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美麗的哈瓦那 - 真實的古巴,自由自在八日游
                                    一首歌唱紅一座城市的故事很多, 古巴 哈瓦那 就是其中的典範。一首“美麗的 哈瓦那 ”讓位於 加勒比海 的 古巴 充滿了神秘感。一直嚮往能到 古巴 看看 哈瓦那 的美麗。春節期間朋友來訪,一家人剛剛從 哈瓦那 旅游歸來,說的天花亂墜。突然感覺自己OUT了,看來 哈瓦那 不去是不行了,不然見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了。  
  
中國 護照無需簽證,只要在機場化25美元買一個旅游卡。手續如此簡便,加上朋友添油加醋的描述,一衝動竟然安排了一個 古巴 八日游。據說3月份是 古巴 旅游的最好季節。 
  
第一天 ,一頓“殺威棒”
  
古巴 行第一天就挨了一頓“殺威棒”
從 墨西哥 坎昆 直飛一個小時到達 哈瓦那 。入境嚴格盤查,居然還要過類似登機的安檢。長時間排隊等待入境,無可奈何寫在人們的臉上。走過50多個國家首次遇到。此前經歷過一次“過堂”待遇是在 以色列 ,出關時被“抓”出來嚴格審查了一番。那是因為前一周剛剛去過敵對阿拉伯國家,護照上有證據。 等待入關安檢的人們排起長隊
等待入關安檢的人們排起長隊  
  
出關先取錢,ATM機接受銀聯,直接取當地貨幣 古巴 比索。比索兌人民幣兌率大約1:6.9。 古巴 貨幣雙軌制,年長的能記住80年代 中國 實施的“外匯捲”,就是這個意思。ATM取出的是紅色的貨幣CUC,稱之為紅幣也就是“外匯捲”。紅幣與 古巴 居民使用的貨幣比值為25:1。消費時確等值。也就是說“老外”在 古巴 消費理論上有可能要比當地人多化25倍的錢,這一刀夠狠的。美元更慘,還要加收10%稅,人們戲稱“仇恨稅”。這也算 古巴 特色社會主義吧。
  
出租車大多是破舊的拉達,伏爾加, 華沙 等當初社會主義小兄弟的產品。機場有不少 日本 , 德國 產高端車。估計是專門宰“老外”的。機場到市裡大約25公里要收30比索(1比索大約相當於1美元)。路上也跑著BYD, 吉利 中國 車。大型客車公交車幾乎是清一色的 中國 宇通。最拉風的是各式各樣的 美國 老爺車,福特,雪佛萊,凱迪拉克等。據說那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 古巴 革命之前 美國 出口 古巴 的車輛。老爺車被塗上了五顏六色,用做旅游出租車,滿馬路跑。想辦法弄一輛到 美國 能賣不少錢。 色彩斑斕的各色出租車
色彩斑斕的各色出租車  
  
進入 哈瓦那 市區,滿目 西班牙 殖民時期的遺留建築。長年失修,破敗不堪,琳琅滿目到處都是遺棄的破房子。街道坑坑窪窪,垃圾遍地,狗屎遍地,毫不誇張。城市破舊失修程度讓人吃驚。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市區空氣瀰漫著潮濕的腥臭味。記得2006年去 印度 新德里 、 孟買 。空氣的味道非常相似,這股氣味要過2~3天才能麻木適應。 哈瓦那 老城街景,真實的寫照,沒有渲染誇張
哈瓦那 老城街景,真實的寫照,沒有渲染誇張  遺棄的破房子處處可見
遺棄的破房子處處可見  垃圾遍地,狗屎遍地,真可惜了這些鮮花。
垃圾遍地,狗屎遍地,真可惜了這些鮮花。  
  
