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水陸要衝和縣和安徽鋼城馬鞍山

2018年6月9日至6月10日,應我在 馬鞍山 的表哥邀請來到 安徽 馬鞍山 市旅游。此次旅程以探親為主,大半時間卻是在逛景點。 馬鞍山 雖然屬於 安徽 ,卻離 江蘇 省會 南京 只有幾十公里,高鐵18分鐘可到。到 安徽 省會 合肥 卻無直達火車,從 合肥 坐高鐵到 馬鞍山 可以選擇到 南京 換乘,或到 銅陵 站換乘前往。 馬鞍山 無論飲食,方言都很接近 南京 。方言是江淮官話 南京 小片,與 南京 城方言差別較小。因為地理、交通、文化等因素,一向是 南京 都市圈輻射的範圍,當地人工作、看病、坐飛機、旅游首選 南京 ,很多人不怎麼喜歡 合肥 。這裡很多人的性格比江淮之間大部分地方的人比,說話缺乏耐心而略輕浮少文。也許是因為沒什麼歷史, 馬鞍山 市區的居民比起 合肥 市民來對 中國 傳統文化瞭解很少,大多對歷史和過去不感興趣,衣食住行娛的選擇上比較崇洋媚外。這是一座位於長江東岸的江淮文化區城市。飲食,建築,方言和江淮之間的距離遠小於和 皖南 徽州 的距離。因為其文化與地理和 南京 更接近,以 江南 人自居(只在地理上是 江南 人,但當地地域文化屬於江淮文化文化圈)且無論歷史文化城建經濟無任何超過 南京 的地方(不像 合肥 在歷史名人上遠超 南京 ,建城歷史長度比 南京 長大約100年,在春秋到漢代和隋唐時期城市地位超過 南京 ,並且在 巢湖 這樣的湖泊風光、古鎮、太平天國以前地面建築和一些美食上超過 南京 ,並且有很多旅游景點、地方手工藝和特色美食、和豐富的歷史記載,並且 合肥 人影響過 南京 的文化和城建以及歷史,只是被人低估且不瞭解而已)所以當地有些沒自信又沒文化的人傾向於做精神上的 南京 人,一直對長江以北地區堅持不顧一切現實的偏見,希望脫離 安徽 併入 南京 ,讓我個人很看不慣。不過這在 合肥 經濟、城建和歷史厚度總體上不如 南京 ,並且歷史上已經連續落後 南京 750-1100年的現狀下也很正常。總體上當地經濟發展在 安徽 算比較發達的,人口總體素質不算低,地理位置還可以,發展前景在 安徽 還算好。 馬鞍山市區簡介馬鞍山 位於 安徽 省東端的長江沿岸, 東北 離 南京 不過幾十公里,西偏北為 合肥 市,北接 滁州 ,西靠 蕪湖 ,南鄰 宣城 。春秋晚期這裡屬於吳國,吳亡屬越國,戰國晚期併入楚國。秦到南北朝以前這裡隸屬於 丹陽郡 ,南北朝以後隸屬於 當塗 縣,南唐時 從江 寧府( 南京 )划出,隸屬於太平州首縣 當塗 縣,明清屬於太平府府治所在的 當塗 縣管轄。境內的採石磯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發生了數十次戰爭。這裡在20世紀初以前還是 當塗 縣管轄的鄉村,清朝末年在 馬鞍山 發現了鐵礦,1916年商人章維藩在 馬鞍山 建立 寶興 公司開啟了 馬鞍山 鐵礦開采。抗戰時 日本 人占領 馬鞍山 後擴大生產大肆掠奪 馬鞍山 鐵礦資源,1945年10月27日所有權收歸國民政府。1949年4月22日 馬鞍山 全境解放。解放後的1950年代國家成立了 馬鞍山 鋼鐵公司,遷移大量人員到 馬鞍山 從事鋼鐵工業, 馬鞍山 作為一個城市是由馬鋼的鋼鐵工業而形成的。 馬鞍山 市區如果說有什麼有點名氣的特產的話就是採石磯茶乾和金大地肉醬。這個市三縣三區如果提起名人的話,唐代詩人張籍,北宋詩人郭祥正,當代草聖林散之和奧運射擊冠軍和前國家射擊隊主教練許海峰算是影響力大的。無論經濟、城建、歷史、地方特色、景點還是名人都完全無法趕得上很多 馬鞍山 人認為很土的 合肥 。這個城市的經濟是 安徽 第三,人均GDP和經濟總量都是第三位,僅次於 合肥 和 蕪湖 ,是 安徽 四個經濟發展水平高於全國平均的地級市之一。本次旅行基本涵蓋了 馬鞍山 市區、 當塗 縣與 和縣 的各主要景點。

