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回眸古鎮楊柳青的似水流年 —— 天津非遺文化游之 楊柳青

回眸古鎮楊柳青的似水流年 —— 天津非遺文化游之 楊柳青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下邊這個圖特別有意思,影像的錯覺還以為後邊真的是一條街道呢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鏡頭再近一點,看看,是不是有種錯覺?如果從外表猛一看很容易衝著“牆”撞過去了,哈哈哈哈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趕大營—— 西行記說到趕大營這個詞,真的非常陌生,直到在去年年底之前我在微信的公眾號中讀到一篇文章,才開始瞭解了除了“闖 關東 ”、“走西口”、“下南洋”以外的第四次貧困民眾大遷移。“趕大營”是指追趕軍隊大營,時間在1875年, 天津 楊柳青人肩挑貨郎擔,追隨左宗棠的西征軍做生意。趕大營事件是 中國 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 天津 的一次重大事件。根據資料更詳細的查出來:
清朝末年,來自 中亞 浩罕 汗國的軍事頭目阿古柏趁大清帝國無暇顧及 西北 邊疆,在 英國 和沙俄的支持下,攻占 新疆 的大部分城市。1875年,慈禧太后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西征阿古柏,收復 新疆 。由於西域土地廣闊,人煙稀少,軍隊很難買到生活用品。清政府命令在 天津 楊柳青招募小商販貨郎數百名,挑上津京等地生產的中成藥、日用小百貨等隨軍做生意。清軍打到哪裡他們就服務保障到哪裡。這就是所謂的“趕大營”。趕大營壯舉不僅給楊柳青人又開闢了一條致富路,給古鎮帶來新的輝煌,而且引發“百藝進疆”的恢弘場面,各行各業的楊柳青能工巧匠進入 新疆 ,為西域邊陲帶去一股股新風。“商業”和“百藝”不僅促進了 新疆 經濟的發展,而且起到了文化融合的作用,大大增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為鞏固邊防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趕大營壯舉還延伸了古 絲綢之路 ,由 西安 的起點拓展到渤海之濱的 天津 。“趕大營”這一商貿活動還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增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和親和力,為邊防鞏固作出巨大貢獻。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風霜雪雨,烈日炎炎,多少懷揣發財夢想的楊柳青人殞命戈壁沙漠,與死亡共枕難眠,夢斷西行途中。一些人沒能幸免於難,就葬身於這片“死亡之海”。鄉親們用黃沙掩埋了他們的屍骨之後,做上標記。 新疆 氣候乾燥,人死入土後屍身不爛,水分蒸發完後即為乾屍,筋骨相連,鬚眉皆存。等待有朝一日,鄉親或者子孫再去趕大營的路上,用“裹屍包”裝上乾屍,運回家鄉楊柳青,歸入祖墳,落葉歸根。
據統計,“趕大營”使3000多戶至少1.5萬的楊柳青人去 新疆 謀生,約占同時期楊柳青人口的五分之一。現在, 新疆 仍有大營客的後代近60萬人,大批津商扎根在了 新疆 。
(以上文字摘抄整理自搜狗百科及北方網)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這裡不得不提的一個傳奇式人物—— 安文忠,他是號稱 新疆 “津幫第一家”文豐泰的創始人,是楊柳青人到 新疆 艱苦創業的首倡者。他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在戰亂、權貴 和政 要間游刃有餘,由一個做苦工的窮孩子,搖身一變成為名滿津門的商界巨賈。
