 維也納 聖斯特凡大教堂。
據說 基督城 是個擁有濃厚 英國 氣息的城市。但是,2010年9月4日 基督城 以西30公里處發生7.2級地震;2011年2月22日 基督城 東南10公里的利特爾頓又發生6.3級地震。在這連續兩次嚴重的自然災害中, 基督城 遭受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教堂也在地震中不幸損毀。對於大教堂的存廢問題,政府在幾輪商議後決定拆除大教堂。然而,拆除的決議招致了很多人的反對,甚至鬧上了法庭。因此,此決議暫時被擱置了。
基督城 的地震遭遇令人想起 葡萄牙 首都 裡斯本 。1755年11月1日,這一天是基督教的諸聖日(俗稱萬聖節)。一場規模達里氏9級的大地震襲擊了這座 歐洲 第四 大城 市。在這場迄今為止 歐洲 最大的地震中約10萬人喪生,大地震隨之而引發的火災幾乎將 裡斯本 付之一炬。國王約瑟一世看著被摧毀的 裡斯本 絕望了。他問首相龐巴爾:“現在我該怎麼回應上帝公允的製裁?”但龐巴爾回答:“埋葬死者,確保生者。”龐巴爾以強硬的態度對“天譴”之說進行了反擊。在國王約瑟一世的支持下,龐巴爾全力撐起了 裡斯本 的重建工作。如果沒有龐巴爾的強硬手段,我不知道是否會有今天的 裡斯本 和 葡萄牙 ?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裡斯本 ▲ 立在 裡斯本 市中心的龐巴爾侯爵塑像。
許多旅游網上說 基督城 大教堂是天主教堂,此種說法不知是何依據?不是所有的大教堂都是天主教堂的, 德國 柏林 大教堂很輝煌; 德累斯頓 大教堂也很宏偉,但它們都是新教教堂。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柏林大教堂 ▲ 柏林 大教堂。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德累斯頓 ▲ 德累斯頓 聖母大教堂和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的塑像。
新西蘭 人大多數信奉 英國 國教(新教),沒有證據說這座教堂是天主教堂(The Catholic church)。基於對網絡上許多信口開河的言論的不信任,經本人查找資料得知, 基督城 大教堂名稱為“克賴斯特徹奇座堂”,又譯為 基督城 座堂,為 新西蘭 克賴斯特徹奇( 基督城 )的聖公會主教座堂。該教堂為奧特亞羅瓦、 新西蘭 及波利尼西亞聖公會的克賴斯特徹奇主教的主教座堂(聖公宗Anglicanism,音譯安立甘宗,是從 英格蘭 的國教—— 英格蘭 教會衍生的教會),因此把 基督城 大教堂稱為天主教堂是錯誤的。
該座堂在1881年、1888年、1901年、2010年、2011年的地震中多次受損。如今面對幾乎成為廢墟的大教堂,我心中似乎產生一種感慨,老天對 基督城 不公平哩!毀誰也不該毀 基督城 哩!人家畢竟對“基督”如此的恭敬。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基督城 大教堂如今已是殘垣斷壁。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基督城 大教堂2010年的地震情景(資料圖)。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2011年 日本 建築家阪茂在 基督城 為當地人設計建造了一座“紙教堂”,暫時代替被摧毀的大教堂。該教堂的內部使用86個硬紙管組成“A”形以保證其支撐力,每根硬紙管重達500千克,以特殊加工的紙板做牆面和屋頂,總投資530萬紐幣,能容納700人,還可以舉辦音樂會和大型活動,該教堂的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從此,這座外形美觀的“紙教堂”也成了游客們必去參觀的“景點”。顧名思義,“紙教堂”的設計理念是為了抗震的,但是每根重達500千克的硬紙管並不輕,它真的能抗震嗎?我有點懷疑。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基督城 “紙教堂”。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毀於地震的樓房。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大教堂廣場。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充滿著 英國 風情的老電車沿著2.5公里長的軌道穿梭在 基督城 市中心。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大教堂廣場上的 坎特伯雷 地區創始人戈德利的塑像。
戈德利(John Robert Godley Founder of Canterbury 1814~1861年)是一位 愛爾蘭 政治家。他是 新西蘭 坎特伯雷 地區創始人(含 基督城 、蒂馬魯)。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基督城 市中心至今仍可見因地震留下的大片待重新開發的土地和建築。不過,這種建設速度不敢恭維。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基督城 東海 岸附近的小鎮New Brighton。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我們到達 基督城 時是4月24日, 東海 岸的小鎮New Brighton正在組織紀念“奧新軍團日”活動。
“奧新軍團日”(ANZAC Day,又稱“澳紐軍團日”, 由 澳大利亞 與 新西蘭 共同設立,每年的4月25日),是紀念1915年4月25日在“加里波利之戰”中犧牲的 澳大利亞 和 新西蘭 軍團(簡稱澳新軍團)將士的日子。
加里波利之戰(Battle of Gallipoli),又稱達達尼爾戰役(Dardanelles Campaign), 土耳其 稱為 恰納卡萊 之戰。加里波利之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英、法、俄)與同盟國(德、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 保加利亞 )之間的戰爭。在此次登陸戰中,有澳新參與的協約國(英法俄)先後有50萬士兵遠渡重洋來到加里波利半島,意圖強行闖入達達尼爾海峽,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占領奧斯曼帝國首都 伊斯坦布爾 。這場近十一個月的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也是當時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最後協約國以失敗告終。奧斯曼帝國的穆斯塔法·凱末爾也因此一戰成名,後來他成為 土耳其 共和 國的締造者, 土耳其 共和 國第一任總統。後來 土耳其 政府建立了“加里波利半島國立歷史公園”紀念加里波利之戰而死的50萬士兵。今天,加里波利半島“澳新軍團灣”成了 土耳其 的旅游景點。
在加里波利之戰中, 新西蘭 官兵2,701人戰死,4,852人負傷。在 新西蘭 和 澳大利亞 人看來,加里波利之戰雖敗猶榮,因此4月25日澳新軍團登陸的日子被定為“澳新軍團日”。“澳新軍團日”是 澳大利亞 和 新西蘭 兩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這一天均被兩國定為公眾假日,以此緬懷先烈為國捐軀的獻身精神。
不過,最具 新西蘭 特色的毛利戰舞(HAKA)也許能讓今天的人們看見一種超燃的民族特征。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在 基督城 東海 岸的小鎮New Brighton紀念“奧新軍團日”活動現場。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在“紙教堂”剛剛參加完“奧新軍團日”活動的軍人。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基督城自助遊攻略
↑基督城 ▲ 基督城 機場的草地上用紅色罌粟花裝飾“奧新軍團日”。
因為 基督城 屬於 大城 市,它對本人的吸引力不大。於是小郭帶我們到了俗稱 法國 小鎮的 阿卡 羅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