互聯網很不普及,手機還是3G甚至2G. 民宿房間無法上網,想上網只能去 古巴 電信買上網卡到特定區域。在 哈瓦那 如果看到人群扎堆,全都低頭做“沉思狀”,那一定是 古巴 電信的上網區。房間甚至沒有電視。這是與外界隔絕的節奏。十幾年來第一次生命中沒有了互聯網,手機變成了“傻子相機”。
  
入住民宿,都是殖民時期的老房子。外部街道環境髒亂差,貧民窟無疑,看上去讓人絕望。內部還算整潔,當年一定是豪宅,原裝樓梯(沒有電梯)都是 大理 石鋪就,室內屋頂足有5米高,臨街窗戶也有2米多高。家用電器很多都是 中國 製造。
  
讓人耿耿於懷的是網頁顯示的民宿樓房照片和實際並不是同一個,房東顯然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這種手法我在 意大利 也遇到過。看來他們也知道外景是短板。
  
這裡是 加勒比海 Cruise航線經停點,游人很多。滿大街到處都是酒吧。 古巴 人愛好音樂,從早到晚音樂充斥整座城市,不知疲倦。 古巴 音樂是 非洲 和 西班牙 音樂的結合體,受到 加勒比海 音樂影響。聽起來凌亂噪雜,激情四溢,沒心沒肺。“ 古巴 人的靈魂藏在音樂與建築之中”。這也許就是 哈瓦那 的魅力。 滿大街都是酒吧,裝修精良
滿大街都是酒吧,裝修精良  設計精良,裝修獨特的各色酒吧,滿大街到處都是,很有藝術氣息
設計精良,裝修獨特的各色酒吧,滿大街到處都是,很有藝術氣息  
 街道到處都是民間藝人,當然沒有免費的午餐,要付錢的。
街道到處都是民間藝人,當然沒有免費的午餐,要付錢的。  每日都有 加勒比海 郵輪停靠碼頭,游人絡繹不絕。
每日都有 加勒比海 郵輪停靠碼頭,游人絡繹不絕。  
  
古巴 旅游三件寶,咖啡,雪茄,朗姆酒。來 哈瓦那 這三樣都要嘗一嘗。這第一天就算過去了。 我他媽幹嘛要到這個倒霉地方來。還要獃八天。這隻能算是“憶苦思甜”游了,游記也只好寫成“痛說革命家史“。這就是我第一天的感受。
我他媽幹嘛要到這個倒霉地方來。還要獃八天。這隻能算是“憶苦思甜”游了,游記也只好寫成“痛說革命家史“。這就是我第一天的感受。  
  
  
第二天- 曾經美麗的 哈瓦那
也許是加盟民宿的要求,房東必須要給房客提供早餐。早餐簡單可口,那杯鮮榨果汁可為驚喜,據說是 古巴 特有的水果,有點像番石榴,典型的熱帶水果味道。 市區一日游是必須的節目,不坐出租,不坐大巴,甩開兩條腿,一天走了五個多小時。
市區一日游是必須的節目,不坐出租,不坐大巴,甩開兩條腿,一天走了五個多小時。  
破舊衰敗的城區里坐落了很多輝煌精美的建樓房,幾乎都是 西班牙 殖民時期的建築,貴族氣十足。建築風格明顯受到巴 洛克 和 摩洛哥 風格影響,又具有現在情調。零星散部著與 歐洲 建築風格相似的教堂。 古巴 建築是美洲殖民建築最典型代表。原來他們祖上也曾富過。 巴 洛克 風格的教堂, 哈瓦那 到處都是,與 歐洲 風格非常一致。
巴 洛克 風格的教堂, 哈瓦那 到處都是,與 歐洲 風格非常一致。  古巴 國會大廈,設計完全仿照 美國 國會大廈
古巴 國會大廈,設計完全仿照 美國 國會大廈  市中心豪華酒店, 西班牙 時期留下來的輝煌建築
市中心豪華酒店, 西班牙 時期留下來的輝煌建築  街心雕塑群
街心雕塑群  哈瓦那 歌劇院。全世界最大的歌劇院之一。
哈瓦那 歌劇院。全世界最大的歌劇院之一。  歌劇院夜景,看上去富麗堂皇
歌劇院夜景,看上去富麗堂皇  市中心的 中國 城,周圍也是破爛不堪。
市中心的 中國 城,周圍也是破爛不堪。  
  
