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紀念。我們的新加坡】creating tomorrow starts today
                                    2018年09月18日,我向自己預約了這篇游記,當時我說:  
“開始對城市游萌發興趣,想看獅城五彩的建築,想看博物館 和美 術館,想吃美食,想看多民族的臉,期待國慶的 新加坡 之旅。” 游記標題“creating tomorrow starts today”是酒店旁邊 新加坡 管理大學藝術學院大樓里很喜歡的一句話。
游記標題“creating tomorrow starts today”是酒店旁邊 新加坡 管理大學藝術學院大樓里很喜歡的一句話。  
  
雖然很多人跟我說, 新加坡 很小,沒有什麼意思的,但是在國慶前兩周的時候,臨時決定出行並沒有太多時間準備,又想避開人流,又要考慮到岳先生對距離和安全的執著,周邊國家中 新加坡 最為合適。
  
出發前期待並不多,全當一次簡單的小度假,逛吃就可以了,但是我和岳先生卻都在每天的逛吃中逐步遞增了對這個小小國家的喜愛。
  
為什麼這麼乾凈?為什麼沒有高架也一點不堵車?為什麼公交地鐵的設計這麼合理?為什麼很少見到過警察或協警或保安?為什麼大學是開放式的?為什麼很少看到年輕人穿著如國內年輕人的“精美感”?
這些疑問也正是我們喜歡的point,回來就很想買一本關於 新加坡 歷史的書深度瞭解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如何做到今天這個樣子。 小小VLOG
 最美意外,武吉巴梳路與華文書店的堅守去 龍海 鮮螃蟹王我們坐的公交166路,在aft kreta ayer rd站下車,本來應該往另一個方向去 龍海 鮮,但是看到對面建築很美,就停住拍了兩張,然後就忍不住走到對面,沿著一條叫Bt Pasoh Rd(武吉巴梳)的路往下走,被這條不知名的街區迷倒,真的超美啊。
 最美意外,武吉巴梳路與華文書店的堅守去 龍海 鮮螃蟹王我們坐的公交166路,在aft kreta ayer rd站下車,本來應該往另一個方向去 龍海 鮮,但是看到對面建築很美,就停住拍了兩張,然後就忍不住走到對面,沿著一條叫Bt Pasoh Rd(武吉巴梳)的路往下走,被這條不知名的街區迷倒,真的超美啊。  
  
最驚喜的是看到了一家獨立華文書店“草根書室”,成立於1995年,創辦者是 新加坡 著名作家英培安先生,祖籍 廣東 新會,是土生土長的 新加坡 華人, 亞洲 周刊十大小說獎及 新加坡 文學獎獲得者。
  
其實 新加坡 自建國開始就主打英文與西式教育,華文教育並不入主流。草根書室在這種華文文化推廣艱難的環境中當然也受到了影響,從最開始的較大面積縮小成現在我所看到的四十平米的小店。現在英先生已經退休了,由三位草根書室的常客(林仁餘、林永心和林韋地)接手。店內現在的經營模式跟誠品很像,也是現在實體書店維持生計之道吧,大屋主要展示書籍和一些紀念品,裡面小屋則開設小型咖啡廳,買書就可享受咖啡半價折扣。其實實體書店經營本身就很艱難,何況是在 新加坡 的華文書店,感慨於有這樣的人堅持“實體”的力量,並始終懷有對華文深入骨髓的追隨與忠誠。建議大家有時間都可以去看一看,順便買點書,支持這樣的華文書店。
 ↑武吉巴梳路
 ↑武吉巴梳路 






