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國演繹——德國、瑞士、奧地利求索之旅
                                    寫在前面:  
“路漫漫及修遠,我將德奧而求索“,在首都機場等待登機,我在隨身的小本上寫下了這句話,大概三十年前,我被 德國 贏得世界杯所吸引,忙碌的中學生涯多了《第三帝國的興亡》、《戰爭論》,多少通宵的不眠夜是和隨身聽里的《貝九》和《藍色多瑙河》一起度過;二十年前上大學,有機會接觸了 德國 語言和文化,書架上又多了黑格爾的《美學》和歌德席勒的詩選,瓦格納和莫扎特也成了最愛;十年的媒體生涯,讓我成了 德國 古典音樂的發燒友,也成了西門子、德森克虜伯、萊卡相機忠實擁躉;如今踏上德語系國家追尋德意志民族的精髓,為我的人生重新定義坐標!
我在法蘭克福賣熱狗——移民潮的德國的困惑春節前的首都機場暖意漸濃(回國時因為突發的冠狀病毒,機場顯得異常緊張而冰冷),在 赫爾辛基 轉機第一次看到極夜下的夕陽,鮮紅的光環像哪吒的乾坤圈一樣罩在地平線上,興奮、神秘、詭異又有幾分不安;轉往 法蘭克福 的飛機上 德國 人漸多, 中國 人都在六神無主的拍照、吃東 西和 看手機,而坐在我身旁的幾位 德國 大叔異常安靜,每個人都拿著一本書在看,這也許就是內心的那份淡定。
 北京 首都機場為旅客免費送上新春的祝福
北京 首都機場為旅客免費送上新春的祝福  下午2點半的 赫爾辛基 萬塔 機場,極夜的感覺很是神秘
下午2點半的 赫爾辛基 萬塔 機場,極夜的感覺很是神秘  飛機上的讀書的 德國 人顯得專註而安靜
飛機上的讀書的 德國 人顯得專註而安靜  
  
啤酒一直是 德國 飲料的代名詞,在機場就充分感受了一把!到達的這天正好趕上周末,下榻的酒店播放著德甲聯賽,客人們也都圍坐在電視機旁喝著啤酒,看著直播。收拾好行李到周邊走走,到處能看到喝啤酒的人,便利店里整整一面牆都是各種啤酒冰櫃! 機場候機的年輕人每人一瓶啤酒興奮地聊著什麼
機場候機的年輕人每人一瓶啤酒興奮地聊著什麼  德國 便利店的特色,啤酒占了大半
德國 便利店的特色,啤酒占了大半  隨處可見拿著啤酒邊走邊喝的人
隨處可見拿著啤酒邊走邊喝的人  
  
我們住的酒店離 法蘭克福 火車樞紐不遠,這裡住著大量的外國人, 土耳其 人、 伊朗 人、 印度 人、 越南 人; 德國 由於在移民政策上的溫和態度,吸引了大量的世界移民,為單一民族的 德國 註入了很多新鮮的元素,同時也出現了不少的新問題。一位來自飛人 博爾 特故鄉的 牙買加 小伙熱情的為我們結賬,他說“我喜歡 德國 ,希望 德國 也喜歡我們留下!” 中央車站對面的麵包房,麵包師與印象中的 德國 廚娘很相似
中央車站對面的麵包房,麵包師與印象中的 德國 廚娘很相似  
 法蘭克福 香腸以牛肉為主,熱狗香腸是 法蘭克福 的代表美食
法蘭克福 香腸以牛肉為主,熱狗香腸是 法蘭克福 的代表美食  我喜歡 法蘭克福 , 法蘭克福 喜歡我嗎?
我喜歡 法蘭克福 , 法蘭克福 喜歡我嗎?  
  
