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漂的整個冬季,慢慢認識德意志🇩🇪的151個日夜(持續更新中)
                                     2019.11.1 真要獨自漂在大西北了十年前,總會羡慕公司里的前輩同僚有機會前往 歐洲 總部,無論是短期差旅或是長期外派,都羡煞旁人,年輕時對 歐洲 大陸的嚮往,好似鳥兒之於樹林的期盼。  
  
兜兜轉轉十餘年,機緣巧合依然供職於 歐洲 公司,未曾料想自己也有了外派總部的機會。
  
其實這些年已經對 歐洲 有過很多次接觸瞭解,但當初年少的我對 歐洲 的神往並未曾減少,相反的,一次次碎片化的認知後,激發了更多想去感知 歐洲 歷史文化的動力。是啊,就是蘇格拉底在地上畫的那個圈,太有道理完全沒毛病。
  
於是乎,接過外派機會,整理行裝,要獨自踏上這片語言不通的德意志土地了。考慮到它在大大大 西北 方的地理位置,我把這近半年的漂泊,稱為我在外務工的“ 西北 漂”。
  
德國 ,在這次出發之前,所有對它的接觸都因為商務差旅或是國際轉機,對於它的地理人文政治科技的理解都依舊停留在課本中,知之甚少。但它卻總給我一種有別於 歐洲 大陸其他國家別樣感覺。我想我要用近半年的時間,開始慢慢去瞭解它了。 走近後認識的德國(全文完成後最後更新)走近之後看到的 德國 的地理政治人文概況,最後再更新 2019.11.16 埃森 Essen即使對 埃森 (Essen)的名字略感陌生,對於鼎鼎 大名 的魯爾工業區總是耳熟能詳的,沒錯,就是那個中學物理課在地圖上畫■標記的那個魯爾工業區。
  
埃森 作為魯爾工業區的重要城市,屬於 德國 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它是 德國 鋼鐵工業先驅克虜伯家族發跡地, 德國 第六 大城 市。曾經的主要工業就是煤礦和鋼鐵。
  
這次我們前往的,是位於 埃森 北部的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2001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面前的這個沙盤展示了建築群全貌,厚重的煤黑色透露了這裡重工業核心的基調。但實際上建築群的主色基調是磚紅色。 ↑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 標誌性建築XII號礦井井架,被稱為“魯爾區的埃菲爾鐵塔”。
 ↑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 標誌性建築XII號礦井井架,被稱為“魯爾區的埃菲爾鐵塔”。  ↑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 作為 歐洲 最大的採礦地區,這巨大的煤塊,象徵了魯爾區的黑色黃金。
 ↑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 作為 歐洲 最大的採礦地區,這巨大的煤塊,象徵了魯爾區的黑色黃金。  ↑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 在煤礦工業建築群里,隱匿了 埃森 紅點設計博物館。大樓依然是磚紅色主基調,和整個建築群步調和諧。
 ↑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 在煤礦工業建築群里,隱匿了 埃森 紅點設計博物館。大樓依然是磚紅色主基調,和整個建築群步調和諧。  ↑Red Dot Design Museum
 ↑Red Dot Design Museum  ↑Red Dot Design Museum 進入博物館之後,馬上會發現這裡其實是老鋼鐵廠的鍋爐房舊址。
 ↑Red Dot Design Museum 進入博物館之後,馬上會發現這裡其實是老鋼鐵廠的鍋爐房舊址。  ↑Red Dot Design Museum 大部分鍋爐房的器械還保持著原樣,只是少了舊日的煙氣和喧囂。我嘗試著轉動了這個艙蓋,儘管銹跡斑斑,依然可以打開。
 ↑Red Dot Design Museum 大部分鍋爐房的器械還保持著原樣,只是少了舊日的煙氣和喧囂。我嘗試著轉動了這個艙蓋,儘管銹跡斑斑,依然可以打開。  ↑Red Dot Design Museum STEINMULLER的LOGO被高光所打,站在這裡,我想象著當年鍋爐房內繁忙的盛景。曾經一度以煤炭鋼鐵創造經濟神話的城市,如今已努力轉型,所謂擦去臉上的煤煙,重塑潔凈 新城 ,舊貌都成了文化遺產。
 ↑Red Dot Design Museum STEINMULLER的LOGO被高光所打,站在這裡,我想象著當年鍋爐房內繁忙的盛景。曾經一度以煤炭鋼鐵創造經濟神話的城市,如今已努力轉型,所謂擦去臉上的煤煙,重塑潔凈 新城 ,舊貌都成了文化遺產。  ↑Red Dot Design Museum 整個紅點設計博物館,以重工業舊鍋爐房原貌,承載眾多輕工業頂尖設計作品,確有很大的視覺衝擊。
 ↑Red Dot Design Museum 整個紅點設計博物館,以重工業舊鍋爐房原貌,承載眾多輕工業頂尖設計作品,確有很大的視覺衝擊。  
  