這些殖民時期的建築設計充滿藝術感,以高房門,半圓形門窗, 羅馬 柱,陽臺,雕塑為特色。做工精良,風格大氣,讓人嘆為觀止。即使 歐洲 大都市 巴黎 , 維也納 也不過如此。可惜了幾乎所有這些精美建築都被政府機構或國有酒店占據。裡面身著制度的工作人員看上去衣冠楚楚,氣宇軒昂,做事確懶懶散散,態度傲慢。
  
受 西班牙 拉丁文化的影響, 古巴 人喜歡色彩。他們穿著標新立異, 五顏六色。就連房子也不放過,一定要給你一點color see see. 哈瓦那 的很多建築都粉刷成的色彩斑斕。非常像環 地中海 的許多小城的風格。黃、藍、紅成為裝飾房子外觀的流行色。俗到極處便是雅。

 五顏六色的各式建築
五顏六色的各式建築  老城中心餐廳,也是色彩斑斕
老城中心餐廳,也是色彩斑斕  
  
仔細看這些被遺棄的破舊樓房,會發現這些建築遺骸門洞高大,門廳陽臺裝飾著 羅馬 柱,雕梁畫棟,毫無疑問這些破敗的建築當初也是建築精品。估計想當初也都是地主老財家的大宅子。如果放在 巴黎 , 維也納 這些建築會保存完好,如果放到 日本 人手裡能整成精品。革命了當年的少爺如今成了叫花子。 被遺棄的破舊房子,曾經也是輝煌建築
被遺棄的破舊房子,曾經也是輝煌建築 
 本人心理並不陰暗,沒有專門挑揀破房子掛上來。實際是像這樣曾經的精品建築現在破敗遺棄的房子比比皆是。 哈瓦那 市區內經典輝煌建築大約占20%,這樣破敗被遺棄的房子大約占20%,其它60%的房子也是破敗不堪,湊合著住人。讓人嘆息,讓人扼腕。敗家子啊。
本人心理並不陰暗,沒有專門挑揀破房子掛上來。實際是像這樣曾經的精品建築現在破敗遺棄的房子比比皆是。 哈瓦那 市區內經典輝煌建築大約占20%,這樣破敗被遺棄的房子大約占20%,其它60%的房子也是破敗不堪,湊合著住人。讓人嘆息,讓人扼腕。敗家子啊。  
  
哈瓦那 ,這座城市曾經輝煌。敗在了“卡”氏兄弟手裡。隨著 古巴 擺脫傳統意識形態,走向市場經濟,未來可期。
  
第三天 - 歷史留痕
沿著 哈瓦那 海岸線,面向大西洋佈滿了古堡炮台。揭示了 古巴 歷史上曾經是戰火紛飛。
  
1492年10月27日 哥倫布 新大陸探索之行發現 古巴 。從此這個美麗的 加勒比海 寶島不再安寧,成為西、美、英列強殖民者的必爭之地。
1511年奎利亞爾率領 300人的遠征隊占領 古巴 , 西班牙 古巴 淪為 西班牙 殖民地。
1763年 西班牙 從 英國 人手裡奪回曾一度被 英國 占領的 古巴
1868年 卡洛 斯•塞斯佩德斯發動 古巴 第一次獨立戰爭
1895年 古巴 民族英雄何塞•馬蒂領導第二次獨立戰爭。
1898年 美國 占領 古巴 。
1902年 古巴 贏得獨立成立 古巴 共和 國。
1959年 卡斯 特羅領導的 古巴 革命 成功 ,宣佈成立革命政府
1961年豬灣登陸戰爭, 古巴 “還鄉團”政變失敗 殖民時期的城堡,現在是 哈瓦那 警察局
殖民時期的城堡,現在是 哈瓦那 警察局  位於市區邊緣的要塞古堡
位於市區邊緣的要塞古堡  要塞海岸炮
要塞海岸炮 
                                
