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kor】於歲月縫隙中,跨越千年時光,終相遇。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聖劍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聖劍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聖劍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聖劍寺 Neak Pean-龍蟠水池 or 涅槃宮水池中小島上是依照 須彌山 而建造的石塔,石 塔下 兩條蛇神Naga纏繞在一起形成了圓形底座,故名龍蟠水池。神奇的是這裡過去居然是用來治病的浴場。闍耶跋摩七世在位時建造了很多民生設施,涅槃宮就是那一百多個醫院中的其中一個。

《吳哥之美》訪談和書中都提到了石塔旁“飛馬救人”的雕像,佛經中傳說海上的商人遇難, 菩薩 化身為白馬“Balaha”,把受難者從 水裡 馱起,馬身前後兩側都還攀附著獲救的人體。

“四個小水池出水口分別飾以不同的頭像來代表不同病癥,象(北方—代表水)、馬(西方—代表風)、獅(南方—代表火)、人(東方—代表土),當時的人們在主池底部種滿草,雨季池水漲滿,藥草於水中自然分解而成為藥池,藥水由大水池流入小室中代表陰器的扁平凹槽,再由各出水口流出,底下設有蓮花座,病患便跪在這裡以藥草水淋身治病。人們認為四個池中的藥水療效不同,所以根據每個人病情的不同,再把病人安排到不同的水池裡。小水池出水口上方的遮蓋屋頂還雕刻著診治病人、按摩的圖像。”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龍蟠水池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龍蟠水池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龍蟠水池 塔遜寺“塔遜寺也叫塔遜將軍寺,也是《古墓麗影》的主要拍攝地之一。寺廟比較小,寺廟周圍曾經住過很多的僧人,至今還可以看見他們居住過的痕跡。塔遜寺的牆壁上的很多雕刻都保存的比較完好,女神們姿態優美,表情也很豐富。”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塔遜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塔遜 East Mebon-東湄本寺 or 東梅奔寺“這座寺廟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 於953年興建,大象石雕是用來祭祀 印度 神濕婆,以及國王的雙親。原本是位於一個七公里長,二公里寬的人工水庫,即東巴萊湖 (East Baray)中央,不過湖水早已乾,水庫的範圍已變成農田了。東湄本它的坐落顯示了高棉建築師很註重方位。東湄本寺建在用紅色砂岩砌成的三層臺階之上,臺階四角都有大象石雕,而且保存得比較完好。五座磚砌的寶塔豎立在頂層臺階之上,塔身多有損毀,而其他建築亦大都倒塌,只餘石雕的門框和廊柱在勉強支撐著。磚砌的塔身上佈滿雞蛋般大小的圓孔,這些圓孔可能是鑲嵌了寶石,又或是為了牢 固原 本覆蓋在塔身面層的灰泥。大量的密密麻麻的圓孔都鑲嵌了雞蛋般大寶石,那些洞本來是用來作為固定灰泥之用的。塔上的門楣及大象雕刻,是值得欣賞的地方。”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東湄本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東湄本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東湄本寺 Pre Rup-比粒寺 or 變身塔比粒寺離東梅奔寺很近,兩者建造在同一時期,但比粒寺規模更大,建築風格都是那種紅磚的金字塔形式,從照片上很容易就傻傻分不清楚了。這兒的臺階也是挺陡的,對體力和精力都是極大的消耗。。。

比粒寺古代皇族火化的地方,因此又稱變身塔,牆上確實可以看到燒焦過的焦黑痕跡。因為是紅磚結構,所以在夕陽照耀下會泛著暖暖的紅光,並且這裡視野開闊,也是極佳的日落觀賞地。

“比粒寺(Pre Rup)又名變身塔,是堅德拉跋摩給我們留下的偉大建築。這位偉大的君主在他的晚年修建了比粒寺以及女王宮(Banteay Srei)。就像女王宮並不是給女王或者妃子住的一樣,變身塔也不是什麼可以幻化為神魔的地方,而是堅德拉跋摩給自己造的主廟。但是由於堅德拉跋摩在公元961年才開始建造比粒寺,而他又在968年就駕崩了,因此君主自己並沒有看到塔的完成。相反倒是有種說法,比粒寺成了君主火化的場所。比粒寺很可能為堅德拉跋摩進行過火化儀式。其次,要說到比粒寺的結構了。公元1000年前的吳哥寺廟多為磚牆結構,且多為紅磚。這種火紅的顏色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很火熱,讓人不得不相信這曾經是君主的火葬場。”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比粒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比粒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比粒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比粒寺 Banteay Kdel-班黛喀蒂寺斑黛喀蒂寺由闍耶跋摩七世在12世紀末建造,去的人不多,便更像是一座隱秘在叢林 中寧 靜而精緻的寺廟了。