安文忠,字藎臣,生於清 咸豐 二年(1852年),他出生在一個船工家中,兄弟四人,他是 長子 。因為生活所迫,安文忠只讀過1年書。 年僅14歲就隨父親當了船工,後來他隻身到 陝西 拉短纖。同治七年(1868年)左宗棠在 保定 向各地徵用大船,召雇船工,當地人沒有一個願意應召的,只有安文忠聽說工錢高,欣然應募。
在隨軍的過程中,他漸漸意識到,一路上無論走到哪裡各種日用商品都很匱乏,如果跟隨部隊做生意,肯定能賺大錢。於是安文忠便買了一副筐簍,購置了小件日用品,跟著部隊做起了生意。那便是“趕大營”的初級階段,也是最為驚險和艱難的階段。同治十年,安文忠風風光光地回到了楊柳青。一時間他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誰都知道,安文忠掙到了“大錢”。
同治十二年,安文忠與人合伙販糧食,由於在海上遇到風浪船翻貨損,賠光了本錢。萬般無奈的安文忠只好再次肩挑小簍,跟著征討阿古柏的左宗棠大軍進疆。這一次,正式拉開了楊柳青人趕大營的序幕。當時的 新疆 人煙稀少,所以士兵就是有錢也買不到生活用品。安文忠將手中的銀子購買了茶葉、煙葉、辣椒、糖果及針線、手巾、布襪等等隨部隊出了 玉門 關。
一路肩挑貨擔,他隨軍來到了南 北疆 的重要門戶 哈密 。這裡駐扎的軍隊多,銀子也好掙。後 來安 文忠又隨軍去了古城子(今 奇台 )、迪化(今 烏魯木齊 )。經過幾年的歷練和積蓄,安文忠便和幾位老鄉在地曠人稀的迪化搭蓋了簡易住房,在城裡的大十字路東南邊擺攤設點。生意漸漸紅火以後,安文忠擴建了房屋,逐漸成為坐商。
光緒八年(1882年)安文忠再次衣錦還鄉。這一回他結了婚,並用 白銀 兩千兩置辦了許多商品,運往 新疆 銷售。一時間人們奔走相告,都認為 新疆 是個好地方。從此,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趕大營的行列中來了。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光緒九年,清廷從沙俄手中收復了 伊犁 。當時 伊犁 共有九城,安文忠從迪化隨金順將軍進入 伊犁 的綏定,在城內設立了門市部,掛出“文豐泰京貨店”的牌子,不久又進入惠遠(今屬 霍城 縣)、 寧遠 (今 伊寧 ),併在 寧遠 設立總店。
經將軍署軍官馬玉昆(其子王子豐在文豐泰當學徒)推薦,安文忠受到 伊犁 將軍長庚接見,命他幫忙打理內地協餉採購,並委以 伊犁 官錢局總辦。
安文忠使 天津 商幫的楊柳青人不僅在迪化落下了腳,又在 伊犁 開闢了新的商機。他經商的座右銘是“進口不進一兩毒品,出口不出一件國寶”。安文忠不僅生意做得好,人做得更好,這就是所謂的“生財有大道”。
宣統元年(1909年)安文忠見時局不穩,就將全部經營交給三弟安文璽,自己回到 天津 另想新的生財之道。他和 天津 金融界巨頭郭巨卿、金品三、張雲峰等人組織成立了洽源銀號,定股金為10萬元,併在農工商部註冊。銀號放款嚴格,存款不擔風險,因此社會上有“鐵桶銀號”的稱謂。
(以上人物簡介部分均摘抄自百度百科)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看過上邊的介紹,你是不是會對 天津 人所謂“戀家情結”的負面概念有所改變呢?其實 天津 人的所謂“安於現狀”是真的打累了、拼累了,想安安穩穩地的在自己的故土上好好生活;換句話說,如果是‘吃喝不愁,安享太平’,誰會去選擇背井離鄉,客居他處呢?
遙想當年的大營客們,為了活命不惜鋌而走險闖西域,漫漫長路上有多少人能順利到達?又有多少人客死他鄉?據說,很多大營客們會在離開楊柳青的時候,隨身帶一把運河邊兒的土,往西走,如果沒了命,把土往身上一灑,就算是“入土為安”,也權當“魂歸故里”了......