沒有拍攝太多博物館內的展品,大部分都是常見的日用品或者家電電器。我剛到達那周在IKEA買的臺燈也是展品之一。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館內有大量的 中國 日用工業設計,小米美的小熊方太都有眾多展品在館內陳列。或許是 中國 工業設計的數量眾多,在 廈門 也有了一個紅點設計博物館。 ↑Red Dot Design Museum 離開 埃森 前,買了塊煤礦石作為來到魯爾工業區的小小紀念。
 ↑Red Dot Design Museum 離開 埃森 前,買了塊煤礦石作為來到魯爾工業區的小小紀念。  
 ↑Red Dot Design Museum 大概最令人猜想不到的是,離開工業建築群不遠處,我們竟路遇一家地道得了不得的中餐廳,飽餐一頓,還有一長段路要趕。
 ↑Red Dot Design Museum 大概最令人猜想不到的是,離開工業建築群不遠處,我們竟路遇一家地道得了不得的中餐廳,飽餐一頓,還有一長段路要趕。  ↑埃森  2019.11.16 亞琛 Aachen離開 埃森 ,繼續一路向西,前往 德國 最西端的城市 亞琛 。
 ↑埃森  2019.11.16 亞琛 Aachen離開 埃森 ,繼續一路向西,前往 德國 最西端的城市 亞琛 。  提到 亞琛 ,要梳理一下它的歷史文化地位。查理曼大帝建立了囊括 西歐 大部分地區的查理曼帝國後,將文化重心從 地中海 希腊 轉移至萊茵河地區。這位 歐洲 之父當時就將帝國定都在 亞琛 ,處於 歐洲 大陸最中心的位置。查理曼王朝統治時期,也被稱為加 洛林 王朝時期。在查理曼大帝死後,三個孫子各據一方,形成了法德意三國主要的疆域。
提到 亞琛 ,要梳理一下它的歷史文化地位。查理曼大帝建立了囊括 西歐 大部分地區的查理曼帝國後,將文化重心從 地中海 希腊 轉移至萊茵河地區。這位 歐洲 之父當時就將帝國定都在 亞琛 ,處於 歐洲 大陸最中心的位置。查理曼王朝統治時期,也被稱為加 洛林 王朝時期。在查理曼大帝死後,三個孫子各據一方,形成了法德意三國主要的疆域。  
  
查理曼大帝一生都希望重現 羅馬 帝國的輝煌,他在8世紀末要求建造一所宮廷教堂,也就是我們看到的 亞琛 大教堂。在814年去世後,查理曼大帝的遺體也葬於大教堂內。 ↑亞琛大教堂
 ↑亞琛大教堂  ↑亞琛大教堂
 ↑亞琛大教堂  ↑亞琛大教堂 亞琛 市政廳的哥特式建築與 亞琛 大教堂組成了市區最重要的建築群。夜幕降臨,當地已經開始準備聖誕集市的搭建。最美的節日即將到來。
 ↑亞琛大教堂 亞琛 市政廳的哥特式建築與 亞琛 大教堂組成了市區最重要的建築群。夜幕降臨,當地已經開始準備聖誕集市的搭建。最美的節日即將到來。  ↑亞琛市政廳 不得不說 亞琛 依然是古都 大城 風範,我們三人不費力就找了家數百年曆史的小酒館,人滿為患排隊也認了。啤酒和豬肘,都滿分
 ↑亞琛市政廳 不得不說 亞琛 依然是古都 大城 風範,我們三人不費力就找了家數百年曆史的小酒館,人滿為患排隊也認了。啤酒和豬肘,都滿分   2019.11.17 馬斯特裡赫特離開 亞琛 後,我們有一個不錯的小想法,是可以就近前往 德國 荷蘭 比利時 三國邊境處的 荷蘭 城市 馬斯特裡赫特 Maastricht。
 2019.11.17 馬斯特裡赫特離開 亞琛 後,我們有一個不錯的小想法,是可以就近前往 德國 荷蘭 比利時 三國邊境處的 荷蘭 城市 馬斯特裡赫特 Maastricht。  
  