 ↑草根書室
 ↑草根書室 


 岳先生對寫明信片比我更有熱情,看他思索再三寫下了三行字,輪到我寫,思緒梗塞了。
岳先生對寫明信片比我更有熱情,看他思索再三寫下了三行字,輪到我寫,思緒梗塞了。  離開時一晃眼被這個視角吸引,參天 大樹 與紅磚白牆。獅城的樹都是根深葉茂,不知道見證了多少故事。
離開時一晃眼被這個視角吸引,參天 大樹 與紅磚白牆。獅城的樹都是根深葉茂,不知道見證了多少故事。  同樣是離開的路上,經過開放的社區,玩鬧的母親與小孩,這一路都是納涼玩耍的居民。開放型小區,開放型大學,很喜歡這種不閉鎖的狀態。  安祥山,藏於拐角坡上的美牛車水是傳統華人老區,由於過去這裡使用牛車來運載水源,由此得名,整個街區是由經過修複的戰前店屋組成。令我驚喜的是,在熱鬧的牛車水游逛,喝完南洋老咖啡,赫然發現對面路牌往裡指著“安祥山”,之前看攻略有點印象,很神奇,在吵吵嚷嚷的牛車水的一個拐角,藏著這樣一個靜謐的街區,建築很美,店鋪很美,幾乎沒什麼人,鬧中取靜之處分外迷人。強烈建議大家去走一走。
同樣是離開的路上,經過開放的社區,玩鬧的母親與小孩,這一路都是納涼玩耍的居民。開放型小區,開放型大學,很喜歡這種不閉鎖的狀態。  安祥山,藏於拐角坡上的美牛車水是傳統華人老區,由於過去這裡使用牛車來運載水源,由此得名,整個街區是由經過修複的戰前店屋組成。令我驚喜的是,在熱鬧的牛車水游逛,喝完南洋老咖啡,赫然發現對面路牌往裡指著“安祥山”,之前看攻略有點印象,很神奇,在吵吵嚷嚷的牛車水的一個拐角,藏著這樣一個靜謐的街區,建築很美,店鋪很美,幾乎沒什麼人,鬧中取靜之處分外迷人。強烈建議大家去走一走。  
  
這裡整個感覺似乎和“安祥山”的名字很搭,但其實是個巧合,“安祥”其實只是一個人的名字, 馬六甲 福建 富商謝安祥早期置下這片私產,就以其名命名。關於山呢,可能因為這裡最早是一片滿是丁香園和肉蔻園的山丘,屬 新加坡 直落亞逸山脊的一部分,後來為順 應城 市發展,山丘被陸續鏟平,用去填海造地了。
 ↑安詳山
 ↑安詳山 


 等我拍完才發現,這位小哥很有鏡頭感的在比耶,給你打個call吧。
等我拍完才發現,這位小哥很有鏡頭感的在比耶,給你打個call吧。 

 你看,花兒都長到屋頂了,花園城市當之無愧。  美術館,一汪春水般的存在新加坡 國家美術館是由 新加坡 兩座歷史建築即政府大廈和前最高法院改建而成,耗費10年時間,改建是由立足於 巴黎 並擅長建築改造的Studio Milou Architecture負責的,館內收藏了超過1萬件 新加坡 及 東南亞 的美術作品。
你看,花兒都長到屋頂了,花園城市當之無愧。  美術館,一汪春水般的存在新加坡 國家美術館是由 新加坡 兩座歷史建築即政府大廈和前最高法院改建而成,耗費10年時間,改建是由立足於 巴黎 並擅長建築改造的Studio Milou Architecture負責的,館內收藏了超過1萬件 新加坡 及 東南亞 的美術作品。  
  
因為是學法律的,對前最高法院就充滿了好奇,外部建築風格跟 上海 閔行法院幾乎一樣,真的有種到了雅緻路99號的感覺。內部經過改建,但幾個法庭還保留了一些原貌。美術館頂上設計有水流動,在陽光的照射下,整個美術館有如一汪春水般的存在,波光粼粼的特別美。果然用光的藝術不僅體現在攝影中,也體現建築設計之中啊。
  