“2010年8月20日,由上智大學校長石澤良昭率領的 日本 考古隊,在圍繞著斑黛喀蒂寺遺址的壕溝地下挖掘出6尊佛陀上半身石像文物。他們也曾在2001年挖掘出一批佛像,研究吳哥歷史的專家相信,在建造斑黛喀蒂寺的闍耶跋摩七世國王死後, 柬埔寨 全國便興起一股壓制佛教的風氣。新出土的佛像高60釐米,6尊佛像都是整齊併排在壕溝下,說明當時百姓雖受到壓制,卻沒有放棄對佛教的信仰。”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斑黛喀蒂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斑黛喀蒂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斑黛喀蒂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斑黛喀蒂 Srah Srang-皇家浴池斑黛喀蒂寺對面便是皇家浴池,長700米寬300米,是舉行沐浴儀式的場所,和其它大水池一樣,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廟(巴瓊寺),現在剩下的石基已經看不到了。也是觀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皇家浴池 Prasat Kravan- 豆蔻寺“豆蔻寺是曷利沙跋摩一世於921年修建的平地式寺院,它的特征是全部由紅磚修建而成,在一個基座上併排著一列朝東的無座塔。該寺院是供奉毗濕奴的地方,所以中央塔的內部有毗濕奴的雕刻,最北側的塔中則可以看到毗濕奴的妻子吉祥天女Lakshmi的雕刻。”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豆蔻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豆蔻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豆蔻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豆蔻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豆蔻寺 Angkor Wat-吳哥寺(日落)“ 吳哥窟 (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位於 柬埔寨 ,被稱作 柬埔寨 國寶,是 印度 教毗濕奴神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築。 吳哥窟 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 中國 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

12世紀時,國王蘇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廟,國王死後便作為其陵墓。吳哥寺工程之巨大,前後歷時八九十年才完成,直到蘇利耶跋摩二世去世後50年,到1201年(闍耶跋摩七世在位)才被安葬在這座神殿里。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

15世紀上半葉,隨吳哥都城廢棄而荒蕪,19世紀中葉重新修整,成為世界著名古跡。該寺全部用砂岩重疊砌成,占地約2平方公里,四周有城壕環繞。神廟圍有依次增高的3層迴廊,各迴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高出地面65米)為頂點,形成高度依層次遞減的高塔群,呈現出均衡美。

吳哥寺的裝飾浮雕豐富多彩。浮雕刻於迴廊的內壁及廊柱、石牆、基石、窗楣、欄桿之上,題材取自 印度 教神話和高棉王朝的歷史。”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吳哥寺 我們午休後3點到達吳哥寺,還是覺得很熱,於是就在水池邊上的店里喝椰子,差不多3點半再出去時,暑熱確實已經褪去很多了。下圖即為吳哥寺白天的樣子,與日出時相比,色彩豐富了不少。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吳哥寺 吳哥寺的外圍迴廊(Gallery)浮雕:逆時針方嚮往南走,首先看到的《摩訶婆羅多》;繼續轉向南面,可以理解為王朝的肌肉秀,展現了當年王朝繁盛時期的景象,上層描述蘇利耶跋摩二世國王和大臣將軍,國王有15個華蓋,華蓋越多地位越高,下層是嬪妃和兒女,可以看到當時他們“轎子”的造型;再往前是“天堂”、“地獄”為主題,比較殘酷;繼續轉向東面,是著名的《攪動乳海》;再往前是毗濕奴與阿修羅的戰爭;繼續轉向北面,是克裡希納和阿修羅的戰爭;再往前是眾神與阿修羅爭奪靈藥的戰爭;轉向西面,是《羅摩衍那》講述了被拉瓦納搶走妻子悉多的羅摩王子,在猴王哈奴曼的幫助下奪回妻子繼承王位的故事。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吳哥寺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吳哥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