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愛游記(三)---劍橋、丘吉爾莊園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 波里 ,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再別康橋》
  
劍橋 是音譯與意譯合成的地名。英文Cambridge,就是 劍河 之橋的意思。這裡有一條 劍河 (康河),在市內兜了一個弧形大圈向 東北 流去。河上修建了許多橋梁,所以把這個城市命名為 劍橋 。 劍橋 ,也稱康橋(Cambridge音譯名),這個翻譯就和徐志摩有關了。《再別康橋》,學生時代讀到這首詩的感受和現在已完全不同。對於我而言是先知道這首詩,再知道 劍橋 大學。今天帶著小朋友來到這曾經夢中的學霸之城,是否能給他帶來一點靈氣呢! 看這個地圖一臉暈。
看這個地圖一臉暈。  雖是晚冬,但這王后學院的早櫻已迫不及待的開放了,是在迎接我們的到來嗎? 劍橋 大學實際上只是一個組織鬆散的學院聯合體,各學院高度自治,但是都遵守統一的 劍橋 大學章程,該章程是由大學的立法機構起草通過的,每年還會修訂。 劍橋 大學只負責考試與學位頒發,而招收學生的具體標準則由各學院自行決定,並自行招生。 劍橋 大學的31所學院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只有10萬人左右的小鎮里。這些學院建於不同的時代,最早的已有七、八百年曆史了。就像它們的建築一樣各具特色。我們這次看到也只能是錶面的一些東西,只能說帶小孩來感受一下這裡有著悠久歷史的高等學府的氛圍。
雖是晚冬,但這王后學院的早櫻已迫不及待的開放了,是在迎接我們的到來嗎? 劍橋 大學實際上只是一個組織鬆散的學院聯合體,各學院高度自治,但是都遵守統一的 劍橋 大學章程,該章程是由大學的立法機構起草通過的,每年還會修訂。 劍橋 大學只負責考試與學位頒發,而招收學生的具體標準則由各學院自行決定,並自行招生。 劍橋 大學的31所學院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只有10萬人左右的小鎮里。這些學院建於不同的時代,最早的已有七、八百年曆史了。就像它們的建築一樣各具特色。我們這次看到也只能是錶面的一些東西,只能說帶小孩來感受一下這裡有著悠久歷史的高等學府的氛圍。  相較剛纔的,還是這個地圖能看懂。
相較剛纔的,還是這個地圖能看懂。   因為是開放式管理的大學,每個學院沒有正兒八經的招牌來裝點門面,初到此地的游客也只能從這些簡易告示牌上來分辨出具體是哪個學院。
因為是開放式管理的大學,每個學院沒有正兒八經的招牌來裝點門面,初到此地的游客也只能從這些簡易告示牌上來分辨出具體是哪個學院。  這是王后學院的建築。看來王后畢竟沒有國王有錢,捐的大學和後面的國王學院,那從外表看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呵呵,沒法感受實質,那就只能從外表來看啦!
這是王后學院的建築。看來王后畢竟沒有國王有錢,捐的大學和後面的國王學院,那從外表看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呵呵,沒法感受實質,那就只能從外表來看啦!  這個就是 劍河 上最出名的數學橋( 牛頓 橋),據說是 牛頓 設計並建造,原本沒用一顆螺釘,後來王后學院一幫小子乘著夜色拆了,但是卻沒法複原了,只能用螺釘來鏈接,也就是現在這個模樣。
這個就是 劍河 上最出名的數學橋( 牛頓 橋),據說是 牛頓 設計並建造,原本沒用一顆螺釘,後來王后學院一幫小子乘著夜色拆了,但是卻沒法複原了,只能用螺釘來鏈接,也就是現在這個模樣。  
傳說歸傳說,但據考證, 牛頓 是不可能建造這座橋的。數學橋建於1749年,而 牛頓 則於1727年辭世。只能說 劍橋 人對 牛頓 太過鐘愛,總是把很多的故事與他相聯。實際上,它的官方名字只是“木橋”而已。這座橋是由詹姆斯·小 埃塞克斯 根據埃斯里奇的設計,建橋人是小 埃塞克斯 。它展示出現代鋼梁橋的雛形,其橋身相鄰桁架之間均構成11.25度的夾角。在18世紀,這種設計被稱為幾何結構,所以此橋得名“數學橋”。 國王學院的後門,導游說那個是通廚房的門。看看,後門都比王后學院氣派。
國王學院的後門,導游說那個是通廚房的門。看看,後門都比王后學院氣派。  近距離看看。
近距離看看。  一直在想,換作我在這氛圍是否看書也能多看幾本。
一直在想,換作我在這氛圍是否看書也能多看幾本。  聖體鐘(Corpus Clock)別名蚱蜢鐘,是 劍橋 市中心街口的一個大型雕塑時鐘, 劍橋 的標誌性景點,類似公共藝術作品,2008年由霍金揭幕。通過一隻蚱蜢吞吃時間提醒人們時光流逝不復還。它位於國王學院附近,基督聖體學院泰勒圖書館外面的街道上,Bene't Street 和 Trumpington Street的交界處。聖體鐘的鐘面是24克拉鍍金不鏽鋼圓盤,直徑約1.5米(4.9英尺)。它沒有指針和數字,而是通過藍色的LED燈顯示時間。時鐘行走忽快忽慢,表示生命無常。時鐘下麵銘文為拉丁文的約翰一書2章17節: mundus transit et concupiscentia eius(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
聖體鐘(Corpus Clock)別名蚱蜢鐘,是 劍橋 市中心街口的一個大型雕塑時鐘, 劍橋 的標誌性景點,類似公共藝術作品,2008年由霍金揭幕。通過一隻蚱蜢吞吃時間提醒人們時光流逝不復還。它位於國王學院附近,基督聖體學院泰勒圖書館外面的街道上,Bene't Street 和 Trumpington Street的交界處。聖體鐘的鐘面是24克拉鍍金不鏽鋼圓盤,直徑約1.5米(4.9英尺)。它沒有指針和數字,而是通過藍色的LED燈顯示時間。時鐘行走忽快忽慢,表示生命無常。時鐘下麵銘文為拉丁文的約翰一書2章17節: mundus transit et concupiscentia eius(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  雖然還沒放假,國王學院是可以進去參觀的,只是不是免費的。
雖然還沒放假,國王學院是可以進去參觀的,只是不是免費的。  國王學院正門,看外形就知道他多牛掰,還是國王有錢,捐個學院比王后氣派多了。國王王后捐錢建大學,這個真的不錯。其實 蘇州 范仲淹也是捐了自己祖宅建學校,也就是現在 蘇州 中學的前身。這麼說,捐錢建學校是東西方的共識,說明教書育人何其重要。
國王學院正門,看外形就知道他多牛掰,還是國王有錢,捐個學院比王后氣派多了。國王王后捐錢建大學,這個真的不錯。其實 蘇州 范仲淹也是捐了自己祖宅建學校,也就是現在 蘇州 中學的前身。這麼說,捐錢建學校是東西方的共識,說明教書育人何其重要。  這裡也是哈利波特取景地之一。
這裡也是哈利波特取景地之一。 