由於出發得早,在進入 荷蘭 境內後,路過了一片還帶著霜露的田園農莊。 順著農莊的小路走幾步,看到了一片美得不像話的小樹林。站在樹林路口,🍂緩緩飄落的樹葉,構成了一幅童話秘境。在寒冬中站了十多分鐘,可惜因為光線的原因,怎麼都沒辦法拍出它1/100的美。
順著農莊的小路走幾步,看到了一片美得不像話的小樹林。站在樹林路口,🍂緩緩飄落的樹葉,構成了一幅童話秘境。在寒冬中站了十多分鐘,可惜因為光線的原因,怎麼都沒辦法拍出它1/100的美。  抵達 馬斯特裡赫特 城區,可以看到馬斯河(Maas)南北貫穿全城,分成了東西兩半。河上的這座聖瑟法斯大橋Saint Servatius Bridge,是 荷蘭 最古老的大橋。
抵達 馬斯特裡赫特 城區,可以看到馬斯河(Maas)南北貫穿全城,分成了東西兩半。河上的這座聖瑟法斯大橋Saint Servatius Bridge,是 荷蘭 最古老的大橋。  
  
建於13世紀的聖瑟法斯橋,用了第一位主教“聖瑟法斯”命名。遠遠望去可以看到大橋有“斷橋”的殘缺。據說這部分是在二戰時被毀壞留下的殘缺,後來鋼筋水泥重新修補,還能保證新時代里大船的通航質量。
  
聽曾在這裡生活的朋友說,斷橋部分會在固定時間開合,我們匆匆一行,並沒有等到開合的場景。 ↑聖塞爾法斯大橋
 ↑聖塞爾法斯大橋  ↑馬斯特裡赫特 來到城中心的弗萊特 霍夫 廣場,可以看到聖瑟法斯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 Servatius)與聖揚教堂(Saint John's Church)併排修建。這兩個教堂作為天主教與新教的代表,能並肩而造確屬罕見。
 ↑馬斯特裡赫特 來到城中心的弗萊特 霍夫 廣場,可以看到聖瑟法斯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 Servatius)與聖揚教堂(Saint John's Church)併排修建。這兩個教堂作為天主教與新教的代表,能並肩而造確屬罕見。  ↑聖瑟法斯大教堂 聖瑟法斯天主教堂,是的,和前面提到的聖瑟法斯大橋一樣,都是以第一人大主教名命名。教堂前方圓柱形尖頂處的雙頭鷹標誌,留下了這裡曾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印記。
 ↑聖瑟法斯大教堂 聖瑟法斯天主教堂,是的,和前面提到的聖瑟法斯大橋一樣,都是以第一人大主教名命名。教堂前方圓柱形尖頂處的雙頭鷹標誌,留下了這裡曾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印記。  ↑聖瑟法斯大教堂 聖揚教堂(Saint John's Church)70米高牛血紅的鐘樓。17世紀宗教變革之後,這裡已經成為了新教教堂。
 ↑聖瑟法斯大教堂 聖揚教堂(Saint John's Church)70米高牛血紅的鐘樓。17世紀宗教變革之後,這裡已經成為了新教教堂。  ↑馬斯特裡赫特 周日的上午,教堂里還有彌撒進行中。我們進去後安靜地坐了片刻,感受了一下唱詩班的吟誦後,前往附近的舊城牆。
 ↑馬斯特裡赫特 周日的上午,教堂里還有彌撒進行中。我們進去後安靜地坐了片刻,感受了一下唱詩班的吟誦後,前往附近的舊城牆。  
  
Helpoort(地獄之門)是 馬斯特裡赫特 現在僅存的城門。1340年肆虐 歐洲 的黑死病,造成約7500萬人死亡。當時 荷蘭 政府採取了嚴格的隔離政策,黑死病病人會被送往城外,Helpoort便是這個有去無回的地獄之門。 ↑地獄之門 時至今日,城門已沒有舊日的陰霾恐怖感,市民悠然地從這裡經過,體驗著這座現代化城市的便捷和舒適。
 ↑地獄之門 時至今日,城門已沒有舊日的陰霾恐怖感,市民悠然地從這裡經過,體驗著這座現代化城市的便捷和舒適。  ↑地獄之門 在城裡悠然閑逛的中途,遇見了一座建於11世紀的水磨坊,這是全 荷蘭 最古老的水車。目前它依然運營著它十一世紀起的工作,麵包坊。在這裡游客除了能參觀水車磨坊工作外,還可以在裡面品嘗美味的烘培品。可惜我進去時早已客滿,忙碌的服務員端著香氣宜人的派出入餐飲區,煞是熱鬧。
 ↑地獄之門 在城裡悠然閑逛的中途,遇見了一座建於11世紀的水磨坊,這是全 荷蘭 最古老的水車。目前它依然運營著它十一世紀起的工作,麵包坊。在這裡游客除了能參觀水車磨坊工作外,還可以在裡面品嘗美味的烘培品。可惜我進去時早已客滿,忙碌的服務員端著香氣宜人的派出入餐飲區,煞是熱鬧。  ↑馬斯特裡赫特
 ↑馬斯特裡赫特  ↑馬斯特裡赫特 在城中心的另一處,我們終於進入了所謂的天堂書店,其實它的本名叫 多米尼加 書店。
 ↑馬斯特裡赫特 在城中心的另一處,我們終於進入了所謂的天堂書店,其實它的本名叫 多米尼加 書店。  
  