每日的晨攝是我多年旅行的習慣,早上不會有太多的游客,而反而能拍到更多本地人的生活。 德國 之旅的第一天晨攝我選擇了 法蘭克福 中央車站。這個建於1888年的鐵路樞紐完全由鋼結構構成,進站沒有任何的戒備森嚴的安檢和一臉防備的檢票員,人們自由出入,順暢無阻。
 擁有近130年曆史的火車樞紐
擁有近130年曆史的火車樞紐  很 德國 的列車:鮮艷而 方正 ,甚至有點略顯笨拙!
很 德國 的列車:鮮艷而 方正 ,甚至有點略顯笨拙!  忙碌的清晨,似乎在很多大片中出現過的場景
忙碌的清晨,似乎在很多大片中出現過的場景  
順便追記一下第一天的 德國 早餐,豐盛而井然有序,所有的餐食無不體現了日耳曼人的豪爽和熱情,鋼琴上的報紙並不是擺設,閱讀和早餐同樣重要。
 連切蛋糕都精心準備的模具
連切蛋糕都精心準備的模具  巧克力醬在這不是瓶裝是桶裝
巧克力醬在這不是瓶裝是桶裝  飯後一杯咖啡一張報紙是 德國 人的習慣
飯後一杯咖啡一張報紙是 德國 人的習慣  
早餐後開始了 法蘭克福 老城的游覽,舊市政廳、大教堂、歌德故居匆匆走過,只有偶遇的徠卡展覽廳滿足了我一天的好心情!


 作為一個攝影迷,到 德國 看徠卡是必須有的一項,偶遇的徠卡的展廳,嚴格意義上更像一個博物館,這裡有各個年代的樣機展示,也有攝影大師的作品,書吧和咖啡館佈置的也非常徠卡!
作為一個攝影迷,到 德國 看徠卡是必須有的一項,偶遇的徠卡的展廳,嚴格意義上更像一個博物館,這裡有各個年代的樣機展示,也有攝影大師的作品,書吧和咖啡館佈置的也非常徠卡! 

 大學小鎮——海德堡人人都是學生和科學家在我的記憶中 海德堡 是 德國 的 大學城 也是印刷機的故鄉,翻閱資料才知道黑格爾曾經在這裡創作了《哲學全書》,歌德曾經寫下“我把心兒遺忘在 海德堡 ”的名句;國學大師季羡林先生更是在此研究 印度 學,5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於 海德堡 大學。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走過古鎮的石板路,與科學家、哲學家們擦肩而過,這也許才是 海德堡 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大學小鎮——海德堡人人都是學生和科學家在我的記憶中 海德堡 是 德國 的 大學城 也是印刷機的故鄉,翻閱資料才知道黑格爾曾經在這裡創作了《哲學全書》,歌德曾經寫下“我把心兒遺忘在 海德堡 ”的名句;國學大師季羡林先生更是在此研究 印度 學,5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於 海德堡 大學。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走過古鎮的石板路,與科學家、哲學家們擦肩而過,這也許才是 海德堡 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這裡是小鎮廣場也是學校的操場,他們在討論的也許就是科學難題
這裡是小鎮廣場也是學校的操場,他們在討論的也許就是科學難題  也許與你擦肩而過的學生就是未來的科學家
也許與你擦肩而過的學生就是未來的科學家  沒有浮躁的功利色彩,寧靜而質朴的小鎮成為學術研究的沃土,這也許就是 海德堡 成功 的秘訣。  達芬奇酒店的前臺向我推薦了包豪斯為了第二天早點趕到 斯圖加特 ,晚上入住了 曼海姆 的達 芬奇 酒店,酒店第一感官非常有設計和年代感,古老的升降梯,超大超寬的廊道,還有很多的時尚的家居,本來是要詢問酒店周邊的便利店,在 曼海姆 大學上學,在這裡兼職的前臺小哥把酒店和 曼海姆 的歷史給我徐徐道來,興奮的讓我改變行程來了一次難得的“夜游+晨游 曼海姆 ”。
沒有浮躁的功利色彩,寧靜而質朴的小鎮成為學術研究的沃土,這也許就是 海德堡 成功 的秘訣。  達芬奇酒店的前臺向我推薦了包豪斯為了第二天早點趕到 斯圖加特 ,晚上入住了 曼海姆 的達 芬奇 酒店,酒店第一感官非常有設計和年代感,古老的升降梯,超大超寬的廊道,還有很多的時尚的家居,本來是要詢問酒店周邊的便利店,在 曼海姆 大學上學,在這裡兼職的前臺小哥把酒店和 曼海姆 的歷史給我徐徐道來,興奮的讓我改變行程來了一次難得的“夜游+晨游 曼海姆 ”。  曼海姆 國際劇院, 德國 最古老的地區劇院,也被稱為“席勒舞臺”,歌德曾在此擔任經理, 魏瑪 共和 國1919年在此召開成立大會。
曼海姆 國際劇院, 德國 最古老的地區劇院,也被稱為“席勒舞臺”,歌德曾在此擔任經理, 魏瑪 共和 國1919年在此召開成立大會。  曼海姆 是與 海德堡 齊名的 大學城 , 曼海姆 大學以經濟學和管理學聞名世界
曼海姆 是與 海德堡 齊名的 大學城 , 曼海姆 大學以經濟學和管理學聞名世界  曼海姆 的現代“四大發明”:卡爾德萊斯的二輪自行車、卡爾本茨的汽車、蘭茨的農用車、 尤里 烏斯的火箭式飛機。
曼海姆 的現代“四大發明”:卡爾德萊斯的二輪自行車、卡爾本茨的汽車、蘭茨的農用車、 尤里 烏斯的火箭式飛機。  達 芬奇 酒店建成於20世紀20年代,設計精髓來源於當年盛行的包豪斯設計理念。
達 芬奇 酒店建成於20世紀20年代,設計精髓來源於當年盛行的包豪斯設計理念。  酒店的樓梯,線條簡潔,採光充足,是不是我們的五十年代的建築就沿襲了這種風格。
酒店的樓梯,線條簡潔,採光充足,是不是我們的五十年代的建築就沿襲了這種風格。 
                                