 兜過一圈後再看這圖,依稀能夠分辨出一些著名地標建築。
兜過一圈後再看這圖,依稀能夠分辨出一些著名地標建築。 
 看似不起眼的 劍橋 圖書出版社,門面是否很簡陋。
看似不起眼的 劍橋 圖書出版社,門面是否很簡陋。  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正門。
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正門。  
劍橋 大學共有31個學院,而久負盛名的當屬“三一學院”。1504年建院時,院章程規定以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為學院的指導思想。說它久負盛名,不僅因為它出了30多個諾貝爾獎得主、6個 英國 首相,以及 牛頓 、培根、拜倫、羅素和查爾斯王子都出身於此,而且 美國 首屈一指的哈佛大學也淵源於此。“三一學院”並不靠傍名人抬高自己的身價,而是憑藉其獨特的學院精神——“自由、挑戰和幽默”,近5個世紀屹立不倒。這一點,在學院大門口已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正門上方有一座 英國 國王亨利八世的雕像,他右手高高舉起的,不是熠熠生輝的金色權杖,而是一條殘缺不全的椅子腿,並且這一舉就是近500年。
剛建成時,國王手中是金色權杖,一貫有著叛逆傳統的三一學院學生看不慣亨利八世手持權杖,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樣子,於是在雕像完工不到一個月的一個深夜,學院有個名叫托尼·克 萊頓 的男生召集了幾名同學,趁看門人不註意,悄悄爬上雕像,將國王右手中的那柄金色權杖拿走後扔進了一個臭水溝。負責人追查無果後,只好重新做了一柄新權杖,塞回雕像手中。但幾天后,新做的權杖又被另外幾個學生拿走。一而再再而三,最後一撥學生在拿走權杖後,用一條破椅子腿代替權杖塞在了雕像的右手中。學院高層見狀,決定不再將該游戲繼續下去,並認為:這些學生的做法雖然調皮,卻盡情表達了學院反抗權威的獨立精神,也就默認了。如此一來,為了讓世人銘記自己“豐功偉績”的亨利八世國王,從此便以這種令人捧腹的姿態,手執破椅子腿不分晝夜地站到了今天。近5個世紀以來, 劍橋 歷任校長不僅再也沒有為亨利八世國王更換一柄新權杖,反而還津津樂道地向新生和游人介紹這個“精彩絕倫”的故事。 手持破桌腿的國王,還要守衛這大門。
手持破桌腿的國王,還要守衛這大門。  
 學院大門邊上這棵就是傳說中的 牛頓 蘋果樹,也就是見證 牛頓 發現萬有引力的那棵樹。據說真的那棵早已不在,難怪有人會說幾百年的樹怎麼這麼小時,其實精神在就可。雖然冬天樹葉都已凋零,別說有蘋果了,但有人特意帶了大蘋果,手托蘋果和它合影。
學院大門邊上這棵就是傳說中的 牛頓 蘋果樹,也就是見證 牛頓 發現萬有引力的那棵樹。據說真的那棵早已不在,難怪有人會說幾百年的樹怎麼這麼小時,其實精神在就可。雖然冬天樹葉都已凋零,別說有蘋果了,但有人特意帶了大蘋果,手托蘋果和它合影。 