我閱讀網上的文章和游記,深感絕大多數人對我的家鄉 合肥 一點也不瞭解。光 合肥 這個名字的含義就不是現代一個著名謎語的含義。 合肥 是一座有2500多年信史記載的古城,800平方公里的 巢湖 是 合肥 內湖。 合肥 是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有100多處景點,名人輩出,是西漢時期 中國 十八個大型商業城市之一,宋代江淮地區的第一大都會。 合肥 目前有5A景區1家,4A景區25家。這點上是至少超過 中國 一半的省會。你不瞭解 合肥 ,但一定知道 合肥 人的名字, 比如 範增、周瑜、包拯、李鴻章, 合肥 歷史上恰恰是個名人輩出之地。僅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提到的 合肥 名人就有十幾位。 合肥 的歷史並非始於三國,也並非在古代只是名不見經傳的縣城( 合肥 縣是存在的,但是是廬州府治所在的首縣,民國以前所有的城市都是縣城所在地,而省道府州的治所所在的縣叫首縣,也叫附郭縣, 比如 明清都城 北京 城也是順天府治所和 大興 、宛平兩縣縣城, 南京 城也是 江寧 、上元兩縣縣城。 杭州 既是省會也是 杭州 府治所,同時也是錢塘、仁和二縣縣城, 安慶 同時也是是 懷寧 縣城, 蕪湖 是治所在 當塗 縣的太平府所轄 蕪湖縣 縣城 合肥 在民國以前的歷史上按照當時城市的規模是個 大城 市)
合肥 簡稱“廬、肥”,(對外一般是簡稱“肥”。“廬”作為簡稱主要適用於本地人和解放前)別稱廬州、廬陽、合淝,老城區又有“金斗城”的雅號。其戰略地位被歷代軍事家形容為“江淮首郡,吳楚要衝”“ 江南 之首,中原之喉”。 合肥 接 連南 北,承東啟西,地域文化也呈現著吳越、中原、楚三者交融過渡的特點(按影響從大到小)。 合肥 歷史悠久,自古名人輩出,舉其要者有西楚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範增、 孫吳 大都督周瑜、十國中楊吳的建立者楊行密、北宋名臣包拯、晚清重臣李鴻章、 臺灣 首任巡撫劉銘傳、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我黨特工之王李克農、國民黨名將衛立煌、孫立人,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首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奇瑞汽車總裁尹同耀等。除此之外在 中國 歷史上發揮較大影響的還有漢代數學家,天文學家王蕃、南陳名將任忠、唐朝宰相任瑰、宋朝宰相馬亮、元代理學家餘闕、明代政治家、水利家、明清漕運制度的開創者陳瑄、世界上最早的火藥部隊,明朝神機營第一任指揮使、名將鄭亨、清朝大學士龔鼎孳、李天馥,晚清名將民族英雄聶士成等。歷史上出自 合肥 或 合肥 人的成語有笑比河清、不足為慮、收回成命、眾矢之的、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羽扇綸巾、憤不欲生、白日繡衣、博物多聞等。 合肥 古址遺跡眾多。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淮軍搖籃、科教基地、 大湖 名城、園林城市”聞名,景點有三國遺址公園、包公祠、墓、李鴻章故居、 三河古鎮 、 巢湖 國家風景名勝區、濱湖濕地森林公園、明珠廣場、蜀山湖、天鵝湖、環城公園、紫薇洞、銀 屏山 、 安徽 博物院、半湯景區等100多處。特產有 巢湖 銀魚、螃蟹,毛魚,珍珠, 太湖 石, 長豐 草莓,羽毛扇、吳山鐵字、火筆畫、蛋殼雕刻、竹簧雕刻、廬繡、發繡等幾十種。 合肥 菜融合徽菜與淮揚菜特點,中華名小吃有鴨油燒餅、桂花赤豆糊、冬菇雞餃、廬陽湯包、肉合餅、廬州牛肉蛋炒飯等,特色名菜有曹操雞、石塘驢肉、吳山貢鵝、包公魚、李鴻章大雜燴等。 合肥 以桂花和石榴花為市花,廣玉蘭為市樹,市鳥是灰喜鵲。

詳情見這篇游記 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這是網絡上關於 合肥 最詳盡全面的深入介紹。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合肥 精華景點、美食、特產介紹見這篇簡略版游記。