							
						
						
                        
						
						
					
					
					
					
					中國 護照無需簽證,只要在機場化25美元買一個旅游卡。手續如此簡便,加上朋友添油加醋的描述,一衝動竟然安排了一個 古巴 八日游。據說3月份是 古巴 旅游的最好季節。

第一天 ,一頓“殺威棒”
古巴 行第一天就挨了一頓“殺威棒”
從 墨西哥 坎昆 直飛一個小時到達 哈瓦那 。入境嚴格盤查,居然還要過類似登機的安檢。長時間排隊等待入境,無可奈何寫在人們的臉上。走過50多個國家首次遇到。此前經歷過一次“過堂”待遇是在 以色列 ,出關時被“抓”出來嚴格審查了一番。那是因為前一周剛剛去過敵對阿拉伯國家,護照上有證據。

出關先取錢,ATM機接受銀聯,直接取當地貨幣 古巴 比索。比索兌人民幣兌率大約1:6.9。 古巴 貨幣雙軌制,年長的能記住80年代 中國 實施的“外匯捲”,就是這個意思。ATM取出的是紅色的貨幣CUC,稱之為紅幣也就是“外匯捲”。紅幣與 古巴 居民使用的貨幣比值為25:1。消費時確等值。也就是說“老外”在 古巴 消費理論上有可能要比當地人多化25倍的錢,這一刀夠狠的。美元更慘,還要加收10%稅,人們戲稱“仇恨稅”。這也算 古巴 特色社會主義吧。
出租車大多是破舊的拉達,伏爾加, 華沙 等當初社會主義小兄弟的產品。機場有不少 日本 , 德國 產高端車。估計是專門宰“老外”的。機場到市裡大約25公里要收30比索(1比索大約相當於1美元)。路上也跑著BYD, 吉利 中國 車。大型客車公交車幾乎是清一色的 中國 宇通。最拉風的是各式各樣的 美國 老爺車,福特,雪佛萊,凱迪拉克等。據說那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 古巴 革命之前 美國 出口 古巴 的車輛。老爺車被塗上了五顏六色,用做旅游出租車,滿馬路跑。想辦法弄一輛到 美國 能賣不少錢。

進入 哈瓦那 市區,滿目 西班牙 殖民時期的遺留建築。長年失修,破敗不堪,琳琅滿目到處都是遺棄的破房子。街道坑坑窪窪,垃圾遍地,狗屎遍地,毫不誇張。城市破舊失修程度讓人吃驚。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市區空氣瀰漫著潮濕的腥臭味。記得2006年去 印度 新德里 、 孟買 。空氣的味道非常相似,這股氣味要過2~3天才能麻木適應。



互聯網很不普及,手機還是3G甚至2G. 民宿房間無法上網,想上網只能去 古巴 電信買上網卡到特定區域。在 哈瓦那 如果看到人群扎堆,全都低頭做“沉思狀”,那一定是 古巴 電信的上網區。房間甚至沒有電視。這是與外界隔絕的節奏。十幾年來第一次生命中沒有了互聯網,手機變成了“傻子相機”。
入住民宿,都是殖民時期的老房子。外部街道環境髒亂差,貧民窟無疑,看上去讓人絕望。內部還算整潔,當年一定是豪宅,原裝樓梯(沒有電梯)都是 大理 石鋪就,室內屋頂足有5米高,臨街窗戶也有2米多高。家用電器很多都是 中國 製造。
讓人耿耿於懷的是網頁顯示的民宿樓房照片和實際並不是同一個,房東顯然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這種手法我在 意大利 也遇到過。看來他們也知道外景是短板。
這裡是 加勒比海 Cruise航線經停點,游人很多。滿大街到處都是酒吧。 古巴 人愛好音樂,從早到晚音樂充斥整座城市,不知疲倦。 古巴 音樂是 非洲 和 西班牙 音樂的結合體,受到 加勒比海 音樂影響。聽起來凌亂噪雜,激情四溢,沒心沒肺。“ 古巴 人的靈魂藏在音樂與建築之中”。這也許就是 哈瓦那 的魅力。