 路過一座古意盎然的圓形的小教堂,叫做聖墓教堂(Round Church) ,其貌不揚,卻有著很深的“底蘊”,是 英格蘭 僅存的四座圓頂教堂之一。聖墓教堂坐落在古老的 羅馬 大道,聖·約翰街分岔開來的地方。由當地聖墓兄弟會的一位成員修建於1130年前後,是 劍橋 的重要地標,占據了 劍橋 大學的一塊寶地。教堂有一個獨特的圓形正廳,周圍環繞著粗矮的 諾曼底 式柱子,與其他十字架形的教堂大相徑庭。現在教堂里收藏著 劍橋 大學基督教遺產的陳列品,非常有歷史文化和宗教價值。
路過一座古意盎然的圓形的小教堂,叫做聖墓教堂(Round Church) ,其貌不揚,卻有著很深的“底蘊”,是 英格蘭 僅存的四座圓頂教堂之一。聖墓教堂坐落在古老的 羅馬 大道,聖·約翰街分岔開來的地方。由當地聖墓兄弟會的一位成員修建於1130年前後,是 劍橋 的重要地標,占據了 劍橋 大學的一塊寶地。教堂有一個獨特的圓形正廳,周圍環繞著粗矮的 諾曼底 式柱子,與其他十字架形的教堂大相徑庭。現在教堂里收藏著 劍橋 大學基督教遺產的陳列品,非常有歷史文化和宗教價值。 
 又見櫻花
又見櫻花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 波里 ,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再別康橋》
劍橋 是音譯與意譯合成的地名。英文Cambridge,就是 劍河 之橋的意思。這裡有一條 劍河 (康河),在市內兜了一個弧形大圈向 東北 流去。河上修建了許多橋梁,所以把這個城市命名為 劍橋 。 劍橋 ,也稱康橋(Cambridge音譯名),這個翻譯就和徐志摩有關了。《再別康橋》,學生時代讀到這首詩的感受和現在已完全不同。對於我而言是先知道這首詩,再知道 劍橋 大學。今天帶著小朋友來到這曾經夢中的學霸之城,是否能給他帶來一點靈氣呢!






傳說歸傳說,但據考證, 牛頓 是不可能建造這座橋的。數學橋建於1749年,而 牛頓 則於1727年辭世。只能說 劍橋 人對 牛頓 太過鐘愛,總是把很多的故事與他相聯。實際上,它的官方名字只是“木橋”而已。這座橋是由詹姆斯·小 埃塞克斯 根據埃斯里奇的設計,建橋人是小 埃塞克斯 。它展示出現代鋼梁橋的雛形,其橋身相鄰桁架之間均構成11.25度的夾角。在18世紀,這種設計被稱為幾何結構,所以此橋得名“數學橋”。














劍橋 大學共有31個學院,而久負盛名的當屬“三一學院”。1504年建院時,院章程規定以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為學院的指導思想。說它久負盛名,不僅因為它出了30多個諾貝爾獎得主、6個 英國 首相,以及 牛頓 、培根、拜倫、羅素和查爾斯王子都出身於此,而且 美國 首屈一指的哈佛大學也淵源於此。“三一學院”並不靠傍名人抬高自己的身價,而是憑藉其獨特的學院精神——“自由、挑戰和幽默”,近5個世紀屹立不倒。這一點,在學院大門口已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正門上方有一座 英國 國王亨利八世的雕像,他右手高高舉起的,不是熠熠生輝的金色權杖,而是一條殘缺不全的椅子腿,並且這一舉就是近500年。
剛建成時,國王手中是金色權杖,一貫有著叛逆傳統的三一學院學生看不慣亨利八世手持權杖,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樣子,於是在雕像完工不到一個月的一個深夜,學院有個名叫托尼·克 萊頓 的男生召集了幾名同學,趁看門人不註意,悄悄爬上雕像,將國王右手中的那柄金色權杖拿走後扔進了一個臭水溝。負責人追查無果後,只好重新做了一柄新權杖,塞回雕像手中。但幾天后,新做的權杖又被另外幾個學生拿走。一而再再而三,最後一撥學生在拿走權杖後,用一條破椅子腿代替權杖塞在了雕像的右手中。學院高層見狀,決定不再將該游戲繼續下去,並認為:這些學生的做法雖然調皮,卻盡情表達了學院反抗權威的獨立精神,也就默認了。如此一來,為了讓世人銘記自己“豐功偉績”的亨利八世國王,從此便以這種令人捧腹的姿態,手執破椅子腿不分晝夜地站到了今天。近5個世紀以來, 劍橋 歷任校長不僅再也沒有為亨利八世國王更換一柄新權杖,反而還津津樂道地向新生和游人介紹這個“精彩絕倫”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