我6月9日早上11點多點到達 馬鞍山 ,因為我侄子周六練跆拳道,表哥要開車接他回家後再來接我,所以我在車站等到了12點15分,本次在 馬鞍山 旅游游覽的景點都是我決定的。我提出要去 馬鞍山 市區長江對岸的 和縣 ,表哥是架著他的純電動汽車來帶我旅游,因為車電池續航問題和充電樁緊缺,車必須早點開回家,因此我和他中午吃麵包解決,直接開車去 馬鞍山 輪渡碼頭,坐船去 和縣 。
馬和汽渡馬鞍山 到 和縣 的碼頭是在市區北郊,而長江大橋在市區南部。輪渡一輛小轎車單程是25元。車上乘客不用再出錢。下層是停車位,有很多大貨車也是輪渡過江,上層的客艙則空蕩盪的,客艙內垃圾遍地。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船行到江心,當我正在欣賞壯闊的長江,內心想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之類時,突然收到一條短信,上面寫著“六朝古都 南京 歡迎您, 江蘇 電信宣”,問我表哥才知道這條輪渡路線是跨省旅游線。中間一小段是 南京 地界。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馬和汽渡 到達 和縣 碼頭後,和表哥在 和縣 碼頭邊買了幾個朝牌燒餅(一種形狀像古代大臣手持的笏版的長方形蔥油燒餅)充饑。味道不錯。
和縣簡介和縣 古稱歷陽、和州,是 馬鞍山 市下轄縣,位於江淮之間,長 江西 岸。前221年秦朝統一天下後在這裡設置縣,因縣南有歷水,命名為歷陽縣。隸屬於 九江 郡管轄。秦漢之際,項羽曾經分封亞父範增為歷陽侯,以歷陽縣為封地。範增去世後這裡屬於英布 九江 王國,前196年-前122年,這裡隸屬於劉邦兒子劉長,孫子劉安為王的 淮南 王國。前122年成為西漢 九江 郡歷陽縣。東漢時期以歷陽縣為主管 安徽 淮河以南, 江蘇 長江以南, 浙江 , 福建 , 江西 全省官員監察的 揚州 刺史治所。東漢末年這裡先後屬於袁術和 孫吳 的地盤。280年,恢復歷陽縣,改屬 揚州 淮南 郡,304年,分 淮南 郡的歷陽、烏江2個縣置歷陽郡,歷陽為郡治所。前555年,北齊和王僧辯在歷陽達成 和平 協議, 和縣 因此得名。583年隋朝在這裡設置和州,改 和縣 為歷陽縣,為和州治所。五代十國時期屬於保信軍節度使和州,宋熙寧五年(1072年),改屬 淮南 西路和州。元代歷陽縣屬廬州路。1364-1368年屬江淮行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升歷陽縣為直隸和州,管轄和州、 含山 、烏江( 和縣 烏江鎮)三縣,歷陽縣併入和州。1421年改屬南直隸,清代烏江縣併入和州,1645年屬 江南 省,1667年和州隸屬 安徽 省。明清時代 和縣 為直隸州,為清代 安徽 省八府五直隸州之一。

和縣 有江淮水陸要衝之稱,古代長江下游渡口主要有二。一是 瓜州 渡:京口(今 鎮江 )與對江廣陵(今 揚州 ) 通道 。二是橫江古渡:歷陽與對江採石 通道 。長江流向由西向 東至 境改為南北向," 天門 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故名橫江。凡自淮西來者,必趨渡江,進取京陵。南略北地,亦由採石渡江而西。南北起事發難,歷陽當其要衝。在明代以前的南北政權分裂對峙時期,因為當時北方政治中心位於中原關中,而 江蘇 境內的長江比現在還要河寬浪大很多, 正陽 關- 壽縣 \- 合肥 \- 巢湖 -昭關- 和縣 -橫江渡-採石磯這條平坦又可借助河流運輸後勤物資的路線是北方軍隊通過江淮渡 江南 下的主要交通線,江淮之間80%的渡江作戰都發生在這條線路沿線。 和縣 作為長江北岸的交通要道有 江南 鎖鑰之稱。196年孫策率軍渡江滅劉繇攻取 江南 ,280年王濬率領的西晉水軍進攻建業( 南京 )、侯景渡江亂南梁,北齊渡江進攻南梁,589年隋廬州總管韓擒虎軍渡江奪占採石磯,隋軍合圍建康( 南京 )滅南陳,624年唐軍渡江滅軍閥輔公祏,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主力兩次渡過長江,891年楊行密攻占和州,渡江取升州( 南京 ),976年北宋軍隊主力渡過長江包圍南唐國都 江寧 ( 南京 ),1130年完顏兀術率領金軍主力渡江侵略 江南 ,1161年完顏亮率領金軍主力在和州拆民房造船,強渡長江,1355-1356年朱元璋率軍攻取採石磯太平府,攻占集慶( 南京 ),1645年清軍渡江攻打 蕪湖 ,攻略 皖南 贛北等重要都是首先用戰爭占領 和縣 ,以此地為跳板渡 江南 下。因為這裡是古代交通要道,很多南下北上,東來西往的名人也取道這裡。前522年伍子胥為報仇在這裡渡江投奔公子光(吳王闔閭),前202年項羽自刎烏江,南梁昭明太子蕭統數次來此游玩,唐代詩仙李白幾次取道 和縣 ,留下" 天門 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等詩句。