古巴 旅游三件寶,咖啡,雪茄,朗姆酒。來 哈瓦那 這三樣都要嘗一嘗。這第一天就算過去了。

第二天- 曾經美麗的 哈瓦那
也許是加盟民宿的要求,房東必須要給房客提供早餐。早餐簡單可口,那杯鮮榨果汁可為驚喜,據說是 古巴 特有的水果,有點像番石榴,典型的熱帶水果味道。

破舊衰敗的城區里坐落了很多輝煌精美的建樓房,幾乎都是 西班牙 殖民時期的建築,貴族氣十足。建築風格明顯受到巴 洛克 和 摩洛哥 風格影響,又具有現在情調。零星散部著與 歐洲 建築風格相似的教堂。 古巴 建築是美洲殖民建築最典型代表。原來他們祖上也曾富過。







這些殖民時期的建築設計充滿藝術感,以高房門,半圓形門窗, 羅馬 柱,陽臺,雕塑為特色。做工精良,風格大氣,讓人嘆為觀止。即使 歐洲 大都市 巴黎 , 維也納 也不過如此。可惜了幾乎所有這些精美建築都被政府機構或國有酒店占據。裡面身著制度的工作人員看上去衣冠楚楚,氣宇軒昂,做事確懶懶散散,態度傲慢。
受 西班牙 拉丁文化的影響, 古巴 人喜歡色彩。他們穿著標新立異, 五顏六色。就連房子也不放過,一定要給你一點color see see. 哈瓦那 的很多建築都粉刷成的色彩斑斕。非常像環 地中海 的許多小城的風格。黃、藍、紅成為裝飾房子外觀的流行色。俗到極處便是雅。




仔細看這些被遺棄的破舊樓房,會發現這些建築遺骸門洞高大,門廳陽臺裝飾著 羅馬 柱,雕梁畫棟,毫無疑問這些破敗的建築當初也是建築精品。估計想當初也都是地主老財家的大宅子。如果放在 巴黎 , 維也納 這些建築會保存完好,如果放到 日本 人手裡能整成精品。革命了當年的少爺如今成了叫花子。



哈瓦那 ,這座城市曾經輝煌。敗在了“卡”氏兄弟手裡。隨著 古巴 擺脫傳統意識形態,走向市場經濟,未來可期。
第三天 - 歷史留痕
沿著 哈瓦那 海岸線,面向大西洋佈滿了古堡炮台。揭示了 古巴 歷史上曾經是戰火紛飛。
1492年10月27日 哥倫布 新大陸探索之行發現 古巴 。從此這個美麗的 加勒比海 寶島不再安寧,成為西、美、英列強殖民者的必爭之地。
1511年奎利亞爾率領 300人的遠征隊占領 古巴 , 西班牙 古巴 淪為 西班牙 殖民地。
1763年 西班牙 從 英國 人手裡奪回曾一度被 英國 占領的 古巴
1868年 卡洛 斯•塞斯佩德斯發動 古巴 第一次獨立戰爭
1895年 古巴 民族英雄何塞•馬蒂領導第二次獨立戰爭。
1898年 美國 占領 古巴 。
1902年 古巴 贏得獨立成立 古巴 共和 國。
1959年 卡斯 特羅領導的 古巴 革命 成功 ,宣佈成立革命政府
1961年豬灣登陸戰爭, 古巴 “還鄉團”政變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