在2006年,800年前建造的 多米尼加 教堂經改造, 多米尼加 書店開張了。
  
2013年之前它都屬於連鎖書商Selexyz and Polare,2014年出版商破產後,直到目前它都屬於一家獨立經營的書店。
  
在教堂哥特式穹頂的高大內容下,來自各地的讀者在店內閑適地尋找喜歡的書籍。 ↑天堂書店 聽到書店投資方變更的故事,好怕它再破產,趕緊買兩本書貼補一下[捂臉]
 ↑天堂書店 聽到書店投資方變更的故事,好怕它再破產,趕緊買兩本書貼補一下[捂臉] 
                                
							
						
						
                        
						
						
					
					
					
					
					兜兜轉轉十餘年,機緣巧合依然供職於 歐洲 公司,未曾料想自己也有了外派總部的機會。
其實這些年已經對 歐洲 有過很多次接觸瞭解,但當初年少的我對 歐洲 的神往並未曾減少,相反的,一次次碎片化的認知後,激發了更多想去感知 歐洲 歷史文化的動力。是啊,就是蘇格拉底在地上畫的那個圈,太有道理完全沒毛病。
於是乎,接過外派機會,整理行裝,要獨自踏上這片語言不通的德意志土地了。考慮到它在大大大 西北 方的地理位置,我把這近半年的漂泊,稱為我在外務工的“ 西北 漂”。
德國 ,在這次出發之前,所有對它的接觸都因為商務差旅或是國際轉機,對於它的地理人文政治科技的理解都依舊停留在課本中,知之甚少。但它卻總給我一種有別於 歐洲 大陸其他國家別樣感覺。我想我要用近半年的時間,開始慢慢去瞭解它了。 走近後認識的德國(全文完成後最後更新)走近之後看到的 德國 的地理政治人文概況,最後再更新 2019.11.16 埃森 Essen即使對 埃森 (Essen)的名字略感陌生,對於鼎鼎 大名 的魯爾工業區總是耳熟能詳的,沒錯,就是那個中學物理課在地圖上畫■標記的那個魯爾工業區。
埃森 作為魯爾工業區的重要城市,屬於 德國 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它是 德國 鋼鐵工業先驅克虜伯家族發跡地, 德國 第六 大城 市。曾經的主要工業就是煤礦和鋼鐵。
這次我們前往的,是位於 埃森 北部的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築群,2001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面前的這個沙盤展示了建築群全貌,厚重的煤黑色透露了這裡重工業核心的基調。但實際上建築群的主色基調是磚紅色。








沒有拍攝太多博物館內的展品,大部分都是常見的日用品或者家電電器。我剛到達那周在IKEA買的臺燈也是展品之一。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館內有大量的 中國 日用工業設計,小米美的小熊方太都有眾多展品在館內陳列。或許是 中國 工業設計的數量眾多,在 廈門 也有了一個紅點設計博物館。




查理曼大帝一生都希望重現 羅馬 帝國的輝煌,他在8世紀末要求建造一所宮廷教堂,也就是我們看到的 亞琛 大教堂。在814年去世後,查理曼大帝的遺體也葬於大教堂內。





由於出發得早,在進入 荷蘭 境內後,路過了一片還帶著霜露的田園農莊。


建於13世紀的聖瑟法斯橋,用了第一位主教“聖瑟法斯”命名。遠遠望去可以看到大橋有“斷橋”的殘缺。據說這部分是在二戰時被毀壞留下的殘缺,後來鋼筋水泥重新修補,還能保證新時代里大船的通航質量。
聽曾在這裡生活的朋友說,斷橋部分會在固定時間開合,我們匆匆一行,並沒有等到開合的場景。





Helpoort(地獄之門)是 馬斯特裡赫特 現在僅存的城門。1340年肆虐 歐洲 的黑死病,造成約7500萬人死亡。當時 荷蘭 政府採取了嚴格的隔離政策,黑死病病人會被送往城外,Helpoort便是這個有去無回的地獄之門。




在2006年,800年前建造的 多米尼加 教堂經改造, 多米尼加 書店開張了。
2013年之前它都屬於連鎖書商Selexyz and Polare,2014年出版商破產後,直到目前它都屬於一家獨立經營的書店。
在教堂哥特式穹頂的高大內容下,來自各地的讀者在店內閑適地尋找喜歡的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