因為 和縣 在古代的戰略地位,它往往成為南方政權在 合肥 失守後拼命死守,大力經營的城市。這個城市從南北朝時期直到元代斷斷續續較長時間內屬於以廬州 合肥 為治所的南豫州、保信軍節度使、 淮南 西路、廬州路、江淮行省等高級政區。和 江南 有長江天塹阻隔,無論方言、建築、飲食、地方藝術都受到廬州文化影響, 和縣 是唱廬劇的地方,方言更接近 巢湖 ,做菜以淮揚菜係為主,清淡不嗜甜,小吃是江淮西部的品種和口味,百姓比較厚道。不過當地地理上和 南京 浦口區相鄰, 南京 地鐵站就在離 和縣 東邊邊界3公里處,到 南京 比 合肥 方便得多因此當地人工作,上大學,求醫首選 南京 。當地人對 合肥 態度比 馬鞍山 市區人要好評多些。

這個縣的名人有唐代詩人張籍,當代草聖林散之和奧運射擊冠軍和前國家射擊隊主教練許海峰,抗戰女英雄成本華,南宋愛國詩人張孝祥和央視名主持人撒 貝寧 祖籍也是 和縣 。 和縣 是 安徽 第一蔬菜生產大縣,蔬菜種植面積40多萬畝,年產蔬菜110萬噸,銷往全國100多個城市, 南京 一帶的城市餐桌上大約40%的蔬菜都來自 和縣 。 和縣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東路廬劇和剪紙,名小吃有炸牛肉、花生酥、烏江霸王酥。 和縣 主要景點除了游記里提到的這些以外還有香泉和雞籠山。 和縣霸王祠坐馬和汽渡過江,停靠 和縣 石跋河渡口,表哥開車帶我首先到了離 南京 浦口區一橋之隔的烏江霸王祠。從渡口到霸王祠這條路有一段也是 南京 的地界,路邊建築有 江蘇 石油等字樣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巢湖霸王祠景區 和縣 霸王祠又名項王祠、西楚霸王洞,國家AAA級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區。位於 安徽 省 巢湖 烏江鎮鳳凰山上,據 南京 浦口區僅一橋之隔。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自刎於此。孟郊、杜牧、蘇舜欽、王安石、陸游等均有題詩,歷史文化濃重。有正殿、享殿、東西殿、衣冠冢以及祠外愛情藤廊、二十四響鐘,戲馬台,相思樹,駐馬河,拋首石,烏江亭等多個景點。這個景點導游證不帶團不免票,全票35元。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巢湖霸王祠景區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巢湖霸王祠景區 和縣 霸王祠簡介。前202年項羽兵敗自刎烏江,人們就地埋葬了項羽殘骸,建了一座亭子紀念他,唐代開始在這裡建立了紀念項羽的祠堂,孟郊、杜牧、蘇舜欽、王安石、陸游等均有題詩。南宋時期霸王祠規模很大,達到99間半的規模,祠堂多次被戰亂破壞,最後一次被破壞是在文革時期,現在的建築基本上都是1980年代初重建的。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巢湖霸王祠景區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巢湖霸王祠景區 和縣 旅游圖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巢湖霸王祠景區 霸王祠建在幾十級臺階組成的 高臺 上。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巢湖霸王祠景區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巢湖霸王祠景區
馬鞍山自助遊攻略
↑巢湖霸王祠景區
當初劉邦將項羽軍圍在垓下,項羽不但兵少,而且糧草不夠,又被劉邦幾十萬大軍包圍,項羽的妻子虞姬為了不拖累他自刎而死,項羽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天亮後,漢軍發覺項羽離去,於是灌嬰率五千精銳騎兵追擊,等他渡過淮河,隨從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來到陰陵時,項羽迷路了,他去問一個老農,老農回答:“左”往左去,陷入了一片沼澤,耽誤了時間。漢軍追了上來,經過一場激戰,項羽又往東去,到達東城的一座山上,只剩下了二十八騎,而追擊的漢軍卻有數千人。

相關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