							
						
						
                        
						
						
					
					
					
					
					“路漫漫及修遠,我將德奧而求索“,在首都機場等待登機,我在隨身的小本上寫下了這句話,大概三十年前,我被 德國 贏得世界杯所吸引,忙碌的中學生涯多了《第三帝國的興亡》、《戰爭論》,多少通宵的不眠夜是和隨身聽里的《貝九》和《藍色多瑙河》一起度過;二十年前上大學,有機會接觸了 德國 語言和文化,書架上又多了黑格爾的《美學》和歌德席勒的詩選,瓦格納和莫扎特也成了最愛;十年的媒體生涯,讓我成了 德國 古典音樂的發燒友,也成了西門子、德森克虜伯、萊卡相機忠實擁躉;如今踏上德語系國家追尋德意志民族的精髓,為我的人生重新定義坐標!
我在法蘭克福賣熱狗——移民潮的德國的困惑春節前的首都機場暖意漸濃(回國時因為突發的冠狀病毒,機場顯得異常緊張而冰冷),在 赫爾辛基 轉機第一次看到極夜下的夕陽,鮮紅的光環像哪吒的乾坤圈一樣罩在地平線上,興奮、神秘、詭異又有幾分不安;轉往 法蘭克福 的飛機上 德國 人漸多, 中國 人都在六神無主的拍照、吃東 西和 看手機,而坐在我身旁的幾位 德國 大叔異常安靜,每個人都拿著一本書在看,這也許就是內心的那份淡定。
啤酒一直是 德國 飲料的代名詞,在機場就充分感受了一把!到達的這天正好趕上周末,下榻的酒店播放著德甲聯賽,客人們也都圍坐在電視機旁喝著啤酒,看著直播。收拾好行李到周邊走走,到處能看到喝啤酒的人,便利店里整整一面牆都是各種啤酒冰櫃!
我們住的酒店離 法蘭克福 火車樞紐不遠,這裡住著大量的外國人, 土耳其 人、 伊朗 人、 印度 人、 越南 人; 德國 由於在移民政策上的溫和態度,吸引了大量的世界移民,為單一民族的 德國 註入了很多新鮮的元素,同時也出現了不少的新問題。一位來自飛人 博爾 特故鄉的 牙買加 小伙熱情的為我們結賬,他說“我喜歡 德國 ,希望 德國 也喜歡我們留下!”
每日的晨攝是我多年旅行的習慣,早上不會有太多的游客,而反而能拍到更多本地人的生活。 德國 之旅的第一天晨攝我選擇了 法蘭克福 中央車站。這個建於1888年的鐵路樞紐完全由鋼結構構成,進站沒有任何的戒備森嚴的安檢和一臉防備的檢票員,人們自由出入,順暢無阻。
順便追記一下第一天的 德國 早餐,豐盛而井然有序,所有的餐食無不體現了日耳曼人的豪爽和熱情,鋼琴上的報紙並不是擺設,閱讀和早餐同樣重要。
早餐後開始了 法蘭克福 老城的游覽,舊市政廳、大教堂、歌德故居匆匆走過,只有偶遇的徠卡展覽廳滿足了我一天的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