每每讀過此處時候, 心情就會難以平復, 試想一百多年前在通往西域的9000里路上,大營客們是何等的悲涼和艱辛。然而,當年的他們或許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西行就有機會‘活下去’甚至可以‘發大財’,留下來只能‘等死’,所以,才有了‘三千貨郎滿 天山 ’空前盛況。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鄉音悠長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據 天津 方言專家李世瑜老人的研究,楊柳青話屬於靜海方言,在歷史上是先有楊柳青,後有 天津 衛,所以楊柳青方言才是真正的最古老的 天津 原有方言。後來 天津 成為港口之後,外地人大量遷入,從軍經商的吳人成了 天津 衛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加上朱元璋率 鳳陽 部隊兵屯靜海,以及燕王掃北等軍事活動。於是,具有低平調的江淮方言成了 天津 衛的通用語,而 天津 衛周圍地方仍保留著原來的方言,主要為楊柳青方言,即靜海方言,這樣就形成了“ 天津 方言島”,而市區西面的楊柳青鎮則處於“島外”。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哈哈,沒有什麼是影像資料所不能及的, 比如 下邊是一段田立和學說的楊柳青方言,雖說是藝術加工,但我總覺得比用多少文字描述更能直接明瞭的對語言,尤其是地方方言加以展示。(只不過我身在海外,實在找不到更好的影像資料,只能利用手機錄屏功能截取一個小片段,質量較差,抱歉抱歉!) 田立和與王文玉表演的傳統相聲,截取一個片段:“故事主人公講一口楊柳青方言,對家庭內部拌嘴表達不滿”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以下是最覺得新奇和“驚艷”的博物館設計,竟然在走廊樓梯的每一級臺階立面位置貼上民俗諺語、方言土語、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歌謠、童謠,或者一些民間叫賣的調調...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飲食特色哇!又到了我最喜愛的地方飲食之一塊兒了。說到楊柳青的美食,我作為一個“外來人”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每年過年街道兩旁擺攤兒賣的楊柳青酥糖。不同於市裡,楊柳青春節習俗相對比較傳統,尤其在90年代末期以前這裡的春節是沒有‘連市’這種說法的,一般大年三十兒當天很多買賣鋪就早早關張,準備春節了,有些甚至更早。相當於西方國家聖誕節、複活節之類的,連續好久都沒有商家營業的,當然現在全球化都是商業運行優先,所以這種感覺就越來越淡薄了, 比如 我現在移居的 奧克蘭 只有聖誕節當天是關門的,只有個別華人店還營業,不過也是有些‘怯怯的’,因為這邊如果有人舉報是有法律可依的。
話題扯遠了,繼續說楊柳青的酥糖,這個是幾乎唯一春節期間能買得到的禮品盒了。相當於同時期 天津 市裡的各種成盒兒的點心、水果之類。我曾經嘗過一次,那味 道真 的是甜到心裡去了,又酥又綿軟,只不過吃多了很快就容易“齁”嗓子 。記憶中的美味,到底起源和宗派是什麼?趕快百度:
在楊柳青製作酥糖的作坊當中,孫寶發家始於清朝道光年間,具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手藝,是資格最老、質量最好的作坊。雖然各家酥糖大都以芝麻、香油、白糖、桂花為原料,但生產工藝卻有粗細之分,孫家的特點貴在“精細”二字。單就處理芝麻而言,孫家不僅要經過投水、去皮、晾乾、火炒、出煙、拔糠、過篩、碾軋等多道工序,而且十分講究火候。芝麻一進鍋開炒,就須專人控制火勢。偏重則味苦,偏輕則不香。沒有嫻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很難恰到好處。至於芝麻摻糖疊捲的工藝更是一絕,一塊不到5釐米厚的酥糖,竟有128層。因此,孫記酥糖以香甜可口、酥脆異常而出名,享有“一口酥”、“到嘴化”的美譽,成為楊柳青食品的一絕和遠近聞名的小吃。解放前,孫家老小提著酥糖盒子沿街叫賣,奔波一天銷售無幾。由於十分珍惜這門祖傳手藝,寧可生活清貧也堅持適量製作。只不過因為特殊年代的衝擊,加上後來年事過高就不再製作了。
(文字參考: ****** )
現在比較常見的就是徐記酥糖和王記酥糖了,話說每年只背點心、麻花兒、燒餅、饅頭也不過癮了,下次一定捎幾盒酥糖 ,這個 新西蘭 通關還是比較容易的。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還有一種小吃就是檳榔糕,我也是前幾年有幸嘗了一次。入口有些涼涼的,略帶有一點點兒的藥味,甜甜的,儘管我媽媽只一口就已經徹底“否決”了,說:“不是小時候的味道”。但我覺得還可以,要說類比就是相當於市裡賣的藥糖。百度能查到的資料比較少,僅僅有些隻言片語,參考一下:
檳榔糕始於清初,為 天津 楊柳青安家所創,也是老 北京 七十二行當之一。檳榔為生津液助消化的中藥,將檳榔做成檳榔糕,就成為一種解饞助消化的小零食。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民間組織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以下圖片應該和上一篇中提到的 天津 法鼓老會是同根同源。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下圖就是我在民俗民風中提到的,“楊柳青是 中國 最早的民間禁毒組織理門的發祥地之一。 ”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 民間藝術
天津自助遊攻略
↑楊柳青民俗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