今年8.31至明年9.29,為了紀念出生於1919年的 中國 畫家吳冠中的百歲冥誕,《吳冠中:文心與畫境》正好在吳冠中展廳展出,分為鄉土、 江南 、畫途、樹非樹、夕照人體、古韻新腔、生命風景七個部分。很值得一看的展,其中最喜歡的是 江南 、畫途和樹非樹。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是不是與雅緻路99號一模一樣?哈哈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是不是與雅緻路99號一模一樣?哈哈 
                                
							
						
						
                        
						
						
					
					
					
					
					“開始對城市游萌發興趣,想看獅城五彩的建築,想看博物館 和美 術館,想吃美食,想看多民族的臉,期待國慶的 新加坡 之旅。”

雖然很多人跟我說, 新加坡 很小,沒有什麼意思的,但是在國慶前兩周的時候,臨時決定出行並沒有太多時間準備,又想避開人流,又要考慮到岳先生對距離和安全的執著,周邊國家中 新加坡 最為合適。
出發前期待並不多,全當一次簡單的小度假,逛吃就可以了,但是我和岳先生卻都在每天的逛吃中逐步遞增了對這個小小國家的喜愛。
為什麼這麼乾凈?為什麼沒有高架也一點不堵車?為什麼公交地鐵的設計這麼合理?為什麼很少見到過警察或協警或保安?為什麼大學是開放式的?為什麼很少看到年輕人穿著如國內年輕人的“精美感”?
這些疑問也正是我們喜歡的point,回來就很想買一本關於 新加坡 歷史的書深度瞭解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如何做到今天這個樣子。 小小VLOG


最驚喜的是看到了一家獨立華文書店“草根書室”,成立於1995年,創辦者是 新加坡 著名作家英培安先生,祖籍 廣東 新會,是土生土長的 新加坡 華人, 亞洲 周刊十大小說獎及 新加坡 文學獎獲得者。
其實 新加坡 自建國開始就主打英文與西式教育,華文教育並不入主流。草根書室在這種華文文化推廣艱難的環境中當然也受到了影響,從最開始的較大面積縮小成現在我所看到的四十平米的小店。現在英先生已經退休了,由三位草根書室的常客(林仁餘、林永心和林韋地)接手。店內現在的經營模式跟誠品很像,也是現在實體書店維持生計之道吧,大屋主要展示書籍和一些紀念品,裡面小屋則開設小型咖啡廳,買書就可享受咖啡半價折扣。其實實體書店經營本身就很艱難,何況是在 新加坡 的華文書店,感慨於有這樣的人堅持“實體”的力量,並始終懷有對華文深入骨髓的追隨與忠誠。建議大家有時間都可以去看一看,順便買點書,支持這樣的華文書店。
















這裡整個感覺似乎和“安祥山”的名字很搭,但其實是個巧合,“安祥”其實只是一個人的名字, 馬六甲 福建 富商謝安祥早期置下這片私產,就以其名命名。關於山呢,可能因為這裡最早是一片滿是丁香園和肉蔻園的山丘,屬 新加坡 直落亞逸山脊的一部分,後來為順 應城 市發展,山丘被陸續鏟平,用去填海造地了。









因為是學法律的,對前最高法院就充滿了好奇,外部建築風格跟 上海 閔行法院幾乎一樣,真的有種到了雅緻路99號的感覺。內部經過改建,但幾個法庭還保留了一些原貌。美術館頂上設計有水流動,在陽光的照射下,整個美術館有如一汪春水般的存在,波光粼粼的特別美。果然用光的藝術不僅體現在攝影中,也體現建築設計之中啊。
今年8.31至明年9.29,為了紀念出生於1919年的 中國 畫家吳冠中的百歲冥誕,《吳冠中:文心與畫境》正好在吳冠中展廳展出,分為鄉土、 江南 、畫途、樹非樹、夕照人體、古韻新腔、生命風景七個部分。很值得一看的展,其中最喜歡的是 江南 、畫途和樹非樹。


 
							 
										 
										 
									 
									 
									 
									 
									 
										 
										 
										